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01000000019

第19章 第二次非洲探险(5)

同船前来的两名水泥工、两名木匠与一名铁匠,是知交好友,在苏格兰独立教会聚会。听到李文斯顿在东非的呼声,他们一起出发,每到一个港口,就为人建造屋子,嫌取搭船前往下一个港口的费用。这五人到了南非好望角,为人盖了更多的房子,赚了更多的钱,买了许多建造难民营所需的材料,再与“尼亚萨女士”号会合,前来赞比西河的难民营。他们一下船就大兴土木,为难民建造了许多很好的房子。

致命的打击

难民营起初经营得非常困难,葡萄牙政府首先反对宣教士在他们的领域内设立难民营。对李文斯顿友好的涕涕屯垦区长官西卡德也被调离,新任的首长不仅不友善,而且限制屯垦区内马可洛洛族的活动范围,不让他们跟李文斯顿在一起。这对李文斯顿未来的探险,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马可洛洛族是李文斯顿最佳的探险伙伴。对外面的世界而言,李文斯顿是最伟大的探险家;对非洲而言,马可洛洛族是最伟大的探险部落。

另一个打击是英国政府宣布放弃西瑞河畔的屯垦计划,并且停止对赞比西河流域的一切资助活动。这对难民营的救济工作更是雪上加霜。幸好苏格兰独立教会及时注人新的资助与人力。

但是,对李文斯顿打击最大的,莫过于玛丽的死。救助难民,也增加了接触各族土着传染病的危险。土着对某些疾病已经具有抗体,但是它们对外来的人却具致命的攻击力。1862年4月22日,几乎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玛丽忽然倒下,在李文斯顿、柯克与兰西三位医生的共同拯救下,也无法挽回生命。4月27日,玛丽离开她所挚爱的丈夫、孩子与非洲。对这个一生经历多少危险,看过多少死亡,走过多少患难的李文斯顿,柯克写道:“像个孩子般地哭倒在妻子的床榻边。”

往前去吧丨我的丈夫

5月11日,李文斯顿写道:“我一生以来第一次觉得,我现在死了也很好。”19日,他写道:“我看着前面一片森林,有股冲动想往里面走,走到累死。”他又写道:“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打击,携走了我的爱,失去了所有的力量。”

玛丽在病危之前,写给丈夫几句诗:

虽然我们没有钱,却毫无保留地,

只想将我们的生命献给非洲。

再多的钱,也换不来这种自由。

不要以没给妻子一个安定的家而忧伤,

只要有你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玛丽死前对李文斯顿说:

亲爱的,不要像以前我看过的一些人,还没有死以前,已经像个墓碑一样裹足不前。我只有一个期望——你要像以前一样,一直往前去。

李文斯顿将妻子葬在修庞加的赞比西河畔,坟上种上一株非洲面包树。上帝一定非常喜爱非洲人,给他们这么好的海外宣教士夫妇。

备岳母的信

李文斯顿有一段沮丧的时期,他写道:“我愿意再往前去,但是我举头望着遥远的地平线,前面只是一片幽暗。”这时,李文斯顿的岳母写信来:“人生的每一场风暴总是带着上帝的恩典。我的孩子玛丽经过许多的风暴,但是她一直在上帝的恩典中。她嫁给一个可靠的丈夫,她在丈夫的怀里呼出了最后一口气。现在,我所亲爱的李文斯顿,为着非洲的苦难大地,为着非洲人生命的186真光,为着玛丽最后的劝勉,再向非洲迈进吧!前面还有一大片未知的旷野,一大批从未听过福音的人。每一次的服事、每一次的传讲都是新的,愿那爱我们的父神,安慰你的忧伤。”

李文斯顿后来在日记上写下对妻子的怀念:

