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上司意图,一般就是指公司领导层或上司个人,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通过文字或口头下达的命令、批示、交办意见等。而员工对此则要用心去接收、领会、实践,其中,“领会”最为重要。有句话说得好:心领而神会,以心领受,以神意会。作为下级,如果领导想什么,自己不知道;领导直接说了,又听不懂。这就是不懂得、不善于领会上级的意图。很难想象这样的员工能够做好工作,即使勉强做了,也会和领导发生摩擦。这种情况下,员工虽然完成了工作任务,也会心存怨气,上司也会觉得费劲。
小周是某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公关、外勤等方面的工作。有一天,领导叫他安排一下车,去飞机场接个人。小周可以指挥调度整个公司的驾驶员和车。于是,当他接到这个任务后,就打电话给公司的外勤部门,告诉他们要接机的客人几点几分、什么航班,让他们派个司机准时赶到,在出口处举着客人的名字“守株待兔”就行了。
然而,这天公司事宜较多,司机和车都不够调度。小周一想,领导只是让接一下客人而已,所以,他就自作主张地打电话告诉客人,公司现在暂时调不出车,请他下了飞机后自己打车到目的地,会有专人等他,然后带他去见总经理。
殊不知,等客人“千辛万苦”到达后,就向总经理抱怨招待不周,连个接机的人和车都没有,对公司留下了极差的印象。
例子中小周的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没有充分领会领导的意图,在安排接人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做法与要接待的人是否相配,最终落了个费力不讨好的结果。
此事如果换做能真正领会上司意图的员工,他就会先弄清楚一些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要接的人是谁?什么身份?与公司是什么关系?领导打算如何接待,等等。总之,只要具有一个办公室主任基本的职业意识,就会明白,在公司的背景下安排车辆迎来送往,绝不只是把人当做物体而运来搬去这么简单。
在弄明白领导是要借“迎接”这个机会,要向客人表达相当级别的礼遇这个意图后,就会亲自挑选一个驾驶技术好、道路情况熟,对公司认同感强、谈吐得体,懂得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的司机去接机;车的选择,也必然会有一番讲究。而当人手不够时,则会另外派出专人前往机场,甚至自己前往或者提醒总经理本人也应该亲自去迎接,等等。这才是一个真正理解上司意图的好员工。
那么,在领会上司意图的过程当中,应该特别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
●认识上司意图的目标
上司的意图,并不等于命令。命令,是直接对下级的行为提出要求,更侧重于让下级知道行为的目标——“要做到什么”;而充分领会上级命令背后的意图,包括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完成、做完之后要如何交差,等等,认识到这些即可以保证下级行为的效果——“做好什么”。
在认识上司意图的目标时,切忌随便把“上司意图”理解为领导私人化的意愿。如果这样,则会使自己带着情绪工作,不利于完成好上级交代的任务,长久下去,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事实上,上级领导也是企业中的一个角色。员工在研究领会上司意图时,必须要明白,他们的意图目标是由相关职务和岗位所产生的,这样才能看清领导的心思。
●把握上司意图的来源
要知道,上司的意图并不一定都是从他们的个人想法中产生的,有可能是员工提出来的,在经过提议,论证,组织程序的决定后,通过上级在组织程序中表现出来。员工熟知这一过程,可以说是“领会上司意图”的前提。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领会”必需的信息基础了。
因此,要想充分把握上司意图的来源,就需要员工自己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理解、去领会领导,尽量掌握上级赖以产生“意图”的各方面的信息。最好的效果就是,领导刚想到的,自己就想到了;领导还没想成熟的,自己也想到了。
●勤于思考,不断实践
想要领会上司的意图,员工要养成勤于思考、不断实践,能时刻锻炼自己判断力的好习惯,力争做到在每一次领导意图的产生、形成、下达的过程都有所思考。相反,如果不思考,即使完成了100个任务,也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第101个任务能不能完成好;只有会思考,才有可能达到在刚完成前三个任务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后面的任务有所把握,有所预测的境界。
很多时候,员工在试图领会上司意图时,可能会“听都听不懂”。这就需要不断锻炼自己,不管听不听得懂,作为下级都要先去执行。时间长了,实践多了,也就能弄清楚真正的意图。在能弄清楚领导意图是什么后,执行的过程中就可以对此做出保障,工作质量也会随之提高。深谙此道后,就不只是听得明白、领会意图了,甚至可以未卜先知。在领导告诉要做些什么事时,会立即在内心思考,对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进行分析,从而对其意图进行预测,并预测得很准确,可以说这就是“领会”的最高境界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领会”上司意图的时候,要跟领导做衔接工作,用简练的语言把“意图”提纲挈领地组织起来,与他们核对一下,这对于做争先创优的员工也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