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赵良嗣献策之后,宋徽宗对收复燕云又开始有所心动。他想,青唐地区陷入吐蕃达三百多年都能出兵收回,而燕云十六州落入契丹还不到二百年,趁辽国内乱之际,出兵将燕云收复,应该也是能办到的。
所谓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指公元938年后晋太祖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个州,即:幽(今北京)、顺(今北京顺义)、儒(今北京延庆)、檀(今北京密云)、蓟(今天津蓟县)、涿(今河北涿州)、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新(今河北涿鹿)、妫(今河北怀来)、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县)、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州东)、朔(今山西朔州)、云(今山西大同)。
石敬瑭割让这十六个州给契丹,是为了感谢辽太宗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曾亲率五万骑兵,驰骋三千里,南下晋阳,救援石敬瑭,并助他登基称帝,建立后晋。
燕云十六州地区东西长约二百公里,南北宽约六十公里,总面积大约有十二万平方公里。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这一地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防御北方的一道天然屏障,北方的重要关口如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等都分布在这一带。这十六州丢失后,中原的北大门豁然洞开,草原游牧民族的铁骑随时都可以驰骋南下,对中原王朝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二十一年之后,后周世宗柴荣亲率大军北伐,将瀛、莫二州收复,可惜他不久就患病去世了。
宋朝开国后,宋太祖对燕云失地念念不忘,他曾设想与契丹谈判,花钱赎买回来,如果谈不成就用武力收回,可惜他还没来得及办这件事,便去世了。宋太宗继位后决心用武力收回,他先后发动两次北伐战争,一次是979年的高粱河之战,另一次是986年的歧沟关之战,结果均以大败而告终。
从此之后,宋朝基本放弃了用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方针,也失去了北伐契丹收复燕云的战略进攻能力和作战勇气。宋朝以全面防御为主,战争持续了二十五年,直到1004年两国签订澶渊之盟,战争才算平息下来。此后,两国间一直保持和平友好状态。
但是,对燕云十六州,大宋皇帝并没忘记,宋神宗即宋徽宗的父亲在临终前曾留下一份遗诏:能收复燕山者,虽异姓亦可封王。
最近几年,宋徽宗对燕云梦寐以求,但他知道,没有十分的把握,不敢轻易出兵,因为辽国是一个军事大国,也是一个军事强国。
而今,辽国国内爆发了女真叛乱,耶律延禧焦头烂额,对大宋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有利时机。那么,现在是否可以按照赵良嗣的建议,派人跨海去辽东,联合女真夹击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呢?
宋徽宗思前想后,仍然拿不定主意。这天早朝过后,他令蔡京和童贯一同到崇政殿议事,他想深入了解一下两位重臣对赵良嗣之策的看法。
童贯赞成出兵北伐,他说:“现在从莱州或登州跨海去辽东联络女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登莱海域实行禁海,这条海路早已不通,所以联合女真之事,需要从长计议。不过,如果辽国确实如赵良嗣所说,已被女真搞得灭亡在即,那么我们单独出师北伐,一举收复燕云,也未尝不可。”
宋徽宗听后没有马上表态,他望了蔡京一眼,希望听到蔡京的看法。
蔡京对于出兵北伐比较谨慎,他说:“目前辽国情况还不是十分清楚明朗,仅凭赵良嗣一面之词,就匆忙决定出兵,有草率之嫌。臣以为,应当令河北、河东边防帅臣进一步探听辽国动静虚实,摸清情况后再做主张。”
宋徽宗点点头,他觉得蔡京言之有理,遂即下旨:“就按太师的意见办,令河北、河东帅臣知州千方百计打探辽国内情,及时上报,然后再酌情处置。”
雄州知州和诜接到密旨后心里揣测,朝廷可能对燕云有所图谋。于是,他不惜重金,多方招纳辽国豪俊之士,大力搜集辽国各种情报。有个辽国茶商,名叫蔡一宝,这天跑到知州府衙来,献给和诜一张燕山地图。燕山一带的山峦平原、森林河流、大道小路、城乡村镇等俱在其中,历历在目。和诜如获至宝,给了蔡一宝一大笔赏金,然后亲自赶赴东京,将这张地图呈献给宋徽宗。
宋徽宗很喜欢这张地图,让内侍张迪将它悬挂在崇政殿御案对面的的墙上。宋徽宗批阅奏章时,一抬头就能看到这张地图。他时常凝望着地图,痴痴端详老半天。这样一来,收复燕云的愿望在他心中日益强烈。
有一天,宋徽宗接到河东路代州守臣王机的一份奏章,说辽国应州知州王师中率领全家来代州投诚。宋徽宗很高兴,令王机立即派人护送王师中一家来京师。
几天后,也是在延庆殿,宋徽宗接见了王师中。王师中这年五十来岁,瘦高个,说话曼声细语的。宋徽宗问他辽国情况怎样,他的说法与赵良嗣基本相同。
宋徽宗说:“朕听说,女真现在正攻打辽国,东北大部已被女真所占,如果大宋派人从登州跨海去辽东,联合女真夹击辽国,从而收复燕云,你以为怎样?”
