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和象牙器皆难得之货,而且硬度高,制作不易,向来都是豪华奢侈品,具有浓厚的财产意义,也表示高于常人的社会地位。大量陶器和生产工具殉葬,所蕴含的财富意义也相同。10号墓的83件陶器和25号墓(属晚期)的6件石铲,都超出一般生活的基本需要,显示墓主人生前拥有过于常人的财产。远古社会财富与社会地位、政治权力成正比,现在要追问的是,大汶口墓葬显示的贫富差别意含着怎样的社会变迁?这种变迁的绝对年代何时?以及推动变迁的力量是什么?
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四大文化区,合为一区者,因为文化特质比较类似,多少有传承关系。但并不是说四大区之外没有文化遗址,由于文化特质较复杂,难以归类,同时正意味这些中介地方接受不同文化的激荡;并不是说同区的文化内没有外来文化介入。不论是文化区之间的相互影响或一文化区内新成分之掺杂,其历史实况则是古代族群之接触,有的和平交易,有的兵器相见。大体上我国新石器文明到龙山期,各地区的文化一致性增高,显示互相接触极其频繁。和平交往每为人所忽略,兵器相见则易产生动人心弦的史诗,我国传说还保留一些战争故事,就是古代族群武力接触的结果。有名的黄帝战蚩尤和大禹伐三苗,大概是河洛华夏集团对海岱风偃集团和江汉苗蛮集团无数斗争中保存下来的样板。
族群之间的战争往往是破坏族群传统结构的主要动力,早期日耳曼社会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说明。因为战争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才,领袖乃唯贤才是尚;因为战争掠夺财富和俘虏,族群内乃产生特别富有的和不事生产的阶层。大汶口墓葬出土的奢侈品和剩余财富大概是这样造成的。今考古学所谓的“大汶口文化”持续2000年以上,可以分成三期,早期向中期过渡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之际,中期向晚期过渡当不晚于公元前2800年。泰安县大汶口遗址约从公元前四千年,持续到“大汶口文化”的晚期,而大型墓又居大汶口遗址的晚期,所以上述豪华大墓的绝对年代当在公元前2800年以后,属于中原龙山文化的时限内,而且偏晚。大汶口晚期出现豪华大墓正值不同文化接触频繁的龙山文化后期,显示族群内部的分化和族群间的战争是互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