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汉生“争强不争大”的企业战略理念。中国的企业家们可以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或强或大。都是一种相对的观念,只是因为行业、区域、时间等因素才有特定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说,要做龙头老大,必须要先强身健体。也就是说,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强,企业就不能实现长远发展和永久经营;失去强,企业就必然走向灭亡和终结。
一句话点评:集中优势在某个领域内做强,才能产生高附加值。
奇迹是通过管理出来的
一天,老虎和一只小蚂蚁交上了朋友,每当老虎孤孤单单的时候,蚂蚁就会叫来许多同伴和它一起欢快地度过,老虎对蚂蚁很是感激,每次捕杀到猎物都会把剩余的骨头让给小蚂蚁享受,小蚂蚁也不独享,同样叫来许多伙伴一起受用。
老虎看见成群结队的蚂蚁安排有序地驮着骨头回家不由的惊叹,对小蚂蚁道:
“你们成群结队,少说也有几万只,工作起来反而顺序井然,分工精妙,也从没见哪一个为争食打过架,而我们虎家族,在一个大山里都难以容下对方,就是同胞兄弟也不例外,相互残杀。”
小蚂蚁道:“对,那是由于我们蚂蚁家族安排得当,管理有方,而你们虎类从来就不管你们之间的感情,自私的只为自己。”
没有管理的虎类是孤独的,他们不会合群,而管理有方的蚂蚁们却是快乐的,因为他们能几万只在一起相处得很好,管理出奇迹,管理出效益,这是我们对管理的最基本的认识。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设立目标,然后运用各种资源来达成这一目标。这一过程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有很好的运筹、指挥、组织、调度的能力,这就是经营管理的关键所在。
管理者应对企业作全面、客观的了解、认识,在这一基础上确定它的目标、任务,并为此制订周密而详尽的计划。
在这一管理计划中,应该包括企业的工作内容;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对手是谁;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企业的特色是什么: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近期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经过充分准备,与各方面专家相互交流,明确自己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办法,一些企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企业管理手段,创出了骄人的业绩。
事典:广州酒店管理出来的奇迹
广州酒店是一家国营企业,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使企业在众多的国营、集体、个体和合资经营的饮食行业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从1984年以来,在广州的同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1984年以来,企业营业和利税分别以每年平均141.84%和62.57%的幅度增长。1990年营业收入为8840万元,创利税1506万元。从1991年开始,营业收入超亿元,创利税2000万元左右。
广州酒店在管理方面,着重抓住了下面的几方面:
(1)对企业进行外包装,提升企业的档次和整体形象
随着我国经济和国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服务领域的要求也在提高。在此情况下,广州酒店自筹资金,花了上千万元对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新,对环境和室内的设置进行装饰装修,使广州酒店焕然一新,更显示出其现代化的特色。
(2)坚持质量第一、服务优先的原则
“吃在广州”这一说法早已在国内外流行,这一句双关语的流行既有统指粤菜的美意,亦有赞扬广州酒店的含义。广州酒店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珍视消费者的称颂,始终奉行“宾客至上,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宗旨。在经营中坚持“高、中、低”档并举,既有高消费的盛筵包席,也有10%的散餐席位;既有山珍海味应市,亦有2角钱的茶位。不论高消费或低消费,一视同仁,同样精心制作,热情服务。
(3)拓展经营,奋进不息
广州酒店充分发挥本企业声誉好、管理水平高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兴办了有上千餐位的滨江西路的酒店分店,长寿略餐科供应部,十八甫和洪德路超级饼屋等连锁店;扩大茶点酒菜、中秋月饼、面包西饼、饮食餐料、蓉口馅料等经营,创出“满汉全筵”、“仿唐宋古菜”、“陆海空四季火锅”、“海鲜世界”、“野味系列食品”等名牌特色;同时还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使企业经营范围和服务功能成倍扩大。
(4)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广州酒店在1984年起,实行经理负责制,相应地建立了层级管理,革除不合理机构设置,使各级员工责、权、利有机结合。达到事有人管、管事有权;上情下达,命令畅通;管理严谨,章法落实。在用人方面。根据企业需要定员,择优上岗,按标准用人,不论资排辈。在分配方面,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表现确定。
一系列的改革和不断地创新,使这个老酒店屹立不倒,日新月异。
一句话点评:没有管理的企业是孤独的。
吝啬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方式
一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去另一个城市入住酒店。由于富翁的名气很大,酒店伙计一眼就认出了他。
“富翁先生,你是住贵宾房还是特级房。”
富翁笑道:“你给我开一间普通房就行。”
洒店伙计惊讶地看了一眼富翁:“亲爱的先生,你不要跟我开玩笑了,你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而且你儿子每次来这个城市总是住最贵的特级房。”
“对,因为我儿子的父亲是亿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一贫如洗,所以,我知道赚钱的艰难,而我儿子不知道。”说完,富翁还笑着补充了一句:“我很希望贵酒店的普通房也替我打个折扣。”按理说“杜绝浪费”算不得什么大的高不可攀的管理,但关键的是大公司要做到这点就不容易。
精打细算,避免浪费,必要时来一些吝啬,其实也是一种生产方式,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下面是为避免浪费提出几个方法:
1.把公司的经费缩小到现在的1/3,并进一步要求做出更好的工作来,这是把费用控制到最低限度的方法。
2.让职工养成一个节省的好习惯,随手关水关灯,这看起来是小事,但习惯之后就成大事,对于一个员工来说节省至少对于千万个员工来说,是一笔小财富。
3.电话不能任其聊天,珍惜每一分钟的电话费,更不能无故在网上聊天。
4.对于平时的日常用品,该节省就节省,哪怕是一张纸都要尽力用它,不能毫无节制地浪费掉。
5.管理人在必要时进行督导和训练职员,久而久之,公司的节省可以成一种习惯。
事典:丰田的降低成本理念
一次,松下公司的领导到丰田公司拜访,服务人员恭敬地送上咖啡,礼貌之周无可挑剔,但是盛咖啡的器皿却使客人大吃一惊——公司使用普通的粗瓷碗来盛咖啡!
