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皮鞋一厂公开向社会选聘厂长,三位投标人参加了这场竞职答辩。出人意料的是38岁的女干部张吉荣(原吉林市委政策研究室副处长,两个孩子的母亲),以她勇于开拓、目标明确的改革精神和情感交融、简洁明快的答辩技巧感染着群众,赢得了绝大多数职工的信任和拥护,成了皮鞋一厂的新任厂长。让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通过答辩获胜的吧。孙吉荣刚讲述完自己的方案,一位年青人立刻站起来发问:"你是个外行,到皮鞋一厂靠什么治厂,怎样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她毫不犹豫地说:"论做皮鞋,我确实外行,论管理企业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外行,何况我们厂还有那么多懂管理的干部和技术高明的老工人,有占全厂职工70%多朝气蓬勃、勇于上进的年青人。我上任以后,把老师傅请回来,把年轻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安排好,让每个人都干得有劲,玩得舒畅,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
(孙吉荣没有避实就虚地躲躲闪闪,而是就实论实,承认自己"做皮鞋,我确实外行",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坦诚的形象。但话锋继而一转,离开了"做皮鞋"这一表面性话题,把问题主动引向深入,在本质性的企业管理上做了文章,利用回答,抓住了一次透露自己上任后打算的机会。自然、亲切,让人感到这位领导是把自己立身于群众基础上的,工厂这个"家"一定能管理好!)
紧接着,一位中年妇女问未来的厂长:"咱们厂不景气,去年一年没发奖金,我要求调走,厂长还卡住不放,你上任后能放我走吗?"孙吉荣反问:"你要求调走,不就是因为厂子办得不好么,如果把工厂办好了,我相信你就不走了。如果我来当厂长,请你留下看半年再说。"她的挽留亲切、诚恳,话音刚落,立即在全场爆起了掌声。
(这位妇女因为工厂不景气要调走,孙吉荣没有理由挽留人家。
"如果我来当厂长,请你留下来看半年再说。"回答没有慷慨激昂的"表决心"式的保证,但她的弦外之音是明了的:半年之内工厂就会有起色!这对工人来说无疑是最振奋人心的消息了。半年,多么短暂,希望即现!难怪厂长的话音刚落,全场立即爆发起掌声。孙吉荣的回答是巧妙的,若含若露。)
这时,一位干部代表提问:"现在都在议论党政分开,机构和人员精减,你来了以后要减多少人?"孙吉荣回答说:"党政分开,调整干部结构是大势所趋,但这首先是党政职能的改变。现在科室的干部显得人多,原因是事少,如果事情多了人手就不够了。我来以后,第一位的不是减人,而是扩大业务、发展事业。我们要干的事很多,许多部门可以层层承包,自负盈亏,还可以对外承揽加工,增加服务项目,有的变成相对独立的公司,需要人的地方多着呢!至于说党群干部,他们的素质很好,这些年做了大量工作,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得依靠他们!谁有一技之长,都会有用武之地。"
(这可是个对厂里干部极敏感的问题,回答不慎,定会引火烧身,因为每个干部都担心自己有被精简的可能。一个新来的厂长对原厂的机构实行精减,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人关注。我们看孙吉荣是怎么回答的。她首先指出"干部多"是相对"事情少"而言的,随着企业发展"我们要干的事很多","需要人的地方多着呢"!真正有才干的干部即刻会消除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顾虑,而那些碌碌无为整日混事的干部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将适合什么样的"需要"呢?孙吉荣说了"谁有一技之长,都会有用武之地的。"言外之意当然也有:你若无一技之长呢?真是引而不发!)
