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 著
所谓和者,
君甘则臣酸,
君淡则臣咸。
今据也甘君亦甘,
所谓同也,
安得为和!
《内篇谏上》
利于国者爱之,
害于国者恶之。
《内篇谏上》
饱而知人之饥,
温而知人之寒,
逸而知人之劳。
《内篇谏上》
上正其治,
下审其论,
则贵贱不相逾越。
《内篇谏下》
寸之管无当,
天下不能足之以粟。
《内篇谏下》
朝居严则下无言,
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下无言则吾谓之喑,
上无闻则吾谓之聋。
《内篇谏下》
天下者,
非用一士之言也,
固有受而不用,
恶有拒而不受者哉!
《内篇谏下》
行伤则溺己,
爱失则伤生,
哀失则害性。
《内篇谏下》
谋度于义者必得,
事因于民者必成。
《内篇问上》
义,谋之法也;
民,事之本也。
《内篇问上》
任人之长,
不强其短;
任人之工,
不强其拙。
《内篇问上》
观之与其游,说之与其行,
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
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
如此,
则不为行以扬声,
不掩欲以荣君。
《内篇问上》
通则视其所举,
穷则视其所不为,
富则视其所不取。
《内篇问上》
地不同生,
而任之以一种,
责其俱生不可得;
人不同能,
而任之以一事,
不可责遍成。
《内篇问上》
举事不私,
听狱不阿。
《内篇问上》
节欲则民富,
中听则民安。
《内篇问下》
意莫高于爱民,
行莫厚于乐民。
《内篇问下》
士者诎乎不知己,
而申乎知己,
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
不为彼功诎身之理。
《内篇杂上》
禁之以制,
而身不先行,
民不能止。
故化其心,
莫若教也。
《内篇杂下》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内篇杂下》
廉者,
政之本也;
让者,
德之主也。
《内篇杂下》
分争者不胜其祸,
辞让者不失其福。
《内篇杂下》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内篇杂下》
藏大不诚于中者,
必谨小诚于外,
以成其大不诚。
《外篇第七》
夫盛之有衰,
生之有死,
天之分也。
物有必至,
事有常然,
古之道也。
《外篇第七》
见不足以知之者,
智也;
先言而后当者,
惠也。
《外篇第七》
微事不通,
粗事不能者,
必劳;
大事不得,
小事不为者,
必贫;
大者不能致人,
小者不能至人之门者,
必困。
《外篇第七》
能足以赡上益民而不为者,
谓之不仁。
《外篇第七》
是而非之,
非而是之,
犹非也。
《外篇第八》
君子独立不惭于影,
独寝不惭于魂。
《外篇第八》
君子过人以为友,
不及人以为师。
《外篇第八》
《慎子》为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慎到所著。慎子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他长期在齐国稷下讲学,对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起过重大作用。《慎子》一书,不仅讲“势”,而且讲“法”,书中虽未提出“术”的概念,但有部分内容是论“术”的。法家思想“法”“术”“势”初具规模,为后期法家之源。司马迁认为慎到是“学黄老道德之术”。慎到继承法家崇尚自然的传统,把天地造化作为世界运行的完美楷模。他在论述社会治理时要求效法自然,这种行为,慎到称为“因”,又叫“因循”。他“天道”的概念,在《慎子》一书中具有普遍意义。“因循天道”,即按规律办事,才会长久。
官不私亲,
法不遗爱。
《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