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司马相如听到内室传来凄婉的琴声,那琴声不俗,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卓王孙原被冷在一边,讪讪地无意思,今见琴声引住了这位狂士,于是夸耀说这是寡女卓文君所奏。司马相如早已痴迷在那里,忙请求让卓文君出来相见。卓王孙经不住王吉窜掇,派人唤出卓文君。
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两眼直勾勾愣在那里,他万万没想到这俗不可耐的卓王孙竟有这般美丽高雅的女儿。于是要过琴来,弹了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卓文君心里明白,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当夜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以身相许。经过商量,两人一起逃回成都。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又是骂女儿不守礼教,又是骂司马相如衣冠禽兽,发誓不准他们返回家门。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我不治死这个没出息的丫头就算便宜她了,还想要我接济,一个子儿也不给!”
夫妇俩听说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决,心都凉了半截儿,可是眼下身无分文,日子可怎么过呢?到底她们俩都有“才”,很快想出了一个“绝招”。
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剑及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个小酒铺。
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穿着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
酒店刚开张,就吸引了许多人来。这倒不是因为她们卖的酒莱价廉物美,而是前来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相如夫妇一点也不感难堪,内心倒很高兴,因为这正好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现现眼。
很快,临邛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有的对这一对夫妇表示同情,有的责备卓王孙刻薄。卓王孙毕竟是一位有身份、有脸面的人物,十分顾忌流行一时的风言风语,居然一连几天都没有出门。
有几个朋友劝卓王孙说:“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就随她去吧。再说司马相如毕竟当过官,还是县令的朋友。尽管现在贫寒,但凭他的才华,将来一定会有出头的日子,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与他们为难呢?”这样一来,卓王孙万般无奈,分给卓文君夫妇仆人百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生活去了。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求人战术,颇有“愿者上钩”的意味,他们知道去求老丈人,不如引老丈人主动帮助他们,而他们抓住了老丈人爱面子的弱点施计,让这条“鱼”,不得不上“钩”。此深谙求人之妙。
锲而不舍,不见兔子不撒鹰
在求人过程中,你不可能一下子就让别人答应你。有些人被拒绝之后,就心灰意冷,感觉失败一下子就到了面前。而有些人,不相信失败真的到来,更不相信自己会失败,他们锲而不舍,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或许之以利,总之他们决心一定要把事情办成。很多人就是这样成功的。
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是前博阿尔内子爵夫人,一向水性杨花,生活放荡。当拿破仑在意大利和埃及战场浴血搏斗时,新婚不久的她却与一个叫夏尔的中尉偷情私通,对拿破仑毫无忠贞可言。她原以为拿破仑会战死在沙漠中,已经不再等待他回来,而要像没有拿破仑一样安排后事。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到法国并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消息传到巴黎后,约瑟芬惊呆了。拿破仑成了欧洲最知名的人物,法国的救星,前程无量。她欺骗了拿破仑,并想抛弃他,这时又后悔了。
于是她不辞辛苦,坐着马车,长途跋涉,去法国南部的里昂迎接拿破仑。她想在拿破仑与家人见面前见到他,并趁着他的兴奋蒙骗住他,不使自己的丑事暴露。
她好不容易到达里昂,可是拿破仑已从另一条路走了,并与家人会合。拿破仑对妻子的不贞早有耳闻,只是不怎么相信。当他确信约瑟芬对他不忠时,他暴跳如雷,下定决心与其离婚。
约瑟芬知道大事不好,日夜兼程赶回巴黎。