亲爱的,

假如我能够,

我愿很快地与你再相会。

虽然现在你我不相见,

你的身影常在我心中。

虽然我无法再对你倾诉,

却常忆起你对我说过的点点滴滴。

每当我往非洲内陆愈走愈深入,

我就不断地、不断地,

想到你对我的叮咛。

露乌玛河揺险记

禁忌的背后有一颗惧怕的心

露乌玛河是东非的一条大河,但是从来没有外人深入过。这条河千年来隔绝了居住在东非海岸的两大种族——南边的莫桑比克族与北边的坦噶尼喀族(Tanganyika),使他们有截然不同的语言。至今,露乌玛河仍是莫桑比克共和国与坦桑尼亚共和国的国界。露乌玛河有一个可怕传说,是令当地土着不敢深人的原因,他们相传进人者会被诅咒,遭受天惩。不少的土着认为玛丽的死,就是因为李文斯顿想横越这河,冒犯了禁戒,才会受到这样的不幸。李文斯顿却写道:“一颗软弱的心,就像过度敏感的鼓,一粒灰尘落上去,也会发出怪音。”

水蛭部落

1862年9月初,李文斯顿驾驶着“尼亚萨女士”号进入露乌玛河,柯克、查理与他同行。李文斯顿这次先以英国中非洲领事身份,向露乌玛河口的葡萄牙官员申请,获得允许后,再雇用河口的几个约哈拿族(Joharma)土着前往。约哈拿族土着与外国的接触较久,文化水平较高,但是个性不像马可洛洛族稳定,更无法吃苦耐劳,他们很会讨价还价,被称为“像水蛭一样滑溜”的土着。

探险队越过葡萄牙人距离河口60公里的警戒线后,就进人从来没有外人进去过的水域。河两岸的芦苇很高,李文斯顿保持船在水深之处,以免太靠近岸边,并且日夜都派人在船首与船尾守望,尤其船航行过河流弯曲之处之时,更是特别注意。这条河是许多经过印度洋的候鸟栖息处,应该有各种鸟鸣声,如果鸟鸣突然停止,就是危险的前兆。

前后夹击

果然,探险队遭受四次攻击,先是毒箭射来,然后土着冲出芦苇,划着小舟由船首与船尾两个方向前后夹攻。李文斯顿下令举枪朝空发射,显示船上有强大的武器,来攻击的土着立刻起了骚动,李文斯顿用向约哈拿土着学的简单口语大喊:“我们不是来作战的,我们是来看河流的。我们都是天上那一位至高的上帝所造,所以你们争吵也该有个分寸。”

这些信息非常有效,攻击的船只纷纷退去。但是有一次却行不通,这个部落的酋长对李文斯顿说:“你所航行的河是我的,你所喝的水也是我的。我没有要战争,不过你需要付过河的费用。”李文斯顿与探险队员上岸,进到村落,在酋长面前展示花格子的布料,酋长要了约30公尺长的布。刚走出村落外,忽然背后射来4支箭,幸好没有射中,探险队员立刻跃入芦苇丛中。箭继续在空中呼晡,探险队员拼命往前跑,直到水边。攻击的土着已经划船攻来,船上的柯克立刻发炮还击,两名土着落水,一艘小舟起火,但攻击仍然不断。柯克再发炮,又有一艘小舟燃烧起来,土着才退去,李文斯顿才有机会上船。李文斯顿不知道这个部落的名称,就给他们取名为“河上强盗”族(River-pirates)。

稀有湖泊

再往前去,李文斯顿与探险队员发现了一个湖,名叫契拉瓦湖(ChilwaLake)。这是一个很奇特的湖,位于海拔622公尺,面积约有1750平方公里,但是平均水深才约2.7公尺。这个湖泊后来成为世界上许多稀有鸟类的保护区、东非最着名的高山湿地。

9月18日,露乌玛河段水位很浅,“尼亚萨女士”号汽船无法航行,探险队换成十人划的大型独木舟,继续往上。到了这里,

河的两岸已无人踪,但是探险队却遇到一个新的危险。

撞翻船的大河马

那是一只罕见的巨大河马,忽然从探险队经过的水道底下冒出来,竟然将整艘独木舟翻覆。李文斯顿与探险队员都掉入水中,大河马张开大口,又向船冲去。柯克立刻在另一艘独木舟上对大河马的头部射击一枪,没有射中,大河马仍然不放弃,攻击船只,紧紧咬住翻覆的船身。如果人被咬到,必死无疑。岸边的鳄鱼也下到水里。落水的队员拼命的游泳上岸。等待许久,那只大河马终于离去,鳄鱼又上了河岸。探险队员才下到河里,将船翻过来,再继续前进。

