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兹 李斯特(Franz Liszt)是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
音乐与人生
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他年仅10岁的时候,父亲就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为了能够使他得到进一步深造,父亲变卖家产,凑了一些钱,全家迁居维也纳。一家三口在维也纳的生活十分清苦,他们挤在一间小屋内,靠打工勉强维持生计。
为了学琴,李斯特的父亲为他聘请了著名的钢琴家车尔尼作为教师。小李斯特每周上三次课,每次往返都要步行两个多钟头,但10岁的李斯特不辞辛苦,从来没有间断过钢琴课。车尔尼也十分欣赏这位刻苦的学生。
两年后,李斯特的钢琴技艺突飞猛进,完全可以在维也纳举办音乐会了。有一次,他的演奏会观众中出现了一位全聋的老人,这位老人虽然无法听见李斯特的演奏,但他的心灵似乎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才的伟力,于是老人在演奏会结束之后,热情地搂住这位“神童”,亲吻了他的额头。这位老人正是音乐大师贝多芬,而这一新闻则上了当时欧洲各大报纸的头条,使12岁的李斯特名扬全欧洲。
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13部。
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12首钢琴练习曲以及超技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肖邦、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
1848年起他常住魏玛,担任魏玛宫廷乐长,并经常来往于罗马、布达佩斯之间。1876年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去世。
艺术成就
李斯特所创作的19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都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他是最早把匈牙利民族音乐提高到世界水平的民族音乐家,他有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有积极要求变革生活的热情,也有怀疑和失望的消极情绪,但占主要地位的常常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李斯特是肖邦的同代人,但他离开祖国的时间比肖邦更早,因此,他的思想和创作不能简单地纳入“民族乐派”。然而,作为一个匈牙利人,李斯特对祖国的事业真诚关注;民族的历史和英雄人物,民间音乐的音调和节奏,在他的创作中都得到生动的反映和运用;加之他对东、北欧及俄罗斯青年作曲家的大力提携和鼓励,使他在欧洲民族乐派的发展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他的祖国,人民始终尊崇他为伟大的“民族艺术家”。
李斯特一生创作了700多首音乐作品,并创造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最著名的音乐作品有《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帕格尼尼练习曲》等。他还写了大量的文章,尤其是论文《论艺术家的处境》对改善音乐家的社会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他的音乐被大多数人所喜爱,尤其是民众阶层。20世纪米高梅出品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其中获奥斯卡奖的《汤姆猫弹钢琴》就使用的是《匈牙利狂想曲》,令人对这个曲子复杂的弹奏技巧大为倾倒。
精神上的孪生兄弟
李斯特的性格开朗、热情,交游广阔。他在巴黎时,经常与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来往,他们都具有人道主义思想,追求平等、博爱、自由,在艺术上主张革新。相似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使二人十分投机,雨果常常是李斯特作品的第一个欣赏者,而李斯特也经常第一个欣赏雨果的文学作品。李斯特的作品中,有几首就是根据雨果的诗为意境而作的曲;而雨果的一些诗,也是从李斯特的旋律中得到灵感而写出来的。难怪后人将这两位艺术家称为“精神上的孪生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