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想着办事,脸上先来微笑
在求人给自己办事时,应给被求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而微笑则是一种办事前铺垫准备最佳途径。笑容堆满脸,不仅让人觉得自己的真诚,而且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
不久前,在纽约的一次宴会上,宾客中有一位继承了一大笔遗产的妇女。她渴望给所有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她拿自己的财产买貂皮、钻石和珠宝。但她不注意自己脸部易于激动和自私的表情。她不懂得每个男人都清楚:妇女的脸部表情比她的服饰更重要。
行动比语言更富有表现力,而微笑似乎在说:“我喜欢您,您使我幸福,我高兴看见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喜欢狗的原因吧。狗总是高兴看见我们,满意地跳来跳去。自然,我们也高兴看见它。也有装出来的笑容,不过这种笑谁也瞒不过。装出来的笑容只能使人感到痛苦。我说的是真诚的微笑———使人感到温暖的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
纽约一家大商店的负责人说:一个没有毕业的然而带有甜蜜微笑的姑娘能很快被雇用,而一个愁眉苦脸的哲学博士却困难得多。
如果您心里不想笑,那怎么办?首先必须迫使自己笑。如果就您一个人,那就先开始吹吹口哨或哼哼歌曲。用这种方法控制自己,仿佛您很幸福,于是您就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人了。已故的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说过:“似乎行动随感情而生,其实行动和感情是互相联系的。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行动的是意志而不是感情,我们可以间接地调节非意志决定的感情。那么,为使人感到精神振作,您必须表现出精神振作的样子。”
下面聪明的艾尔伯特·哈巴德的一段建议。但是要记住,光念是不顶用的,要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
“您上街时要昂首挺胸,微笑着向朋友问好,高兴地回报别人的握手。不要怕别人不理解,也不要想自己的敌人。努力确定您想干什么,然后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努力想您想要完成的伟大光辉的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用怀疑,您一定能找到实现您愿望的机会,就像珊瑚那样,从水中吸吮它需要的东西。在您的心目中要装上您所向往的、干练的、真正朝气蓬勃的那个人的形象,您的头脑中经常出现这个形象,时间长了,就可帮您成为他这样的人。思想比什么都重要。您要保持必要的心理素质:勇敢、直率和乐观。正确的思想———这就意味着行动。”因此,您若想求人办事成功,就必须要“微笑”。办事要学会交流
我们办一些事情时,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人,办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人的良好交流。在人们进行交流时,思想上的沟通是必不可少而又至关重要的。古人云:“流水不腐”,只有当思想上的交流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无阻时,才会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并进而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赞美。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流体效应”,它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与他人进行良好交流的技巧。
良好的交流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良好的交流亦可以打动别人的心,让别人认可、接受你,从而赞美你。
要做到良好的交流,必须把握以下两方面的因素:1.理解牙口共鸣
首要的因素是你是否能确立一个共同的语言,能否得到对方的理解,能否产生共鸣,这很重要。一些管理者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往往证实了这一点。管理者或许对前景、计划、目标和谈话更感兴趣,而雇员则可能对奖金、放假、活动更感兴趣。
日本的一些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人们可以发现,日本的老板和雇员之间的交流与和谐很好,他们常在同一个餐厅就餐,老板呆在工作场地的时间也很长。同事之间相处也是如此。