是的,丰田公司没有咖啡杯。无论是自己用,还是招待贵客,一律用普通的瓷碗。
外界都说丰田人吝啬。
岂不知,吝啬——正是丰田的“三河商法”之一。
日本战败后,丰田喜一郎面对战争“遗留”给丰田公司的一片废墟,斩钉截铁地说:
“丰田要三年赶上美国!否则。日本的汽车工业就别想重建!”
在喜一郎的鼓动下,丰田公司上上下下充满了干劲。
光有干劲还不行,要“赶上美国”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喜一郎为丰田公司制定的经营管理思想是:第一,批量生产;第二,“吝啬”精神;第三,无贷款经营。三部分是一个整体,互为影响。大家习惯地管它叫做“三河商法”。
为什么叫“三河商法”呢?
因为丰田公司的大部分工厂都集中在日本爱知县的三河地区,公司高级经理人和许多员工,都是三河地方人,他们自称是“三河忠诚集团”,故而人们将其经营战略称之为“三河商法”。
喜一郎非常讨厌浪费。他跟员工讲:“我们搞企业必须有基础,那么以什么为基础呢?”
大家讨论得非常积极。“基础”罗列了有一大卡车了。
“很简单,就是要以彻底杜绝浪费的思想为基础。我们现在要这样,哪一天家大了、业大了,也应该是这样。”
“批量生产”就是要彻底杜绝浪费,追求汽车制造的合理性。
如果说喜一郎是战略家和思想家,那么还必须有人来实施他的好的方法和理念。喜一郎的副手大野耐一最能理解喜一郎的想法了。他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最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生产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精神是丰田生产方式产生的动力。
大野大胆革新,突破了传统的汽车制造“由上道工序把工件传递到下道工序”的方式,改变成“由下道工序向上道工序领取工件”的方式。这种新方式要求,前道工序只生产后道工序所要领取的工件,并规定了“三必要”的制度——保证按必要的工件、必要的时间和必要的数量“准确”地供应到位。
为了让不同车间、不同工序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都理解并贯彻好,大野像喜一郎一样地发表宣讲:
“后道工序就是顾客。杜绝浪费对企业来说,是至高无上的命令。”
这个观念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丰田的管理思想能够迅速传播,就在于:大道理,简单化。
在执行“三必要”制度时,大野又采用了“流程卡”(又称“传票卡”)形式。“流程卡”分为“领货指令”、“生产指令”和“运送指令”。流程卡由后向前传递,保证了前道工序所产出(或采购)的工件,正好是后道工序所需要的工件,从而避免了库存,杜绝了积压与浪费。
喜一郎并没有满足改革的初步成果,又进一步将他的管理思想从生产过程延伸到营销过程。本来。“由下道工序向上道工序领取工件”的方式和“三必要”的制度,是对生产过程而言的,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想出来的。后来,丰田销售公司也实施“完全销售”的管理体制——即“由下道工序向上道工序领取工件”的方式和“三必要”的制度,名副其实地实现了“订货生产”的状态。这样,整个丰田公司的经营管理,经过孜孜不倦地推进,赢得了巨大的收效。
在丰田公司,看不到浪费现象。因为在这里,“干毛巾也能拧出水”。这就是丰田的“吝啬精神”。
喜一郎创业之初就强调:“钱要用在刀刃上……用一流的精神,一流的机器,生产一流的产品。要彻底杜绝各种浪费。”
“三河商法”有三条,最后一条的“无贷款经营”在这就不表述了。
一句话点评:有的吃,也不要浪费。
卓有成效的仿效
几个渔夫在海边撒网捕鱼,有一只猴子站在高高的树上,好奇地观察着渔夫们的举动。后来渔夫们回家吃饭,将网留在岸边。猴子就下树走过去拿起渔网,模仿渔夫的动作,抡起网往外抛,结果把自己罩在里面掉进了水中。猴子一面挣扎,一面哀叹着:“我从来没拿过渔网,怎么可能会用它捕鱼呢?真是自作自受啊!”
