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1900000064

第64章 笔墨不求缙绅喜

十二月二十四日星期三

多日未去,今天去了,薛国喜先生也在。这些日子,国喜正在为张先生编一本书法集。有几次我去访谈,国喜都在另一个房间忙着。张先生平日不收藏自己的书法,要么写了送人,要么有人求了才写,要编书法集,需找收藏者拍照。好在国喜是个勤快人,半年时间,已收集(拍照)到好几十幅。连上孩子们家里保存的,将近百幅,全是缩小后的复印件,装订成一个大本子。据说另有什么翻转片。

我的访谈,实际上没有什么计划,只能说有个目标,晃晃悠悠地朝前走着就行了。已到后期,多是拾缺补遗,就更没有规矩。书法,原先曾有涉及,未拟专作谈叙,知道国喜已做了这么厚实的准备工作,见猎心喜又见机行事,遂决定,今天就谈谈书法吧。

这段时间常看张先生的书法作品,翻着装订成册的《张颔书法集》,还是有种震惊的感觉。接下来便问了个有些愚蠢的问题。

韩:你曾有自题联“笔墨不求缙绅喜,声名毋得狗监知”,笔墨二字,我过去理解是文字,就是你写的文章,现在看来还应当包括书法,二者的分量,是文章重呢?还是书法重呢?

张: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不管别人说我的字再好,我看重的还是文字的内容。只能说,我的字还行,写下的这些话,别人也爱见。我没有写过一幅,字连起来没有意思的书法。若不重内容,光说字好,只管写字,不问意思,那还叫书法吗?我说“笔墨不求缙绅喜”,不是说我的考证文章,也不是说我那些讽世文字。考证文章,缙绅没有几个能懂,求他们喜也不会喜。讽世文章,本来就是剌人家的,人家不反感,就是好样的了,怎么还能要人家喜欢呢。所谓的不求缙绅喜,我的本意不过是,几有所作,都要秉笔直书,不以缙绅们的喜恶为意。这样一说,也就无所谓文章与书法了。

韩:还是张先生说的全面。据我所知,你的字,不光普通文化人喜欢,缙绅们也同样喜欢,不懂字的,也愿意喜欢收藏上几幅。为啥,估摸着将来能卖出大价钱。因此上,我同意你的看法,“笔墨不求缙绅喜”,说的还是你为文处世的品格。不是故意不让他们喜欢,是压根就没有想到他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么一说,笔墨也就包含了书法。

张:从字面上说,笔墨更近于书法,文章反而是指代。

韩:承认是书法家不是书法家是一回事,字的好不好是另一回事,分开来看,你觉得你的字怎么样?

张:没有错字。

韩:又开玩笑了。

张:不是开玩笑。好多写篆字的名家,不敢说错字连篇,时有所见还是敢说的。我自信没有错字。有些字,别人可能不以为然,那是他看书少,不知道古籀之法。再就是,功力还是有的。董其昌嘲讽赵孟頫的字是“千字一面”,那是从变化上说的,若从功力上说,又是值得称道的了。我的字,不说千字一面了,百字一面总还做到了,要不不敢手抄《古币文编》付印。这主要得力于临帖的功夫,小时候主要临柳公权的《玄秘塔》,欧阳询的《九成宫》,长大后下功夫最多的还是《黄庭经》。

韩:你这一说,我就明白了。你的《古币文编》书稿,确实能看出是《黄庭经》底子。那时你六十多岁,全书誊抄,一律正楷又略带行意,墨饱笔润,字字珠玑,编成字帖,不在唐人之下。

张:你过奖了。我的功夫,不在少年,也不在中年,而在平时。你忘了我还有一副联语,叫“爱写毛笔字,喜翻线装书”,一辈子翻线装书翻不出名堂,一辈子爱写毛笔字,要是不笨的话,还是能写出点名堂的。

韩:你这话真是说对了,不管做什么,都得有个大前提,就是“还不笨”,没有这一条,什么都难以成立。你不是不笨,而是聪慧过人,又是性之所好,当然会有大名堂。我注意到,你在一些自述身世的诗文里,或是写给他人的联语里,总要说到你的写字。比如:“但有诗书娱小我,殊无兴趣见大人。”这里的“诗书”二字,可以理解为诗歌与书籍,也可以理解为诗文与书画。最显着的该是这首《汾浒宿舍铭》:

斗室三间,混沌一片,

锅碗瓢盆,油盐米面,

断简残篇,纸墨笔砚。

闭门扫轨,乐居无倦,

主人谁何,淳于曼倩。

金紫文章,蒙不筱辩。

锅碗瓢盆,油盐米面,是生活;断简残篇,纸墨笔砚,是平生事业,也是人生乐趣。只是我不明白,明明是说你,怎么又是“主人谁何,淳于曼倩”,还有“蒙不筱辩”的准确意思是什么?