这位干部刚说完,一位女工随即站起来问:"我都怀孕七个多月了,还让在车间里站着干活,你说这合理吗?"孙吉荣回答:"我也是女人,也怀孕生过孩子,知道哪个合理、哪个不合理,合理的要坚持,不合理的一定改正!"女工们当即活跃起来,一位年纪大的妇女竟然在答辩会上激动地谈起了感想:"我们厂百分之七八十是女工,多么需要一位体贴、关心我们疾苦的厂长啊!"关于妇女的"孕期"保护,新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均有明文规定。但长期以来,不少企业领导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忽视,很少按法律的规定办事,使得女职工们怨声载道。这是一个女职工们最感忧虑的问题。皮鞋二厂是一个女职工占70%以上的企业,回答这个问题就更具有普遍意义了。孙吉荣没有就"合理或不合理"来臧否过去厂里的规定,而是说"我也是女人,也怀孕生过孩子,知道哪个合理,哪个不合理,合理的要坚持,不合理的一定要改!"把自身置于设身处地的地位来回答女工。的问题,既有体贴感,又有说服力,产生了强烈的感情相容效果。
30分钟的答辩以孙吉荣的成功宣告结束。孙吉荣的竞职成功,是她敏捷善变的口才助她走向成功,四位不同性别、身份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分别提出四个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虽是老问题,却也是关键问题。回答的好坏,决定了皮鞋厂全体职工对孙吉荣能否胜任厂长工作持有的信心。孙吉荣的四问四答,如同一把快剪,剪断了全厂职工的顾虑,当然赢得了他们的爱戴。
一般说来,回答是针对问题而发的。在竞职面谈中,关涉全局利益的问题往往难以直接地、正面地予以回答,然而回避该问题又使他人产生反感,并对竞职者心存疑问。孙吉荣在答辩中,灵活机变,对问题均从正面作答并留有余地。她善于挖掘问题的本质,但并未浅尝辄止,而是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有理有据地予以回答,使人不得不佩服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机应变能力。孙吉荣善于从问话者的立场揣摩其提问的动机,并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了她关心和爱护职工。另外,她的竞职答辩富于机变、委婉、含蓄,为她的竞选厂长成功奠定了关键的基石。
不少求职者在招聘面试中,总是一个劲地谈"我",例如,"我"的文凭、"我"的才能、"我"的抱负、"我"的要求……"我"的什么都谈了,就是没谈坐在自己面前的主考官。他们忘了最关键的一点,重要的是主考官"他"的想法,而不是受试人"我"的想法。因此,求职应聘面试中语言应对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有对方意识,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说话。
在求职面谈中,对方招聘人员当然要了解受聘人的有关情况,因此介绍自己的学历、工作经历、能力、家庭、个性常常是求职受聘的语言应对中一个必然出现的话题。作这种介绍时,要遵循"简洁、清晰、客观"三大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回答应注意策略,有问有答,问后再答,不要人家没问,就敞开来介绍,这样很容易给人一种夸夸其谈的印象。同时,应答要雍容谦和、客观陈述,不要自我赞叹不已。例如说"我三年拿过四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这就是证书。"这样回答就比较得体,如果说:"我告诉你,我三年拿过四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你知道吗,这真不容易呀!啧!啧!这是证书,看!多么漂亮。"这种说法就差多了。搞不好,就会事与愿违。
巧说应聘动机…招聘面试中,招聘者常常问及应试者的应聘动机,对于这类问题,每个人的回答方式各异。有的人会说:"我原来所在的那个单位人际环境太差了,人际关系太紧张。"有的人会说:"我想多赚一些钱。"有的人也可能说:"我是一个杰出的人,我想施展我的才能,实现我的抱负。"第一种说法显然非常糟糕。主考官会想:这个跳槽者很可能是个难侍候的主,说不定哪天他又会说我这里的人际环境太差了,不要也罢。第二种说法显然可以理解,但未免过于庸俗,容易引起人的反感。第三种说法虽然值得佩服,但是"我"的意识过浓,应加以改进。
比如说:"贵公司是一个形象很好,前途很大的企业,我也自认为有一定能力,合乎招聘条件,能够胜任这项工作,我相信我能为贵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自己也求得一定的进步。"这种说法就容易博得应聘者的好感。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在自我介绍时应更加注意做到恰当、客观。许多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社会阅历贫乏,在求职中往往容易夸大其词,或者话不对题。大学生在介绍自己时,都会举出一些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才干,他应该用客观的语言来叙述,切忌自我夸奖或赞叹。我们不妨来看一位大学毕业生的自我描述。
他向面试人员说道:"我出身于一般干部家庭,喜欢学习主要是受同学的影响,考入大学后曾3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四年获得8次甲等奖学金,在全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中获过三等奖,论文发表3篇……"同样的情况如果用另一种方式来描述:"我出身于一般干部家庭,从小就非常喜欢学习,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上大学后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名额很少,有时一个班才一人。,在全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中,我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四轮竞争,全校只有我一个人进入决赛,并获得了三等奖……"上述两种描述,前者为对方提问提供了机会,留有被对方认同的余地,后者形容词和自夸语比较多,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其次,介绍自己要尽量从对方谈起,避免无视对方大谈自己。