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83000000006

第6章 谋杀案之审判[英]查尔斯·狄更斯(1)

我向来爱观察人,发现人们普遍缺乏一种勇气,就算那些智力超群且极有教养的人,也不敢袒露自己内心的许多怪异体验。人们害怕自己不被认同,或不为听者的内心所感动,反而招来怀疑和嘲笑。一个诚实的旅行家,若是见过类似海蛇的怪物,肯定会津津乐道;但是,这同一个人,若是产生某种奇怪的预感、冲动、臆想、幻象(所谓的)、梦境或其他显着的心理印象,承认之前总会犹豫再三。我以为,这些话题如此晦涩,也主要归因于人们对其讳之莫深。我们从不乐于交流彼此的主观经验,就像我们尤其擅长交流客观创造的经验一样。结果是,这些本应是大众的心理体验,却成了异常的现象,若这些体验极不完美,更是如此。

在以下的叙述里,我并不打算建立、反对或支持任何一种理论。

我了解那个柏林书商的故事,也研究过最近某位皇室天文学家妻子的案例,和戴维德·布鲁斯特爵士所言一致;我也听过一位私人好友有关鬼怪幻觉体验的细节描述。最后一件事我不妨交代一下,受害者(一位女士)和我并不沾亲带故。她的某个幻觉可能有助于解释我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但这只是一部分,整个事件则毫无根据。发生这样的事,倒并非因为我有怪癖,我以前没经过这样的事,以后也无类似经历。

英格兰曾发生一起谋杀案,至于发生在多少年前,或如何罕见,都不重要。谋杀犯的恶行不断被公之于众,我们早已听厌倦了;我会尽量隐藏暴行的细节,罪犯的尸体现在早已埋在纽盖特监狱下了。我也会尽量避开直接描述罪犯的个人身份。

谋杀案最初披露时,还没人怀疑罪犯——或者应该说,我当时还不完全了解事实,还没有公开怀疑后来被逮捕的人。当时报纸从未提及过他,而且也不可能有人公开描述他。我所知的基本事实就是这样。

那天早餐,我照常打开晨报,报上首次报道此案,我饶有兴趣,集中精神读完了文章,读了两遍或三遍。案发地点在卧室,当时我放下报纸,心里咯噔一闪,我好像看见那卧室从我屋里穿过,就像一幅画,画在奔腾的河上。尽管转瞬即逝,但是非常清晰;我好像活生生地看见尸体从床上消失一般。

这感觉突如其来,惊异至极,要知道,我住的地方一点都不传奇,房子在皮卡迪里大街上,离圣詹姆斯大街拐角很近。我以前也没有这种幻觉。那时,我坐在安乐椅上,椅子上仿佛生出一阵怪异的战栗(但有一点要说明,这把椅子脚上有小轮,极易转动)。我便走到一扇窗前(房间在三楼),想看看皮卡迪里街上的市景,放松一下眼睛。

此时秋光明媚,街上人群熙攘,一片生机。风很高。从窗户看出去,只见公园里一阵疾风拂过,卷起许多落叶,如漩涡一般飘舞。风过后,树叶又散落在地上。路尽头有两个人,正往东走去。两人一前一后,前者不时回头往后看。后面那人约在三十步外跟着,一直举着右手,像是在威胁什么。一开始,他在人群里举着这手势,一动不动,吸引了我;后来,我却发现并无人注意他,更加奇怪。两人在人群里穿行,却走得很稳,仿佛旁若无人;也不见有人让路,或碰到他们,或看一眼。经过我窗下时,两人都抬头盯着我。两张脸看得很清晰,我相信,若是在别处遇到,我也能认出来。倒不是我有意注意脸的特征,只是走在前面那人个子极矮,后面那人则面色蜡黄。

我是个单身汉,家中只有一个男佣和他妻子。我自己在一家银行分行做事,任部门经理。我倒想这工作能如人们想的一样轻松。那年秋,因为出差滞留于小镇上。没生大病,但健康也不太好。读者可能以为,我只是心理疲惫,生活过于单调压抑,并且患了“轻度胃弱”——这是我咨询医生时,那个名医生写在病历上的,这倒让我感觉,我那时的健康实在好得不能再好。

再说这案子,随着案情明朗,公众关注度增高,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我只能尽力不闻不问,避开这案子。但是,我还是知道了,嫌犯已定罪为蓄意谋杀,押送到纽盖特监狱了。另外,因为偏见,辩方需要时间准备材料,中央刑事法庭已确定延期审判。我应该还知道,大概在何时法院会开庭审理此案。

我的起居室、卧室和盥洗间都在二楼,去盥洗间必须经过卧室。实际上,盥洗间曾有一个门和楼梯连通,但我用洗浴设备堵住了——已经堵了很多年。后来就把门钉上了,挂了布遮着。

