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的一笔生意
秦公子子楚在赵国做人质。大商人吕不韦见他困顿不堪,郁郁不得志。吕不韦经详细地调查和周密地分析,认为子楚像稀有的货物一样,可以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
原来,秦昭襄王时,孝文王为安国君,是太子。安国君有位爱姬,立为正夫人,号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拥有立嗣大权,却一直没有儿子。子楚的母亲是夏姬,夏姬却不爱子楚。于是,吕不韦的子楚奇货可居,一方面把娶过来的赵国富豪的女儿赵姬让给了贪色的子楚,一方面送子楚500金,让他广结宾客才士。吕不韦自携500金游说秦国,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将奇珍异宝尽数献给华阳夫人。结果,安国君继立为国君之后,华阳夫人劝安国君在20多个皇子之中,立子楚为太子。安国君即位便是孝文王,孝文王死,子楚即位。做了国君,称秦庄襄王,吕不韦也因此当上了丞相。
吕不韦意外地发现了奇货可居的一笔“生意”,而且他大胆地做好了这笔千古绝唱的生意。其人虽死,但他进行的风险投资时的言行,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商经”。
在这场特殊的交易中,决定吕不韦能否成功的,不仅在于他自身方面的筹措,还要等到客观的时机成熟。在商道上,我们要学会等待大商机,小商机不妨擦肩而过,大商机就要耐心地等待。在人生的历程中,等待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不善于等待的人是难以成功的。
陶朱事业
有人问范蠡:“你十几年之中,三次聚财至千金,家资巨万,其中有什么诀窍吗?”
范蠡坦率地说:“我主要是把计然的经商理财十八策用到了极致。但计然是把它用在治国,而我用到了治家上。”范蠡是说他读了春秋时晋国的经济学家计然写的书,该书名叫《积著之理》。其中有经营秘籍十八策。
计然是春秋时期天下闻名的经济学家,对治理国家的策略极有研究。
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谈论治国方略,与同时代的其他人截然不同。比如,计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要打仗,就要首先做好后勤战略防备工作,时刻准备好待用之物。如果想知晓国库物资的多少,相互对照各种物资的供需状况,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了如指掌了。
计然的十八策秘诀是:
一、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二、价格要标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三、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四、赊款要认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五、货物需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贵价减;
六、出(纳)入(账)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则错误多;
七、用人要方正,切勿至斜,至斜则托付难;
八、优劣要细分,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九、货物要修整,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十、期限要限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用;
十一、买卖要快捷,切勿拖延,拖延则失良机:
十二、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胡涂则弊窦生:
十三、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十四、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十五、主心要安静,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多。
十六、临事要尽责,切勿妄拖,妄拖则受害大;
十七、工作要精细,切勿粗糙,粗糙则成差劣;
十八、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陶朱公范蠡,将计然治国平天下之策用来发家致富。越灭吴之后,他见自身对于勾践的利用价值已尽,这些昔日助其征战的智囊同样可以效力于他人而推翻所得的政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意思。他相信越王早已领会这一要义。遂辞官而去,隐姓埋名,安居于齐国中心定陶后,置办产业,囤积居奇,相时买卖,商业往来,只赚不亏,财富积聚,三掷千金于贫贱朋友和本家兄弟,晚年坐享其成,高枕无忧。后人将其尊称为商圣。当今华夏商人更是对他推崇备至、引以为荣,将自己的商业经营活动称之为“陶朱事业”。
人生有取有舍。范蠡的取舍是在舍弃之后而大有作为的人。
人生的取舍,在于恰到好处、适逢其时,范蠡在大功告成后,及时地引退,不再恋战政坛,而是远走他乡异国,专营经济,其乐陶陶。古人讲:“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这道,无论是商路之道,还是官路之道,都应本着“德不孤,必有邻”的操守,否则,“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范蠡在一弃一取中,颇具胆识。他的取舍之道,是成功的典范,是成功者的绝好卖经,是他善于把书本知识,变为实践财富的精彩伟绩。
活用钱财的大手笔
春秋战国时,孟尝君养客如林,义名天下。但有一次他让一个叫冯谖的门客去封地薛给他收取庄银,此人非但没有把庄银收回来,还假冒孟尝君的名义把大部分债据烧掉了。孟尝君对冯谖的擅自主张很恼火。但是冯谖告诉他,此时孟尝君什么都不缺少,唯独缺少“义”,所以他为孟尝君买“义”回来了。孟尝君对冯谖老大不高兴,但孟尝君封地薛的百姓却十分高兴,他们对孟尝君的此一义举很感恩戴德。过了一些时日,孟尝君因相权惹眼而招人嫌怨罢相归薛,薛地的老百姓听说孟尝君回来了,从大老远就开始沿途排队,欢迎孟尝君。孟尝君落难回乡,此时他才感悟到门客冯谖的良苦用心。
薛地的百姓之所以如此盛待孟尝君,不就是因为他贱视金钱,仁义至上,恩厚德重吗?冯谖虽然不是商人,孟尝君也不是老板,但这则掌故说明了他们是活用钱财的大手笔!