张:你的理解是对的。此中有典故。淳于曼倩,是两个人,淳于是淳于髡,曼倩是东方曼倩,都是《史记》上归在《滑稽列传》上的人物,有些小聪明,不为世所重用。我这也是类比不当吧。蒙不筱辩,是说对那些达官贵人的“金紫文章”,不敢也不屑于多置一词。蒙是我的意思。“纸墨笔砚”,确实是我一生最大的兴趣所在。

国喜插话说,张先生的书法,省内不说了,在国内都是有声誉的。这次他编张老的书法集,专门请冯其庸先生写了序,问我要看看吗。我说,能请动冯先生,真也难为你了。国喜说,冯先生先前与张先生没有交往,先写信联系,冯先生一听给张先生的书写序,立马就答应了。冯先生同意后,他才寄去复印好的书稿。不到二十天,冯先生的序就写起寄了过来。说着,将冯先生的书序递给我。

我认真地看起来。

文中先说了他的一个看法,“要谈张颔老的书法,必须首先谈他的学术”。接下来,对张先生在《侯马盟书》《古币文编》及古史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做了一番概括性的叙述。也有具体的例证,比如对《秦诅楚文》的考订和临摹,就说得很细。然后说,只有了解了张颔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才可以来谈他书法的成就和特色。他是一位具有杰出成就的学人,学人是他的本色。也正是因此,他的书法不入“时流”,也无半点媚俗之气,甚至他只用来自娱而不求人知。有一件书法说:“平生多幼稚,老大更胡涂。常爱泼冷水,惯提不开壶。”于此可知,张老是一位淡于名利,品格高尚,不喜欢张扬,可以说是隐于市,隐于学的人。他连自己的学问都不愿多加张扬,更何况于他的书法。所以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书法家,更不会以书法骄人。这是张老做人的特点,也是他个性的天然呈露,恰恰是这些,形成了他的个性特点,从而也形成了他书法的个性特色。对张颔书写的古篆文,冯先生最是佩服:

书如其人。张老是古文字专家,古史专家,考古专家,由于他的专业,也使他的书法呈现了与众不同的特色。他的学术传世之作是《侯马盟书》及精研古器物、古史的文章,他写的这一类的古篆文,直接逼近原物,可说下真迹一等。他有一些摹写在原石上的作品,几乎可以乱真……张颔老所写的这类古篆,其用笔之圆熟流利,结体之繁复而又端秀,令人越看越爱看,越看越有内涵。

对张先生书法选用的词句,冯先生也很佩服,说张颔的书法中蕴含着文化、历史、文采。这与有些专业书法家临写古篆、汉隶或楷行,只是照帖摹写,依样画葫芦,没有自己的文采者完全不一样。特别是张老写的那首《僚戈之歌》,使人想到了韩愈的《石鼓歌》和苏轼的《石鼓歌》,真是可以说先后辉映。还有那副对联:“三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二家文字奇。”此联三处用合文,使人觉得古意盎然,别开生面,为以往对联所仅见。别种书体,也都脱俗耐看,别具新意。最后综合以上各点,对张颔的书法作了高度的概括,说是:“学人之书,格高韵古。”

看罢,我惊叹道:真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张颔书法精论”!

张:过誉,过誉。

韩:你这人呀,人前说话什么时候都是这个腔调,可是,无意间写个什么,一下子又把自己的真实心态暴露无遗。

张:有那么严重吗?

韩:且看这副《自拟联》:“勒字于金着文于石,星辰在掌易象在胸。”这像一个谦虚谨慎的人说的话吗?曹孟德横槊赋诗,也不过尔尔。

张:老夫狂悖,低头认罪。

韩:大可不必,不是不该,是这样的袒露心迹的联语太多了,真要件件认罪,就认不过来了。

张:还有?