例如,求职者在自我介绍时这样开头:"我很早就听说你们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上下一心,领导得力,适合有抱负有才干的青年人发展,我对×x工作兴趣很浓,恰好在大学又学了这个专业,曾取得……",相反,你如果这样开头:"我是学××专业的,到你们单位工作我专业对口而且取得了……"前者容易引起招聘人员的好感,并有兴趣听你介绍;而后者显得生硬突然,对方可能会想专业对口的学生多的是,成绩优良也不只你才有……等各种各样的不良看法,招聘人员可能会另外考虑其他人选。此外,求职时自我介绍可适当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以取得对方的认同。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理科毕业生到某科研究所求职,他在自我介绍时这样说:"我的父母都是搞科研的,我家虽不太富裕,但是我家的书却可以开一个图书馆,由于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我的奖学金大多花在买专业书上。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旦搞科研时你们的苦和累,父母受的苦和累,我都能吃……"这位毕业生从自己的家、父母、书等人手向用人单位介绍了自己父母都搞科研,这是情景认同;自己的奖学金大都用于购买书籍上,这是形象认同;作为普通大学生对搞科研的苦和累能够理解,并愿意尝试,这是情感认同。这样一来,就缩小了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心理距离,并使对方容易认同并接受你的自我介绍。
在面谈中,求职者切不可自以为是,不懂装懂,讲话要留有余地。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位大学生到一开关公司应聘销售部经理。在面谈中,人事主管经理询问他可否从事过销售或者从事其他工作经历时,这位求职者信口开河,自称自己曾在×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任职,当招聘人员问及他在该公司具体的薪金和报酬、工作待遇时,他却张口结舌,一个字也回答不出来。事实上他在学期间从未离开过校门一步,无从谈起在某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供职经历。因此,当对方询问自己的具体工作经历时,要如实回答,并表示自己愿意从零开始,学习如何从事工作并对自己做好该工作抱有信心,这样会使对方感到你诚实可靠,不弄虚作假,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另一位报考办公室秘书工作的外文系大学毕业生在参加面试时,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可是当主考官请他谈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时,他便胡编乱扯,自称自己对会计学极感兴趣,大谈财务管理以及审计、会计学等。他不知道考官中间有公司的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听完这位大学生的陈述后,他们便向这位大学生发问,内容涉及财务管理、审计和会计的基本知识,结果他支支吾吾,无以作答,一时语塞,结果影响了面试成绩。某公司公开招聘一位公关部经理。经过几天连续的面试,几位招聘人员就求职者的面试情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他们决定把其中的一位求职者列入第一人选。恰在此时,这位求职者突然闯进会场说:"对不起,我想再介绍一下我的情况及困难,希望各位领导给予考虑。"她的出现引起了与会者的反感,她的话受到制止,招聘人员劝她先回去等待通知,这时她不但不听,反而哭了起来,边哭边说:
"那边工作我已经辞了,你们不要我,我该怎么活呀?……"会议只好中止,当劝走这位女青年后,招聘人员建议重新投票,理由是情绪多变,一旦遇到挫折便无法冷静,不适合担任公关部门的负责工作。这位求职者的表现应引起其他求职者的注意,引以为戒。求职面试结束后,求职者应当及时退出考场。当招聘人员宣布面试结束后,求职者应礼貌道谢,及时退出考场,不要再作补充,也不要再提什么问题,如果你认为确有必要的话,可以事后写信说明或回访,不能在面试后拖泥带水,影响他人面试。求职者不要过早打听面试结果,录用人选要经过招聘人员的仔细筛选后才能最终确定。在这段时间内,习《职者一定要耐心等候消息,切不可到处打听,更不要托他人"刺探",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此外,面试结束后,求职者应做好两手准备。面试结果,求职者可能被录用,或者被淘汰,因而求职者在心理上要作好两种心理准备,以免因落选感到痛苦不堪,应当持有一种比较积极、健康的态度。
面谈时,除了求职者和招聘者双方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和取得对方的初步信任后,还应进一步努力,力争使自己得到招聘者的喜欢,由信任到喜欢是面谈技巧的重要一环。
有这么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到某公司求职,经理照例同他谈话。开始,一切谈得都很顺利,由于对他第一印象很好,经理随后就拉家常式地谈起了自己在休假期的一些经历。这位大学生走了神,没有认真听取经理后来的谈话内容。临走时,经理问他有何感想,这位大学生说:"你的假期过得真不错,好极了!"经理盯了他好一会儿,最后冷冷地说:"好极了,我生病住进了医院,整个假期都呆在医院里。"可见善于倾听,是面谈成功的又一要诀。那么,怎样听人讲话才能取得对方的好感呢?首先,要耐心。对对方提起的任何话题,你都应耐心倾听,不能表示心不在焉或不耐烦的神气,尽量让对方讲完,不要随意打断或插话。其次,要细心。也就是要具备足够的敏感性,善于理解对方的"弦外之音",即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之间找出他没能表达出来的意思,同时要注意倾听对方说话的语调和说话的每一个细节。再次,要专心。专心的目的是要抓住对方谈话的要点和实质,因此,求职者应该保持精神饱满的精神状态,专心致志地注视对方,并表示听懂或赞同的声音、动作;如果对方提出的问题本身不甚明确,求职者可以用婉转诚恳的语言提出不明确的部分,对方会进一步解释的,这样既能弄清问题的要点和实质,又能给对方以专心致志的好印象;最后要注意强化。要认真琢磨对方讲话的重点或反复强调的问题,必要时,求职者可以进行复述或提问,如:"你是不是觉得……"重复对方强调的问题,会使对方产生"酒逢知己干杯少"的感觉,这样往往容易促进双方之间的情感的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