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錱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以为自己追随湖南巡抚骆秉章比追随曾国藩更有发展前途,于是对曾国藩的警告丝毫不予理睬。不言而喻,王錱式的决裂将对湘军、对曾国藩本人都产生恶劣的影响。为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曾国藩断绝了和王錱的一切关系,且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对王錱大加攻击,使王所带的队伍失去了一切发展的机会,再加上军饷不足,队伍不得不裁减了三分之一。
同时,曾国藩刻意讲求笼络和控制部属,利用同乡、师生、亲朋等关系结成一个湘军官僚集团,内部组织严密,相互监督,坚决杜绝再次出现王錱式的人物。随着曾国藩实力的壮大,以及他在自立门户问题上的政策日益开明,适时鼓励属下独立自主地发展,湘军的力量发展速度很快,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政治集团,但对外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统一性,同样以曾国藩为共同的精神领袖。
由此可见,有德之人的发展就好比是康庄大道,而无德之人的前途则是崎岖山路。所以,要获得成功,要先从养德开始。
7.善待于人,不计小节
在朋友间发生别扭和矛盾时,要多想一想退一步之后的海阔天空。人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幸福快乐而活着的。
有人说,最安全的生活方式就是善待他人,最大的智慧是把敌人变成朋友的智慧。
如果你即将失去一个朋友,宁可让他成为形同陌路的人,也切忌把他变成敌人,因为树敌过多只会危及自身。在朋友间发生别扭和矛盾时,要多想一想退一步之后的海阔天空:人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幸福快乐而活着的。
曾国藩对此深有体会。早年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有一位同学脾气暴躁,爱和别人争吵。一次,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说:“我读书的光线是从窗中射来的,不是让你挡住了吗?赶快挪开你的书桌。”曾国藩听后并不发怒,照他的话把书桌移开了。晚上,曾国藩掌灯用功读书,那位同学又说:“平常白天不念书,夜深还要影响别人吗?”曾国藩只好低声默诵。曾国藩高中举人后,喜报传来,那人大怒说:“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现在让你夺去了。”在旁的同学听着很不服气,就责问那位同学:“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曾某呢?”那位同学说:“正因为如此,曾国藩才夺了我的好风水。”同学们都认为那人无理取闹,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并不在意,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没有使事情激化。事后,曾国藩对同学说,在一起读书,不能成为好朋友也不要成为敌人,何况是因为一点小事情呢?
由此可见,“忍”字学问看似备受欺负,实际上却能广得人心。因为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因而更易受人钦佩。
曾国藩在居官以后因为求才心切,也有受人欺骗的时候,但他心胸宽广,一直宽恕待人,他认为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也是养生之道。
曾国藩创建湘军的时候,人才十分缺乏,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访曾国藩,曾国藩当然礼贤下士,此人高谈阔论,有不可一世的气概。谈话中,此人论及用人须防止被欺骗的事宜,他说:“受欺不受欺,关键在于自己。我纵横当世,有一点自己的见解。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宗棠公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但有的人别人没有欺骗他,而他怀疑别人欺骗他,或者是被人欺骗而不知的人,也是不少的。”