准确预测商情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以,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史书上说他富比陶朱公。孔子虽然口头上“罪子贡善居积”,但内心还是偏爱他的。
《论语·子罕篇》记载: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日:“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他。”待贾而沽即等待高价才出售。由于子贡善于“预测商情,待贾而沽”,不几年就成为家累千金的大富翁。
子贡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的远见,能够准确地估计到市场的变化,从而获得有用信息。
现代的商场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远见,掌握不了市场的变化趋势,那么从商致富的想法只能是梦想。
例如美国盖茨的微软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预见了个人电脑在今后的世界将会大行其道。
狗猛酒萧条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他的酒很好,人也和气、公道,但是生意却很清淡。由于酒卖不出去,放着放着就变酸了。这人很苦恼,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问地方上的一个老人,老人说他家的狗太凶了。原来是人们怕狗咬才不去他家买酒的。
做生意,不仅要货好正宗,影响生意兴旺的因素还很多,比方这里指出的“店”的环境问题就是一个例子。你的酒店环境不舒服,谁还到你那里去吃东西呢?因此搞好店群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你的服务员的素质,店内卫生,等等,都是你的开店形象的综合因素,顾客心理感觉的好坏,与它们直接相关。而这又直接决定了你的生意的好坏。
童叟无欺
北。京海运仓有家小粮店,字号叫“天兴泰”。掌柜的姓陈,是山西人。
他做买卖比较公道,尤其对老人和小孩来店买粮食特优惠,称足斤两之后,总要叫伙计再加上半小铁勺。旧时粮店货柜上架着杆秤,顾客买米面时,伙计拿起像现今大炒勺一样的工具,从面箱或米筐萝中舀起,放在秤盘上称分量,或多或少再用长把小铁勺添减。一小铁勺的米面大概有一两。陈掌柜常向伙计们讲,凡老人小孩来买粮食的,大都是穷苦的鳏寡孤独之人,吃上顿没下顿。给点儿照顾能积德。
陈掌柜派学徒搀扶老人上下台阶,不但可以表示对老年主顾的尊敬与爱护,而且可以避免老人因手脚不便摔倒在店内外,招来麻烦。说明他为人做事想得很周到。
“天兴泰”粮店照顾孩童善待老人的做法,使周围的居民顾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都认为陈掌柜是个好人。传开之后,不论远近都来买他的粮食,他很快便发达起来了。接连开了三家分号:北新桥横街的“天兴隆”、东单闹市口的“天兴东”和南小街的“裕记粮栈”。一个小小的“天兴秦”从“童叟无欺”的“小惠”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
“童叟无欺”意思是不可欺骗愚弱的老人和孩子。
商人若能做得到童叟无欺,用如火般的热情对待每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那他所售卖出去的就不仅仅是商品了,而是良心!始终以善待自己的方式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对方给你的回报,你的诚恳就是最好的广告招牌。