这条河的直线距离约有200公里长,弯曲的河道却有724公里长。10月,探险队员终于到达露乌玛河的水源地,那是尼亚萨湖边的一座髙山,只差一点点距离就可以直达尼亚萨湖。探险队证明进人尼亚萨湖还是要绕道赞比西河与西瑞河。经过这么大的努力似乎只得到一个结果——露乌玛河不能航行大船,水源不能直达大湖。

10月28日,探险队自露乌玛河返航,抵达海口。

最佳的助手——舸克

食物输送队

1863年1月,李文斯顿回到赞比西河畔的修庞加,发现该地的难民收容所缺乏新鲜的肉类、蔬菜与牛奶,他又驾船到涕涕,向马可洛洛族采购新鲜的食物,并且订下契约,请他们定期输送食物到难民收容所。随后,又北上西瑞河畔的难民收容所,这里收容的难民更多,但是食物缺乏、瘟疫流行。所幸,奴隶贩子惧于英国海军的力量,不敢攻击难民收容所。西瑞河与赞比西河涕涕附近的土着,都传说英国海军已将西瑞河列为保护辖区,即将有军舰进入。

3月,英国两艘战舰果然抵达赞比西河口,但是迟迟没有进人赞比西河。舰长给李文斯顿一封信:“海军的任务只是扫荡海上贩奴与走私,不负责内陆河流一切与贩奴有关的活动,更不能保护西瑞河畔的难民收容所。”李文斯顿看到信后,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他认为保护难民,已经远超过他能力的极限。他立刻疏送西瑞河畔难民营中的150名孤儿,前往南非好望角的圣乔治孤儿院(St.GeorgeOrphanage)0他认为奴隶贩子与阿加瓦族随时会攻进难民营。

柯克的生平

4月,李文斯顿最忠心的助手柯克染病,接着査理也病倒了。

李文斯顿驾船将他们送到河口,让他们搭船回国。李文斯顿非常欣赏柯克,称他是“生命中毫无惧怕的勇者”。

柯克生于1832年,父亲是牧师。柯克从小就喜欢植物学与探险。他自爱丁堡大学医学系毕业,柯克的大学室友是李斯特(JosephLister),两个人在大学时代就有敬虔的信仰,认为一生就是要去寻找上帝所给他们的靶,去命中靶心。李斯特后来发现医学消毒的重要,拯救了后世的千万名妇女,使她们生产时不致感染致命的产褥热,被称为“消毒医学之父”。柯克本来也从事医生的工作,1857年克里米亚之战爆发,他是第一批前往战场的医生之一。

19世纪后期的废奴精兵

柯克返国后,他以植物医学的研究,担任加拿大大学(CanadianUniversity)自然历史系的系主任,后来听到李文斯顿的东非呼声,义务加人探险队。他没有要求任何薪水,只需要一大片未知之地,让他热情地驾着植物学与医学的专业去奔驰。他的大学同事称他“温和得令人难忘”。

在赞比西河探险中,柯克写道:“一直非常想家。但是李文斯顿希望我留下,我就留下。因为李文斯顿如果不是真有需要,就不会求人。”柯克回到英国后,与李文斯顿的朋友杨格、威尔逊、柏涅特与印度总督富力里爵士(SirBartleFrere)合作,继续为废除非洲内陆的奴隶贩卖而努力。柯克与李文斯顿的分开,仿佛是探险非洲力量的分散,却是反对奴隶力量的扩张,他们为同一个目标而持续努力着。

李文斯顿在非洲注意的是奴隶贩子与阿加瓦族的攻击,柯克认为这些人只是贩奴集团的兵卒,整个贩奴集团的背后还有一个主帅一直没有出面。柯克深入调查,才发现这个主帅是巴格徐(SultanBarghash)。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一个政治领袖,竟然同时操纵一个世界上最残忍的活动。

