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斯塔的新书《基督教与世界诸宗教:诸宗教神学中争论的问题》(2009)很有意思。德克斯塔知道,在欧洲他这样的书是没有人看的。但为什么德克斯塔还要写呢?据他说,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是吃这个饭的。这话说得有道理。
早年的德克斯塔以研究约翰·希克出名。最初德克斯塔是支持或走拉纳的兼容论的道路。我读过他的一篇论文,《为兼容论作辩护》。觉得很有道理,写得真好。他的理智很发达。
德克斯塔对多元论的分析非常有意思。他把约翰·希克的多元论称为统一性的多元论,把雷蒙·潘尼卡的多元论称为多形态的多元论,把保罗·尼特的多元论称为伦理的多元论。然而,他对这些多元论一个也不认同。他不仅批判了约翰·希克,也批判了威尔弗雷德·坎特韦尔·史密斯、雷蒙·潘尼卡、约翰·科布、保罗·尼特等人。德克斯塔说约翰·希克的多元论是不可知论,并且他也批判了兼容论。批判的最后他干脆反对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关系的三分法:排他论(巴特)、兼容论(拉纳)和多元论(约翰·希克、雷蒙·潘尼卡、保罗·尼特)。弥尔班克等人则走得更远,走向了保守的后现代主义———激进正统派神学。
德克斯塔只是宗教哲学家的代表之一。从宗教多元论的发展看,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变迁是基督教自身和其他信仰共同体之间关系的变迁在思想和学术理论上的反映。排他论显然是独断的、帝国主义式的、叠置他者的。如今,很多保守的基督徒喜欢巴特。其中的道理在哪里?如果是自觉的,那主要是因为巴特提供了一个保守的身份。然而,这个身份在当今世界的理性上是不可行的,也违背了耶稣本人的精神(耶稣不需要我们强调身份,要我们做盐做光,照亮众人)。但是,在人的灵性上、在人的非理性层面,这一思想则具有巨大的存在空间。这让很多深具理性的开放之人深感失望。可是没有办法。
如今,对于全球范围保守主义的发展,所谓开放的、开明的人们看着有什么办法?那些保守的理论是真理吗?是启示吗?是弥尔班克所说的启示?不可能的。那是高级的武断。看看历史,我们就会知道,神学是政治,或者是政治性的。神学是人学。费尔巴哈也早就说过了。但众多的信众并不这么看。他们不从现实看、不从历史看,他们从灵性看。然而,他们并没意识到、或者他们有意忽略了灵性本身的政治性。在很多时候,灵性和政治无法分开。
当今世界,文化和信仰多元化突出,世俗化突出,人文主义突出,科学技术突出,沟通突出。基督教神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神学家们不断反思,希克的工作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雷蒙·潘尼卡的工作也是证明。其实天主教神学家和神秘主义者托马斯·默顿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从理性上说,人们不满意排他论,甚至也不满意兼容论,而对于多元论则同样提出批评。人们不仅需要基督教尊重他者的身份,而且要尊重自己的身份,并且要求摆脱宏大叙事,要走向具体的相互学习和启发。比较神学则是在后现代背景下,在排他论、兼容论和多元论的背景下,尝试走向更真实、更和谐的宗教关系、信仰间关系。但在我看来,比较神学依然是保守的。一个脱离了天主教、后又皈依圣公会的佛教基督教对话专家佩里·斯米特—卢克尔则提出通过信仰间对话走向基督教的转化。他这样的用意,摆在传统基督教神学中是荒谬的。
如今,当代语言学转向、后现代转向,导致了基督教神学两个大转向。一是保守的后现代的、后自由主义的转向,如弥尔班克的激进正统派神学。另一个则是开放的后现代的转向,在美国如泰勒,在英国如库比特。库比特也主张多元论,但他的多元论完全不是希克、雷蒙·潘尼卡、保罗·尼特等人的多元论。在库比特这里,神学已经完全成了人学。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完成神学到人学的转变。但考虑到世界的层次性,我们可能需要接受《周易》中的某些原则来处理这样的问题。所以,我并不接受一种线性的神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