“南京城,沈一半”
明朝建立时,沈万三已有良田万顷、店铺千间,真是金如山积、富跨海内。相传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时,定都南京。他嫌南京旧城太小,准备将京城扩建重修。无奈当时战乱初平,国库空虚,工程无法展开。沈万三听说后,慷慨解囊,独自承担了扩城费用的一半,南京城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气势。于是便有了“南京城,沈一半”的说法。
沈万三原以为刚建立的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就以为很了不起了。所以,他对朱元璋收他重税每亩九斗三长的律令甚为不满,耿耿于怀。有一次沈万三仗着酒醉,居然口出狂言:“我沈家的家产子子孙孙都享受不尽,就是天上的玉帝,也比不上我呢!”没想到,就为这句话,竟惹怒了朱元璋。又有一说,明太祖深恐“民富敌国”而怒欲杀之。总之,朱元璋借口沈万三在修筑苏州街道时,以茅山时为街石,存有谋反之心,便要将他杀掉,后来经马皇后劝谏,才改将他流放到云南,家产充公。沈万三无法再捞取名声与富贵了。
富跨海内的沈万三,在朱元璋定都南京时,慷慨解囊,他在新的商路上的大打点,是想捞取名声与富贵的辉煌。他坦言:“我沈家的家产子子孙孙都享受不尽,就是天上玉帝也比不上我呢!”殊料,沈老板此语,正犯了“富不颠狂”的商家大忌。
况且,商家最忌露财。例如晋商孙北溟就说过:理天下之财,取天下之利,就是参透了这个“藏”字。藏智,藏巧,藏富,藏锋,藏大手段、大器局。不讲一个藏字,那气势还了得?不光会吓跑天下人,招妒天下人,恐怕朝廷也不会见容于我们。
沈万三在商道上的失败,也正是口无遮拦,不善于“藏”字的失败。
无心插柳柳成荫
胡雪岩,名光墉,生于1823年(清道光三年),卒于1885年。小名顺官,字雪岩,祖籍安徽绩溪,出生于杭州。
有一天,胡雪岩在路上碰上了王有龄,见有机会,便邀请王有龄至一小饭馆喝酒,酒过三巡,胡雪岩说:“王兄,我心里有个疙瘩。我看你不像平庸的人,何以天天无所事事,不去做点事儿?”
王有龄说:“做什么事儿不需要点本钱?”
胡雪岩说:“本钱不在大,有你一副好气质就可以了。”
王有龄见有人夸奖他,说的也是实在话,一来二去,就将自己的难处说了,原来王有龄的父亲在世之日已经给他捐了个“盐大使”,只是父亲死后,家道中落,没有钱去打点上面的头头脑脑,所以至今仍然没有补缺。
王有龄也算性情中人,这些话原本是不足与外人说的,你想,要是人家能帮你倒好说,要是不能帮你,你岂不是白说,反而遭人轻视,胡雪岩这回还真的帮上了他,将他从别处收来的500两银子,悉数借给了王有龄;叫他赶快北上进京去打点,好补上空缺。
王有龄一路官运亨通,饮水思源,对胡雪岩是感激不尽。从各方面都给他提供方便,初在海运局时,即委胡雪岩以僚属,惟命是从。后来,黄宗汉又保举王有龄为粮台,因为为官有功又保为知府,接着又由杭州知府升道员。不出几年,连连晋升,就做到了浙江巡抚,在王有龄升为巡抚之时,胡雪岩已经为自己捐了官,于是王有龄就委任他接管粮台。这里面的油水多多,胡雪岩自然是吃了不少好处,王有龄还以浙江巡抚的名义下命令:“凡解饷者必由胡雪岩汇兑,否则不纳”。这样,胡雪岩几乎掌握了浙江大半的战时财经。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很快就聚敛了一大笔钱财。
胡雪岩倾力资助一个被众人视为落魄无用的王有龄,据说他为此将自己在钱庄的前途毁于一旦。但这正是他的明智之举。日后他的发迹也缘于此。因此,在清朝有句民谚:“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