柯克将完整的报告交给英国议会,议会不敢采取行动,因为苏丹是英国的经济盟友,又是协同英国对抗俄国的军事同盟。

植物学家柯克

克、富力里与柏特涅等人,仍持续努力。他们根据英国大政治家威伯福斯(WilliamWilberforce)在1807年所推动立法的废奴法案,要求对苏丹给予制裁,但是英国政府置之不理。

隆加瓦河摇险记

火炮的威力

柯克与查理离去后,“玛罗勃”号的工程师雷依前来维修194“尼亚萨女士”号。雷依是个反对奴隶贩卖的人。另外,英国海军“哥更”号(Gorgon)的舰长爱德华·杨格(EdwardD.Young)也加人李文斯顿的探险队。李文斯顿对他说:“我没有钱聘付像舰长这样职位的高薪。”他回答道:“没错,聘我的薪水不是一般人所能付出的,所以干脆免费算了!”免费工作,将得到上帝给付的最高薪水。

1863年7月,阿加瓦族两次前来攻击西瑞河难民营。爱德华·杨格舰长带来的大炮,刚好有机会热身一下。他对着河里试射几发,冒起来的巨大水柱,让阿加瓦族的战士傻了眼,他们立刻转身,纷纷逃人森林里。但是李文斯顿认为待在西瑞河畔,很容易被攻击,这里不是长期居住之处。有个难民营的土着说:“尼亚.萨湖西边有一条隆加瓦河(LoangwaRiver),是人迹罕至之处。”李文斯顿认为也许这是一个安置难民的好区域。8月,李文斯顿、雷依、宣教士华勒(HoraceWaller)、艾灵顿(Alington)与几个难民土着,驶着“尼亚萨女士”号北上西瑞河。李文斯顿写道:“跟随上帝遇到困难,就像面对阳光会有影子般平常。”

大象坟场

途中经尼亚萨湖畔,听说当地有个大象坟场,李文斯顿在抵达非洲时,就曾听土着说过:“大象在年老时,会到一个隐密的大象坟场,在那边死亡。在那里有许多的象牙可以捡拾。”李文斯顿决定前往,一窥究竟。

那果然是一个非常隐密的地方,若非当地土着的引导,外人根本找不到进去的路。李文斯顿一到就闻到空气中有一股浓浓的尸臭味,脚底所踏看似茅草铺盖的地面,却是非常地泥泞。泥泞地中有许多大象的骨头、象牙与腐烂的尸体,如果探险队员贪财,有满地象牙可捡。李文斯顿却下令:“立刻撤出该地。”因为那个大象死亡的地区,是片大沼泽地。当地的土着将象群赶到这片沼泽地,让大象逐渐挣扎,沉入沼泽死亡,当沼泽在旱季干涸,地面变硬时才进来拾取象牙,因此根本就没有大象的坟场,而是人工的大象猎场。大象的猎场也是当地土着坑华贪心外族人的地方。非洲危机处处,充满死亡的圈套,只有像李k斯顿这样非常有经验与机警的人,才能带领新来的人安全地走过。

信仰是文化之根

到了隆加瓦河口,李文斯顿将船停泊在尼亚萨湖畔,改行陆路。探险队首先沿着河流流向,爬上1000公尺高的尼亚萨高地。李文斯顿发现隆加瓦河高台虽然寒冷,然而只要有衣服保暖,低温反而可以减少蚊虫与疾病。后来李文斯顿就将西瑞河畔的难民收容所移到此地,成立两个新的村落“爱之谷村”(Lovedale)与“李文斯顿人村”(Livingstonia)。1874年,“李文斯顿人村”经历了一场福音大复兴,许多土着信主,并组成李文斯顿人布道团(Livingstoniamission)。

同类推荐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
  • 瞿秋白传

    瞿秋白传

    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细节还原真秋白。
  •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

