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楚辞》中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和《招魂》等23篇,是屈原的作品,宋玉等人的作品占了一部分,绝大多数是楚辞体的诗,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楚辞》的代表作。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篇名的来历,王逸认为是屈原仿南楚的民间祭歌创作的,宋代学者朱熹认为是屈原对南楚祭歌修改加工而成。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全诗共373句,2490字。不仅是屈原作品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楚辞这种新诗体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离骚》大概作于顷襄王时屈原被再次放逐以后,已经接近于他的晚年。在《离骚》中,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抨击了黑暗现实,表现了诗人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这两句诗表现了他以古代圣贤彭咸为榜样,举贤者和能者的政治追求。意思是说:我本虔诚地在效法古代的贤人,我的环佩本不为世俗之所喜欢;和今世的人们虽不能道合志同,而我所愿效法的是殷代的彭咸。
在《离骚》中,屈原还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关于“离骚”二字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认为“离”是遭遇的意思,“骚”是忧愁的意思,班固在《离骚赞序》中表示了认同。但王逸《楚辞章句》的《离骚序》,则将“离”字解释为“离别”的意思。而近代学者游国恩教授认为楚国有《劳商》之曲,而“离骚”与“劳商”古音相近,或者就是一种写法上的差别。他还认为“离骚”二字的含义,就是“牢愁”或“牢骚”的意思。这种推测与屈原创作《离骚》时的境况很接近,也有一定道理。
“九歌”名称,来源甚古。除《尚书》、《左传》、《山海经》所称引者外,《离骚》中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天问》中有“启棘宾商,九辩九歌”诸语。各书所说到的“九歌”内容虽有种种演化,但可证“九歌”乃是传说中很古的乐章。
现代学者认为,“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11篇,即《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王逸认为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象力。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可甚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天”字的意思,战国时期含义已颇广泛。大体说来,凡一切远于人、高于人、古于人,人所不能了解,不能施为的事与物,都可用“天”来统摄之。对自然界而言,又有本始、本质、本原的意思。《易·系词》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天问》的天,也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他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天问》全诗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可以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