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
卫子夫:皇上,我弟弟在龙城打了大胜仗哎,您打算怎么奖励?
汉武帝:这个,因为龙城是人家的祭天圣地,等于是平民区,大臣都在指责卫青是掘人家祖坟,不按常理出牌,搞得我也为难啊。
卫子夫:皇上您也认为我弟弟不该打龙城么?
汉武帝:谁说的,我还搞了个马邑之战呢,这帮子欺软怕硬的东西,不会干活只会挑刺。不过也没必要在这个时候给卫青增加敌人。这样,我就不赏他了,赏你做皇后,等他再打了胜仗再赏,你看怎样?
卫子夫:皇上英明。
正史:
卫氏的崛起有刘彘的扶持,但绝对不仅是刘彘的扶持,自己的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
卫青在历史上第一次重要亮相就是被封车骑将军。他十分识相,知道皇帝给他这次机会不容易,很是拼命啊。首次出征就搞了一个龙城大捷。这次战争的影响太大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这个龙城飞将显然不是李广,而是指卫青。
应该承认,卫青打龙城是讨了巧了,因为龙城是匈奴祭天圣地,地方固定,守卫也不多,没有匈奴的正规部队。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打人不打脸,这个都是常规的做法,当时汉朝还没有和匈奴撕破脸皮,其他人自然想不到要打这儿,因为打龙城等于掘人家祖坟啊。想必匈奴也没想到汉朝会如此无赖,好吧,这一仗一打,双方再无和好的可能性了。
其实分析此次战争,有偶然也有必然。在刘彘之前,汉朝与匈奴是通过和亲来取得暂时的和平,这就意味着不管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潜意识可能都会想着要留有余地,因此,不会去有意攻击非军事设施,而是兵来将当,水来土淹,以消灭匈奴战斗力量为主,但匈奴军流动性大,草原更大,能不能碰上都是一个问题,这反而平白地给匈奴人笼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卫青从民间走出,脑袋里没有这些框框架架。他非常清楚刘彘想着的是和匈奴全面开战,不存在要给匈奴面子。因为在此前,刘彘搞了个马邑之战,想主动坑匈奴人一把,结果被匈奴人识破了,这也意味着双方已经走了了决裂之路。既然大家已经撕破脸了,还要装面子做什么?管他什么阴招损招,只要能赢得一场胜利的就是好招。位置固定,守卫薄弱,地位重要的龙城无疑是首选。
卫青毫不犹豫地直奔龙城而去,用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进一步激怒了匈奴,将汉匈推上了不可调和的状态,使得战争的扩大成为不可避免之事,但这样所带来的另一个长处是,被激怒的匈奴人终于要站到明处和汉朝进行对战,这反而使他们原来游击战的优势失去。由于汉朝的总体实力优于匈奴,如果汉匈面对面进行对碰,显然汉朝取胜的希望更大,这才是龙城之役最大的贡献与意义。
请注意,龙城之役,史书上没记载卫青得到封赏。很有可能,刘彘对卫青本就是破格提拔,另外三名将军都比卫青有经验,可他们全部失败,唯有卫青成功。卫青的这次成功必然会引发一部分人的赞赏和另一部分人的嫉妒,甚至可能会有人以打龙城是不光彩的行为来诋毁卫青的这次胜利。
为了保护卫青,刘彘变相地对卫青的军功作了交待,公元前128年,卫子夫生下了儿子之后,刘彘从善如流,把卫子夫扶持成了皇后。
同时,刘彘还再给了卫青一次证明自己的好机会,他再次派卫青独立带三万骑兵,出雁门与匈奴战。如果说卫青的龙城之战有点胜之不武,或者说有运气的因素,那么雁门之战就是实实在在的对抗。卫青不负所托,斩杀数千匈奴,为自己的军事才能作了一个充分的背书,也确保龙城之战不会成为一个笑话。往往而言,事件的结局决定了事件的性质,胜者为王败者寇,如果汉军在匈奴的疯狂报复中败退,那么龙城必然会被史家所诟病。卫青在龙城之战后,顶住了压力,牢牢把握住了刘彘再次给予的这个机会,他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将军。
雁门之战后,估计匈奴是气疯了。没办法,以前和汉朝打仗,从来都是他们耍着汉人,连皇帝都被他们围过。现在居然连续被打了两大闷棍子。