    于成龙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清廉官吏。人到中年,他才踏上仕途。从县令、知州、知府,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最后官至两江总督,他一直清廉之风不改,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书中穿插了大量饶有趣味的廉洁小故事,如带一筐萝卜去福建上任;回乡葬母住最低等客栈,结果被当作歹人等等。细节描写逼真风趣,极具艺术魅力。
  • 德约科维奇:一发制胜

    德约科维奇:一发制胜

    本书由德约科维奇(昵称小德)亲笔撰写而成。书中描述了他是如何在塞尔维亚的战火纷飞中走上网球之路的,此外,还包括小德回顾历届大赛中的精彩瞬间和夺冠时的心路历程,并提供了可供读者实际操作的身心调节方法以及健身、减重、饮食秘诀。
  • 炸药大王诺贝尔

    炸药大王诺贝尔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热门推荐
  • 江湖善恶道

    江湖善恶道

    江湖之大,险恶无比,众人皆知,且看善恶之江湖也
  • 奔天

    奔天

    苍羽大陆出生的苏平,是个认死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因为偶然的际遇,得到龙虎咒,未经修炼,竟然肉身直接通玄,进入无极门。好事当头,却发现灵根受损,想要修炼却是难上加难。修仙界不太平,苏平想平稳修仙亦不可得,巅沛流离,艰难修炼,好在苏平意志坚定,认定长生不放松,坎坎坷坷,一路走来,竟然也成就了大道……
  • 天魔令

    天魔令

    八荒六合,唯吾独尊。吞天噬地,舍我其谁。乱世开启,大劫将至。神魔大陆群雄并起,诸神争霸。唐飞从异界穿越而来,无意中获得天魔令。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练成吞天魔功。从此魔吞天下,称霸世界。吞天魔功,天下无敌。号令群魔,谁与争锋?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是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一部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原是一家证券公司的经理,事业蒸蒸日上,有温柔贤惠的妻子和乖巧可爱的儿女。但是,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抛家弃子,前往巴黎搞绘画创作去了。虽然贫穷、饥饿、疾病围绕着他,但是他却泰然处之。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
  • 天王祭司

    天王祭司

    ……因公殉职的小警察,意外的重生在另一个时空的精灵体内,背后那副蛇夫座星图胎记,还让他神奇的就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男性月之女祭司…………妄图凭借虔诚的信仰再次崛起的精灵族,却在唯物主义指导思想下走上了复兴之路,月亮女神打死也想不到,她的荣光居然会在一个无神论者的手上散播到整个世界……—————————————————————————————其实,异界也是有高楼大厦的,生命之树强大的魔法能量足以支撑高达四百米的时代大厦耸立在帝国首都;其实,异界也是有机动车的,只不过它采用魔法精矿驱动而并不是汽油;其实,异界也是有交通警察的……地球人不过几千年的发展就能拥有飞机大炮互联网,为什么历史长达万年异界人民却非得生活在冷兵器时代?谁也不是笨蛋,科技文明固然奥妙无穷,但魔法工业文明也有其独到之处,从你点击阅读本书开始,将看到一个完全颠覆你想像能力的异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五(2)班的那些事

    五(2)班的那些事

    包含几十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故事大多发生在青少年读者熟悉的校园中,娓娓道来,很有情趣。
  • 三国之化龙

    三国之化龙

    【身穿】【不文青】【无毒无郁闷】待天下英雄俯首,待世间红颜折腰,待万里江山如画,我便化身九天真龙,护我华夏万古长青!建个书友群吧,622086700作者更新慢了大家可以有个地方怼一怼~~
  • 风卷薄香乍入衣

    风卷薄香乍入衣

    时隔五年,他载誉而归,誓要重夺家族昔日的荣光;历时五年,她乘风破浪,只为抢回自己失去的一切。如今重逢,他们已不再是青梅和竹马,余下的只有竞争与拼杀。命运给他们架起的只是天平,不是喜鹊的桥梁。他们之间最近的距离只能是平行对望,一方下坠,另一方势必上升。这个僵局,也许他们永远都无法打破!也许。。。只是也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