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对方时要保持一个温婉而平和的态度,也就是说不要在他人一开口时就断然拒绝。对他人的请求流露出不快的神色,或坚持完全不妥协的态度,都会让人感到难堪。要懂得给对方一个面子或退路,实际上也是给自己一段纽带。我们应以真诚可亲的态度,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然后,诚恳而明确地说出事实,开诚布公。委婉地道出苦衷,坚定地说出原则,必能获得朋友的谅解,赢得对方的尊重。
4.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许多心理学家都曾先后指出过:“一个没有谎言的世界会变得很冷酷。”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因为有谎言的存在,才变得真实而充满温馨。
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而撒的一些小谎言,便是善良的。它是一种理解、尊重和宽容,而且具有神奇的力量,乃至成为信念的源动力。它让人们心底的希望之火重新燃起,也让人更加坚信这世界上仍然有爱,有希望,有感动——而这些,正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高境界:往往,心灵的契合通过最简单的方式,便有可能达到共振。
英国广播界的获奖先驱布莱恩·金在他最新的畅销书《你别再骗人了》中指出,人性决定人必须讲谎言,说谎是人天生的本领。他说:“无论新闻媒体工作者也好,政客也好,商业机构管理人也好,甚至治病救人的医生也好,都是谎言满口。”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最后表明:“谎言能够让人类的社交运转得更加顺畅,并维持每个人的自尊。”布莱恩·金戏称这些谎言是“为了保留别人面子而出于善意的委婉词”。
在最后一章“为谎言辩解”中“没有谎言的世界”一节中,布莱恩·金写道:“科学家曾致力于研究促使人类说谎是大脑哪些部位控制的。假如基因工程可以抑制说谎的本能,使人类无法说谎,那会发生什么事呢?也许结果是:首先司法制度将变成多余,因为犯罪之人会乖乖自首、认罪;其次,没有谎言的世界也有缺点,因为有的谎言和骗局会给我们带来消遣和欢乐,一个没有文学、戏剧、喜戏和恶作戏的世界听起来就缺乏吸引力;还有,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委婉语化解尴尬,若失去这些珍贵、充满谎言的社会互动工具,那么我们如何对他人嘘寒问暖或表示关心?少了委婉语的润滑,社会必然会充满摩擦和愤怒。”
从哲学的层面上来看,谎言是形式,善意是内容。有时,为了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心墙,则需要召唤回“人之初,性本善”的一些本初的爱。与其费尽心思去琢磨如何表达真相的技巧,不如利用简单的“委婉词”。这不仅省去了我们谋篇布局的心思,而且也让对方的心中充满了温情与力量,从而冲破内心的樊笼,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诚然,我们可以理解人们对谎言的深恶痛绝感,也有很多人的人生信条就是“言而无信不可交也”。可是,当真相与生命并重的时候,前者就有可能成为了“凶手”。就像这个医生的一次实话实说,让一个本来还可以活半年的癌症病人居然半个月就踏上了黄泉路。自此,他学会了说“假话”,开始“喜欢”上谎言。
那时,他刚参加工作后不久,遇到了一位47岁的宫颈癌患者。病情已经很严重了,省医院做出诊断后便让她回家治疗。
这位实习医生的导师看后,给患者开了药,并无特别在意地说慢慢会好的。
而这位实习医生对此大为不解,认为患者本来就已经够倒霉的了,作为医生,怎么还能欺骗她呢!于是,他看完诊断后,一股儿脑地把宫颈癌的所有情况说给了病人。万没想到的是,病人当场脸色苍白晕倒在地,阴道流血不止,很快浸湿了外裤。
导师瞪了他一眼,让护士赶紧把病人抬进去住院。本来是她自己走来开药的,是实话让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病人从此拒绝进食,半个月后就告别了人世。临走前,她遗憾地告诉我们,还有三个月女儿就要考大学了,可惜她等不到那一天了。
那位女患者临终前的遗憾也成了这个实习医生今生最大的憾事。后来,没有人再去谴责过他,但他从内心里却感到永远内疚,好像自己就是杀人凶手似的。他不能原谅自己的那次实话实说,让原本可以延长至少半年的生命在短短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就悄然而去了!