气疯了的结果是不按常理出牌了,第二年,匈奴再次入侵,烧杀抢掠后退去。这里必须要提一下,曾经在七国之乱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韩安国却出了昏招,他上书要求让部队回去农耕,判断理由是匈奴短期内不会再来。没办法,韩安国原来的判断应该是对的,前提是匈奴没疯掉,因为匈奴打仗无非是为了抢东西,这才抢了东西,够用一阵子的了,干嘛还来抢呢,而且上次抢东西的时候被打得哭爹喊娘的,应该暂时歇歇了。可怜的韩安国,因为这一次失误,一世英名尽毁,最后把自己给气死了。
鉴于匈奴疯了,已经变成了一条毒蛇,那就必须要蛇打七寸了。
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拉开帷幕。汉朝的河南和现在的河南是两回事,汉朝的河南是黄河在河套以南的地方,在宁夏、内蒙古境内的黄河以南的河套灌区,这里实际上是匈奴的粮仓,钱袋子。既然是粮仓,那就意味着地点固定,打起来不会无目标,就看双方的实力和能力了。打河南是一次重要的战略部署,也是卫青打匈奴以来遇到的最难啃的骨头。粮仓啊,谁都会看看好的,民以食为天啊,匈奴派了白羊王、楼烦王两个王来镇守这块地方。卫青够狠,他没有辜负刘彘的期望,一路高歌前行,杀了数千人,抢了匈奴数十万的牛羊,还把看守河南的两个王赶得落荒而逃。
河南之战后,刘彘确定在河南建朔方郡,把敌人的粮仓作为自己的粮仓了,巩固了汉朝对河南的控制。史书上说,刘彘派了十几万人修朔方城,并将十万民从内地迁徙到此,让河南地真正成为汉朝的疆域。
丢失了河南的匈奴真正发疯了,开始全力反扑,到处乱咬,到代郡、雁门、定襄、上郡等多地搞了个游行示威,顺便杀点汉人以表示俺灰常灰常的生气。话说,疯子虽然力气大,可最终都是会被明白人控制的。
匈奴疯狂地四处咬了两三年,以为得到了胜利,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抢劫把营归,把营归。风展军旗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时,汉朝终于准备好了。
公元前124年,汉朝发起了漠南之战,漠南,顾名思义,即大漠以南,作为屡立战功,无一败绩的卫青当然是首要的将军人选。这时候的朔方郡已经成为了汉朝的大本营,卫青从朔方出发,大大缩短了行军的路线,出塞六七百里,突袭右贤王的王庭。想想看,如果没有朔方这个大后方,士兵很难在未全面疲惫之前到达匈奴的老巢。而如果没有2年的忍耐,匈奴也不会这样松懈,自以为疯子咬法很管用。这一场战争是硬碰硬,实力对实力的大规模抗争。匈奴没想到汉朝居然在挨打两年后居然又主动出击了,更没想到脓包一样的汉兵居然在卫青的带领下变得很能打,这次是把裤子都输掉了,十多个匈奴王被抓。更丢脸的是,匈奴右贤王压根没来得及好好抵抗,带着一名爱妾和几百骑兵就逃了。
这次的成功在历史上意义极大,匈奴被分成了左右两部,力量大大消减,为以后左匈奴入汉作了充分的铺垫。
好吧,匈奴虽然吃了个大败仗,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还没死呢。秋天又到汉朝的代地抢劫,杀了都尉朱英。这下子匈奴真是找死,因为他们终于汉朝的战神给逼出来了,当然,不逼的话,估计这个战神也是要出来的,当然,对汉朝来说,他是战神,对匈奴来说,他是活阎王。
这个人就是霍去病。霍去病的故事后面一节专门讲。这节主要讲卫青。虽然霍去病精彩亮相,但卫青的表演时间仍未结束,他还在给予匈奴一次又一次的痛击,当然,相比霍去病,卫青的光芒要淡了点。
公元前123年,卫青带着六路部队,先后两次出定襄,与匈奴激战。第一次,打得不错,杀了数千匈奴。不过人真的不能欺人太甚,一年非得要打人家两次,兔子急了还咬人,更何况匈奴可不是兔子,是一只苍狼,卫青第二次出定襄情势就不太妙了,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带着3000人就和匈奴的主力给碰上了,这以少打多的,这两人可没霍去病那本事,打了一天,赵信投降了,苏建逃亡了。这次战争面子还是有的,仍然算是胜仗,因为霍去病闪亮登场啦,阴山北麓战役,霍去病首次打仗,就以800勇士斩杀2000多个匈奴人,还活捉了匈奴单于的叔父罗姑比,给卫氏挣了面子,被封冠军侯。
再往后,卫青还将获得一次战场上表演的机会,不过还是先来看看霍去病的崛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