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办事,攻心为上
求人办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最重要、最关键的办事谋略。
在一个组织中,任何行为要想顺利进行下去,都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先决条件:第一,你自己愿意与他人交往;第二,他人愿意接近你。在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显得更重要,难度也更大。居于有一定地位的人,心态一般都比较复杂。所谓攻心为上谋略,其含义是指:你不仅需要准确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打动对方并进一步征服对方的心,使对方打心里信你、敬你、服你、爱你,甘心情愿与你相交。求人时若能做到这一步,绝非易事。
曹操利用徐庶孝敬母亲的弱点,设计将他弄到自己身边。然而,他并没有真正赢得徐庶的心,得到的只是一个对他离心离德,一言不发的“废才”。
刘备三顾茅庐,均遭到诸葛亮的怠慢,因为诸葛亮想以此考察刘备有无招贤纳士的诚意和虚怀若谷的美德。当刘备心志专一、谦恭下士的品德深深打动了诸葛亮的心之后,这位隐居山野的“卧龙”先生,便欣然接受了刘备的邀请,出山助他振兴汉室。
上述两则古代用人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攻心谋略在办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心态正常的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愿意交往者呢?换句话说,他对交往者抱有哪些企望和要求呢?
根据心理调查资料分析,被交往者对交往者的企望和要求,按照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主要有以下四个层次的心理追求:
(1)追求安全———企望交往者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不整人,不害人,不栽赃陷害。
(2)追求温暖———企望交往者能关心自己的疾苦,体谅自己在生活上和工作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尊重自己起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3)追求信赖———希望交往者能够充分理解自己,信赖自己,十分放心地让自己去处理所委托的事情,甚至是一些极为重要的事,也能经常听取自己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并能够对自己说一些“知心话”。
老练的求人办事者,不仅对他人在三个层次上的共同心理追求了如指掌,而且还对他们在不同层次上的特殊心理追求知之甚细。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被使用对象对自己抱有的各种心理追求,就能因人而异,投其所好,分别采取不同的攻心谋略。
投其所好,由浅入深
人们在办事儿时,对方能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能不能全力帮助你把事情办成,关键要了解对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怎样想一件事情完全是外在情趣和利益诱惑的结果。他对你的问题感兴趣或者想获得你,他就会说对你有利的话,也会做对你有利的事;反之,他便具有原始的不自觉的拒绝注意的心理。所以,人们在办事儿时,要想争取对方应允或帮忙,就应该设法引起对方对这件事儿产生积极的兴趣,或者设法让对方感觉到办完这件事儿后会得到自己感兴趣的利益。
很显然,人们对什么事儿有兴趣或认为什么事儿有满意的回报,就会乐于对什么事儿投入感情,投入精力甚至投入资金。
利用情趣诱惑法必须让对方感到自然愉悦,深信不疑,利用情趣或利益把对方吸引住时,对方才肯为你的事儿付出代价。要投其所好于点滴之间。
跟上司一起用餐或出差时,对上司偶尔吐露的话要牢记,并在恰当的机会中加以实践,这也是一种很讨人欢喜的“拍马屁”。
例如上司说:“最近听说有家杂志曾刊载各界名人演讲酬劳一览表,有机会的话真想看看。”这时就要抽空到书报摊或书店,找上述的书籍买回来呈给上司看。
虽然上司的话和工作根本扯不上关系,可是做下属的应该有随时听候差遣的心态,在可能的范围下,对上司的一言半句都应给予实践。
虽然上司说话时并不期盼别人来做,甚至没有一点渴望的语气,可是下属若对上司的话都认真地属遵奉行,却是极讨人喜欢的。
将上司无意间的谈话当真地予以实现,这是很能博得上司欢心的做为。同样地,对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自己特别用心地去处理,这也是一招拍马屁的方法。例如,同样是泡茶给上司喝,请不要忘了上司喝的是凉茶,茶太凉了要加热,茶太烫了则凉了后再呈上。日本叱咤历史的大人物丰臣秀吉,就是从一个下三级武士凭着用肚子温度替大将温鞋子,而崭露头角终至成为一代人物。