从那以后,这位实现医生学会了适时地“撒谎”。为了延长病人的生命,更为了让患者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对生活仍然抱有美好的希望而活着,他会用善意的谎言鼓励患者。因为,他懂得了面对患者,也许有时候,谎言也能够疗伤。
所以说,生活中是需要一些善意谎言的,这与纯洁无关。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它不是欺骗或居心叵测。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而适度地撒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了一种理解、尊重和宽容,而且具有神奇的力量。医生的一句善意谎言,让恐惧的病人由毁灭走向新生;父母的一句善意谎言,让涉世不深的孩子脸若鲜花,灿烂生辉;老师的一句善意谎言,让彷徨学子不再困惑,更好成长……善意的谎言不会玷污文明、更不会扭曲人性。
善意的谎言是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是人生的滋养品,也是信念的源动力。它让人从心底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也让人确信这世界上还有爱、有信任和感动,让人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是赋予人类灵性,体现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着,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
其实,善意的谎言往往要比真实的事相简单得多,它无需为了避免对方的“遐想”而遣词造句,只需怀有一颗至善而爱的心,就可以达成一种美妙的沟通效果。如此,我们不妨在与人交流中巧妙地运用一些白色的“委婉词”,让彼此传达出的信息流动得更加和谐。
5.别把误会搁置太久
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牛根生说过:“矛盾的98%来自误会。”这话一语道出了误会的破坏力,实在非同小可。实际上,误会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但它本身的破坏力远远不及被搁置很久后所产生的危害。所以,及时消除误会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不把误会搁置太久,也是一种简单行事的风格。与人交往中产生的误会并不可怕,因为它并不难于解决,只要抱着一个坦诚沟通的态度敞开心扉,误会的根结点终究会冰释。但若碍于情面以至无限蔓延,最终只能把原本直线沟通即可解决的简单问题变成复杂的乱麻,形成令人苦恼甚至追悔莫及的后果。
人与人之间因为大量的交集而产生了互动与沟通,误会自然也就在所难免。或是因为一番话语、一个举动,甚或一个眼神,也许我们大都出于无意,但说不定就深深地刺痛了对方的心,从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误会。通常,误会多半是由于双方缺少了解、缺少耐心、乏于思考和理智造成的;彼此各执立场而未能换位思考地去体谅对方。误会的当下,人们总是习惯想到对方的千错万否,相对的起心动念也总是着墨于自己的委屈,因此使得彼此在误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甚而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个无情的误解,也许就能纷乱了幸福的脚步。当彼此的心结终于用代价打开的时候,一切可能早已经没有了再重新开始的机会。有这样一则被久为流传的小故事,充分说明了误会大都是因为我们主观臆断而成,但往往,却造成了再也无法弥补的损失。
从前,在美国乡村的一个小庄园里,住着一对年轻夫妇。新婚燕尔的娇溺,以及宁静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万分不幸的是,妻子生产时由于未能及时送往几十里地以外的医院,大出血而死。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和一个深爱妻子的丈夫。
为了把孩子养大成人,男人强迫自己从丧妻的悲痛中走出来。他每天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同时又忙于家事、侍弄孩子。没多久,就感到分身乏术,筋疲力尽。
这时,一位好友给他送来一条世界名犬,说是稍加训练就能够听懂人话,还能帮着看看家。男人一时间也找不到再好的办法,便谢过朋友后留下了这条狗。可没想到,这狗的聪明竟超乎了他的想象:不到一个月,狗不仅能听懂他的召唤,而且还能照顾孩子,甚至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男人不禁大为欣喜。从此以后,他越来越信任这狗,简直成了他们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一年冬天,男人要去别的乡村办事,吩咐狗要照顾好孩子。途中遭遇特大暴风雪,当晚就留宿在朋友家里,没有赶回来。
第二天一早,当男人赶回家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爱抚地摸摸狗的头,打开房门,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屋子里到处是血,地上、床上。更可怕的是,孩子不见了!狗追在他的身边,不停地摇着尾巴,似乎想要急切地表达什么。
男人看到狗的两只眼睛里血丝满溢,嘴里也尽是血。他不禁由害怕转为一种愤怒:难道是狗因兽性大发而吃了孩子?盛怒之下,他拿起厨房的菜刀向狗的脑袋猛地一劈,狗应声倒在了血泊中。
这时,男人突然听见床下传来了孩子的哭声,他迅速趴在地上把孩子从床底下抱了出来。他看到孩子虽然浑身是血,但仔细检查下来,却没有一处伤痕。男人顿时感到更加奇怪。想起刚才狗着急地冲他摇尾巴的情景,男人赶忙跑到狗的尸体旁。
这次他再一看才发现,狗左腿上的一块肉没有了,伤口还在流血。男人顺着家里的血迹,在离房屋不到50米远的地方看到了一只狼,狼嘴里还咬着狗的一块肉。
男人瞬间明白了一切:原来是狗救了孩子!面对奄奄一息的狗,他不禁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可是,依然没有救回狗的生命。
我们无意探寻故事的真实性,只是想借此说明:人与动物之间的误会尚且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何况于人与人之间?如果不及时消除,将会造成多少让人扼腕叹息的遗憾甚至悲剧!
