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斯顿人村更逐渐地发展成一个黑人土着的自治城市,这是李文斯顿多年的期待。非洲人必须产生自治式的管理,证明非洲人不是只能在“原始部落”与“被人奴役”中选择其一。今日,打开非洲地图,仍然可以在尼亚萨湖边的高原,找到李文斯顿人这一个城市——这是非洲最早的黑人自治城市。
见面礼的重要
上溯隆加瓦河最大的困扰是很难找到食物,探险队中的约哈拿族人开始离队逃返。留下来的队员以森林中的草菇、野麦、果实为食物,可以猎杀的动物很少。探险队走到隆加瓦河的水源地才遇到一个秦圣巴族(Chinsamba)的村落。
这一个位处寒冷高原、几乎遗世独立的种族,却非常热情地招待探险队员。夜里,李文斯顿点起一根蜡烛,准备记录天文观察的结果,没想到许多人都来看那一根蜡烛,他们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夜里会发光的棒子。李文斯顿将蜡烛送给酋长,隔天夜里,附近村落的人都围聚来这个村子,看酋长点蜡烛。这些非洲土着是这样单纯,只要用蜡烛就可以与他们建立友谊。李文斯顿写道:“好奇是所有人的天性,因此对陌生种族的友谊,是搭建在送些贴心与礼貌的见面礼上,而不是一见面就表示自己的高姿态,或是说:‘慢着,你们不要过来,我比你们更圣洁。’”秦圣巴族土着提到,在遥远的西边还有一个大湖,名叫毛依洛湖(MoeroLake),湖边还有一条大河,名叫露阿拉巴河(LualabaRiver),从来没有外人进去过。
无法同负一轭
李文斯顿认为探险队的装备不够,与秦圣巴族同住一阵子后就回返。11月1日抵达尼亚萨湖边,驾船回到修庞加。途中,他听到英国外交部派来的官员陶泽(W.G.Tozer)在等他。
12月中旬,李文斯顿见到陶泽,陶泽说:“赞比西河探险与拓垦损失太多金钱,牺牲太多性命。撤出赞比西,关闭难民营。”李文斯顿写道:“海外布道与政治人物看事情的眼光完全不同。政治人物做事是为了方便,海外布道是为了使命。政治的决定是各方面妥协的结果,海外布道单单遵照上帝的呼召。政治人物没有长远的目标,只考虑到下一颗拦阻的石头,海外布道是永恒尊贵的使命,为此会搬去路上每一颗绊脚的石头。”
但是李文斯顿有“领事”的头衔,他必须听命行事。他终于发现起初接受官职的错误。
孤舟蟥越印度洋
迁移难民营
在英国官员陶泽的眼中,李文斯顿是一个做事迟缓的人,命198令他11月离开赞比西河,而他竟然花了6个月的时间,到1864年5月1日,才上船离开赞比西河口。
在这期间,李文斯顿将西瑞河畔与修庞加的难民营,北移到尼亚萨高地,宣教士艾灵顿与自立救济队同去,爱德华·杨格舰长也随队保护。几个不想离开的难民,李文斯顿为他们向葡萄牙政府申请自由人的身份证,并与留在涕涕的马可洛洛族人道别。他再将搁浅的“先锋号”运到赞比西河口交给海军,以免被奴隶贩子取去使用,然后驶着“尼亚萨女士”号离开赞比西河口。他没有跟随陶泽由好望角回去,他将船朝向4000公里外的印度盂买(Bombay)驶去。
克难船员
“尼亚萨女士”号只是12公尺长的蒸汽艇,从来没有航行大洋的经验。上次来到非洲,是由海军军舰载来,在赞比西河口组装好再驶进河里。李文斯顿的船员有水手便尼尔(Permell)、管蒸汽锅炉的雷德(JohnReid)、生病的木匠柯立尔(Collyer)、魏尤族的孩子邱玛和威克坦尼,与7个赞比亚难民营的土着,他们后来自称为赞比亚人(Zambesians)。船上装有14吨的煤炭、水、食物,朝着印度洋驶去。这是一个冒险,李文斯顿用一艘航行内河的汽艇,横渡4000公里的印度洋,前往孟买。
李文斯顿让每位乘客都有工作。木匠柯立尔的工作是乖乖地躺着,但是柯立尔身体一好转,就上甲板找木头敲敲打打做家具。李文斯顿训练赞比亚人掌舵、清理甲板、烹调食物……李文斯顿最后只负责观测天文,校准前进方位,记录每天航行的距离、大气压、风速、风向、天气状况与周遭的生物活动。
海豚与飞鱼
5月23日,船遇到暴风雨,被吹离航道。隔天,李文斯顿就校正过来,驶向正确航道。25日,李文斯顿写道:“海面上有海豚在追逐飞鱼群。海豚的体色很浅,眼眶微绿,这是上帝放在大自然中的法则,让飞鱼可以容易看到海豚来临的警讯。如果摄食者身上没有一些明显的记号,被摄食者的数目将会快速地减少。而且飞鱼逃逸的速度快于海豚的游速,海豚要不断地追才能获得食物。这使得摄食者与被食者之间维持一种奇妙的平衡。”
