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年度终了,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向董事会或者经理办公会报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并依据财务预算完成情况和财务预算审计情况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核。
企业内部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财务预算执行报告,应经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按照内部议事规范审议通过,作为企业进行财务考核的基本依据。
企业调整财务预算,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阐述财务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财务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财务预算指标的调整幅度。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对预算执行单位的财务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调整方案,提交财务预算委员会以至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
七、财务预算和现金预算的含义及内容
财务预算主要是以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的形式反映,其中现金预算是其核心内容,并且财务预算是以业务预算和决策预算为基础编制的,是其他预算有关现金收支的汇总,是全面预算的最后环节。因此,编制财务预算实际上也应编制业务预算和决策预算。
现金预算也称现金收支预算,是反映预算期企业全部现金收入和全部现金支出的预算。完整的现金预算,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①现金收入;②现金支出;③现金收支差额;④资金的筹集与运用。
现金收入包括计划期间的期初现金余额,加上本期预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收入。一般来说,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的收回,可从销售预算中获得所需资料。
现金支出除了涉及有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及管理费用方面的经营性现金支出外,还包括用于缴纳税金、股利分配等支出,另外还包括购买设备等资本性支出。
现金余缺是将现金收入总额减去现金支出总额后,如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剩余,可以用来偿还借款或进行短期投资;如收入小于支出,出现缺额,则应向银行或其他单位举债。
现金预算实际上是其他预算有关现金收支部分的汇总,以及收支差额平衡措施的具体计划。它的编制要以其他各项预算为基础,或者说其他预算在编制时要为现金预算做好数据准备。
八、生产过程预算的编制
1.生产预算的含义及编制
生产预算是规划预算期生产规模而编制的一种业务预算,它是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的。编制生产预算的主要依据是预算期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量及存货期初、期末的资料。具体计算公式为: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结存量-预计期初结存量
由于预算是在对企业未来各项经济活动预测和估计的基础上编制的,而影响预算对象的某些因素有可能是事先无法确定和肯定的。这就要求根据有关因素的预计值和变动的可能性(概率),计算确定预算对象在某种状态下的期望值,然后根据期望值确定预算对象的概率预算数,这种利用概率分析方法所编制的预算就称为概率预算。
生产预算在实际编制时是比较复杂的,产量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存货数量受到仓库容量的限制,只能在此范围内来安排存货数量和各期生产量。此外,有的季度可能销量很大,可以用赶工方法增产,为此要多付加班费。如果提前在淡季生产,会因增加存货而多付出资金利息。因此,要权衡两者得失,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
2.材料采购预算的编制
材料采购预算是为了规划预算期材料消耗情况及采购活动而编制的,用于反映预算期各种材料消耗量、采购量、材料消耗成本和材料采购成本等计划信息的一种业务预算。依据预计产品生产量和材料单位耗用量,确定生产需要耗用量,再根据材料的期初、期末结存情况,确定材料采购量如表14-1所示,最后根据采购材料的付款,确定现金支出预算,编制预计现金支出计算表如表14-2所示。
预计采购量=生产需要量+期末库存量-期初库存量
生产需要量=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材料耗用量
3.直接人工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是用来确定预算期内人工工时的消耗水平和人工成本水平的计划。它是根据生产预算中的预计生产量、标准单位工时或定额所确定的直接人工工时、小时工资率进行编制的如表14-3所示。其主要内容有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工时、人工总工时、每小时人工成本和人工总成本。直接人工预算也能为编制现金预算提供资料。
4.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指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一切不能直接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间接制造费用。这些费用必须按成本习性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以生产预算为基础来编制,即根据预计生产量和预计的制造费用分配率来计算;固定性制造费用是期间成本直接列入损益作为当期利润的一个扣减项目,与本期的生产量无关,一般可以按照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编制如表14-4所示。
5.产品生产成本预算
产品成本预算是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汇总。主要包括产品的单位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以及期初和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等内容。这种预算是在生产预算、直接材料消耗及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的基础上编制的,通常应反映各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有时还要反映年初和年末存货水平。
九、销售预算的编制
1.销售预算的含义及编制
销售预算指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年度目标利润确定的预计销售量、销售单价和销售收入等参数编制的,用于规划预算期销售活动的一种业务预算。它是整个预算的编制起点,其他预算的编制都以销售预算作为基础。
2.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是指为了实现产品销售和维持一般管理业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它以销售预算为基础,按照成本的性态分为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和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该预算与制造费用预算是一样的,需要划分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列示(表14-5~表14-7)。
管理费用是搞好一般管理业务所必要的费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一般管理职能日益重要,其费用也相应增加。在编制管理费用预算时,要分析企业的业务成绩和一般经济状况,务必做到费用合理化。管理费用多属于固定成本,所以,一般是以过去的实际开支为基础,按预算期的可预见变化来调整。重要的是,必须充分考察每种费用是否必要,以便提高费用利用效率。
专门决策预算往往涉及长期建设项目的资金投放与筹措,并经常跨年度,因此除个别项目外,一般不纳入日常的业务预算,但应计入与此有关的现金收支预算与预计资产负债表。
现金预算的编制,是以各项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为基础来反映各预算期的收入款项和支出款项。其目的在于资金不足时如何筹措资金,资金多余时怎样运用资金,并且提供现金收支的控制限额,以便发挥现金管理的作用。
