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甲恃着身强力大,便与小马斗力,强将马头按进水里。谁知小马根本就不口渴,虽然你将它的头强按进水里,却是连连喷鼻,一口水也不喝。学生甲自然无奈。老师问学生乙有什么办法没有?学生乙想了一下,觉得像学生甲那样力斗并不可取,便改用智斗。他找来一些草料,并在草料上放了一些食盐,喂给小马吃。小马经过一阵折腾,肚子已经饿了,便大口大口地吃起草料来。不一会儿,小马便乖乖地去喝水。为何小马会自动喝水呢?因为草料里有盐,小马吃了会口渴,自然要喝水了。
由此可见,卡耐基列举的“蛮勇”,刘邦的“缓兵”,孙膑的“减灶”,以及这个强按马头饮水的笑话,都说明一个道理,无论是战场上、军事上、商业上或人际应酬中,要的是与人斗智,切勿盲目斗力。人生本是一场起伏不定的战斗,你会遇到劲敌,遇到麻烦。这时,你就要仿效“孙膑减灶”,先斗智,然后再效法“马陵败魏”,拼全力作最后一击。这样,成功就在向你招手了。
不知深浅别下水
唐朝有个县令,名叫王鲁,自从就任以来暗中贪污受贿。衙吏们也跟着效法,索取贿赂,百姓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有一天,王鲁得知上司要来察访民情,肃整吏治,不禁担忧起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来。他在批阅公文当时,正好看到本县百姓联名告发他手下的主簿受贿的一叠状子,更是忧上加忧,神情恍惚。忧虑中,他不由自主地在一张状子上批下“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八个红字,从而流露出惟恐主簿被告发而牵连到自己的恐惧之情。
无意识的打草惊蛇,会使对手有所警觉,预作防范;有意识的打草惊蛇,却可以使对手惊慌失措,答应你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窥测对方的内心秘密,不妨尝试一下这一计策,旁敲侧击地说出对方内心秘密的一些话,再仔细观察对方的神情与言行举止有无变化,往往就会猜到八九不离十。
比方说,你中了爱神丘比特之箭以后,急于想了解你的意中人心中是否也同样泛起爱的涟漪,可是你却怯于径直把话挑明。那么,常见的间接了解方式便是:“有的人说我们俩的来往有点那个,你看是不是真的能那样呢?”如果经过如此这般反复试探之后,被你惊动的对方心中的小鹿慢慢向你靠近,你的探求便将得到最好的报偿;如果对方在徘徊犹豫,你就应用“计”,应用“心”去接近她;如果明确离你远去,你最好说声“误会”而开始新的追求。
有些法官善于使用这种打草惊蛇策略,故意说出已知的一点事,使罪犯或对手相信,他已掌握了全部罪证,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罪犯于是稀里哗啦地把知道或所做的一切都交待出来。
求人者也一样可以打打草。在某天到被求者家里拜访时,似不经意地告诉他,外面似乎有些传说,说他有受贿行为,还说他与某某女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有人撞见他俩在一起。如此点到即止。保证听得他面色发灰,心惊肉跳,一定会求你:“哥们儿有事好商量,你有困难尽管说,我会帮助你解决的。”
这时的他说话绝对是真诚的,你尽管开出他能力所能及的清单,让他也爽快地为你服务一次,这就叫“一物降一物”。只要你能抓住他的痛处,包他立即全身发软,任你支使。
不过,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前,绝不要用这一招,否则他反咬你一口,包叫你“三步倒”。
但是,提醒朋友的是,千万别把威胁的手段玩过了火,否则就会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要知道没人喜欢被威胁。
被威胁者会因气愤难当而进行反威胁,纵使实行威胁,也会导致严重的两败俱伤,这种机会相当大。威胁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是求人者千万要想清楚的,如果你的威胁无关痛痒,他对你的要求也只当耳边风。或者来个倒打一耙,告你一个诬蔑陷害罪,那不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吗?这把米太贵了。在使用此法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可莽撞地铤而走险,否则只能被人当猴耍。
记住:不知深浅别下水。
厚此薄彼要不得
一般情况下,我们求人办事时用的“人情”都是以前“存储”的,并不是“临来抱佛脚”求来的。这样,我们必须在平时就要注重我们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经常与我们交往的人的关系。关系好了,才能为以后求人打好坚实基础。
有这样一场家宴:宴席上坐着男主人、科长以及男主人的几位同事,圆桌上的酒菜已经摆得满满的了,可是,围着花布裙的主妇还是一个劲地上菜,嘴上直说:“没有什么好吃的,请对付着用点!”
