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一连串的推销,我们推销货物、推销一项计划,我们也推销自己。推销自己是一种才华,一种艺术。有了这种才华,你就不愁吃、不愁穿了,因为当你学会推销自己,你几乎也可以推销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
--戴尔·卡耐基美国的《走向成功》一书指出:"在工业社会里,人人都在推销自己。在工商界,没有推销,就没有企业;在个人来讲,不懂推销,就难以出人头地……。"卡耐基也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也就是善于在社会交往中推销自己。我们要走进市场经济的大潮,就需要推销自己,推销自己比推销商品更重要,掌握了推销自己的技术,就等于拥有了成功人生的钥匙。
年届不惑之年的约翰与伊诺卡公司中止合同后,参加过不下上百次的招聘面试,但一直未能顺利找到新的工作,家里的日子捉襟见肘,非常拮据。不久,他又将参加一家有影响的汽车公司的招聘面试。这一次,他该胸有成竹--他已有了一个赢得工作的计划。
在准备面试期间,约翰将以前面试中碰到的问题一一整理出来,然后叫朋友向他提问,并用摄像机录下整个过程。"我能雇用此人吗?"看过录像,他就这样问自己,"不,不能。我双手紧抱僵坐在那里,样子活像个被叫进办公室的学生。"于是,约翰进入了紧张的准备和排练,直到他知道稳操胜券为止。果然,那家汽车公司很快便聘他担任某地方机构的副经理。
在当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求职者不妨也学会约翰的办法。专门教人求职技巧的德·比公司副经理安尼·温斯托克说:"你所要做的,就是把你的长处亮出来。"肯萨斯市的求职问题专家埃弗林·戴维斯也说:"任何人都能学会如何成功地应付招聘面试。也许你不是位推销员,但你有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你比任何人都了解产品--你自己。"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那些成功的求职者归根到底在于他们在招聘面试时答问的成功。求职答问技巧显得非常重要。某种程度上,求职的成败可归纳为"成也口才,败也口才"。那么,面谈时有哪几种技巧,我们不妨来看一看。现代人有不断开拓自身潜能的本领。过去招聘者往往问应聘者:你能干什么?而当今应聘的现代人,则越来越倾向于反过来问招聘者:你有什么让我王?
有一位美国女青年从学生时代就不断地半工半读,毕业后不久,就从打字员升为秘书,但是她想另找一份更有意义的工作。在就业指导中心,那里的职员同她交谈了感兴趣的工作之后问她:"请问!你在做生意方面经验如何?"女青年立即机智地反问:"你是指哪一方面的生意?我只有了解生意的内容之后,才能说出我在这方面有没有经验。"这样一句聪明的反问使她获得了富有意义的工作--促进销售和服务的计划性工作。这位女青年的反问并不是一句令人发笑的话,但却实实在在地运用了幽默。她用曲折的方式承认自己不知道许多生意的窍门,把自己的经验看得很轻,却对不了解的生意表现了极大的兴趣。通过这种反问,使她表现出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自我形象,并成功地推销出这种形象,从而获得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会"比"不会"好一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读书的中国留学生说,在美国要找一种职业,要有自信心,不管会不会做的工作,都要满有把握地答复:没问题。因为美国人对自信心看得比实际操作更为重要,认为缺乏自信心的人是难于胜任一项工作的。我们不妨来看看她求职当华职文员的经过:"会打字吗?""当然,完全没问题!"事实是她刚学习键盘的操作,还不熟悉。"会使用传真机吗?""会。不过您这种传真机和我原先使用过的型号不相同。你能否给我示范一下?"实际上她根本不懂使用传真机!
于是,老板作了一次示范操作,她一一默默记住。这样,她就有了一份兼职工作。过不了多久,居然干的很出色。
你千万不要认为她是在"欺骗"老板,因为在美国,这种信念为很多人共有。她的答问不过是"入乡随俗"罢了。退一步说,打字、使用传真机也并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东西,头脑灵活、动作迅捷的人很快就会学会,这又算什么?