现金预算是保证现金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是企业现金流转的综合体现,反映出在计划期内,企业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平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根据这一现金预算来安排现金资源,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并使现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
财务报表分析,即根据报表的资料,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以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批准的计划预算为依据,分析检查各项预算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查明问题,并作出评价。
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者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作出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要求
1.明确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外部有关方面,都有自己特定的目的,他们都希望从报表中获取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报表的分析资料,有的是可以通用的,有的则只适用于特定的使用者。例如,企业的所有者与债权人、短期债权人与长期债权人等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不同,他们对会计报表信息关心的侧重点也不相同。一般来说,企业的所有者较为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获利能力及其变动趋势,企业的债权人更为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短期债权人重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债权人则关注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报表信息的作用,报表分析人员应当深入了解报表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尽可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2.搜集必要的分析材料
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依据当然是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但是,为了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满足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报表分析人员应该尽可能搜集其他有关资料。资料的来源渠道不外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取得这些分析资料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报表使用者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外界有关方面。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报表分析,很容易取得深入分析所需要的资料。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使用者服务的报表分析,则比较难以取得公开的会计报表之外的其他资料。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报表分析者还可以从证券交易管理机构取得有关资料,此外,某些经济新闻媒介的有关信息也可以作为报表分析的参考依据。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银行考虑向企业贷款时,可以要求企业提供较公开的会计报表等更为详细的资料。在一些西方国家,企业的债权人还可以从某些征信机构取得各种财务信息。
3.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用途。这就要求在明确报表使用者的目的这一前提条件下,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关于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将在后面讲述。
4.确定适当的评价标准
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报表分析,都必须确定某种评价标准,以判断报表分析所揭示的关系是否对报表使用者有利。常用的标准有以下两种:
(1)企业过去的绩效。将当期所分析的数据同前期按同样方法所求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评价企业某方面情况的变化趋势,有时还可据以预测未来。但采用这种评价标准,仍然缺少一个评价的绝对基础。例如,去年的利润额为销售收入的4%,今年为5%,这种比较虽然能够显示企业获利情况得到改善这一事实,但并不能说明今年的5%是理想的或适当的,因为可能有证据证明这一比例应该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如8%)。因此,仅有企业过去的绩效这种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还不能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2)同行业先进(或平均)水平。将企业的某方面数据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某种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现状。例如,某公司本期销售收入下降8%,而其他同类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平均下降15%,这种比较表明该公司的绩效是有利而不是不利的,它意味着该公司在同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目的可以概括为:
1.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
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营运能力,便于企业管理当局和其他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并通过分析,将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区分开来,以划清经济责任,正确评价经营者的工作业绩,并据此实行奖优罚劣,以促进经营者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2.衡量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
通过财务指标分析,了解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不断挖掘企业改善财务状况、优化财务结构的内部潜力,进一步提高企业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企业未来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3.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分析,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预测企业的未来前景,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四、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数据资料
财务会计报告的数据资料是进行分析的初始资料,这些数据资料主要来自于企业内、外两个渠道。但是,无论是企业内部资料还是企业外部资料,都具有强烈的目标规定性。应该说,企业内部的信息主要来自于财务信息资料,其基本组成即会计报表、附表及其附注说明。企业外部的信息则来自于对特定的经营环境的分析。报表分析资料的收集究竟在多大范围和时空内才能充分地满足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要求,这不仅取决于分析者本身识别、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取决于分析者能够从外部获得高质量信息的能力。
从资料的内容上看,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资料主要有会计资料、业务资料和其他资料三类。
(1)会计资料,主要以企业会计报表为主。
(2)业务资料,包括各类商品的货源、采购、销售、储运、运输,以及经济合同、客户变化等经营业务方面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