许多事情并非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渔夫撒网就是如此。看似容易,实则隐藏着丰富的方法、经验,所以即使是聪明的猴子也不能一看就会。
这就显出实践的重要性来了。学习新事物,观察固然必不可少,然而更为关键的是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切不可不懂装懂,盲目行动,像猴子那样,捕鱼不成,反害了自己。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最初的成功管理始于卓有成效的仿效,因为在优秀的企业管理中能够吸取好的管理经验,以助于企业的进步。以下是卓有成效仿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仿的目的要明确:如果想模仿某家成功企业的管理,管理者可以亦步亦趋地照他的方式去做,也可根据自己的目的,只把他的方案当做样板来参考。如果对方知道管理者在使用他的设计方案而乐于帮助,管理者的感觉会更佳,模仿的效果也会更佳。这时管理者可以通过同他交流,掌握更多的细节。
2.不要盲目照搬:某些因素对某些仿效对象有用,却未必对有的管理者也有用,因此,模仿应该掌握一般性原则,不要把每个具体细节都不加选择地照搬。而且,模仿的条件是方案要适合管理人的产品及管理人的个性。
3.有所创新与发展:管理者不但要从仿效的原型中尽可能汲取更多的东西,把这些当作改善业务的基础,而且还要加上自己的改进设想。即使管理者的模仿对象能提供十分完善的方案,管理者也还是要设法加上自己的创新。当管理者感到由于加进了创新以后,新方案比原方案有了发展时,管理者不妨邀请仿效对象或者有关专家来评价一下,从而获得裨益。
4.联系与交流:为找到一个恰当的仿效对象,管理者可能要花很多的工夫。管理者必须随处留意同自己业务相似并获得卓越成功的经营明星,及时追踪在社交场合中得到的有关信息。
事典:耐克的成功管理手段
耐克公司获得成功,主要不是由于它对销售工作进行了革新研究,或由于它发现了其他任何人都没看到的销售机会,抑或比那些运气不佳的对手在推销和广告宣传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资金。耐克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卓有成效的仿效。
当然,仿效必须审慎而行。被仿效的市场战略应当是最行之有效的、在历史上取得重大成就的战略。就跑鞋市场来说,长期以来阿迪达斯公司所施行的市场战略,是生产型号多样的鞋,在重大体育竞赛中让运动员穿用带公司标志的产品。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这些几乎是不能更改的市场战略,所有跑鞋制造商都遵循这一战略——只是耐克公司做得更好。
一个公司在仿效上所要下的功夫是发展自己的个性。仿效并不意味着制造与别人完全相同的产品。只有那些成功的决策、标准和行为才是真正应该做的。此外,必须充分发展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标记,并建立善于抓住各种新机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
竞赛跑在前面的人很容易自满自大,耐克公司击败阿迪达斯的情况就表明了这一点。急剧增长的原始需求,使阿迪达斯公司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放松了警惕。这期间,这位制鞋业领先者的销售额迅速上升,自满自足情绪油然而生。
但迅速增长的销售额可能掩盖营销下降的趋势,耐克公司存在侵吞这个占统治地位公司的利益,获取重大收益。最终,优势转到一个现时强大的竞争者手中。一个公司的成功也许是另一个公司的错误造成的,与其说是被代替不如说是失职。
而对耐克公司日益增长的实力,以及市场形势的巨大变化,阿迪达斯的致命失误是缺乏与市场的紧密协调和对需求量及竞争因素的更好的调查。
从阿迪达斯的失败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市场优势和在市场上占据第一位是多么的脆弱。任何公司,不论在市场是否占据领先地位,都不能依赖它的名声而无视发展变化着的外部环境和强大对手的攻势。
一句话点评:有效的仿效可以少走弯路。
专业化之路才称得上是企业风格
一个善于耕作的农夫,在清晨时候去犁菜地。他手脚麻利,一会儿,半畦菜地翻了个儿。朋友们碰巧走过,向他吆喝道:“你真行,没半刻功夫就犁了半亩地。”
这话被猴子听到了,看到农夫得到称赞,很眼红,心想;我也来忙碌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