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东方独大的中国自以为“世界中心”、“天下第一”,就自称“中华”、“中国”、“上国”、“天朝大国”,并以“华夷之辨”观念视外族为禽兽,名字用“兽”或“虫”修饰,如“狄”、“蛮”、“戎”。唯独称日本为“夷”、“倭”,带个“人”字旁,使得当时景仰中国的日本人十分高兴,认为中国毕竟把自己当“人”看。而今,许多中国人还用“倭”来指代日本以示轻蔑。但在古汉语里,“倭”属于中性而略具褒美意味,明代以后才成为贬义词,是语言文化在对日关系里的鲜明表现。
中国人给日本起的绰号很多,其中不乏贬义的,如“东夷”、“下国”、“弹丸”、“倭奴”、“区区岛国”、“蕞尔小国”,古代日本甚至也往往这样自称。蒋介石还称日本为“岛夷蛇豕”。中性一点的“东瀛”、“扶桑”,以及日本最重要的名字“日本”,也来自中国。
日本,本意是“日出之国”,“太阳升起来的地方”。逻辑上分析,从日本本土看,太阳是在东方海上升起的,因此最初日本人不可能称呼自己的土地为“日本”。这应该是古代中国人观看东方岛屿的感觉和称呼,被对自身知之甚少的日本人借鉴。
607年,日本羽翼初丰,圣德太子致隋炀帝“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国书,表达不甘屈尊、对等交往的强烈愿望。隋炀帝览之不悦,斥之无礼,并遣使责难。
唐玄宗时的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记载:“武后曰日本。”武后为女皇武则天,“日本”一词正式出现。中国漆器传入日本大放光彩,日本英文名“JAPAN”也指漆器,据说为根据“日本”古代汉字读音所起。可见日本各种名字与中国渊源之深。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对日本有所敬畏,但嘴上功夫依然强硬。1903年,留日学生陈天华在《警世钟》里说“小小日本不足道”。小日本,终于明显强烈地从一个中国知识英雄的口里说了出来,影响至今。
九一八事变后,吉林省德惠县抗日义勇军的战歌唱道:“提起了九一八啊,两眼泪哗哗;可恨那小日本儿啊,侵占我东北。”此时称呼“小日本”表达大无畏精神和对侵略者的蔑视,当然无可厚非。
从小我就知道小日本,也常说小日本,还以为小日本“小鼻子小眼”。某同学长相丑陋,个头矮小,言行猥琐,就被骂作小日本。骂者也在潜意识里认为日本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叫“小日本”不乏憎恨无奈之意,但也有自信无畏或妄自尊大、夜郎自大的蔑视讥讽之意,认为日本国土小,日本人个头小,用品小,又小肚鸡肠,办不成大事,称“倭”就带有“矮小”的蔑意,而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大江大河大漠大山,人口众多,而且个头大,胸襟宽广。由此衍生的还有“小鬼子”、“小东洋”、“小鼻子”等。而口语中的“小日本儿”和“小日本子”中的象征晚辈的“儿”和“子”,更有着强烈的民族等级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