在社交中,一群人正在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而你却一窍不通,找不到与他们的共鸣,你就会感到被人疏远了,感到每个人说的话都深奥难懂,你就会产生一种很不舒服、孤立的感觉。
例如,某单位新分来两名大学生A某、B某。
在进入该单位之前,A某与B某分别来自不同城市的两所大学,素不相识,更谈不上什么交流了。可是,进入该单位后,A某与B某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了。原因是,A某与B某在一次聊天中,彼此都发现对方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彼此也都觉得现实生活与大学生的梦想,实在是相去甚远。因此,他们经常一起聊天,一起聊过去的学校生活、现在的单位生活,彼此感到了有一种理解和共鸣。所以,他们的友谊深厚了,他们完全沟通了。
这就是理解和共鸣更易于良好交流的一个实例。
2.建立共同点
交流中的第二个因素是建立共同点。在交流进行顺利时,还需要进行合作,寻找共同点,而不是强调思想的分歧。人们经常发现英国人为了建立某种关系而谈论天气的情况。也许,这也是在寻找一种共同点吧。
我们都曾有过和分别很久的朋友或其他人团聚的经历。这种团聚通常包括回忆过去,谈论共同的经历,通过观察来了解发生的变化。相反,我们也听到有人说他们和一个老朋友之间也没有共同之处,以前的关系已终止了,这时,就需要寻找一些共同点来重建这种关系。
我们每个人之间各不相同,这是由不同的背景、经历和知识程度所造成的。
因为这个缘故,我们与他人不可避免地会有不同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这意味着,我们不必要也不可能和每个人都观点一致。
但是,我们必须寻找一些共同的东西,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我们可以把这个建立在事实、情感、信念或价值观一致的基础上。
我们不难看出,生活离不开良好的交流技巧。良好的交流技巧,可以打开别人的心扉,看透别人的心思。良好的交流技巧,也可以让你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斗智不斗力
在办事情时,我们会碰到一些棘手的事情,这些事情光凭一股热情,一般蛮劲,是很难办成功的,尤其是其中还涉及到了人的斗争。在这个时候,应采取斗智不斗力的策略。用我们的大脑,代替我们的“蛮勇”,与竞争对手或一些阻碍我们办事成功的人来一场“智斗”,到办事成功。
卡耐基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说:“某一天,我将一件工作交给我的下属B先生,这个年轻人看了我的企划案后,立即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他不能办,并且将理由堂而皇之地说出。我也以极坚决的态度对他说:‘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定得把它做出来。’当然,我相信在我的压力下,这件事一定能办成,但我也相信,办出来的事一定漏洞百出,叫人哭笑不得;其实我退一步想,这件事仍有许多可改善或通融之处,应该和B先生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番才对。
“在许多关于管理的书上曾提到:‘使用蛮勇会使管理制度亮起红灯。’我也深明此理,但常常事到临头又不自觉地让自己心中的蛮勇意识抬头,这种矛盾的心理,使我深感懊恼。”
刘邦与项羽角逐中原时,刘邦用的也是斗智不斗力的策略。
据史载,有一次,项羽以重兵围住刘邦,欲与刘邦决一雌雄,而刘邦却笑着说:“吾宁斗智,不愿斗力。”其根本目的,一是以示弱之计来麻痹项羽,松懈他的注意力;二是以缓兵之计,来拖垮项羽,使他的兵力疲惫,丧失战斗力,到了垓下一战的重要关头,刘邦则使用全力与项羽拼搏,这才打败了强敌项羽,奠定了汉朝几百年的天下。
“孙膑减灶”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斗智不斗勇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千古奇人鬼谷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庞涓,一个叫孙膑。此二人后来一个入魏成了魏王的大将军;一个入齐,成了齐王的谋士。齐魏交战,各为其主,同学遂成仇敌。当时的魏国兵强势大,而齐国的兵力却不能与之匹敌。可是齐国的谋士孙膑采取斗智不斗力的策略,故意逐渐减少兵灶,以示兵力日少。而魏国大将庞涓不知是计,见齐国兵灶日减,兵力日衰,顿生轻敌之心,遂率大军长驱直入。谁知兵至马陵,孙膑见斗智目的已达到,便调动各路兵马,拼全力迎头痛击,使庞涓之兵惨败马陵,几近覆没。庞涓惊讶之余,无颜回魏复命,只好引颈自刎。孙膑减灶、马陵败魏遂传为千古美谈。
还有一则笑话,讲的是一位老师考他的两个学生,谁能让小马乖乖地去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