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真经
未成年的孩子面对是非黑白时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对于好人和坏人也很难分辨清楚。因为孩子的想法比较简单和纯真,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判断是非,引导他正确的分辨黑与白、好与坏。
一位母亲不解地询问儿童心理医生说:“我的儿子为什么不会判断是非,他已经快3岁了。我发现这个孩子不聪明,平常总喜欢跟随他父亲或奶奶去评判别人。这孩子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呢?”其实,这位母亲的疑惑很多父母都会有。
事实上,男孩在3岁以前判断是非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发育水平有限,还不能判断事物的好坏曲直。孩子的道德观念是在3岁之后才逐渐形成,并且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逐渐内化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
卡尔威特认为,让孩子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比让他成为一个老实人更重要。事实上,老实的、循规蹈矩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妥善地处理好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也不太可能达到与社会规范相协调的地步。他还说,孩子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成长阶段,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当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时,他们眼前的世界却已是纷繁复杂的了。因为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所以我们应时刻提醒男孩,切莫轻信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受害。
有一次,老卡尔外出工作,非常想念父亲的小卡尔在见到父亲回家时,非常兴奋。所以,父亲的马车还没有到家门口,小卡尔便已经在那里等父亲了。老卡尔刚从马车上下来,小卡尔便向他跑来,兴奋地一跃而起想扑在父亲的怀里。可是,老卡尔没有像往常那样将他抱起,而是故意闪开了。小卡尔扑了个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小卡尔从地上爬起来后并没有哭,而是不解地看着老卡尔。那时,小卡尔只有四岁多一点。他不明白一向爱他的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做。见老卡尔这样“无情”,妻子满脸不高兴。她责怪道:“卡尔每天都在念叨你,为什么一回到家就这样对他?”老卡尔没有回答她,只是微微地笑了一笑。小卡尔狠狠地瞪了父亲一眼,转身就往房里跑去。
这时,老卡尔叫住了他:“卡尔,等一等”。小卡尔头也不回地站在那里,似乎在等父亲的解释。老卡尔说:“爸爸是在和你开玩笑,也想让你明白一个道理。”小卡尔生气地说:“开什么玩笑?有什么道理?”老卡尔说:“我这样做是想让你明白,不要轻信任何人,哪怕是你的父亲。”
听父亲这样说,小卡尔转过头来不解地看着父亲。于是,老卡尔便进一步向他解释:“当然,爸爸是你最可信赖的人。但等你长大后有许多平时看似对你好的人并不一定会在任何时候关心你、帮助你,就像刚才爸爸对你那样。”
或许老卡尔的做法对于只有四岁多的小卡尔来说还很难理解,但我们相信这件事一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实中很多男孩父母告诉孩子,世界是如何美好并且执意让孩子相信一切,但这种片面的说法,只会使孩子失去分辨力,这样的孩子将来也不会成为一名成功者,因为轻信只会让孩子变得愚蠢和无能。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判断是非,不轻信别人呢?
方法一:培养独立个性,避免盲从
一味盲目地从众,可以扼杀一个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能否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理性判断是非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孩子将来成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的分水岭。
有一次,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决赛时,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他本以为是演奏家出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
这时,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权威,小泽征尔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于是坚定地说道:“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们立即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坚信自己的判断。
当对情境不了解或出现认知偏差时,此时的从众就是“盲从”。而经历尚浅的孩子更容易由于认知偏差导致盲从,狂热的“追星族”即是一例。
另外,男孩自身个性的不完善也是容易盲从的一个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具有独立个性、良好自我观念的男孩,自我评价较高,自信心较强,具有较强的判断果断性,他们的从众率较低。因此,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和立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有助于避免盲从。
方法二:训练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社会这个大熔炉是最锻炼人的活教材,最能训练孩子对具体的行为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
有一天早上,奶奶送小孙子去幼儿园。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打车非常难。好不容易等到一辆空车,奶奶招手,车停了。但一位叔叔以飞快的速度坐了进去,奶奶带着小孙子也坐了进去,两人便争执了起来。当然这位叔叔最后还是让了他们。下车后,小孙子就对奶奶说:“奶奶,我今天要批评你了。”“为什么要批评我?”“叔叔先坐进去呀,就应该让叔叔坐。”“我还不是为了你。”“那我们可以再等一等嘛。”
看吧,小孩子就是这样认真,当他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就会对身边发生的事作出评价,提出他的看法,这是一个明辨是非的很好开端。
方法三:让男孩不要轻信陌生人
孩子为什么会轻信陌生人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生活阅历不足,另一方面是源于他们的天真和可爱,对身边的人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分不清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也难以想象社会上有些人总是带着假面具出现,利用花言巧语引诱纯真的孩子受骗上当,最后酿成悲剧。
有这样一次事故,8岁的小男孩豆豆,被一个陌生人用甜言蜜语欺骗,带着他去找妈妈,在小巷里转了几圈之后,这位看起来面色和善的“叔叔”突然拉下了脸,把小男孩绑架到一间黑屋子里准备向其父母进行敲诈。豆豆吓得又哭又闹,这个“叔叔”担心恶行暴露,竟然用手紧紧捂住孩子的口鼻,最后将豆豆活活捂死。
孩子年幼无知,根本无法理解自己身边会有坏人出现,很容易上当受骗。所以,我们应该通过电视、新闻或者一些益智故事书,启发和提醒孩子注意身边的人和事,不得随便轻信陌生人。同时,还可以将发生在身边的事说给孩子听,以引起孩子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