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人生坏事有两个因素,一是自傲,二是多言。多言生厌,多言招祸,多言致败,多言无益。
在我们身边,总是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他们从来不能简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来不知道什么该说和什么不该说,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们一开口,别人就没有什么插嘴的机会了,喋喋不休到对方失去耐心,仍不肯闭上自己的嘴巴。
有一则笑话:
电台台长为了调查电台的收听率,决定在星期天晚上打电话给1000个男人:“请问您现在在听什么?”
“正在听老婆唠叨。”在这1000个男人中,有900人这样回答。
唠叨并非只是女人独有的毛病,某些男人喋喋不休的本领跟女人相比也不差上下,而且比女人的唠叨更有杀伤力:女人的唠叨缺乏逻辑,可听可不听;男人的喋喋不休通常逻辑严密,言之成理,不听简直就像不懂道理。所以,哪怕你已极不耐烦,还是只能耐着性子听着,直到忍无可忍。
唠叨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对别人做事不放心,反复叮咛,将所谓要点及注意事项一遍又一遍重复,还担心对方听不懂记不住,一有机会就将自己的老意见与新主意再次发表一遍,以保证对方的所作所为绝无差错。殊不知,由于说得太多太泛,反而忽略了要点;由于重复的次数太多,对方习以为常,反而不会引起重视。
二、由于对眼前的事情“看不惯”,就一味地发牢骚,怨这怨那,常常惹得周围人避之不及,甚至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或破裂。由于有高见要发表,或有得意之事要宣传,有失意之事要倾诉,就不管别人爱不爱听,由着性子说一气,直到畅快淋漓才肯罢休。
三、以上两种行为表现集于一身,其危害更为严重。因为他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话可说,嘴巴像一个关不住的闸门,整天哗啦哗啦地往外吐酸水,考验别人的忍耐力。
那么,如何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呢?
用录音机把“唠叨”的话录下来,每天晚上自己反复听3遍。如果没有录音机,请在场的人完整复述一两遍也可。用这种方法,可使自己亲身体味到喋喋不休给他人带来的烦恼。或者找一个无人的地方,把自己内心的牢骚发泄出来。如果是在家中,也可面对发泄对象的照片或画像,把不良情绪宣泄净尽。通过这样集中发泄的途径,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部说完,直到再也不想多说一句为止。
喋喋不休的唠叨者,说话只是因为想说话,通常自己都不十分清楚说了什么,有什么目的和结果如何。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别人又怎么能明白呢?所以,每次唠叨过后,不妨自己反省一下,今天说的话是不是太多?是不是引起了别人的不快?是不是造成了与自己的本意相反的效果?能不能用三五句话把自己的长篇大论表达清楚,应该怎样说才会更让对方喜欢?只要经常这样反躬自问,人便变得理智沉静,久之,说话自然变得慎重得多,再也不会喋喋不休,信口开河了。
某书极言说话简洁的好处:
“不要只重复一个话题,囿于成见。简洁令人愉快,给人好感,并且事半功倍。简洁虽有失于草率,却在礼貌上得到补偿。好的事物,如能简洁则会更好。本来很糟,如能简洁,则不致太糟。少而精胜于多而杂。众所周知有些人不善于为宇宙增光添彩,却善于搅扰四邻。他们像无用的事物令人避而远之。谨慎的人应避免使人厌倦,尤其是繁忙的大人物。触怒这样一个人也许会比惹恼所有其余的人更糟。说话高明即指说话简洁。”
生活中有人认为“多想无益”,空想不如实际行动。这样虽然没有什么错,但我们做事还是需三思而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做。在做事情前,经过反复考虑后才行动。它与想前想后、犹豫不决是有区别的,想前想后只停滞在事前事后而不行。三思而行则是先想好后才行动,在工作中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