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的问题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所处的生活现状,内在的问题则更让我们认清自己的性格。生活中,能经常审视自己的信念非常重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个竞争激烈、人心不古的社会里,一个人连清楚的审视自己都实属不易,更何况是坚定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混乱着实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没有时间去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人云亦云、辨不清前进的方向。也许你会说:跟着人群走就会安全,但危险的是,长此以往恐怕连人群的方向也会混乱。当一个人不能坚定自身信念的时候,是很难在重要问题面前做出正确决定的,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坚定信念——生活的信念、工作的信念、为人处事的信念等等。因为只有信心坚定,方能勇于面对选择,也只有在正视问题之后,才能保持良好心态,自然地做出合理的选择,而一个个连续的正确选择也会使自己的人生不断走向美好——这就是心理学上所指的良性循环体系!
二、在需求面前经常询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很多时候,我们更多专注于自己想要什么,而非真正需要什么。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超市购物回来,你经常会发现购物篮里一大堆东西,包括生活所需和你想要的物品,其中一大堆膨化食物,它们可以满足你的口腹之欲,但真正的营养却不在里面。同样在生活中,有多少物是你想要的,又有多少事是你想做的?从长远考虑,只有专注于自身真实的需要,并精心描绘好每一细节,才能对你产生帮助,并减少不必要的后悔、懊恼等不良情绪。
很多时候,应该做的经常不是自己想做的,但为了更优质的做人、更健康的生活,我们不得不“艰难”地在想做和该做中选择后者。当你终于做出正确的选择,你就会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依然经历了提升,这就是人生的进步。
很多时候,当你面对选择不知所措会感到异常痛苦,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决定了你的行动,但当你放开眼界,搜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你会发现其实供你选择的出路拥有很多,所谓思路决定出路——之所以感到无法选择,或许是因为你眼前的信息限制了你的思考,你觉得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然而换个角度,或许你就能跨得更远、跨出禁锢、跨到一片新的天地。
很多时候,你会在选择面前无所适从,感到力不从心。但真正做到谋定而后动并非你想的那么复杂。多问问自己,做出这个决定后会发生什么?有没有经验值得参考?我担心得到的最坏结果是什么,我希望得到的最好结果又是什么,如果发生,我又当如何面对?思考得越清楚,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也越容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这样做还能使我们养成做事深思熟虑、看清事件本质等好习惯,您说何乐而不为呢?
三、分清想象与现实
我们的决定可以反映出我们的信念,那么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信念呢?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可以使一个人的想象变为现实,但也会使人过于执着而无法承认现实。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美好的愿景、坚定的信念和自始至终的奋斗,有时也需要一些运气、机遇的垂青,众所周知,凡成大事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仅靠内因的坚持而没有外因的促成,只会使梦想与现实越来越远;梦想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只有分清想象与现实,并顺势而为者方有可能成功。
找出自己一直深信不疑、甚至根深蒂固的愿景,先将自己的看法放到一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建议,留意梦想与现实碰撞的原因与结果。这会帮助我们区分哪些梦想可以实现、哪些梦想是异想天开,进一步帮助我们逐渐适应社会,将自己与现实对接。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自欺欺人,是因为真相会让我们难以接受,但无论你逃避也罢、愤懑与否,真相永远是真相,它就真实地呈现在你我面前,最终还是避无可避,与其逃避,不如坦然面对。年轻时一次次幻想的破灭换来的是我们的成熟与蜕变,倘若像鸵鸟般埋头于沙石间而不承认现实,则只会浪费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使生命在蹉跎与迷失中逝去,到时后悔晚矣!