求职者要实施"走为上"的谋略,就得去寻求新的部门、单位或新的职业,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推销自己"的过程,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包括运用幽默的手段,使对方接受自己。否则,对方的问话,你一问三不知,而且是显得拘谨、惊恐,人家自然不会接受你。"推销自己"也需要有商品推销员的绝招。例如,一位推销旅行用品的新手遇到一位老推销员,他抱怨说:"这工作真难做,每到一个地方,总要被人侮辱一番。"老推销员拍着年轻人的肩膀说:"那太不幸了。这几十年中,我到处游说推销,我带的样品曾被人扔到门外,连我自己也曾被人扔出去,甚至被人踢打。不过我觉得还是比较幸运的,那就是我从来没有被人侮辱过。"
老推销员的一番话颇耐人寻味:连自己被人扔出门外,甚至被人踢打都不算受侮辱,那.怎么还会受到侮辱呢!看来,"推销自己"也得有这样百折不挠的毅力才行。
推销自己不要企求一两次就能成功,要持之以恒,应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闯劲。
求职面谈中,尽量不要使用对招聘者不恭敬的话,求职者应该确保他和那个他希望被雇用的人之间,始终使用一种双方能够明确理解的语言,不让对方感到歧义而困惑。
有一位名叫查理的年轻小伙子,失去了他的工作机会,因为他对一个年纪较大的面试人员,说了他听不懂的街头俚语。"我真的一笔勾销了那件事。"查理说:"我到一家木材公司去应征一项速记工作,那个老头子问我说,我怎么知道有一个空的职位,我说:那只猫告诉我的。
"猫?什么猫?,"那个家伙。?我说。但我没有资格对他那样说话,他的年纪较大,是一个不同时代的人。由于我讲话的方式,他把我归到某一种类型的人上面去。对我来说真是太糟糕了,因为他给我的归类,使他对我不放心,他甚至不肯接受我的求职申请书。"在我们认为不可思议,以及有时混淆不清的语言里,猫并不是永远指一只毛绒绒的、四条腿的动物,狗也不是永远意味着人类最好的朋友,高兴也不永远表示是快乐,冷不永远指的是温度。所以,当你为找工作去见一个人时,要确保他跟你讲的是同样的语言。
查理在正式的面谈场合,不恰当地使用了俚语,而招聘人员并未能够理解他的话。查理自认为自己的谈话幽默,实际上却产生了相反的结果。招聘者误以为查理是个轻佻、放荡不羁的年轻人,当然不肯录取他。
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求职者出发去找工作时,要保持警觉。大部分招聘人员在其拥有的办公室里都会在他们.周围摆一些他们喜欢,或者对他们有特殊意义的东西,比如像照片、奖品、模品、花朵等。桌上或墙上的一张全家福照片,他可以由此推测,招聘者很可能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奖杯和奖品可以让求职者知道,这个人对活动很有兴趣,而且可能很富于竞争性;船、汽车和飞机模型,告诉他关于这个人的嗜好或兴趣方面的事情。假如求职者提高警觉,花和植物可能会告诉他一大堆事情。
一个年轻人,注意到面试他的那个人,墙一上贴着许多张某支棒球队的照片,而且壁橱里也摆着那支棒球队的奖品。
"请我坐下之后,那个面试者随便打开了一个话题,问我的兴趣是什么。我确信他的兴趣也就是我的兴趣。我告诉他,我已经注意到他的奖品,并且提到我以前也当过我弟弟他们棒球比赛的裁判。他马上对我显出一种新的关切,这场面试得到了一个好的开始。当我们继续谈到关于工作的事情(我是应征一项书本推销员的工作),我说我要脱离打击区走向本垒。恰恰相反,他给我一个在外野的工作,也就是要送我出城去。那对我来说也好,反正我得到了那份工作。当我将炮火正确地集中向他住的地方--棒球上面时,我是站在一块稳固的场地上。"这位年轻人终于谋到了一份工作。
因此,求职者应随时提高警觉。有关面试者的嗜好和兴趣的线索,可能全部在他的周围。他应该时刻留意观察面谈时的周围环境,敏锐地思考采取何种方式营造有利的谈话氛围,并尽可能地主动挑起话端,表现出他与招聘者双方之间有着更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博得招聘者的赏识和青睐。但不应过度渲染,适当地把握分寸,尽量做到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让招聘者接受自己、接纳自己,这样,求职才会成功。
戴伊是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他成功地推销了自己,在一家制造电机的公司谋到了一份差事。
戴伊刚从高中毕业,他对大学生活并没有兴趣。他喜欢用双手工作。在高中的工厂实习课里,他觉得已经学得了许多谋职的技巧。
他拜访了那家电机公司,人家告诉他目前并没有缺人。戴伊愿意尝试任何事情--装运货物、卡车驾驶,或其他任何事情,只要能让他进入公司。留下那份求职书之后,他要求面谈。人事主任跟他做了简短的谈话,但又再一次告诉他,他们没有职位。此外,他还告诉戴伊,当他们要人的时候,他们要的是一个有经验的工人。
那家电机公司需要有经验的工人,可是戴伊不具备这条件。戴伊明白,他必须推销的只是他自己--他的干劲,他的高度精力,他的工作和学习意愿,他的可靠和忠诚。
他谢了那位人事主任的接待,离开了那家工厂,并开始了他的策略。从那次会晤之后的一个星期一的上午8点,他再回到那家公司,要求再和人事主任谈一次话。
"我知道你很忙,所以我不会停留太久。我刚好顺路经过这里,于是我进来看看有什么动静没有。""抱歉,什么也没有。"
一星期之后,戴伊在上午8点钟又去了一趟,他说,我只是刚好路过,顺便打个招呼。
戴伊持续这个策略达6个星期之久。每星期的同一天,同一时间,他都会出现。那位人事主任开玩笑说,他每个礼拜一早上可以借着戴伊来上时钟的发条。他开始对各个部门的主管谈到"我的年轻朋友"。这件事变成了一种猜谜游戏--戴伊会再出现吗?
