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 等著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学而》
过,则勿惮改。
《学而》
礼之用,和为贵。
《学而》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学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
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为政》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为政》
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
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吾亦欲无加诸人。
《公治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公治长》
不迁怒,不贰过。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雍也》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述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述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述而》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子罕》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先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颜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子路》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
不怨天,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
《宪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
《卫灵公》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卫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
《卫灵公》
君子病无能焉,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
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小不忍则乱大谋。
《卫灵公》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
众恶之,必察焉;
众好之,必察焉。
《卫灵公》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卫灵公》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
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
有教无类。
《卫灵公》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微子》
无求备于一人。
《微子》
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季氏》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季氏》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货》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张》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子张》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子张》
君子尊贤而容众,
嘉善而矜不能。
《子张》
日知其所亡,
月无忘其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君子之过也,
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
人皆见之;
更也,
人皆仰之。
《子张》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
他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孟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公孙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