王师中对这个战略很赞赏,他说:“这是个好战略。现在辽国已日薄西山,而女真恰好相反,如日出东方。大宋若能抓住辽国内乱这个时机,收复燕云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而联合女真夹击辽国,必将加速这一进程,实乃上策。”
于是,宋徽宗安排王师中去登州(今山东蓬莱)任知州,并给他一个秘密使命:“你去登州后,要多关注海上动静,寻找时机,探索一条从登州出发,渡海赴辽东联络女真的海上之路。”
很快,王师中便到登州赴任去了。
宋徽宗有一天忽然想:不知道驻守在河北与河东边防重镇的帅臣们,对出兵北伐收复燕云是个什么态度?他决定派内侍谭稹前去秘密走访。
内侍谭稹长得五大三粗,大圆眼,黑胖脸,说话声音洪亮,外表看很像一员武将。他很注重穿戴,每天仪容都很整洁。他平时喜欢谈兵论武,夸夸其谈,实际上纯是纸上谈兵。他与内侍梁师成关系很密切。梁师成是宦官中的文人,两人正好是一文一武。
宋朝北方的军事防御体系,主要由河北和河东两个防区组成。河东即今天的山西,山河表里,关险重重,易守难攻。而河北则是广阔平原,一望无际。所以,河北防区乃是宋朝北方防御的重中之重。
宋朝在河北设有四个军事重镇,即四个安抚使路:一、高阳关路,治所在河间府(今河北河间);二、定州府路,治所在中山府(今河北定州);三、真定府路,治所在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四、大名府路,治所在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高阳关、定州、真定三路驻军与河东路太原府、代州等地驻军,构成一个南北纵向深度防御体系,而大名府路驻军则沿着黄河东西分布,横向防御,构成宋朝北方的第二道防线。
谭稹先后悄悄走访了高阳关路、中山府路、真定府路以及太原、代州等地的边关帅臣。高阳关路安抚使兼知河间府吴玠,定州路安抚使兼知中山府张杲,都一致赞同北伐,他们认为,燕云之地本是汉家故土,理当收复,伐燕可取。
河东经略使兼知太原府薛嗣昌,对北伐燕云似乎更加热切,他不仅向谭稹表示支持北伐,他还带着经过他亲自加工润饰过的辽国谍报,跑回京城,面见宋徽宗,请求出兵北伐收复燕云,说到动情之处,竟然泪流满面。
代州(今山西代县)是河东路最北之军事重镇,直接与辽国接壤。代州守臣王机也支持北伐,他对谭稹说:“代州对面即是辽国的武州和应州,最近时常有辽兵从那里跑过来投诚,据他们说,辽国皇帝已不得民心,所以伐燕可行。”
然而,也有反对的声音,而且还态度很坚决,真定路安抚使洪中孚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对谭稹说:“我在北方边境呆的时间很久,熟知辽人情状,他们性格质朴,崇尚义气。朝廷与辽国通好已百年之久,现在忽然想联合女真一起将它灭掉,这于情于理都不适合。假使灭掉了辽国,那以后面临女真将更危险,女真是野蛮之人,不是那么容易制服的!”
谭稹回京后,将各方意见如实向宋徽宗做了禀报。宋徽宗听说洪中孚表示强烈反对,很感兴趣,下令让洪中孚立即上奏章,详细阐明自己的看法。
不久,洪中孚的奏章报上来了。洪中孚尖锐地指出:
“燕云之地的士人和豪族其实并无归附之意,所谓壶浆迎降之说毫无根据。看今日之大宋,政风败坏,钱粮不足,军队缺乏战斗力,诸路帅臣皆不知兵,若贸然出师北伐,必遭失败。现今承平日久,兵骄将惰,一旦开战,必将溃不成军。想以无纪律之骄兵进攻他国而取胜,与缘木求鱼有何区别?万举万败,其理必然。如若出兵,则必将自取其辱,而遗患于将来-----”
看完奏章,宋徽宗感到脑袋很大,头晕脑胀,心情沮丧。难道大宋真的如此之腐朽吗?
宋徽宗将奏章拿给谭稹看了看,并征求谭稹的看法。谭稹气愤地说:“洪中孚这个老家伙,已经老眼昏花,视物不清,官家,他的话不能当真。”
没过多久,朝廷通知洪中孚,以中大夫、龙图阁待制致仕。洪中孚这年六十七岁,他是1079年(元丰二年)的进士,历仕三朝。
前来真定路接替洪中孚的是赵遹。他曾担任沪南招讨使,率军平定晏州(今四川兴文)少数民族头领卜漏叛乱,他用“火猴阵”破敌取胜,一举成名。
宋徽宗虽然让洪中孚退休了,但洪中孚的话还时常在他耳边回响。所以,对于出兵北伐,宋徽宗很小心谨慎,迟迟不敢拍板决定,事情一直拖到1116年(政和六年)春天,大宋依然按兵不动。
这年春天,辽国忽然在燕京地区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集结队伍,声势很浩大。宋徽宗以为辽军集结要南下入侵,他急忙任命童贯为陕西、河北宣抚使,让童贯统领北方边事,以应对万一出现的不测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