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明确的目标
为人处世,最基本的要素是要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制定好计划,再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实现它。据观察,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话也许会使许多人感到不服气,那么如果我们问一句“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你能够立即回答吗?恐怕能立即回答的人并不是很多。因为在每个人心里,人际交往的目标往往是经济利益、名誉、感情等等诸多因素的混合体,并不是条分缕析、清清楚楚的。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人类是一种具有感情的动物,很容易受一些小事的影响而表现出喜、怒、哀、乐,而这些情绪又往往能够左右一个人参加人际交往的态度。商业上的诉讼案一般平均要花三年时间才能完全解决,其主要原因就是当事人多变的复杂心态所致。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取胜的要诀,最重要的是时时不忘自己的目标,控制自己纷乱的情绪和心态,从而保持一种始终如一的坚定态度。只有先明确你的目标,才能进入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
所以,交际时最重要的工作是,首先明确自己真正追求的目标,并牢牢记在心里,再围绕它考虑采取哪些必要的手段。
有时候,人如果遇到了所谓想不开的问题,遇到了与别人解不开的矛盾,如果这时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情况可能会大不一样。所以,人际交往谋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设身处地。人际交往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这时不妨返回到原来的出发点重新审视,看看自己原来希望从人际关系中获得何种利益,然后再对照目前的状况。如果发现没有获益的希望,就应该迅速地换个方向前进。
人际交往时不要太拘泥于眼前,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要经常变换角度来想,虽然作出了小的妥协,却可能因此赢得更大的胜利。在交际中,那些善于变换角度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因为有目标,才能变换角度,才能不为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目标。
人际交往的根本目标在于找出自己和对方的共同利益,如果无利可图的话,对方自然无意参与。同样,如果你在人际交往前看不到什么好处,你也不会与这样的对象合作。人们相互交往的原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公平地相互妥协,相互帮助,也即所谓的互惠互利。如果能看透这一点,人际交往就可以进退自如了。可是,大部分人事到临头却往往忘记了这一点,总是只顾着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对方。所以,这些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谁都不愿意让别人白白占了便宜。即使是自己的亲友开口向你借10万元,无论是谁都不免会先犹豫一番,更何况是素无交往的人,更是不可能轻易地让步的。但是,如果人际交往的双方都不肯让步的话,交际就无法进行下去。有一些人对人际交往的这一点经常有误解,以为人际交往就是交易场上应该寸步不让,你死我活,或以自己绝对正确为由拒绝任何妥协。可是,我们一旦坐在一起,你就应该想到,我们总得给对方留下点好处,否则,对方也不会傻到只会坐等吃亏的地步。应该想到,我们固然肩负着在人际交往中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的任务,但却还是有必要事先考虑好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对方某种程度的好处。这是双方交际的一个前提条件。也只有这样,我们也才能不至于为人际交往中的过度让步而后悔,才能将人际关系破裂的危险降至最低程度。
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
人们在求人时,都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获得成功,但客观现实又往往不遂人愿。有的事成功了,有的事没有成功;有的事一定意义上或部分地成功了,有的事却完全办糟了。
事情成功了,令人兴奋;事情没有成功或办糟了,叫人懊恼、悲伤。尤其是求人办事前寄予的成功“期望值”越大,而一旦事情没有成功或办糟之后,其失落感就越强,心理上越得不到平稳,由此内心的悲伤、痛苦愈强烈。这种状态势必影响工作,妨碍身心健康,贻害无穷。
因此,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最好是要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即把“期望值”调节在最恰当的位置。若能如此,你就可以免受其难了。
那么,如何来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呢?
1.掂一掂自己的分量
要对自己本身有个正确的评价。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对自己都没有个正确的、客观的认识,连自己的“底”都不清楚,盲目地瞎撞,就不可能获得大的成功。
2.不要“烧火棍一头热”
要对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有个全面、客观的分析。
3.成败乃兵家常事
事前要有成功与不成功的两种思想准备。无论是结交他人,还是求人办事情,都有成功与不成功两种可能。对事情只想到成功,而不想到失败,似乎是不客观、不现实的态度。
干练成熟的人做任何事之前都有两手准备。他们求人办事常常胸有成竹,不因事情顺利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因事情受挫而悲观失望、牢骚满腹。我们称这种人为“心理正常”或“心理健康”。
4.给自己留条退路
对于能否达到目的,宁可事先将不利因素估计得严重一点。
俗话说:“先难后易。”是说宁可在事前把不利因素估计得充分一点,也不要到事后再找麻烦。因为事前尚有应变、回旋的余地;事后却“生米煮成了熟饭”,要想挽救也来不及了。
