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67300000033

第33章 刘效礼:一位将军的纪录片情结(2)

摄制组采用了前所未有的“三必须”拍摄模式:摄影师到哪里,录音师必须到哪里,有画面必须有声音;解说词不能贴画面,必须跟着画面走……总编导刘效礼要求所有编导人员严格遵循“声画合一”的纪实风格,大胆打破声画分离的制作传统,多用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他说:成功了,是大家的;失败了,算我个人的。

出发了,摄制组一行40多人称得上是壮怀激烈。从北京故宫的午门开拍,沿着长城的踪迹,途经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一路拍去,整整拍了三年,工作人员甚至把调音台搬到了外拍现场,近700小时的素材带,全有同期声。拍摄现场的辛劳艰险一言难尽,最难忘的是:立下“生死状”,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历险18天,10次往返中国核试验场。一路上水金贵,刘效礼他们每天只能用湿毛巾擦把脸,然后赶紧把毛巾放进塑料袋保湿,第二天再用。三天后,毛巾的湿度倒是勉强保住了,味道却变得和袜子没有什么两样……他们最终找到了古楼兰的烽火台,并因此成为了第一支沿中路进入罗布泊的摄影队。

进入后期制作后,摄制组首次在片中采用了大量同期声,半成品的时候请专家来看,结果他们都很激动,说是声音的突破、故事的突破、情节的突破云云。这部纪录片后来定名为《望长城》,和日本摄制组制作的片子同一天播出,那天晚上刘效礼家的电话被打“爆”了,都是祝贺成功的,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台长黄惠群怎么也打不进电话,只好让人转告他回个电话,刘效礼把电话打过去,黄台长却激动得只说了三个字:“祝贺你!”

“孩子”生下来了,而且绝对是“靓仔。”

直到今天,《望长城》仍然被视为“中国电视的里程碑”,它开创了形式上声画合一、理念上客观纪实的纪录片新模式。

人就要不断打倒自己

每一次成功,每一回获奖,刘效礼在激动过后都将一切归零,并提出:再把自己打倒一次。这个打倒,当然是为了崛起得更快、更高、也更好。

纪录片是道文化大餐,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精雕细琢,不可能跟吃方便面似的,开水一冲就行。在拍一些文献纪录片时,刘效礼在表现手法上既注意多样化,又特别重视使用历史遗迹。拍《邓小平》时,摄制组在江西有一个意外发现:文革中,邓小平在江西待了4年,从住处到工厂,每天都在同一条弯曲的小泥土路上往返。老人家这辈子走过的路数不清,但这条特殊年代所走的特定的路,对邓小平来说就有着除行走之外的多层意义。于是,片中就让观众随着摄像机的移动镜头,一起走这条“邓小平小道”,为命运的多舛唏嘘。而小平同志身遭厄运仍心忧天下苍生的情怀也尽在其中了。前后三年,他们采访了上百位当事人,挖掘了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画面,拍摄了许多相关的历史遗迹,第一次形象、全面地反映了邓小平一生的奋斗、探索、传奇经历、独特气质和伟大功绩。片子播出前送审了两次,所有中央政治局常委都看过,终于通过审查、尘埃落定时,小平同志已经病重住院治疗。刘效礼焦急地等待着播出的安排,他多想让老人家早些看到这部关于自己的宏篇巨作啊!

1996年12月18日,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给刘效礼打电话,语气急切地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97年元旦开始播出《邓小平》,每天一集。”

《邓小平》的播出赢得了很高的收视很高的赞誉,小平本人也在病榻上全部看完了这部巨片。据小平同志的保健医生说,看着自己的影像不断出现在荧屏上,听着解说词对自己的高度评价,经历过人生三次大起大落、向来以宠辱不惊著称的小平,脸上竟现出了“儿童般的羞涩”。

一个月后的2月19日,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刘效礼和他的团队在难以抑制的悲痛中,有了那么一点慰籍。

