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注释]
龙兴寺:在唐宋时的忠州(今重庆市忠县)。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离成都后,曾旅居忠州龙兴寺约两个月,并写过《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一诗。吊:凭吊,悼念古人。少陵先生:指杜甫,前已注。草草:指当时时世的衰败。戍火:烽火,指安禄山叛乱的警报。胡尘:指安禄山叛军。两京:指唐朝的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扈跸(hubi):跟从皇帝的车驾。老臣:指杜甫。杜甫寓居忠州时年已五十三岁,故称老臣。天寒:杜甫寓居龙兴寺的时间是永泰元年秋冬之间,故说“天寒”。此:指龙兴寺。此诗陆游自注:“以少陵诗考之,盖以秋冬间寓此州也。(龙兴)寺门闻江声甚壮。”
[点评]
这首诗是淳熙五年(1178)陆游东归途经忠州时所作。诗题为凭吊杜甫,实兼吊杜与自咏这样两层意思。所以《御选唐宋诗醇》说此诗是“双管齐下,一写两枝”。诗明写杜甫,暗写自己。字面上说,当年唐朝中原大乱,两京被胡人占领,杜甫万里跟随皇帝,后来又到了蜀中,到这里来倾听江声。实际上,言外之意是:靖康年间金人入侵,占领了开封、洛阳两京,我这个与杜甫有着相似经历的老臣也来到了蜀中,来到这龙兴寺倾听江声。我们知道,唐代的安史之乱与宋代的靖康之难为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而陆游与杜甫的身世遭遇、入蜀经历及忧国忧民情怀竟也惊人地相似,所以陆游凭吊杜甫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把自己也写进吟咏杜甫的诗中去,就不足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