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贤,必观其所以而致焉。致清白之上,修其礼;致节义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
【注释】
清白:廉洁。
得:收买。
节:节操。
威刑:重刑。
观:根据。
致:招纳,聘请。
修:讲究。
道:道义。
保:保全。
【译文】
对廉洁的人,是不可用爵禄收买的;对有节操义行的人,是不可用重刑相威胁的。所以,贤明的君主招聘贤人,必须根据他们的志趣聘请。招纳廉洁的人,要讲究礼节;招纳有节操义行的人,要申明道义。然后,贤士才能聘来,而君主的圣名才可保全。
【原文】
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
【注释】
明:洞察。
源:根源。
通:通晓。
端:开始,端倪。
机:关键。
节:节度。
穷:困窘,窘迫。
亡国之位:指亡国的高官。
食:苟取。
禄:厚禄。
潜:隐匿,隐藏。
抱道:怀抱治国之道。
时至:时机来到。
绝:卓绝,卓越。
【译文】
圣人君子能洞察盛衰的根源,通晓成败的端倪,审定治乱的关键,深知去就的节度。虽然困窘也不贪图亡国的高官,虽然贫穷也不苟取衰乱之邦的厚禄。匿名隐居、胸怀大志的人,时机到来后一旦行动,便可以位极人臣。君主与自己的思想一致,便能建立卓越的功勋,所以他的志向高远而美名留芳后世。
【简析】
对不同的贤士,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招纳。
对清白之士,要讲究礼节;对节义之士,要讲究道义。何谓“圣人君子”,即“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因此,他们的才能超出于众人之上。
【例文】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是家喻户晓的,其反映的“慷慨悲歌之士”精神影响非常大。
荆轲是卫国人,后来迁居燕国,燕人都叫他荆卿。燕国的处士田光是个极有眼光的人,他待荆轲非常好,因为田光知道荆轲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人。
后来燕太子丹经别人推荐认识了田光,太子丹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太子知道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对田光说:“我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
“好。”
田光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大不如当年了。我从来就没把您当外人,于是把您举荐给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处走一趟。”接着又说道:
“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转达了田光的临终之言。
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对田光先生说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
荆轲坐定后,太子说:“如今秦国贪得无厌,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不使各诸侯全部成为自己的臣下,它是不会满足的。燕国国小力弱,多次遭受兵祸,现在就算征发全国力量也不可能抵挡住秦军。诸侯都屈服于秦国,没有谁敢和燕国联合。我私下考虑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这些厚礼,我们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了。如果能劫持秦王,让他归还侵占的全部诸侯土地,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更好了;如果秦王不答应,那就杀死他。秦国的大将在国外征战,如果国内又发生大乱,那么君臣必定会相互猜疑。趁这个机会诸侯就可以联合起来,一定会击破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但不知道把这个使命托付给谁,希望先生您给想个办法。”
过了一会儿,荆轲才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求荆轲不要推辞。荆轲这才答应下来。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让他住在上等的馆舍,太子每天都前去问候。
之后,为了能接近秦王,荆轲又得到了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
太子丹见荆轲迟迟不动身,以为荆轲变了主意,就对他说:“日子不多了,荆卿还有意入秦吗?请让我先把秦舞阳派去吧!”
荆轲大怒道:“你催什么?往而不返者,竖子也!我之所以停留几天的缘故,是想等一个人一同赴秦。今太子以为我走得太迟了,那马上就辞别吧!”于是出发。
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到了易水岸边,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这时,高渐离击起了筑乐,荆轲和着曲调唱起歌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达了自己义无反顾的精神。接着乐音又变作慷慨激昂的羽声,人们听得虎目圆瞪,怒发冲冠。于是荆轲登上马车飞驰而去。
至秦国都城咸阳后,荆轲持送厚礼给秦王的宠臣蒙嘉。由蒙嘉进言:“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听后非常高兴,乃朝服设九宾,在咸阳宫朝堂上召见燕国使节。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的那种阵式,不由害怕得发起抖来,脸色苍白,使秦国群臣大为惊诧。
荆轲只得对秦王说道:“北方蛮夷粗野之人,从未见过如此大的场面,未免有些害怕,请大王谅解。”秦王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一一讲解。当地图打开到末端时,出现了一把匕首,于是荆轲右手拿起匕首,左手抓住了嬴政的袖子。秦王此时大惊,起身脱了荆轲,想将佩剑拔出,但剑太长,心里又着急,剑没有拔出来。荆轲向秦王扑来,秦王环柱逃避,荆轲紧追秦王。旁边虽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而殿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定,没有秦王召令是不准上殿的,官员中有个侍医夏无且,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最终,秦王在臣下“王负剑”的提醒下,才拔出佩剑斩断荆轲左股,荆轲栽倒地上,勉强坐起,右手把匕首向嬴政掷去,击中桐柱,射出火花。嬴政再用剑砍他,荆轲用手去接,五个手指应声而落。荆轲自知大事未成,倚柱而笑,对嬴政说:“事所以不成功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此时,侍从的武士已经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而秦舞阳也被殿外的武士砍杀于朝堂的台阶下。
事后秦王政大怒,命令大将王翦攻打燕国,几年之后,燕国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