刘效礼十分清楚,电视纪录片是众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他总是把成绩看成是团队的共同财富,他个人非常享受纪录片的摄制过程,每一个片子对他来说都是新的享受。1986年到1997年12年间,刘效礼和他那些同是军人和电视人的同事们一起创作的主要作品,可以这样概括:《背负民族的希望》,《毛泽东》执《中华之剑》;《让历史告诉未来》,《邓小平》开《中华之门》;读《孙子兵法》于《军事天地》,谱写了《长征,英雄的诗》;《望长城》内外,率《人民子弟兵》高唱《长征,生命的歌》。

退休九字经:有事做有希望有人爱

2004年2月,离61岁的生日还差5天,农民的儿子、共和国将军刘效礼接到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的命令:批准刘效礼同志退休。

或许是有时间了,或许是上了年纪,他多次回想起他的童年,他的父母,还有那个小村庄。

刘效礼的小学是在村里读的,毕业那年,12岁的他怀揣着母亲烙的糖火烧,腰上扎着父亲买的红腰带,光着脚板走到90里外的潍坊市第二中学,参加升中考试,这个学校的前身是美国教会学校,教学质量在当地有口皆碑。刘效礼就是冲着这个名声去的。

考试很顺利,他至今记得作文题目是《我长大了做什么》。“当解放军战士,海陆空都行”,这就是刘效礼的答案。

结束了考试,又是靠一双光脚板走回村。那个暑假,刘效礼天天到村口放驴,等邮递员带来好消息。录取通知拿到手后,全家人都乐得快赶上“范进中举”了,母亲更是迈着小脚,走这家跑那家地借钱借粮,为他上中学做准备。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偏偏难得吃饱,高中时尤甚,刘效礼这个市少年篮球队队员,每打完一场球都觉得饥肠辘辘,饿得喉咙里都快伸出手来了。以至他高中毕业时坚决要求入伍,重要原因之一竟是部队有碗饱饭吃。他这个决定让父亲有些失望,算了算帐,跌足叹道:“我供你读了12年书,没想到供来供去,供出了一个兵!如果用这些钱买牛,牛生牛,能有多少头牛?”

没有养成一大群牛的父亲并没有阻拦儿子,刘效礼这才有了日后让所有亲人为之骄傲的成就。为此,他痛恨饥饿,也感谢饥饿。

自己的人生路自己走,自己的婚姻却是长辈作的主。刘效礼23岁成家,他说婚姻是舅舅包办的,但夫妻处得很好。他当兵在外,夫人一直在家,种田是把好手,孩子也带得水灵。刘效礼到北京的那一年,他们的大女儿出生,此后14年,又陆续生了三个女儿,一家人分居两地,夫妻俩相互牵挂,探亲时见了面,刘效礼一条汉子领着五朵金花,是村里的一景。家属可以随军的消息传到家乡,夫人把所有的家当装进14个纸皮盒,带着母亲和四个女儿进了京,刘效礼一个人的家变成了7个人。

后来,不止一人问刘效礼:那么些年你一个人在北京,有没有荒唐过?他认真地回答:我这辈子最大的荒唐就是没有荒唐过。

很长一段时间,刘效礼的夫人都在中央电视台的饭堂当炊事员,直到退休前几年才改做出纳工作。有人跟她打趣:“哎呀,袁师傅(大家一直这么叫她)你多棒啊,是将军夫人了”。袁师傅不以为然,摆摆手轻描淡写地说:“我嫁给他时他是个兵,我要是不嫁给他,至少也嫁个工人。”——一切都很自然,当初没有嫁工人嫁了兵,就这么回事。在夫人看来,刘效礼就是自己的丈夫,兵也罢,将军也罢。

丈夫做的事,丈夫的健康、冷暖,袁师傅是很看重的,把丈夫照顾好在她心里天经地义。退休后她一天到晚闲不住,常常做些针线活,有一回她帮刘效礼做了一条睡裤,丈夫告诉她穿着很舒服。这一鼓励更长了她的积极性,一鼓作气又做了两条。刘效礼笑言:这以后可不敢随便表扬了。

