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学生:老师,史书上令狐茂进言后,汉武帝就开始后悔了,但他为什么不早点放弃追杀令呢?,他会不知道拖下去太子很可能会死?
史老师:你让一个父亲一下子就接受曾经背叛过自己的儿子?总得给他点时间的吧。
熊学生:那如果刘据没死,那他还能当太子吗?
史老师:怎么可能?
熊学生:明白了,他这是故意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否则,下一任皇帝的日子不好过啊。
史老师:你出去。
正史:
对于刘据选择起兵的事,刘彘一开始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对于这个儿子,他几乎倾尽了所有,一个父亲,总归是喜欢类己的孩子,但他对这个不类己的儿子,只是因为相信他将是大汉王朝最好的继承人,所以一直容忍,因为他一直以为儿子是孝顺的,而且,他也没有其它更合适的人选。拜卫子夫所赐,刘彘统共只生了6个儿子,但其中最有出息的刘闳已经死了,刘旦、刘胥、刘髆都不成材。刘弗陵年纪实在太小,而刘彘已经非常老了,无法等到他长大,一个未成年小孩继承皇位,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相比较,刘据虽然不类己,但总体还是靠谱的。
但是,刘彘对刘据的所有的信任与爱在某个节点戛然而止了,这个节点就是那个怕死的使者从都城逃回说“太子真反了”,这个时候,刘彘的心理应该起了较大的变化,长期以来对卫子夫的不满,对刘据的不满集中爆发,压抑到了极致之后的反弹力量是非常可怕的,摧枯拉朽,这可以从后来的事件中得到证实。
刘据逃亡之后,刘彘对都城进行了血洗,凡是对太子表示哪怕有一丁点的同情,都是杀无赦。在都城的一片白色恐怖氛围中,有一个职位低下的老人家,抱必死之心上书刘彘,为太子喊冤,这个人就是令狐茂。
令狐茂是壶关县人,被封为壶关三老,他上书《讼太子冤书》说,直接把太子叛乱的大帽子往刘彘头上扣:“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儿子是天地间生长的万物,天地平和,万物才能茁壮生长,因此,父慈母爱,儿子才会孝顺。阴阳不和,万物都会受伤,父子不和,家庭就会败亡。”令狐茂很绝,还以三皇五帝中的舜和古代非常著名的孝子伯奇不被自己的父母所喜欢来举例,暗讽刘彘是不懂事的父母,说“没有不好的儿子,只有不好的父亲”。令狐茂还明确指出:江充是什么东西,曾经在赵国弄得鸡飞狗跳的,刘彘你竟然给他权力来逼迫太子。太子起兵,是子盗父兵用以自救,没有什么其它的异心。令狐茂最后自我标榜了一下,表示自己愿意做伍子胥和比干这样的人,以死相谏,希望皇上放过太子。
(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阴阳和调,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阴阳不和,则万物夭伤;父子不和,则室家丧亡。故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于瞽叟;孝已被谤,伯奇放流,骨肉至亲,父子相疑。何者?积毁之所生也。由是观之,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为汉适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之,衔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诗》曰:‘营营青蝇,止于籓;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往者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其罪固宜。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忠臣竭诚不顾鈇钺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诗》云:‘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 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阙下。《讼太子冤书》)
奶奶的,令狐茂的这封上书实在太绝了,明明是太子干了坏事,结果责任全成了刘彘的了,而且人家就奔着死来的。
现在摆在刘彘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放过太子,一个是杀死太子。
刘彘会选择放过太子?放过太子也就是要让太子活下去,但是这样一来,废太子很有可能对下一任继任者造成威胁,这也是古往今来废太子几乎都没有好下场的原因。当年的汉景帝刘启为什么要借郅都之手杀刘荣?想当年,刘荣可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太子,拥趸还是不少的,当年的窦婴不是拼着冒犯皇帝刘启都要保刘荣的么,而且,刘荣获罪离开封地江陵之时,因为国轴断了,江陵父老哭着悄悄说:“我们的王回不来了。”如果让刘荣活着,谁敢保证刘荣会在自己弟弟当皇帝的时候乖乖听话?哪怕刘荣什么都不想,又有谁敢保证窦婴不会替刘荣不平,江陵父老不会替刘荣鸣不平?所以,刘启无论如何不能放任刘荣活着。在杀刘荣的时候,刘启不是一个父亲,而是一个帝王,他是在为大汉的江山考虑。现在,同样的抉择也摆到了刘彘的面前,放还是不放?作为一个父亲,刘彘应该还是有父子亲情的,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必须要为江山考虑,30年的老太子,那盘根错节的势力比之当年的刘荣有过之而无不及,看看暴胜之,看看田仁,看看任安,在已经明确太子叛变的情况下,还一个个都向着太子。当然,刘彘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继续让刘据做太子,因为目前看起来,没有谁比刘据更合适,这也是刘彘当年一手培养出来的,但是,刘彘不可能愿意回头。
那就只剩了一个选择,杀了太子,选择另外一个人当帝王,那作为刘彘,能够为下一任帝王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杀了前太子。可是,刘据是刘彘的亲生儿子,让一个父亲亲自杀自己的亲生儿子,刘彘下得了手吗?
从刘彘犹豫不决,始终没有撤消捉拿太子旨意来看,刘彘还真下得了手。事实上,刘彘是个决绝的人,一旦下定了决心,那就再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当年对陈皇后,虽然他百般不舍,但仍然是将她关进了长门宫,立了更适合当皇后的卫子夫。而现在,既然刘彘认定刘据背叛,他的选择就是杀了太子,他从来就再也没打算现给太子以生机。
那么,为什么刘彘对令狐茂的上书表示了暧昧的态度呢?那是因为这封上书让刘彘看到了太子的力量。刘据当了30年的太子,在刘彘的大力培养下,扶持了自己根深蒂固的势力,一旦动了太子,国之根本就会动摇。所以刘彘犹豫了,他敢杀御史大夫暴胜之,敢杀司直田仁,却不敢杀令狐茂。因为如果杀了令狐茂,就坐实了令狐茂对他的指责,也成全了令狐茂的名声,因为令狐茂本来就是奔着死来的。
所以,刘彘采取了拖字决,拖到最后,太子总归是活不了的。
史书记载,刘据逃到了湖县,藏在泉鸠里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很穷,主人卖鞋子供养太子。刘据觉得不好意思,这坐吃山空的,怎么办呢?就想起了自己在湖县有一个比较有钱的人家,于是就派人去找这个朋友,希望他来接济一下。其实“******* 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老话真是说的不错,这个朋友应该是立即把太子行踪卖给了官府。后来的故事毫无悬念,官府上门来抓太子了。死就死吧,总归不能死得太没有尊严了,刘据就关紧房门,自缢了。当时山阳男子张富昌是一名士卒,他踢开房门,新安令史李寿将太子抱住并解下来,但未能将太子救活。这户人家的主人公在格斗中死亡,太子的两个儿子也遇害。
太子七月出逃,八月被发现后自杀,这么长的时间呢,如果刘彘有丁点的后悔,他有大把的时间撤消自己的决策。但他做了什么呢?居然还封加兵刃于太子身上的人为北地太守,虽然一年后他又反悔,把北地太守给杀了,但至少说明,太子刚死的时候,他还是愿意看到这个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