韩:我记得有副《戏作联》,是这样写的:“黾鼓传声薄言吟咏,鰂胸放墨得势挥毫。”你不会说不是你的吧?这是把写字的得意心态,拿乌贼鱼的放墨作比了。

张:一不小心,就露出了狐狸尾巴。

薛:这是真性情的流露。

韩:国喜,我以为,还是冯其庸先生的见识要高人一筹。他谈张先生的书法,先谈学问,后谈书法,同样是书法,他注意到文字与书法的一体性。确乎如此,比如张先生的书法作品《僚戈之歌》,只有配上《僚戈之歌》这首诗的内容,才是一幅完整的艺术品。

薛:我整理张先生的诗文集时,有篇《新田序》,张先生说,这篇序是你让他写的,是怎么回事?

韩:说来惭愧,这篇《序》还真与我有点关系。序是古代文体之一种,多用于感怀叙事,不像现在专指书前的序文。我上学的时候,中学课本上选过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就是一篇感怀赠人的文章。

张先生有这么一篇作品,可说是我的功劳,也可说是我的罪过。你注意到了吗,这篇文章写于二〇〇四年五月,大概是四月间,省委宣传部的遆哲锋先生找见我,问我能不能为侯马市的新田广场写篇赋。他那时是宣传部文化事业处的处长,侯马市第二年要办个文化节,他参与其事。为了迎接这个文化节,侯马市新修了个广场,很阔气,想在广场前树一石碑或是石墙,上面镌刻一篇《侯马赋》。所以找到我,或许因为我们是老乡,他估计我写得了。我说,我不懂音韵,寻常文章写得了,赋是不敢写的。他问我省能作家学者,谁能写得了。我说,一是张颔先生,二是降大任先生,都是高手。最恰当的人选,是张颔先生,侯马是盟书的出土地,他又是古史专家,写这样一篇赋,人与文俱佳。

哲锋先生听信了我的话,我们一起来家里拜访了张先生。张先生起初不同意,在我劝说下欣然允诺。我们说了交稿的时间,就在下个月。哲锋先生办事很认真,出来之后还跟我说了拟付报酬的数额。

我以为这样做了,我的事就完了。过了很久,有次来张先生家闲坐,问起此事,张先生说他的《新田序》早就写成了,也取走了。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有次见了哲锋先生,我问张先生的文章可用了,哲锋先生有点不好意思,说他将文章给了侯马方面,那边没用,另找人写了。我说,用不用是那边的事,对张先生这边应当有个交待,该付的报酬还是要付的。问我该付多少,我说了个比先前低的数字,哲锋先生说,还是按原先说的付吧,这事他来办,过后我再也没有问。第二年的侯马文化节,我去了,车过广场,看见前面的矮墙上像是有一篇文字,想来该是另找人写的《侯马赋》。开会就在广场上,我也没过去看。因此我敢断定,张先生的这篇文章,报酬是得了,文章怕没有发表过。国喜你说,这是不是我的功劳,同时是不是我的罪过?

薛: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可说是一篇简略的晋国史。也很得体,历数晋国的重要史实,让后人借鉴过往,明察兴衰之道。对于今天有赞颂,也有寄望。“唯今侯马,创建都市。地覆天翻,昨非今是。与时俱进,人民福祉”,说得多好。

韩:你会问,这样好的一篇文章,为什么不用呢?过后我也想过,张先生的这种写法,怕还是不合现今领导者的口味,赞颂之辞少了,警戒之辞又太多了。为政者要的是对政绩颂扬,你却在教他们兴衰之道,这不是想到两岔里去了吗?宜乎其笔墨,不为缙绅所喜也。或许我这不过是猜测,究竟还有什么堂皇的理由,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事情的结果是,老先生费了气力写下这么一篇好文章,没有派上用场。

张先生在一旁听了说,哲锋这个年轻人还不错,不必责怪他们了。哲锋过后还给我送一笔稿费,没用了也给,让我羞愧。不管怎么说,总是留下了这么一篇文章。我一直想写晋国史,这就算是我的晋国史纲吧。

话题又回到国喜编的《张颔书法集》上。国喜说,他还请林鹏先生写了篇跋,韩先生也看看。我接过一看,林先生的跋是用毛笔写的,不光对张先生的为人为学做出一通迥异时贤的评价,也充分显现了林老放言高论、气势磅礴的真性情。国喜真是个会做事的人,正文之前,还请姚奠中先生写了一篇类似赞辞的东西,是这样几句:

作庐先生,有道之士,正直谦逊,迥异时贤。其学辨精邃古,沉潜金石;其书笔笔遒劲,尽篆籀之妙;其诗联韵语,幽默诙谐,戛戛独造;其长歌古朴恣肆,直追昌黎。凡此种种,难于殚述。而蚊画刺世,借题发挥,令人绝倒,于此余惟心折而已。

扭头看了张先生一眼,似乎正在等着我的评述。我说,冯先生与姚先生两篇合在一起,恰是一篇《张颔碑传》,冯先生的长文相当于“传”,姚先生的短文相当于“铭”。现在就差一个“篆额”,篆额是要篆书写的,你是篆书高手,那只能是你自己写了,写什么呢?就写“亚似圣人”如何?