现在刘效礼退了休,在家的时间显然比过去多,夫妻真正的相依相伴了。他们家离奥林匹克公园很近,北京的春天一到,公园各种各样的野菜蓬勃生长,老俩口便相跟着去采野菜。袁师傅动作利索,又有经验,苦菜曲曲菜扫帚菜……她知道哪种野菜味道好,刘效礼绝对得服从命令听指挥。野菜采了多少不要紧,难得的是这份感觉,这份带着故乡情调、青春色彩的感觉。

偶尔也有失落的时候。2008年汶川大地震,刘效礼的心揪得紧紧的,他天天在家看电视,一边流泪一边想:自己就是老了嘛,没有人叫我去灾区前线干活了!32年前在唐山地震灾区那刻骨铭心的两天一夜,又浮上心头。但这只是瞬间,电视媒体关于抗震救灾的大量及时准确的报道,让他十分欣慰。何况,他有很多事情做,纪录片事业始终是萦绕于心的。

对广东的电视纪录片,刘效礼寄予很大的希望。他说很少有哪个省这么重视纪录片的发展,广州每年都举办国际纪录片大会,广东电视台近来还建立了南派电视纪录片创作基地和培训中心,势头很好。他对广东、对全国的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是有信心的,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退休后的生活怎么样?刘效礼的一个亲戚这么形容:“大哥(指刘效礼)最会享福了!有一次我去他家,一家人在打麻将。他四个女儿一个给他按摩头,一个帮他揉肩膀,一个守在身边替他码牌,我正纳闷怎么还少着一个,仔细一瞧,正猫着腰在桌子底下给老爸洗脚呢……”

为此我向刘效礼求证,他笑眯了眼说:“夸张了一点儿吧!”言下之意,基本符合事实。你说那叫一个幸福吧!

至于为什么能有四个女儿,刘效礼告诉我,决没有超生之嫌。当时,他的夫人在家乡农村,很想有个儿子,生下第四个女儿后,不禁着急掉泪,村书记见了忙做思想工作:“别难过,过几年再生一个吧!”——由此可见均在政策范围内。如今四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小女儿和父亲一样,是军人,也是电视人。孩子们都搬出去了,家里还有四人:90岁的岳母娘随军来的,28年了,刘效礼夫妻外加一个藏族小保姆,家庭和谐,民族团结。

从1966年到如今,已经42年。岁月留痕,情怀未老,刘将军的电视纪录片情结依旧。他始终认为:纪录片的生命是真实,纪录片的灵魂是真情,纪录片的高度是思想,纪录片的境界是深刻。他推崇在对纪录片精心打磨的同时注入创新的理念,他寄希望于新一代电视人,他愿意继续为纪录片的大潮推波助澜、不遗余力。

刘效礼说有人告诉他,退休后要坚持三个“有”、九个字:“有事干、有希望、有人爱”,对号入座一核查,哈哈,他还真是完全达标。先说“有事干”,明摆着这纪录片的事就做不完,比如参加纪录片评奖当评委,比如在大学讲坛上谈纪录片、比如为某个大型纪录片出谋划策任顾问……还有那么多过去没有时间看的好书,现在可以慢慢品读;家里的事也不少,单是四个闺女轮番或一齐来探望就够他忙乎够他乐的;再说“有希望”,他对纪录片的前景看好,对祖国的繁荣兴旺信心满满,对女儿、外孙们也都放100个心;最后是“有人爱”,这就更不用说了,夫人爱着他全家人爱着他,亲友们观众们也爱着他,反过来他同样爱着家人国人世人,大世界有大爱、小家庭有小爱,这样的状态不让人羡慕得晕倒才怪呢!