29日,又遇到一场飓风,李文斯顿写道:“这场飓风使修庞加土着成为优秀的船员,大家安渡难关。”
6月1日,李文斯顿写着:“海豚一直跟着船,好像家狗跟着主人,只有在觅食时才离开,不久又返回船边跟着。”
6月11日,遇上航行中最大的一场暴风雨。12日,李文斯顿写他经过这场风暴时的感想:“勇敢的人并非与强风直接对抗,而是找到船与强风的平衡角度。”过了飓风,他看到陆地。
回家的路
13日,他在孟买登陆。他支付船员与7个赞比亚人薪金后,又为他们找到工作,也将邱玛与威克坦尼寄读在当地的独立教会宣教学校(FreeChurchMissionSchool)。23日,他与柯立尔转搭船只返回英国。
李文斯顿写道:“我的心仍在期待为着非洲永久的福祉,继续有所贡献。我过去在非洲所做的似乎毫无结果,我在自己的国家又无事可做,我的一生是否虚度在挥拳打空气里?我是否在从事一场永远不能完成的任务?也许我再如何努力做也不够,但我可以为后来的人留下一些非洲的记录。愿上帝使我的心更紧紧地跟随他,愿他为我开前面的道路。”
在返国经过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转搭别的船时,李文斯顿遇到一位年轻的阿拉伯商人辛革(MaharajaDhuleepSingh)与他在埃及新婚的妻子,他们要前往法国度蜜月。在船上,李文斯顿将福音传给这对新婚夫妇。
李文斯顿开始想,上帝既然可以感动阿拉伯商人信主,过去他一直反对阿拉伯奴隶贩子,那为何他没有想过将福音传给他们呢?
对少年人的劝勉
1864年7月23日,李文斯顿抵达伦敦港。隔天,他到外交部报备,解除“非洲领事”的职务,并向英国首相报告在非洲赞比西河所遭遇的问题。7月底,李文斯顿回到苏格兰与家人、老友见面,李文斯顿写道:“母亲看到我时,一时认不出她的儿子。我看到小女儿安娜,她是一个快乐的好孩子,她给我看她最喜欢的东西——一个红色的钮扣。我们一起走路到隆敦博士(Dr.Loudon)的家中,谢谢他对我母亲与小孩的照顾。”
隆敦是位医学博士,在汉米尔顿教会聚会,后来担任这所教会成立的学校的校长。隆敦唯一的要求是希望李文斯顿在学生毕业典礼土演讲。这是李文斯顿第二次回国时,接受的两场演讲邀约之一。他拒绝其他的所有演讲,留下时间与他的孩子相处。李文斯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题是《敬畏上帝与努力工作》(FearGod,andWorkHard)0另一场演讲是在汉米尔顿教会。在连续四天的聚会里,李文斯顿讲一个年轻人所最需要的四项基本装备:“以纯正信仰为一生的不变根基,以真理为自己生命的特质,爱你的邻舍,喜爱周遭的大自然。”
大儿子的来信
8月3日,李文斯顿与他在校寄宿的3个孩子艾格妮丝、奥斯维尔、多马团聚。李文斯顿的大儿子罗勃特已经离家出走。
罗勃特从小就不喜欢读书,而喜欢到处闲逛,连隆敦博士与李文斯顿的老友杨格也管不住他。他中学没念完就辍学,而后前往非洲库鲁曼,也当船员前往露乌玛河口探险,后来到美国波士顿(Boston)加人林肯总统的北军——维吉尼亚州(Virginia)第十军团。后来抨击李文斯顿的人,最喜欢以罗勃特的离家参战责备李文斯顿只顾海外宣教,忽视对罗勃特的照顾。罗勃特也的确是李文斯顿心中的一根刺,使他长期心中作难。
罗勃特在军中给父亲写信道:“我不再期待你对我有任何的喜爱。写信给你,只是告诉你,我现今的所在……我知道曾有许多人照顾我,我欠他们很多,所以我偷钱离家出走,并不是他们的错。我巳经改换了自己的姓,免得在军中被人认出是你的儿子。我想我过去恶劣的行为不配拥有李文斯顿这个姓氏……我已经参加过一场剧烈的战役与两场小战役。我身边的战友在战争中情绪激奋地带着刺刀冲向前,将刀锋插入敌人的身体。我相信是上帝的眷顾,使我冷静作战。我捕捉了几个俘虏。
敌人撤退后,我们继续沿着铁路前进,下一场战役,可能会更激烈。……但是如果我能再有机会,我将不再轻易放弃受教育的权利。我想过去拥有太多祝福而不自知。我目前正在医院中,持续发着高烧。”
李文斯顿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