张先生嗬嗬笑了,连声说,国喜国喜,你把韩先生来之前,我们玩的那个小戏法给韩先生做做。国喜一时想不起来,张先生故作不满地说,就是“圣人”嘛。国喜是个腼觍的年轻人,听明白了,大概是觉得不太妥当,忸忸怩怩不愿意做,说他忘了,还是张先生自己做吧。张先生看出国喜的心思,一忽儿像是也不想做了,实在架不住自己的小得意,稍一愣怔,还是做了起来。扯过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圣人”二字,稍大点,其中圣为繁体,看去便是:“圣人”。先举起这张写了字的纸,又扯过一张没写字的纸。“看清了吗?”

“嗯。”怕上当,我轻轻地应了一声。

“再看。”张先生说着,将那张没写字的纸移过来,挡在前一张纸上,也不全挡,只挡住了一半。“是什么字?”

我没在意,说半个“圣人”呀。国喜在一旁提醒我,说韩老师你仔细看看。定睛一看,笑得我差点岔了气,方才横写的“圣人”二字,叫挡住了一半,成了“王八”二字。

张先生不无得意地说:什么都能当,千万不能当圣人,圣人就是王八,至少一半是王八。

我插开话题说,冯先生这个人,我见过,学问很好,感觉有几分清高。看他的诗,对张先生如此青眼有加,是想不到的。

国喜说,你没有亲自听冯先生谈张先生,那是真心佩服,绝非虚与委蛇。说这些年,老成凋谢,在北京都难以找到可与张先生相匹配的学问家了。多次说过,张先生是国宝,山西要好好珍惜。还说他要给上头打报告,重视张先生这样的老学者。韩先生什么时候见了省上的领导,也给说说。

我说,倒是常见,只怕说不成话。

国喜说,韩先生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我说,好吧,今天晚上播山西新闻时,他们谁出来了,我在下面说说,看他们能不能听见。

国喜说,韩先生又说笑话了。

我说,现在像我这样的人,也只是说说笑话而已。张先生有副对联,最是警策,颇得《孟子》上“见大人,则藐之”的古训。上联是“但有诗书如小我”,下联是“殊无兴趣——”

国喜说,“见大人”。

张先生听见了,笑着说,千万别惊动什么大领导,一惊动就难得清净了。你们忘了我的对联:知道自己没油水,不给他人添麻烦。到了这把年纪,麻烦是最忌讳的,不给别人添麻烦,实际上就是不给自己添麻烦。千好万好,省心最好。文物局和考古所的领导对我很好,有这一条什么都有了。

我和国喜相视一笑,这个岔打得好。

我说,你这副对联是过去写的,对照的是过去的情况,时移世易,风水流转,现在该改一下了,应当改成:知道自己有油水,奈何他人嫌麻烦。

张先生笑了,说,石山,你这张嘴,比我还损。

我说,该掴,该掴。

同类推荐
  • 李敖快意恩仇录

    李敖快意恩仇录

    人人都说李敖狂傲,请看其自负。人人都说李敖爱美女,请看美女如何爱李敖。人人都说李敖是颂神,请看刁民闹衙。人人都说做自己,唯李敖一人耳!如果说《李敖回忆录》是画龙之作,《李敖快意恩仇录》则是点睛之书。
  • 习惯就好

    习惯就好

    关于独立,关于偏见,关于成长,田朴珺首次执笔发声,细说独立女人,笑看偏见传闻!不煲鸡汤,只啃骨头!王石不推荐?习惯就好!中国演艺圈最具争议性的人物田朴珺,身兼演员、王石女友、电影制片人、杂志专栏作者等多重身份,首次以作者的身份出版的第一本随笔集——《习惯就好》。主要收录了田朴珺从被中戏退学到跨入演艺圈,转战地产界、到去纽约游学生活等重要的人生阶段所发生的各种奋斗经历、感情经历以及思考感悟等。本书将会首次揭秘田朴珺本人多年闯荡演艺圈以来的各种被大众误解的争议事件,并且第一次回应与地产大亨王石的“红烧肉”事件,力求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田朴珺到大众面前。
  • 书立方4-曾国藩家书