对上司的言谈要用心外,当上司与第三者谈话交易时,对方的一言半句也要随时提高警觉,遇有言外之意时,马上要懂得给予应和。拥有这种伶俐、敏捷的部属,是上司最感骄傲和值得炫耀的。上司对这种部属,当然是会给予相当高的评价的。
只有真正了解到了领导的兴趣爱好,才能真正使用好这一招,具体做法有如下一些绝技。
1.用兴趣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利用那些新颖的东西,与我们的经验接近引起我们强烈的注意,引起我们的好奇心,使我们常常情不自禁、穷追不舍地要弄个明白,这时人们就会对你产生强烈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跟你“粘”在一起,再进一步,就可能被你牵着鼻子走了。
当我们很谨慎地根据他人的经验、兴趣,而设法接近他人时,除了拿出“新颖”的东西之外,还得掺和着一些别人“熟悉”的成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不但要抓住他人的注意,还必须把握住他人的注意力而使他人折服。2.吊人胃口,让对方感觉到希望的牵引吊人胃口,也可以说是“利而诱之制人术”,是“诱之以利,将欲与之,而先不与”,让想要得到利益之人长期生活在隐隐约约的希望之中。这样,就会让这个抱着希望的人死心塌地地为你办事儿。
这一心理规则能够给要办事儿的朋友一个很好的启示:首先,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刺激起对方的欲望,暗示只要能办成事,好事就在后头,并不时地给些甜头,让他相信你所说的并非是一句空口大话。于是在不断的刺激下,他的欲望也就被挑了起来,这时就是你牵着他鼻子走的时候了。
因此,可以告诉办事儿的朋友,大可不必有求于人便感觉低人一等的被动消极想法,而应利用本身的资本去吸引他,去打动他,这才是办事儿的最高境界。各位办事儿朋友都应朝这个目标努力。也许你会说我一无所有,没啥资本,叫我如何吸引他。其实,资本全在自己开发,一无所有本身就是资本,你有一条宝贵的生命,你有一个发达的大脑,你有无牵无挂的潇洒,于是你会根据那时那刻的种种条件做出一条最有效的办事儿方案,付诸行动,包你成功。
3.求人办事儿,要循序渐进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弗利特曼和弗利哲两位教授,曾同学校附近一位家庭主妇巴特太太作了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打了个电话给她:“这儿是加州消费者联谊会,为具体了解消费者之实况,我们想请教几个关于家庭用品的问题。”
“好吧,请问吧!”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两个例如府上使用哪一种肥皂等简单问题。当然,这个电话,不仅仅只是打给了巴特太太。过了几天,他们又打电话了:“对不起,又打扰你了,现在,为了扩大调查,这两天将有五六位调查员到府上当面请教,希望你多多支持这件事。”
这实在是件不好办的事儿,但也被同意,什么原因呢?只因为有了第一个电话的铺路。相反地,他们在没有打过第一个电话,而直接有第二个电话要求时,却遭到了拒绝。他们最后以百分比作为结论。前一种答应他们的占52.8%,后一种只有22.2%。
据此可知,向人有所请托,应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浅及深,由轻加重才是,如果一开始就有太大的请求,一定会遭受对方断然拒绝。
所以,一点一点引别人接受,一点一点诱别人上钩,既是找人办事儿的小技巧,也是嫁接成功的大原则。了解了这些道理,找领导办事的要领你也就基本掌握了。另外切记千万不要以难办的事、重大的事托领导去办,这会一下子堵住了自己办事的路,循序渐进是一条应该记取的原则。
办事不宜刚直,太刚易折易断
办事刚直一直是中国人称赞的,但有时候,也不一定非得刚直不可,要有退有让。
明代才子冯梦龙在《广笑府·尚气》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刚直,生活中从来不对人低头,也不让人,且不后退半步。一日,家中来了客人,父亲命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儿子拿着钱在屠夫处买了几斤上好的肉,用绳子串着转身回家。来到城门时,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都寸步不让,谁也不甘心避开。于是,面对面地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长时间。
日已正中,家中还在等肉下锅待客饮酒,做父亲的不由得十分焦急起来,便出门去寻找买肉未归的儿子。刚到城门处,看见儿子还僵立在那儿,半点也没有让人的意思。父亲心下大喜:“这真是我的好儿子,性格这么刚直,又大怒:那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放肆?”他蹿步上前,大声说道:“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为父站在这儿与他对抗!”