拿破仑吩咐仆人不让她走进家门。她勉强进了门,只觉心跳气急,不知怎样来应付与丈夫见面的场面。片刻之后,她静下神来,决定壮着胆子去见丈夫。
约瑟芬来到拿破仑的卧室门前,轻轻敲门,没有回答。转动门把,无济于事。
她再次敲门,并温柔而哀惋地呼唤,拿破仑没有理睬。
她失声大哭,短促呻吟,拿破仑无动于衷。
她哭着,用双手捶打着门,请求他原谅,承认自己一时的轻率、幼稚而犯下了错误,并提起他们以前的海誓山盟……说如果他不能宽恕,她就只有一死,仍然打不动拿破仑。
约瑟芬哭到深夜,不再哭了,她忽然想起孩子们,眼睛一亮,燃起了希望之光。
她知道,拿破仑爱她的两个孩子奥当斯和欧仁,尤其喜欢欧仁,这是打动拿破仑心肠的好办法。倘若孩子们求他,他可能会改变主意的。
孩子们来了,天真而笨拙地哀求着说:“不要抛弃我们的母亲,她会死的!还有我们,我们怎么办呢?人心都是肉长的,约瑟芬这一招终于成功。拿破仑虽然怀疑约瑟芬已背叛了他,然而她的哭声在他的脑海里泛起他们相爱时的美好回忆。奥当斯和欧仁的哀求声冲破他心中设下的防线,他已热泪盈眶。
于是,房门打开了,拿破仑与约瑟芬重归于好了。后来拿破仑登基时,约瑟芬成了皇后,荣耀之至。
告状求人,光哭不顶用
当人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又无法忍气吞声时,就需要诉请有关部门或请求上级领导处理。这也是求人的情形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很有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单凭一张状纸或几封书信往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求人者有时还得一次又一次地登门、上访,进行口头告状,因为,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起到书状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然而,许多求人者尽管屡次告状,但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这里,原因固然很多,但告状缺乏策略恐怕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说女人告状比男人强,因为女人说着说着眼圈儿就红了,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听者就是铁石心肠,也免不了会动心的。
这话颇有一定道理。可是,事实上大多数告状者都是心里有气,积郁已久,一旦有了诉说机会,总是难抑内心激动,往往情绪愤懑,言词激烈,给人的感觉倒不像是一个受害的弱者,而是一个咄咄逼人的强者了。
一位遭人欺凌的受害者在向某领导告状时十分冲动,口出狂言、污语,使得这位领导很是反感,因而,问题迟迟不予解决。后来,此人绝望了,痛苦不堪,几欲轻生,反倒引起了这位领导的同情与重视。
当然,这并不是说凡告状者都要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流下几滴眼泪。而是说,告状者在求人时,应该设法调动听者的同情心,使听者首先从感情上与你靠近,产生共鸣。这就为你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基础,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将受害的情况和你内心的痛苦如实地说出来,处理者是会动心的。
1.激发责任感
同情心可以促进当权者对受害人的理解,但这并不等于说马上就会下定处理的决心。因为处理者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有时会处于犹豫之中,甚至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想过问。这时候,告状者就努力激发处理者的责任感,要使处理者知道,这是在他职责范围以内的事,他有责任处理此事,而且能够处理好此事。
2.催问有耐心
求人者总想尽快解决问题。可实际上,事情往往难如己愿。显然,被动地等待是不行的,还得一次又一次地向有关部门或领导催问。
催问很有讲究,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进行催问,不能有急躁情绪,要耐心地、不厌其烦的登门拜访,申诉你的理由和要求。别指望很快就能得到答复和处理,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催问时,态度要诚恳,语气应平和。即使受了冷遇,碰了钉子,甚至处理者发火,你也要沉住气,只要问题能处理,受点委屈也值得。你依然要心平气和地陈述你的看法。在催问时间的间隔上,要越来越短,次数上要越来越频繁,以造成处理者的紧迫感,频频催问很可能引起对方的烦躁,这不要紧,只要你是有理有节,就没有关系,只要你坚持不懈,就会带来转机。
3.晓之以利害
有时候,尽管事实俱在,是非清楚,尽管告状者作了种种努力,一次又一次地催问,然而事情还是得不到解决。可能有如下原因:
(1)事情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者深感棘手,干脆不管;
(2)处理者与犯法者感情深厚,徇情庇护,不能秉公执法;
(3)处理者本人与此有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