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之孝既将致仕,他原所领吏部、兵部尚书之职也就空了出来。虽说被勉留至年末,可这两部之事,终究还是需人揽总。未及朝臣思虑,上旨经内阁而出,令宋顾庭暂领吏部、兵部尚书之职,都御史如故。
一石惊起千层浪,时朝野上下物议纷纷。
言官以为自己一直是与内阁、六部对立的群体,原来宋顾庭当次辅,尚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宋顾庭即将坐上首辅的宝座,还同时领着督察院、六部中的两部,他们便觉得有失尊严。一辈今上向以为沽直钓誉的人,闲来写两笔就想往上头递,佥都御史那里一过,弹劾的就是自己顶头的上司宋顾庭,自然一个字也发不出去。
六部心里也不舒服,内阁本来只是为皇帝处理政文的一个机构而已,如今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不提,若宋顾庭果为内阁首辅,六部岂不是竟归其管辖?届时,六部也将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互相制衡的局面也就不复存在。
不过,没两天朝堂上就没人议论这件事了。因为一道中旨。一道石破天惊的中旨。
国朝定制,凡是有上谕,都要经内阁至六科,再颁御六部执行。内阁、六科、六部均有职权留中改动。六科甚至可以直接封驳圣旨。但是中旨不同于一般的上谕,它不需要经过一切复杂的步骤,只要皇帝写了,盖上玉玺,无论是什么,天下都得照行。
因为中旨过于专断,一般只是作为皇帝权威的象征。皇帝若是用了,基本就是有损圣德之事。可既然有这么一条规矩,就得照行。先帝数次为贞顺皇后、今上颁行中旨,也曾用中旨提拔过官员。今上倒是还不曾使用过中旨,不过许多事情,她总是直接从皇宫传口谕,既不用通过六部,也无需天下皆知。其实这是很聪明的做法,言官、内阁都无法插手。
作为昭和时代的第一道中旨,其实决定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为了提拔一个人。本来依靠中旨晋升,在以科举进阶仕途为荣的本朝来说,是一件令人不齿之事。不过此番今上提拔的这个人,若是不用中旨,可能永远也无法被起用。
他就是房家的二公子,当今天王的胞弟,房迮。
昭和十三年初夏,中旨擢房迮为太女太傅,从一品。
太子三师这一类官职,在我朝往往是加官。太女三师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却与太女并无多大关系。不过他们之中,除了在朝一世兢兢业业的,也有戎马半生的开国功臣。房迮作为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得到这个官职,再加上他特殊的出身,不可谓不“石破天惊”。
但是,一旦牵涉到房氏,就是今上家事。也为着十年前那一桩旧事,凡是房氏之事,群臣上下“莫敢议之”。很快,群臣们也平静下来了。因为他们发现,今上纯粹是想给太女殿下找一个可以长时间陪伴她的老师。又要专心于太女的教育,又要对年幼的太女殿下忠心不二,有谁比自己的亲叔叔更加合适呢?
多了一个一品大员,房氏还是原来半死不活的房氏,天王还是养在深宫的圣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太女太傅,更加像是纯粹的字面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