社会主义消费时空,是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新范畴。拓宽和优化社会主义消费时空,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消费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社会主义消费时空的内涵
在任何社会形态中,人们对生活资料的消费,其中包括物质生活消费和精神生活消费,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所以,人们进行物质文化生活消费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消费时空。社会主义消费时空,也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进行物质文化生活消费的时间和空间。
社会主义消费时空分为社会主义消费时间与社会主义消费空间。社会主义消费时间,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进行物质文化生活消费的时限和期间。社会主义消费时间,又可分为人们进行工作过程中的消费时间,即在工作日中进行消费的时间,以及自由支配的消费时间,即工作日外的节假日进行消费的时间。还可划分为用于不同物质文化需要的消费时间,如饮食、住行、学习、文化娱乐等消费时间。
社会主义消费空间,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概念。它是指人们进行物质文化生活消费的场所、地域,以及具有空间性的人造物质载体和具有社会性的社会环境。因此,消费空间又可分为自然空间、人造物质载体空间和社会空间。
自然空间是指人们进行物质文化生活消费的自然环境,如山地与平原、森林与草原、沙漠与溶洞、江河与湖海、冰川与宇宙等。人造物质载体空间,又分为规定空间与流动空间。人造的固定性物质载体空间,是指由人创造的相对稳定的供人们进行物质文化生活消费的空间载体,如宿舍、教学楼、办公楼、商场、宾馆、饭店、运动场、影剧院、庙宇、展览馆、图书馆、公园、游泳池、海水浴场、桥梁、公路等等。人造的流动性物质载体空间,是指由人创造的具有流动性的供人们进行物质文化生活消费的空间载体,如火车、汽车、轮船、飞机、高空缆车等等。社会空间是指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们进行物质文化生活消费的社会环境,如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社会道德、社会互助、社会关系、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等等。
消费的时间和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消费时间增多了,消费空间才能有条件并随着消费时间的增多而拓展;而更加广阔的消费空间又为消费时间的合理利用和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消费时空的不断发展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
二、提高消费水平必须合理利用消费时间
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均所得到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它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消费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在内。消费质量包括消费品的质量、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闲暇时间的多少及其合理利用的程度等内容。就消费时间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时间越多,而且利用得越合理,消费水平就越高;反之,消费水平就越低。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时间会相应减少,而消费时间则相应增多。消费时间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就会使消费层次增加,消费区域扩大,从而使得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得以提高。
消费时间的合理安排,也会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从消费者角度看,在积极完成既定的工作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既要合理使用工作日之外的消费时间,也要合理安排工作日中几小时之外的消费时间。这就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消费容量、消费模式,在可以利用的消费时间内,合理安排衣、食、住、用、行、游的消费,合理安排物质生活消费和精神生活消费,合理安排自我服务消费和社会服务消费,合理安排家庭中的生活消费和社会其他环境的消费,合理安排生存发展需求的消费与正当享乐需求的消费。这既是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消费数量和质量的需要,也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实现社会再生产总过程良性循环的客观需要。
三、在拓宽和优化消费空间的过程中提高消费水平
拓宽和优化消费空间,对于人们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消费时间,增加消费容量,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发展第一、二、三产业,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拓宽和优化自然空间,就是要用人类改造自然的各项功能和力量,创造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当然也就包括生活消费的自然空间。在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要以立法和各种有效的科学手段,防止和制止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土地和空气污染,江河湖海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损伤,沙漠增加,气候变异等等,至少要把这种损伤和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否则,不仅会对生产产生严重后果,也对消费生活产生严重后果。
2.拓宽和优化人造载体空间,主要是指拓宽和优化各种固定性和流动性人造载体空间。即通过住房、宾馆、商店、学校、图书馆、运动场、影剧院、公园等固定性设施的建设,以及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流动性载体的制造,并在提高设施质量和档次的条件下,来拓宽和优化人造载体消费空间。
3.拓宽和优化社会性消费空间,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加强社会治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职业道德,提高人的素质等,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消费创造安定团结、心情舒畅的社会环境。
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它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新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的十分宝贵的经验,也是今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本章主要围绕着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认识的演变过程,阐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