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找到一根木头,做起苦工来了,在田里累得眼睛昏花。似乎毫无疑问,猴子要把工作做得高人一等,它先把木头举起来,然后这样那样的托住木头,接着又把木头拖东拖西滚去滚来,弄得大汗淋漓,像个喷水泉似的。它痛苦地喘息吁吁,却不肯休息。然而地上仅仅灰土扬面,土坡纹丝不动。这时,几个农夫经过,笑道:“真是一只不知趣的猴子。”
猴子为什么得不到称赞呢?
它工作得一点都不专业,所以它的工作不能创造一点价值,并不象农夫那样干得很符合同伴的要求。
对于一个企业,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得很高的管理模式,专业化有利于提高水平。在多元化与专业化的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多元化的主张占据更多企业家的心,但目前从国外企业管理发展模式来看,正经历着从多元化经营向专业化经营的转变。
近几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知名大企业在内的诸多企业,因为多元化经营的不尽如人意,纷纷甩掉非主业部门,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发展主业,以提高经济效率。在“全美100家管理最好的公司”中,单一经营者远远超过多元化经营公司。而且企业的成功更多的得益于专业化战略的成功运用,他们总是围绕核心企业来扩张发展。
我国国内许多企业没有摆脱“大而全,少而全”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规模不大,涉及的行业、领域和业务范围却很多,而管理水平往往低下,造成产品战线过长,投资结构和区域选择不理想,从而进入经营管理的误区,加大了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自己的经营策略上,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发挥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事典:格力的专业化之路
格力集团在中国家电企业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经营特色,坚持专业化的经营方针,成为家电企业的成功范例。
该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将空调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而且限于家用空调,不生产中央空调、汽车空调。
格力集团坚持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主要原因是空调市场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在我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进入中国普通家庭,但空调市场的发育却相对滞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20世纪90年代。空调行业开始了成长时期,市场需求迅猛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1985年我国居民对空调的需求仅为8万多台,1995年城镇居民对空调的需求增加了33.4倍,达到270万台,1997年,全国空调器工业销售量提高了2.15倍,达到851.02万台。新世纪初。全国居民空调器的拥有率是16.29%。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这一切为格力集团的专业化经营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格力集团总经理朱江洪曾经这样说过:“我不反对多元化扩张。格力空调现在才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3%,等占到40%以上,我们会向其他领域扩展。”
格力集团的专业化经营战略主要通过内部发展的方式,即密集型成长战略加以实施。
(1)市场开发战略
格力企业在成立之初,采用的主要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集中在“春兰”、“华宝”等著名空调厂家销售薄弱地区扩大到销售网络。他们在皖、浙、赣、湘、桂、豫、冀等省树立品牌形象,建立巩固的市场阵地。
在实施这一策略中,他们重点经营专卖店,通过良好的售后服务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90年代中期,格力的市场开发重心有所变化,他们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国内有影响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同时进军海外市场。
根据有关资料,在1998年全国主要城市各种品牌主要空调器的市场占有率中,格力13.5%,春兰11.2%,三菱8.5%,格力的产品出口量也居全国同行第一。
(2)产品开发战略
格力产品开发的最大特点是一切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根据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创造市场,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格力先后开发出“空调王”——制冷效果最好的空调器;“冷静王”——噪音最低的空调器:“三匹窗机”——最便宜的空调器。
