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 著
苟为后义而先利,
不夺不餍。
《梁惠王上》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梁惠王上》
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
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
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
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梁惠王下》
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上》
出于其类,
拔乎其萃。
《公孙丑上》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上》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公孙丑上》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则天下之士皆悦,
而愿立于其朝矣。
《公孙丑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公孙丑上》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公孙丑下》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公孙丑下》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滕文公上》
民事不可缓也。
《滕文公上》
人之有道也,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
《滕文公上》
分人以财谓之惠,
教人以善谓之忠,
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滕文公上》
枉己者,
未有能直人者也。
《滕文公上》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
教者必以正。
《离娄上》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
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
下无法守也。
《离娄上》
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离娄上》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离娄上》
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未之不也;
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离娄上》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离娄上》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离娄上》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离娄上》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离娄下》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离娄下》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离娄下》
博学而详说之,
将以反说约也。
《离娄下》
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
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离娄下》
以善服人者,
未有能服人者也;
以善养人,
然后能服天下。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
未之有也。
《离娄下》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离娄下》
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离娄下》
说诗者,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万章上》
食色,性也。
仁,内也,非外也;
义,外也,非内也。
《告子上》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告子上》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学者亦必以规矩。
《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
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
《告子上》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也。
《告子上》
士止于千里之外,
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
《告子下》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告子下》
人皆可以为尧舜。
《告子下》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告子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告子下》
君子不亮,恶乎执?
《告子下》
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尽心上》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尽心上》
得志,泽加于民;
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尽心上》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
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
善教得民心。
《尽心上》
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
无耻矣。
《尽心上》
无为其所不为,
无欲其所不欲。
《尽心上》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尽心上》
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尽心上》
其进锐者,
其退速。
《尽心上》
有为者辟若掘井,
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犹为弃井也。
《尽心上》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尽心上》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尽心上》
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
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
《尽心上》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尽心下》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
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尽心下》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尽心下》
山径之蹊间,
介然用之而成路;
为间不用,
则茅塞之矣。
《尽心下》
养心莫善于寡欲。
《尽心下》
恶莠,
恐其乱苗也;
恶佞,
恐其乱义也;
恶利口,
恐其乱信也。
《尽心下》
《荀子》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所著。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辑起点。荀子主张人性恶,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
在天人关系方面,荀子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有它固有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治乱兴废,在人而不在天;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方面,荀子特别提出“解蔽”,认为认识的片面性是人们的通病。他主张认识事物要虚心、专心、静心,以达到主观上的清明境界。
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
《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