话音刚落,父亲与儿子交换了一个位置,儿子回家去烹肉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对面,如怒目金刚般挺立不动。惹得众多的围观者大笑不止。
一般而言,性格刚直者在处世中不易吃亏,受人钦佩,但太刚直了会走向反面。这种人往往固执己见,严守自我的做人准则,不退让,不变通,没有半点柔弱的气象。
人生在世,无一点刚直之气是不行的,尤其是应该心有所主,拥有一些确定的做人的准则。这样,人们可勇气倍增,可与人抗争、与社会黑暗的东西抗衡,凸显出自我的个性和风貌。
但是,刚直并不是赌气,不是去追求无益的个人“胜利”,就像冯梦龙先生笔下所叙述的这对刚直的父子,仅仅为了避让的小事,就与人对着干,不管其他的事,这就由刚直走向了蛮干,久之会引起别人的厌恶,最终会在人生旅途中碰得头破血流。
学会亲近权威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经常目睹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是腼腆的,清高的,害羞的。如果不是向领导交报告,他们决不会到领导办公室去坐上一坐,谈上五分钟;召开部门会议时他们总是坐在离领导最远的地方,既不提建设性的意见也不提批评意见,即使领导点名令他发言,他也仅是仓皇与领导四目交接,讷讷附和别人。甚至在单位安排年假旅游时,领导一再声明要与大家尽情游乐,彼此放下职位等无形约束,他们仍显得拘谨或者清高,不想与领导分享同一只木排或橡皮艇。他们总是与“群众”在一起,言谈之中,他们似乎还非常鄙薄那种亲近领导、亲近权威的人和行为。然而,很不幸,这些人在领导的印象中总是“朦朦胧胧说不出好坏”的基层职员,总是缺少申明自己看法,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他们总是显得怀才不遇、郁郁寡欢。在议论中,他们会抱怨领导没有识人的眼力。其实,在管理层服务数十年的人都知道,任何人的观察范围都是有限的,领导面对的是一个静默而强有力的集体,发挥出这个整体的优势才是他昼夜要考虑的;至于识不识人,首先在于这个有才华的人自己是否甘于坐到权威面前去,展示出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也就是说,你要给领导一个机会认识你,然后才谈得上合理地派遣你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去。你要成功,在面对权威时,自己首先要放下那副“有才华的老百姓”的架子。
在亲近权威的历程中,有些似是而非的成见首先要得到纠正:
1.我是一个争辩者
如果我要出现在领导面前,一定要以一个争辩者的形象出现,方不失尊严,这是错误的。
因为任何明智的领导人都欢迎不同意见,但都反对把时间无谓地花在争辩上。“不要争辩”被写入了许多权威的行为准则中,搞企业、用人,都不需要争辩中的对立情绪。所以,如果你有机会面对面地提出不同的意见,需记住不要以“拍案而起”的方式,不要在尖锐的氛围中一针见血地提出来,要懂得在这其中维护权威或领导同样敏感的自尊心,要诙谐而策略地提出反对意见,最好让领导在笑声中接受。
2.我必须用工作成绩证明自己
如果我要想在领导面前站得住脚,一定要用工作成绩来说话,而不采用所谓“私下关怀”的策略。显然这也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