    书立方4-曾国藩家书

    《书立方·第4辑: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书立方·第4辑: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官场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冶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 秦始皇(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秦始皇(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以秦始皇这个人物的历史轨迹为骨架,以生动的故事为血肉,勾勒出名人们精彩的人生画卷;多用有表现力的口语、短句,不写套话、空话,力戒成人化。他用铁的手腕厉兵秣马,建立起强盛的秦国;他统帅雄师百万征战七载,统一了战国纷争的中华;他采用法家思想破旧立新,奠定了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基础。
热门推荐
  • 修仙之殿下她马甲超多

    修仙之殿下她马甲超多

    冷倩兮,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无敌大佬。作为一个要背景有背景,要实力有实力的修仙者,冷倩兮每天不是在被人扒马甲,就是走在被人扒马甲的路上。大佬一:这我女儿。大佬二:这我祖宗。大佬三:这我师傅。大佬四:这我老大。……慕修:我老婆,有问题么?路人甲:惹不起惹不起!冷倩兮:又被扒马甲了?没事!他们找不完的。[嚣张JPG](本文非穿越,修仙马甲文,欢迎入坑哦~)
  •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他以一个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口吻叙述了在航海时遇难、漂流到几个奇异国度的经历。
  • Within the Tides

    Within the Tid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姓王百般留恋只为你的过往

    我姓王百般留恋只为你的过往

    面对现实生活的惨淡,不由得梦回思忆,过去的往往印刻在深深的脑海里。
  • 大氪学家

    大氪学家

    “少年,你想变强吗?”穿越之后的楚凡,在自己脑海中听到一个声音。“想!”楚凡不假思索地回复道。“想变强,只需一发648,没有什么是一发648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发!”楚凡:“……”
  • 倾城叹:下堂要自强

    倾城叹:下堂要自强

    穿越第一天,便遭遇不堪一幕。她这纯情小少女很没面子地喷鼻血。暴君还想找她来一场。反抗却落个双腿被打断、服侍众人的下场。这些个男人也不差,起码比那脏暴君好。没等花痴完,暴君突然驾到,把她打包扛走。四天四夜的非人折磨,过后却是无情奚落加羞辱,一纸休书,他成了她的暴君前夫!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别旧梦

    别旧梦

    我们总要“像少年一样去爱,像成人一样克制”。我们都会有梦,因为梦中有我们最企及的东西。因而林夕的一生就是一个梦。林夕,终究是徘徊在梦中的孤独精灵。她拥有属于年少的心机与虚荣、自卑与无畏。我们有时都会为了钱而向命运低头,疯狂、执着。亦真亦假。因为青春一场。林夕说,如果再来一次,我的选择依旧。后来的后来,这场青春,如今只剩下,林夕一人在车窗下缅怀,从此留在远方,那个忘不掉的人,在人生的一路颠簸里,最终释怀。那场大雨,不足以颠覆冗长的人生。为了看看风景,林夕已跋涉千里。人生亦是如此,以隐忍开头,以爆发结尾,回头一想,不过如此。我只是想讲完这个故事。属于林夕的故事。如若不是为了一个人,谁肯漂泊度此生。我一直希望有一个人,递来一片菩提,渡她过岸。
  • 孪生巨钻

    孪生巨钻

    王晋康是当代著名的科幻文学作家,其作品风格苍凉沉郁,冷峻峭拔,富有浓厚的哲理意蕴,善于追踪20世纪最新的科学发现尤其是生物学发现。语言典雅流畅,结构精致,构思奇巧,善于设置悬念,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很好的结合。他的作品常表现人类被更高级形式生命取代的主题。《王晋康经典科幻小说集粹:孪生巨钻》收录王晋康大部分经典短篇小说,是王晋康作品的精华集粹。
  • 王一博不见思念曾过往

    王一博不见思念曾过往

    她21岁喜欢上了那个22岁星光璀璨的他????为了离他更近为了变得更优秀她陪男闺蜜创业五年后创业成功最后的她和那个星光璀璨的他是否能走到一起????
  • 勿忘熊心

    勿忘熊心

    我那疼的直咬牙,捂着下面就倒在地上哆嗦打滚,这臭婆娘无冤无仇的,下手这么歹毒,我心里一边疼着一边骂着来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