在创造市场方面,格力先后开发出适用于酒吧饭店用的灯箱柜式空调;适用于三室一厅的家用灯箱柜机:三匹壁挂机、分体吊顶式空调、分体式天井空调等。
这些产品的开发,富有鲜明而独特的特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充分显示出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
(3)市场渗透战略
格力集团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市场渗透。他们在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的同时,降低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格力集团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好空调,格力造”这一以质量和服务取胜、突出品牌的广告语已深入人心。
格力集团建立了以专卖店和机电安装公司为主的销售渠道,形成销售、安装、维修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
格力空调的专业化道路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在空调行业后来居上,迅速成为可以与春兰、海尔、科龙等品牌相抗衡的著名企业,值得许多企业借鉴与学习。
一句话点评:游击战术不利于企业战略。
效益去向管理拿
在青蛙们的心目中,民主已经不受欢迎,没有国王,没有统治和管束,它们觉得生活乏味无聊。为了解除这种不满,青蛙们请求天神赶紧给派一个国王。虽然天神们向来不理睬废话,老天爷这一回可答应了它们的祈求,给它们派来一个国王。
它们的国王轰然从天而降,猛烈地撞在它们的国土之上,砸得这烂污泥浆的国家稀里哗啦。青蛙们吓得连窜带跳,拼命逃跑;它们溜到这边,溜到那边,躲在洞里,敬畏地低声地议论着它们的国王。
那国王的人选,的的确确是再好也没有。它不慌不忙,不急不躁。谨慎小心,庄严稳重,腰围粗,个儿高,样样适合身份;它只有一个缺点——原来这个国王只不过是一段木头。
起初,把它当做至尊无上的人物,子民们谁也不敢挨近国王,谁都战战兢兢,趔趄不前,面孔涨得通红;青蛙们诚惶诚恐地用半只眼睛偷看国王,远远地听风吹草动时的隙缝里偷偷儿瞧瞧。
却说世界上没有新奇得看不习惯的事情,所以这些青蛙们,起初惶悚地站着的,终于怀着一片忠诚爬到了国王的跟前。有几个,当着威严显赫的国王,仍旧是手足失措;但不久最活跃的就勇敢地扭动着身体,或者扭呀扭呀地蹲得挨近国王,有几个顽皮的青蛙,竟肆无忌惮,甚至把屁股冲着国王。国王宽洪大量,毫不介意!接下来,大家愈来愈大胆,谁高兴谁就跳上国王的肩头。
不到三天,青蛙们就对这个国王感到厌恶了;它们递了个新的请求,要老天爷给派一个地地道道的国王来统治它们的沼泽国家。老天爷重视它们诚恳的祈求,派下来一只鹤做它们的君王。
这个新国王可不是个一动也不动的傻瓜。它放任吗?君王的性格可不是那样:它要把有罪的吃掉,而且,在它的苛刻的审判下,竟没有一个是无罪的。总而言之,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它吃早餐、午餐,还有晚餐——它就是在审判。整个儿沼泽国里,年头儿愈来愈艰苦,青蛙的数量总是在缩减。从早到晚,国王在它们的城市里高视阔步地走来走去,它在路上看到了无论哪一只青蛙,就立刻把它判罪,一口吞掉。
青蛙们以空前未有的痛苦呻吟和祈祷,哀求老人爷再给换一个国王。
“我们现在的国王,”它们哀告道,“它把我们像苍蝇一样的吞掉;露出正直的鼻子,无伤大雅地叫一声,都有生命的危险,我们简直要大叫‘呜呼哀哉’了!总之,这个专制魔王比旱灾还要厉害!”
“为什么你们过去不想安安分分地生活呢?”天上的声音宣布道。“可怜的蠢才,我不是被你们闹得没有片刻的安逸吗?为了请派国王把我耳朵都快震聋了的,岂不是你们吗?给了你们一个国王——它太温和太文静,你们就在你们的池塘里大吵大闹:这就来了第二个国王,又残酷又厉害;得了,设法跟它一起生活吧,要不然啊!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效益,青蛙们没有管理的时候,是一盘散沙,我行我素,当鹤出现时,他们安分守己,虽然严格了一点,但是比没有国王时要好多了。对于一个公司,其在运作过程中,不论其大小,都必须把管理放在首位,没有严格的管理和严密的制度,没有完善的游戏规则,就没有正常的企业运作,因此,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制是必不可少的。
制度制定之后,还要有切实可行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其正常执行,这又要求完善的管理活动。企业要想长久地生存和发展,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活动,都要严谨完备、精益求精。
事典:花旗银行的管理效益
约翰·里德是生长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他作为世界闻名的花旗银行的董事长,被金融界公认为管理能手,花旗银行在他的有效的管理之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
1987年5月,在里德的决策之下,花旗银行决定拿出年终结算的30亿美元增加储备,用来作为向第三世界贷款的准备金。这一举动震撼了美国银行界,一个月之内,50家因贷款而亏损了150亿美元的大银行也纷纷仿效花旗银行的做法。