男主人则站起来,把科长面前吃得半空的莱盘撤掉,接过热菜放在科长面前,热情有余地给科长夹菜、添酒,而对其他同事只是敷衍地说声“请”。
面对这样“尊卑有别”的款待,试想男主人的几位同事将作何感想?他们很难堪,其中两位竟愤然起来,未等宴席告终,就“有事”告辞了。
像这样的宴席,男主人眼里只有科长,而慢待他人,使同事们的自尊心和面子受到损伤,非但不能增进主客间的友谊,反而会造成隔阂。
尽管人们在社交中需要分清主次,有轻有重,不可能平均。但聪明的人在保证“重点”的时候,绝不忽略“一般”。比如,迎面来了3个人,好久未见了,其中一位正是自己急于寻找求助办事的,你怎么对待呢?是抓住一人,不计其余;还是逐个关照,热情寒暄一番,然后和其他人说明情况,保证重点?这就是一个技巧。
再如,单位的同事、领导到你家聚会,你是眼睛只盯着领导呢?还是在不得不首先给领导倒茶、斟酒之后,在给同事们“服务”时能表示出热情的态度,说一两句亲切的话?这里,除了技巧是必须的之外,根本问题是要一视同仁,“下眼皮不能肿”。
人和人的关系,往往不是简单的我和你的关系,常常是我和他,三角四角,甚至五角六角的关系。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当客人怀着欢欣的心情坐到你的家宴席上来的时候,他们倒不是为了吃点喝点什么,而是为了通过这种社交形式互诉衷肠、互诉友情。只要主人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客人,那么,家宴桌上的“皆大欢喜”是不难做到的。而如果“热”此“冷”彼,那样,“冷”者当然不高兴,而“热”者心中也不会好受,因为实际上那少数的“热”者,有意无意地被人推向了“冷”者的对立面,心里也会“为之不欢”。据说,圆桌的发明,正是为了使入席者既无南面之尊,又无北面之卑,其中本身就隐含着“平等”二字。坐在象征平等的圆桌边进餐,而偏要人为地造出种种不平等的举动来,岂不可笑?
要处理好多角关系,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勿以尊卑定冷热
所谓“首长”,是工作职务,当“官”的与一般平民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一般的家宴桌上,只要不是什么特殊需要,尽可以随意一点,那样有好处,甚至可以调节“官”、“民”关系。而如果把“官”和“民”的关系延伸到宴会桌上来,那不仅不会使上司提高威信,让上司脸上有光,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勿以亲疏定冷热
在家宴席上,来的客人之中,会有与主人关系比较亲密的,也有与主人关系一般的人,在这种场合,特别要注意不能亲亲疏疏、冷冷热热。
在待人的态度问题上,孔子说过要“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就是说在与人交往时,要既不谄媚讨好位尊者,也不歧视冷落位卑者,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造作,充分显示出你的诚挚内心。
我们常常会听到周围有这样的评价:某某人做事真周到。这样的话,肯定就是对那些善于在日常应酬中做得圆满者的赞赏,同时也说明了被赞赏者是日常应酬的成功者。
在应酬场合中,如果有三个人,那么其中一个人可能会是本次应酬的“次要者”。如果在应酬过程中,这位“次要者”遭到了冷落,在心里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那他的心里将会是非常尴尬的,而且以后他便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出现在这样的场合。这样,你就有可能因此而失去一个可以在某个方面向你提供帮助的伙伴。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你在重视他的存在,你的事业便成功了一半。
适当地让“次要者”参与到你们的谈话中,不仅可以打消“次要者”的尴尬,同时还可以为你赢得朋友的心。让“次要者”感到他的存在,可以有以下四种形式:①常常向“次要者”微笑;②不时地向“次要者”询问一些平常的问题;③常常示意“次要者”喝茶或吃点心;④让“次要者”参与到你们的谈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