“不后悔”知易行难,一旦内心脆弱,就容易重蹈覆辙。让我们一同来看下面这则真实案例,或许你会在他人的经历中收获到自己生活的“处方”:
案例:关爱空巢老人
当今社会,“空巢”现象越发严重。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引导下,城市里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只有一个子女。为了使子女能够脱离应试教育的苦海,接受最优质的教育,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往往在高中时期就让孩子奔赴国外学习,读大学、找工作、生活、定居,一切顺风顺水,但是逐渐年迈的父母却基本上都留在国内。王某就是这种现象中的典型一员。
王家几代单传,从小王某就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能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享受优质的生活,王某的父母很早就将他送出国门。尽管他们的收入并不算高,但为了让孩子能在国外安心生活、学习,已步入老年的父母仍然身兼数职,疲惫不堪。虽然这一切都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的,但还是被王某所得知。从此王某暗下决心,等自己学业完成后,一定要努力工作,好好孝顺为他操劳了一生的父母。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王某已是国外一家著名企业的员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和幸福的生活,看起来已经到了王某孝敬父母的时候,但是他却想等自己的事业再上一个台阶后,再将父母接到美国颐养天年。
世事难料,看似平静的生活很可能就会在一瞬间波澜起伏、翻江倒海。王某的父亲因为积劳成疾,不幸得脑溢血而突然病逝。被唤回的王某跪倒在灵堂前泣不成声。
“如果我能早一点回国赡养老人该有多好?”
“如果我早一点把父母接到身边岂不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经历了这场人间悲剧,王某整个人变得神情恍惚、目光呆滞,整日里自言自语、魂不守舍。家人怕再发生什么不幸,亲友们将他带到了咨询中心。
经过近一天的谈话治疗,王某终于醒悟过来,明白了一味地后悔只会增添自己的精神负担,不如趁现在年富力强,用心照顾年迈的母亲,在告慰父亲的同时尽自己的一片孝心。
之后,王某携妻带子回到家乡,并和年迈的母亲住在了一起。
案例分析:
“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的确是人生的一大憾事。但在实际生活中,就有许多看似平常却令人悔恨的事情存在。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根源上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呢?
首先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理性地分析自己,并由此出发为自己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一旦做出选择,便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万万不可取。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失败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它可能潜伏在人生中的任何角落。当我们一不小心碰上失败,就要及时克服情绪波动,并分析原因所在。如果是个人的失误,就要分析自己的缺点、正视存在的错误,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从而继续向前;如果是当初的选择不对,那么就要重新审视自己,在结合实际、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倘若后悔情绪在心中不断萌动,就要及时调整心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放松,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与亲朋好友及时交流,将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必要时也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避免“后悔”等负面情绪逐渐演化为自卑、自责、自罪等心理问题。
案例中的王某不满足于现实,一味地想追求更大的成功来孝敬父母,最终导致了父亲临终都无法与亲儿相见,这不仅是老者的遗憾,更是作为生者最大的痛苦。换言之,如果王某在刚刚工作时,就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孝敬父母,定期回国探望父母,虽然谈不到呵护备至,但毕竟能让年迈的父母心生慰藉,或许也不会发生为父早逝的人间悲剧。
我们在做任何事时,都应做好充分、详尽的准备,之后再脚踏实地向梦想靠近,最终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当这种理念成为习惯时,我们就不会轻易为“达不到”而后悔。虽然我们无法抹去曾经的不足,但至少我们可以对未来不再心生迷惑;与其沉浸在对过去的失败中痛苦不已,不如把当下的事情处理完善,只有这样才会增加我们实现梦想的机率。我们要坚信:无论如何,明天都会有朝阳冉冉升起!
唐朝人留下过一首名为《金缕衣》的诗词: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意思是:我劝诸君不要太过珍惜那华贵的金缕之衣,我劝诸君应当爱惜正在经历的青春年华。鲜花盛开时应当及时摘取,切莫等枝上无花时再去摘取,那只会两手空空而已。
其实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最重要的便是时光、年华。无论我们如何后悔、如何唏嘘,归根结底都是割舍不下那曾经幸福而美好的时光。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生命就是由一条连贯的时间线所构成。时间让我们成长、时间让我们老去、时间更让我们饱经风霜洗礼,衷心祝福每一位朋友都能把握青春、珍惜时间,在年华老去时做到无怨无悔,并在社会的千锤百炼中书写出一个伟岸的“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