曾国藩一向注重识人,见此人的谈论颇有道理,不禁心中大喜,对他说:
“你可到我的军营中,寻找可以使用的人才。”此人答应了。
第二天,此人在拜见营中各位文武官员后,十分认真地对曾国藩说:“军中的人才确实不少,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问是谁,此人回答是涂宗瀛及郭远堂。曾国藩认为此人有识别人才的本领,待为上宾,并给他安排了一个重要的职位—二督造船炮。
可是没过几天,兵卒向曾国藩汇报说此人携带造船的上千银两秘密逃走了,请曾国藩发兵追捕。曾国藩沉默了一会儿说:“不用了,随他去吧。”兵卒退下后,曾国藩双手抚着自己的胡须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啊。”身边的人听到后也不敢发笑。过了几天,幕僚壮着胆子问曾国藩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的回答高人一筹:“现在,捻军和太平军同时危害着湘军的存在,如果此人仅仅骗一些钱财,危害并不大,如果逼迫太急,此人一旦逃入敌人的阵营,对我方的危害就大得多了。”从此事足见曾国藩的远见与胸襟。
受到他人欺侮时,我们应该检点自己,宽容大度本身就是一种人格的魅力,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也是改进自己的开始。被人欺骗的时候,不生气反而清醒,才有以后不再被人欺负的可能。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欺人等于自欺。
所以说,做人和交友必须胸襟坦荡,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彼此信赖,同时取得人们对你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
曾国藩担任考官时发生了一件事,考生中有一个叫刘长佑的人,颇有才华。曾国藩担任阅卷大臣时,想索取刘的楷书以便事先认识他的字体,刘长佑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坚持不给。后来,刘长佑做了直隶总督,当时捻军的势力正旺,曾国藩成了刘长佑的顶头上司。一次,刘长佑以草写的文稿呈上,他的幕僚说:“如果曾公心怀旧恨,不满意我们怎么办?”刘长佑说:“大敌当前,顾不了那么多了!”曾国藩看到了这个文稿后觉得非常正确,给予肯定。
刘长佑知道后,对那位担心的幕僚说:“涤翁(曾国藩)对于这件事没有一点芥蒂,只有圣贤才能达到这样的修养。”
曾国藩的雅量大度,深深影响和教育着自己的同僚和下属。李鸿章深受曾国藩的影响,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得很大度,常因自己的傲慢而自责。
一次,一位下属进见他行礼时,李鸿章抬头望天,好像没看见一样。进见的官员坐下时说:“听说中堂政务繁忙,身体不适,特来看望你的病情。”
李鸿章说:“外间的传闻不可信,身体尚可。”官员说道:“不,以卑职所见,中堂可能患了眼睛的疾病。”李鸿章笑道:“荒谬。”官员立即说:“刚才卑职向中堂请安时,中堂没有看到卑职,您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只是您自己忙于政务没有觉察到吧。”李鸿章大笑,意识到自己的过错,随后向该官员道歉。
宽容大度,以诚待人,这是增加一个人人格魅力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在自己遇到难事,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的时候,平日里自己待人的态度减少了办事的阻力,增加了渡过难关的可能性。所以说,人的命运好坏其实取决于自已.的努力。
8.隐忍有道,终有所得
克制忍让是低调做人的要义,也是超凡品性的集中体现。能抑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人是内心坚韧的人,也是更能融于社会的人。