5.世上没有一锤子买卖
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应适时地调整好“期望值”。
由于人们对人情世故的把握程度所限,不可能人人都是“诸葛亮”,事事能掐会算。因此,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行动,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这就是说: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及时地根据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情况变化,来审视和调节自己的“期望值”,适时地采取相应的变通措施,才可能避免或减少失败。事变我变,人变我变,不把希望盯在某一点上。成功的可能性变小了,就后退一步,或改弦易辙;成功的可能性变大了,就全力争取。
不要一口吃个胖子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上。任何一个大的目标的实现,都是由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而达到的。
报纸上曾经报道一位拥有100万美元的富翁,原来却是一位乞丐。在我们心中难免怀疑:依靠人们施舍一分一毛的人,为何却拥有如此巨额的存款?事实上,这些存款当然并非凭空得来,而是由一点点小额存款累聚而成。一分到十元,到千元,到万元,到百万,就这么积聚而成。若想靠乞讨很快存满100万美元,那是几乎不可能的。聪明的人,为了要达成大目标常会设定“小目标”,这样会比较容易于完成大目标。许多人会因目标过于远大,或理想太过崇高而易于放弃,这是很可惜的。若设定“小目标”便可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能逐步完成“小目标”,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小,大目标总有一天也能完成。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迈阿密市。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是的,做任何事,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会逐渐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写下自己目标的人比没有写下自己目标的人会更成功。
在目标设定方面,查斯特·菲尔德爵士主张采取小步骤进行活动,而不是迈开大步向前。他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伟大的长远梦想和希望,然而,对于目标设定,他们建议人们做一个不太成功的人,而不是过度成功的人,也就是说,采取初级步骤。例如,如果你最终想减重50磅,拥有健美的身材,他们会推荐你先减重20磅,而不是试图自己向前迈出一大步,一下子减重50磅;不是去健身房一个小时,而是只去20分钟。换句话说,设定一个不太成功的目标,然后迫使自己坚持它。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压力太大,而是觉得能够应付。由于觉得自己能够应付,你会发现自己渴望去健身房,或做生活中其他需要你做或改变的事情。总之,拥有宏伟的大胆的梦想,然后每天做一点事情,也就是说,用小步而不是迈大步越过悬崖。设定可达到的每日目标,这样,当你实现目标后,就会有一种积极的强化力量帮助你沿着通向远大目标的道路不断前进。顺情才能说好话
“顺情说好话”,这句俗话不无道理。摸透对方的性情爱好。可以使我们在求人时选准对象,迈对门坎,并在交往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情爱好,在下列几种情况中,人的性情爱好表现的比较明显。
1.不拘小节者
在公司里,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接电话的女职员歪着头,百思不解的样子:“陈先生,找你的,不肯说是谁……”
当你抱着七上八下的心情,拿过听筒一听,也无法知道对方的姓名,对方只说:“老陈是吧?是我啦!”这种人即使打电话到女孩子家中也只是:“喂,张家吗?张小姐在不在呀?”根本不自报姓名。像这样不懂电话礼节,唐突地四处挂电话找人的人必定不少。
假如张家的人答他:“我女儿不在家。”他会立即切断电话。接这种电话的人,恐怕内心一定会有不愉快的印象:“到底是什么人呢?真不懂礼貌!”
这种人有尖酸刻薄之处,尤其面对面时,更以尖酸刻薄的口气挖苦人为自豪。但有英雄主义心理,对弱小者非常亲切,眼见朋友在受苦难的话,绝不袖手旁观。对家属的态度随便,对约好的事也会失信,不是可信赖之人。然而,他即使失信,也会大言不惭地辩解:“我们不是好朋友吗?何必为点小事斤斤计较呢!”
意志薄弱是这种人的缺点。所以,打电话给相知的友人时,才会莽莽撞撞,不胜唐突。
2.言谈机警者
接电话时,永远都只有那么一句:“喂,我是小张……”然后就停住了,等待对方说话。这种人肯定不少。这种类型的人警戒心强,算计也高明。回话的声音,总给人觉得柔和而小心翼翼,似乎永远都有猜疑心。如你以奉承的口吻与他交谈时,他回答的声调会立即沉下来。这种人对工作以外的交往,或正事以外的东西,绝不混为一谈。也就是把工作与私人生活分得很清楚。普通人很难将工作与私生活严格区分,但这种人能彻底区分。所以,也有其对工作贯彻始终的一面。因此,即使热恋中的女朋友打电话到公司来,他也不会与之长谈。到了下班时间,他也不会立刻离座回家,工作相当勤劳。
这类人与人交往时,只会站在对其工作有利的立场上。更甚的是,他们会以最小的代价,收回最大的效益。他们属于言行不一致的人,与其交往,还是处处小心为宜。
3.办事瞎磨者
在电话中倾听对方说话,而且能获得对方好感的人不少,那就是废话连篇的人,碰到不是自己要找的人时,他也要说:“哦,是伯母啊!我是小张啦!好久没去拜访您了,近来很好吧!……”像这样也不忘奉承对方几句,而且还颇能了解对方处境般地亲切交谈。
这种类型的人,大半以所谓“说教口气”说话,无论男人或女人,都能够亲切和蔼地照顾别人,解决他人的难题。
这种人与他人交谈时,也绝不会大声说话,永远都是孜孜不倦的神态,是安静而沉着的人。但却绝不是一本正经的人士,三杯黄汤下肚后,谈笑悦人的本领也不错。他非常善于发挥愉快的一面,达到使他人发笑而自己也自得其乐的境界。
在酒宴中,大肆批评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妥,只想纠正别人的不当,绝不是想强加观念给别人。这种人经常站在他人的立场为他人设想,有其温馨的一面。虽然常数说他人的不是,但绝不会惹人反感,永远被周围的人所爱戴。
欠缺行动力,对女人的感受力薄弱,是这种人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