一天夜里,很晚了,我站在卧室里,想着在用人睡觉前吩咐一件事。我正好面对盥洗间唯一的那扇门,门关着,用人则背对着门。我正要吩咐他,门却突然开了,只见一个男人伸头张望,急切又神秘地和我招手。此人脸色蜡黄,正是我在大街上看到那两人的后一个。

那人招了手,便退回去关了门。我急忙拿了一只蜡烛点燃,进卧室,打开盥洗间的门。我预感那人不在里面——我也确实没看见他。

定神回来,才发现用人一脸讶异地站在我背后,我便转身和他说:

“德里克,你信不信,我刚才清楚看见了一个——”说话时,我的手放在他胸前,他却突然浑身战栗,只叫道:“哦,天啊,是的,先生!一个死人在招手!”

德里克是跟我二十多年的老仆,很忠实,若他也说看见了,肯定是在我碰他时看到的。我碰他时,他的变化令人吃惊,我完全可以相信,在那一瞬,他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从我身上得到了这个印象。

我便吩咐他拿些白兰地来,也让他喝了一口,自己也喝了些。但对此前的事,只字未提。思来想去,我可以肯定,只有皮卡迪里大街那一次,以前绝对没见过那张脸。上次是我站在窗口,他抬头看我,刚才则站在门口和我挥手。我仔细比较了两次的表情,我猜他第一次是为了让我记住他,第二次则是确认我是否能立即认出他。

一夜不适。我有个莫名的预感:那人不会回来了。到天亮,我才睡沉了。不久,却被德里克唤醒,只见他手里拿了一张纸到床前。

刚才我似乎隐约听到,用人为了这张纸,在门口和送信人争执。

这是张通知单,中央刑事法庭将在老贝利街开庭,请我加入陪审团。以前却没人叫我加入陪审团的,约翰·德里克自然清楚。他认为——我也不能肯定这是否有理——陪审员的资格都是比我低的,所以开始拒绝接受通知单。送信人却很强硬,只说,我去不去和他无关,他只是通知送到,我怎么处理是我的事,和德里克没有关系。

开始两天,我也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去。有一点我能肯定,即我对任何人都无偏见或偏爱,也不会影响他们,正如我在此所说的话一样真实。最后,我决定去,就算是聊做排遣吧,有些变化总是好的。

开庭时间是十一月的某天早晨。那时皮卡迪里大街浓雾弥漫,坦普尔栅门东口还是一片漆黑。我到了法庭,只见走廊和楼梯上都亮着瓦斯灯,显得灯火通明,法庭里也是如此。官员一直将我领到“大法官庭”,却见里面人群拥挤,才知道当天要审判的正是那个杀人犯。但是,我也并不完全肯定,这两件事我都记不太清了。

我在陪审员等候席上坐定。大厅里烟雾缭绕,我只能尽量环视。法庭的大窗户外依然雾气沉沉,像是罩着一副深色窗帘;有时车轮碾过大街上散落的麦秆或空罐,吱吱嘎嘎作响;大厅里则人声嘈杂,偶尔还冒出一声尖哨声,还有人在大声唱歌。不久,两名法官走进大厅坐定,法庭立即安静下来。轮到犯人出庭了,他刚一出现,我就猛然认出他来,正是那天在大街上走的两人中的前一个。

当时若有人点我的名字,我怀疑自己是否能立即答出。法官点了陪审员名单,我大概排在第六个或第八个,到这时,我才答了一声“到!”

再说那犯人,就在我走进陪审席时,突然焦躁起来,和他的律师招手——他本来在四处打量,并无注意。他显然对我抱有敌意,我甚至看见,律师双手撑着台子,摇头对他耳语了几句。被告的敌意这才暂时打消了。

后来,这绅士告诉我,犯人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要不惜代价反对那家伙!”律师骇了一跳。但是犯人并未做任何解释,他承认说,在点到我名字前,他都不知道我叫什么。律师当然没有照他的话做。

同类推荐
  • 曲终人聚

    曲终人聚

    讲述了在天高皇帝远的大西北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富裕农户家发生的关于祖孙三代人的命运的故事。
  • 经典英文小说:巴纳比·拉奇(套装共6册)

    经典英文小说:巴纳比·拉奇(套装共6册)