里德作出决策之前,曾与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商讨过,他们担心里德的举动会让第三世界债务觉得这是美国人在向停止还贷的行为道歉。但里德不顾这些,他说:“我了解那里多数上层人,我能同他们促膝交谈,我知道我该怎么做。”这样,里德按照自己的决策去做,顶住了各种非议。
里德原是一位科学家,他从来没有干过银行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花旗银行的董事长瓦尔特,威斯顿想雇用一位“新一代银行家”,这种人可为银行带来新鲜空气。里德被雇佣了。
他在1965年从庥省理工学院到花旗银行,开始了他的新的工作,里德是理工学院的冶金学士和管理学硕士,他原来希望到福特汽车公司去搞计算机工作的。但当他被雇佣到花旗银行后。仍满怀信心地去上班。
威斯顿董事长在他上班不久就召见了他,对他说:“我们需要一个最好的财务系统和预算系统。你去设计吧,干出来后再到这儿来。”
里德领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后,凭着他在大学打下的管理学知识基础,再加上刻苦钻研了银行业务后,他终于把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
后来威斯顿曾说:“18年后,我离开花旗银行时,我们仍在使用里德设计的系统的变型。”1970年,花旗银行内部出现亏损,当时的高层领导正感到为难,里德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表示他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他上任后,对内部进行了治理整顿,解散了原来的后勤部。之后。从福特公司和其他公司聘请了几十位年轻的工业自动化专家组成新的后勤部。
这一年,他的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过去文书工作拖延期为两周,改组后缩短为两天。接着,他对客户银行业务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把花旗客户银行改成了当时世界第一家大规模使用高级计算机传呼机的银行,业务从此兴盛起来。
花旗银行在里德的倡导下,率先启动了信用卡。当时信用卡刚刚问世,70年代末,里德正是花旗客户银行的负责人。在他的富有远见的决策下,花旗银行的业务范围扩大了。但是,没过多久,由于利率上升得过快,使花旗银行难以承受信用卡的水平,亏掉了一亿多美元。
董事长威斯顿毫不客气地惩罚了花旗客户银行,取消了他们1980年的奖金。里德为此受到了广大银行员工的指责。但是,里德并不灰心,在他精明的管理下,客户银行反败为胜,年年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是最高的。不久,他晋升为总行董事长。
一句话点评:管理制度制定之后,还要有监督保证其运行。
改革首先就是要革除不
适应企业发展的人
一个穷人坐在树下休息,从身上摸到一个虱子,他把虱子用一张纸裹起来,塞在树窟窿里就走了。
过了两三年,他又经过那个地方,忽然想起了这件事,一看树窟窿里的纸包还是那样,就拿出打开来观看,虱子已薄得像一层麸皮了。
他把虱子放在手掌里仔细观看,一会儿,觉得掌心痒得很厉害,而虱子的肚子渐渐膨起来了。
他一生气,“啪”的一下拍死了虱子。回到家,手掌上起了一个大疱,肿了几天,这个人就死了。
穷人很倒霉,他怜惜虱子,不愿杀死它,给它留下生存的空间,以致于虱子趁机长大,最后被虱子所害。
对一切害人的东西,不能姑息宽容,不彻底消灭会反受其害。
在企业管理中,有的时候,对企业的员工需要毫不留情的解雇,而且必须当机立断,果断下手。尤其对其中一部分敢于背叛领导的下属,更要毫不留情。否则就会养虱为患,最终被虱所害。解雇员工一般总是使领导心情沉重,但痛苦是非常必要的。不过解雇员工最好要用一些技巧,以致于不影响公司的发展。
1.解雇地点要选择好。
2.选择有利的时机。
3.暗示他们辞职。
4.让别人“挖走”他们。
5.进行隐蔽的降级。
6.必要时要用一些技巧。
事典:郭士纳:痛苦,但很必要
郭士纳于1993年4月1日就任IBM首席执行官后,他知道雇员们心里最急迫的问题就是:我一个月后还会在公司干吗?半年之后呢?
为了使雇员们不致惶恐不安,郭士纳刚上任五天就竭力向雇员们保证,虽然他的扭亏为盈计划难免会伤害一些人,但他会尽力缓解痛苦的。他知道每个首席执行官在动手裁员前都说这话,可是他在4月6日的一份备忘录中说的却是肺腑之言,备忘录中说:“你们中有些人多年效忠公司。到头来反被宣布为‘冗员’,报刊上也登载了一些业绩评分的报道,当然会让你们伤心愤怒。我深切地感到自己是在要大量裁员的痛苦之时上任的。我知道这对大家都是痛苦的。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必要的。我只能向你们保证,我将尽一切可能尽快地度过这个痛苦时期,好让我们开始向未来看,并期待着重建我们的企业。”
他用电子邮件把这份备忘录发给IBM的所有员工。这和IBM以前的领导人与雇员沟通的方式大相径庭。不再用约翰·阿克斯的正式电视讲话这一办法了,因为雇员们都知道不理睬他的讲话。而现在第一次有位IBM的首席执行官把电子邮件发给全公司的人。这是非正式的、个人间的和前所未闻的——而且很难避免。有谁能不打开公司的新首席执行官写给自己的电子邮件呢?
从一开始,郭士纳就试图突破传统,想表明IBM不必要那么一本正经,随和的方式也是很好的。
听了郭士纳的话,IBM的员工中很少有人会完全放心的。但是他知道自己真的别无选择。正如他所说:
“90年代的启迪就是,世界上任何地区的公司都不能保证一个员工都不辞退。那是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