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一切的判断往往都是片面和主观的,特别是在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情绪时,就更容易引起种种误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去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不要仅凭主观臆断而妄下结论。即使没有条件,也要尽量把事情往好的方面去想,从而避免与事实偏离得太远。
股市中起起落落,投资人稍有不慎,又不肯认赔了结,就很容易被套住,俗称“住进套房”。而两个人相处之间,无论是亲人、爱人、朋友,也都会经历高高低低的感情发展;不仅是爱人之间,任何人与人之间若不妥善经营,也很容易住进感情的套房。彼此间产生了误会其实并不是一件多么复杂而难于应付的事情,只要及时地把误会的浓烟驱散,那么心理的负担也会随之卸掉。但若把误会搁置太久,脓瘤便会在彼此之间发酵,从而腐蚀着我们彼此的内心。
有了误会不肯低头,相处的温度就如同被急速冷冻的美食,冰凉僵硬,色香味全无,实难入口。双方因为冷战而住进冰冷而狭小的“套房”,彼此间的感情很快就会被冻伤。隔夜茶难喝,入口即伤胃;隔夜气难咽,醒来便伤心。
关键是,有了误会就要及时解释清楚。毕竟,当误会只是小冰块的时候,只要稍有阳光一晒就能融化;可要是等到误会积成了大冰山,恐怕就真要等到“全球变暖”了。所以,不要把误会搁置太久,就是不把原本容易解决的问题扩大化、复杂化。这样,心灵间的那堵隔阂之墙就不会越垒越厚,再大的误会在坦诚珍惜的基础上都能冰释前嫌。
6.停止对别人的指责
卡耐基曾用这样的话劝诫人们不要指责他人:“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到的效果都是零。批评就像家鸽,最后总是飞回到家里。当你想指责或纠正对方时,他们会为自己辩解,甚至会反过来攻击你。”
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会宽容和尊重,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有句话叫:“洞察一切,原谅一切。”生活中我们可以严于律己,而同时,却一定要宽于待人。有位名人说过:“连上帝都不打算在末日之前来指责他人,你和我,又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看似幽默的话语中,我们是否能看出指责他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
有这样一个家庭,丈夫在外领导一方事业,妻子在家体贴照顾。但习惯了指责下属的丈夫对妻子所做的不要说报以感谢,反而总是颐指气使地指出他的不满。
一天,丈夫如往常一样回到家,发现屋里简直像被抢劫了一样乱七八糟:到处是孩子乱扔的玩具和衣服,厨房里堆满了碗碟,桌面上尘土浮浮……
丈夫觉得很奇怪,紧张地问妻子:“发生什么事情了?”
妻子不情愿地看了一眼丈夫,不理不睬地答道:“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平日里你一回到家,就皱着眉头对我说:‘你这一整天都干什么了’,所以今天,我就什么也没有做。”
习惯指责他人,往往让对方受到伤害的同时,也伤害到了我们自己。通常,指责他人会引来别人对我们的防备以及毫无意义的争辩,同时因伤害了对方自尊心而给我们招来怨恨。
有些人认为,不指责他人便无法显示出自己的高明和权威;当我们拥有了某种优势之后,便开始下意识地滥用起“指责”的权利。其实,指责别人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损失。当我们在指点、指示或者指出别人不足的时候,其实已经奉献出了自己的智慧。本来为别人指出了他的状况和出路,理应得到对方的感谢;可当我们抱着责难的态度时,就会让对方的自尊受到伤害,从而引起感情上的抵触。这使得本来是与人为善的我们成了别人眼中的恶人,遭人厌恶,相互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