    Barnaby Rudge was the fifth of Dickens ' novels to be published. It had originally been planned to appear as his first, but changes of publisher led to many delays, and it first appeared in serial form in the Clock from February to November 1841.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Gordon Riots of 1780, Barnaby Rudge is a story of mystery and suspense which begins with an unsolved double murder and goes on to involve conspiracy, blackmail, abduction and retribution. Through the course of the novel fathers and sons become opposed, apprentices plot against their masters and Protestants clash with Catholics on the streets. And, as London erupts into riot, Barnaby Rudge himself struggles to escape the curse of his own past. With its dramatic descriptions of public violence and private horror, its strange secrets and ghostly doublings, Barnaby Rudge is a powerful, disturbing blend of historical realism and Gothic melodrama.
  • 借命时代的家乡:小说视界中的乡村生活

    借命时代的家乡:小说视界中的乡村生活

    《借命时代的家乡——小说视界中的乡村生活》精选秦岭中短篇小说《借命时代的家乡》《皇粮》《绣花鞋垫》《杀威棒》等4篇,短篇小说《女人和狐狸的一个上午》《被马咬掉耳朵的主人》《弃婴》《本色》《分娩》《摸蛋的男孩》等11篇。
  • 有你的时光才是最好的时光

    有你的时光才是最好的时光

    苏芸桦原本以为她幸运地拥有人人羡慕的婚姻,丈夫叶明杰温柔体贴,更是诚仁银行年轻有为的总裁。然而梦幻般完美的一切竟然只是一个假象,她做梦也不会想到,戴上戒指的那一刻,她就落入了他的圈套。原来她并非灰姑娘,而完美先生也不过是他为了达到目的所做的伪装……带着伤痕累累的心,苏芸桦远走他乡。数年后,苏芸桦决心放下过去,接受另外一段感情。但命运般的重逢,让她陷入迷茫——那个叫叶明杰的男人说:“也许我们的婚姻是从谎言开始,但我对你的心,自始至终都是真的。”面对汹涌而来的“真相”,她该如何选择?
  • 天众龙众·龙帝释天上

    天众龙众·龙帝释天上

    传说黑龙族都是天罚之龙,“贪、嗔、痴”过重,有邪恶、戾气、暴虐之心,又有灭天之神力。三十三天,须弥山顶,善见城之主——帝释天率天兵神将灭黑龙族。三千年后,帝释天捡到一颗被丢弃的蛋,当一条黑龙破壳而出之时,善见城诸神,惶惶不安。帝释天力排众议,将黑龙收养在善见城内。一千年后,黑龙手持轩辕神剑,刺穿帝释天的心脏,两神同归于尽,青鸟少黧为黑龙殉情。五千年后,黑蛇所化的小妖,被凡间道人生擒,道人有心点化蛇妖,可坚守百年的道心,却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善与恶,正与邪,最终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热门推荐
  • 缥缈红尘回忆录

    缥缈红尘回忆录

    缥缈红尘中各有各的故事,故事里各有各的人,也许终将会相遇也说不定。不入红尘,不知其美。
  • 别怕鬼神君

    别怕鬼神君

    我用我的心头血,在你眉间点的朱砂痣。只为这辈子,你只记得我。
  • 滚蛋吧,帝君

    滚蛋吧,帝君

    上一世,她是大琰朝尚书之妻李茯苓,助他平步青云,却落得家破人亡,胎儿流产,女儿被占,驱赶、软禁,最后含恨而亡。重生为秀女玉微澜,她潋滟风华。枭雄幽王,为她所惑;前夫尚书,一心为她;云南藩王,为她倾城。君王侧旁,她平风波、定乾坤,成为乱世中一缕风华。
  • 所谓另一个世界

    所谓另一个世界

    都是一些平时零碎的想法,整理了一下,它们总要有个家。
  • 尘世长歌

    尘世长歌

    自古俗世多纷扰,红颜恰似尘中仙。柳下骨,葬的是佳人缠绵;梁上客,伏的是豆蔻情思;漠上雪,藏不住巾帼英姿……天下四分,梁陈卫楚,且看这百十奇异女子各样人生如何串起这百年沉浮,谱写一曲尘世长歌。
  • 快穿之系统攻略日记

    快穿之系统攻略日记

    编号12315系统本来是带着宿主穿越时空进行任务的系统,在跟随宿主穿越三千世界之后,她也想知道成为人的感觉以及情感的滋味,于是她立即报名了系统成人计划,开启攻略之旅……
  • 仙引记

    仙引记

    仙界大能之间的对抗延续到了人间,有一个少年却以此抓住了机遇,看他如何一飞冲天,傲笑九天。
  • 一世神君

    一世神君

    在郑云刚醒来的时候,就在问自己,这一世要活的怎么样?当然是要活的漂亮且精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忧国忧民:范仲淹

    忧国忧民:范仲淹

    本书讲述了范仲淹的一生: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严于自律。他生活清苦,却倾其所有帮助别人。作为官员,他以天下百姓的幸福为己任,一切以百姓利益为先;作为臣子,他不惧权贵,勇于直谏,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