坐在广州一家宾馆小小的会客室里,刘效礼说:我感谢命运。他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同是将军和电视人的身份;他用不灭的激情,燃烧心底永远的纪录片情结。

2008年11月

同类推荐
  • 永远的小城

    永远的小城

    本书是作者与父亲相伴的点点滴滴,那些善良的、悲悯的、慈爱的情意,那些倾力的关怀、鼓励与鞭策,作者都将它化成了文字,写成了一个个的小故事,其中,有父辈时代的风土人情,他们的悲欢离合、情感纠葛。作者对这座本无多少好感与情感的小城也在逐渐生出怀念之情。
  • 唐诗:壹场绝代风华

    唐诗:壹场绝代风华

    本书是一部关于唐诗鉴赏的读物。从金戈铁马到盛世太平,从故乡长忆到夫妻之别,从宫闱私密到百姓作息,一首首经典的唐诗佳作描绘出繁华如锦的唐朝盛世。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 桬罗树下

    桬罗树下

    我的诗歌写作有很大一部分关于乡土,行走一生大都将自己的双脚和文字的根深植于故乡的热土。现代化的进程之中,背井离乡者有之,面目皆非者甚是;至少,我是幸运的,故乡依然保留了我童稚的记忆,敞开怀抱接纳我垂老的身体。我依然记得“村口的古桥”“我的体内锁着它的生平”。这些年我写了不少关于故乡的诗歌,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开辟出一片属于心灵的麦地,用文字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美学阵地——优美的吟唱宛转悠扬,孤独的思考熠熠闪光。
  • 希腊神话故事·第一卷

    希腊神话故事·第一卷

    本书是古斯塔夫·施瓦布的著作之《希腊神话》的精选本,每则故事都选配了精美的插图,使图书更具可读性和知识性。
热门推荐
  • 河神的小娇妻

    河神的小娇妻

    季雨真的很懵睡了一觉得了个角色大美人(呸绝色大美男)“小雨雨人家要吃糖葫芦”“小雨子我想吃大肘子”“小雨点人家想吃杏花鱼”季雨忍不住扶额,河神怎么这么不靠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奇异果之KISS(上)

    奇异果之KISS(上)

    VIGAS、VIENNA、VICTORIA,到底哪座城才是他逗留的地方?如果只一眼就爱上不叫痴狂,那就拖着行李满世界去寻找他。她相信自己和他是两颗星,永恒不变的自己终会等到他。VIGAS、VIENNA、VICTORIA,到底哪里才是不会相遇的地方?如果他要的不是爱情更不是她,那他是否该更狠地打击漠视她?他想自己或许有一天会爱上她,不是今天不是明天但终究会爱上。
  • 西斋话记

    西斋话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钢铁侠大战孙悟空

    钢铁侠大战孙悟空

    钢铁侠和孙悟空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最终到底会鹿死谁手,请看钢铁侠大战孙悟空。
  • 九幽狐仙录

    九幽狐仙录

    夜合本是南极仙宫中的一个小小管事,却因下属犯错而被牵连,贬之下界北荒任川涂一方土地的神君,但没想到手下的神使竟是当年九幽狐族的遗部,并带领着三千狐兵潜伏在这里,她就这样无故的被卷进了一场纷争之中……
  • 梦之末世求生

    梦之末世求生

    如果这个世界上仅剩下一个人,你会如何活下去?
  • 总裁大叔太霸道

    总裁大叔太霸道

    《总裁大叔太霸道》,讲述了一个霸道的总裁大叔与一个呆萌姑娘之间的爱情故事。“大叔,丫头饿了,”“等着,马上回来给你做饭,”“大叔,丫头摔倒了,”“别动,大叔马上就来,”冷面不近女色的陆少,对这个小丫头宠上天,c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陆少的心尖宠。
  • 原创经典作品:像花儿一样开放

    原创经典作品:像花儿一样开放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梀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迷雾村落

    迷雾村落

    每当黑夜,村子里的人都会在周围点上一圈烛火,老人告诉我们说,“外界尽是迷雾,而入夜时分,迷雾就会弥漫向村子,只有火焰才能挡住它们,所以村子里的人都是火焰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