古人说:“行忍情性,然后能修”、“能忍则安,全身远祸”。忍能表现一个人的肚量,突出一个人的修养;忍的同时,可以换来和气,另外,忍还可以减少损失或得到实惠。能不能做到“忍”,是是否能成大事的关键条件。曾国藩的“忍”功练得很好,在别人看来难以忍受的事情,他却能泰然处之。
曾国藩曾说过:“第一贵忍辱耐烦,次则贵得人和。”人只有学会忍气才能静心,才会有出息。曾国藩深知其中的道理,且清代满汉有别,身为汉宫的他在很多事情上都存有疑虑,时时警惕“功高震主”而以“忍”字当先。
胡林翼身为湘军集团首领,受曾国藩的影响也学会了“忍”。湖广总督官文非常宠爱一位小妾,在这位小妾生日之际,官文用正室夫人的名义向各方宾客散发请帖,可见他对这位爱妾的宠爱程度之深。被邀请的各路宾客来到官文府邸后,才知道事情真相。
在当时,名分异常重要,只有正房可以以夫为贵,小妾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为小妾庆贺无异于侮辱自身,贬低自己。官文所请宾客中有一位藩司,他知道实情后异常愤怒,气鼓鼓地说道,如果真是夫人寿辰,大家一起前来祝贺,这是礼节。可是现在是为小妾庆贺,对朝廷里的官员来说无疑是大侮辱。于是要退回贺帖,一些人也照他的样子做,顿时使得官文脸上无光。
胡林翼在旁将藩司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并一再称赞此人说得极是。但是刚称赞完毕,便来了个大转弯,他将手中贺帖递出,传诸官文宠妾。要回贺帖的那些人过意不去,纷纷祝拜。
胡林翼在官文宠妾生日那天帮助他化解了尴尬局面,得到官文欢心的同时,也使官文的宠妾对他有了好感。后来,官文的这位爱妾去胡林翼家看望其母时,胡林翼吩咐左右,同样以夫人的身份来对待她。又过了一些日子,官文的宠妾便成了胡林翼老母亲的干女儿。这位小妾在官文那里不时称赞胡林翼,官文受到枕边风的吹拂格外善待胡林翼,使得官文与胡林翼两人关系越来越好。在以后湘军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二人的合作为湘军的成功奏响序曲。曾国藩的“忍”成就了一代“圣贤”之名,成为了“官场楷模”。
他教育二子曾纪泽说:“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上下功夫。”
曾国藩也常提示自家兄弟:“当此乱世,黑白颠倒……即家中偶遇横逆之来,亦当再三隐忍,勿与计较。”“兄在外年余,惟有‘忍气’二字日日长进。”在处理与沈葆桢的矛盾上,他就突出地体现“忍气”二字。
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将安庆攻下后,令湘军东下,并以两江总督身份保奏沈葆桢为江西巡抚。曾国藩保奏沈葆桢也是有目的的,曾国藩早在咸丰四年(1854年)为保江西安稳,就派兵移驻该省。而要想稳定军心,必须有军饷保障。曾国藩为此大伤脑筋,与当时的巡抚陈启迈发生激烈冲突。有了那次的教训后,曾国藩未雨绸缪,为解湘军军饷之难保奏沈葆桢,使其被加授安察使衔。
李秀成获悉湘军东进后,立即派兵入江西。沈葆桢见大敌逼近,迅速建成一支军队,并调请了好几支军队共同守卫江西。为保军饷,沈葆桢竟提出不再给湘军供应。在这之前,曾国荃所率湘军的军饷都是经朝廷批准由江西提供的,比如江西厘金,九江关洋税银等。此时,曾国荃部的湘军正驻扎在雨花台,形势非常危急,如果此时没有军饷,后果不堪设想。沈葆桢非但没有记挂曾国藩的恩情,于危难之际反而向曾国荃发难,这引起了曾国藩的愤怒。
曾国藩分析形势,就轻重缓急而言,当以雨花台为重。为解燃眉之急,曾国藩私下给九江关道蔡锦青写了封信,要他抽3万九江关洋税银给雨花台大营。在蔡锦青向南京运银时,被沈葆桢发现了,运银之事未成。
曾国藩虽心中有不平,但经过多方考虑后,没有参奏沈葆桢,而是上奏要求“引退”。沈葆桢随后也呈上折,欲辞去巡抚之位,回家赡养高堂。面对二人的奏请,清廷下旨将江西厘金对半分给曾国藩和沈葆桢,并从其他方面给湘军筹集军饷。因为曾国藩委曲求全,就停止了两人之间的纷争。
曾国藩不仅能忍,他也很佩服能忍的人,并且很重视这样的人。
李续宾是湘军中一位非常勇敢的将领,曾国藩重视他,不仅在于他的勇敢,更看重的是他的“忍”功。他在给其子李光久的信中写道:“昔年令尊忠武公虽有不悦之人,从不形诸词色……愿足下力法家训,专从‘忍耐’字上用功。内则读书写字,令人起敬,外则忍气寡言,令人起慕·…一”
能忍之人必有过人之处。曾国藩的“忍”字功夫也是日积月累,官宦沉浮中锻炼出来的。行事谨慎,自减锋芒,这才是智者的保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