戴伊指出,要使自己真正受注意,并且需要的一个办法是--打破招式,做出别人预期不到的事。所以,在第7个星期一的早晨,8点前几分钟,那位人事主任找来了许多部门主管,告诉他们准备对时。但是8点到了又过去了,却不见戴伊。人事主任变得非常暴躁不安,而且喝上了比平常更多的咖啡。预期不到的事发生了。上午9点钟的时候,电话铃响了,那是戴伊。
"很抱歉,先生。"他告诉那位主任:"我在路上车子爆胎,我自己换了轮胎。不过我再过几分钟就会到。"然后在那位人事主任还来不及讲一句话之前,挂了电话。
戴伊依约出现。那位人事主任给了他一杯咖啡和一份工作。戴伊现在是那家公司一位最重要的职员。他以恒心使他找到了一份工作。
无独有偶,美国还有一对年轻人通过恒心推销了他们自己的成功故事。李·史迪威和切卡·雷恩。
李和切卡是一对同胞兄弟。李那时才步入社会不久。他和切卡开始到密执安多尔本市的福特汽车公司找工作。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每天早上6点钟他们就出门,为了要排到第一个位置。
李回忆道:"每天早上,当守卫在八点半打开大门的时候,他会说:
"今天没有工作。?但是,他不得不注意到我和我的兄弟站在那里。他们会看着我们,好像在想我们应该停止浪费时间。然后,在第三个星期,当他给了我们同样的坏消息时,人群开始解散,但他指着我们说,"你们两个到这里来,你们一定真的想要一份工作。我每天都注意到你们是第一个来到这里的。?我们回答说,"是的,先生。?他说,"来吧!让我看看我们能为你们做些什么。?也许他只是看我们看腻了,但我不认为这样,他知道我们要找工作。福特给了我们组合厂的工作--焊接。今天,我的兄弟切卡是一位底特律的律师,而我是一个人事主任。"
的确,李已经在飞歌饮料厂当了多年的人事主任,飞歌有一个宽广的销售市场,它的清凉饮料在美国享誉甚隆。
李通过招聘的办法面试了1500多人,他们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有许多被雇用的人还都是第一次找工作。关于面试的重要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讲的比李更触及重点。
也许,这三位求职者的语言都显得质朴无华,毫无技巧。求职行为,漂亮的话语和迅捷的语言往往能够打动招聘者的心坎,但在特殊情况下,求职者的虔诚却能够震撼招聘者的灵魂深处,使之深深为你感动。"敏于行而讷于言",不正是这三个人真实的写照吗?朴质无华的语言和真诚的行为相辉映,足以使招聘者对求职者怀有充分信任感。
尽量避免使用引起冲突的话语罗杰是美国中西部牧场主的儿子,长得牛高马大,一副拳击家的身材。他在美国东部一所州立大学毕业后,决定应聘求职。某一天,他偶尔在报上看一则招聘广告,一个报社要求聘任报社发行部经理。罗杰决定去碰碰运气。
可惜罗杰在面谈时同招聘人员发生对立,罗杰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他发了一通脾气,丢掉了本可以得到的那份差事。
罗杰是个高大的人,身高6.3尺,并且体重超过200磅。而招聘人员却显得很矮小,并且他似乎对自己短小的体型很敏感。他一直说一些长得高大的人的缺点。而罗杰不喜欢谈那些,因此很快地,罗杰对他很不耐烦。罗杰厌烦的神情都表现在他的脸上。他没有得到那份工作,不过,他确信那不是因为长得高大,而是因为他在同招聘者讲话的时候,没办法保持一张扑克脸。罗杰猜想招聘者在面谈过程中像一本书一样的读着他的脸。
其实,罗杰求职失败是由于他在面谈中,与招聘者的兴趣、爱好或价值观发生对立、出言不逊、顶撞对方,从而招致对方的憎嫌。事实上,招聘者或许是偶然流露出对高大的罗杰一些不满,但罗杰由于缺乏宽容精神,与之对立,因而二者发生了不快。所以,求职者在心中应时刻铭记,他正在寻找、抓牢的是一项工作,他可能不喜欢那位面试者的发型、他的服装、他的政治观点或他那不好笑的笑话。但是忘掉那些,不要将它表现出来,诉诸语言,形之于色,否则一切就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