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青峰,高山仰止--
学名师,就像学善攀者爬山,我们不能光傻傻地观看别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而是亲身去爬,爬着爬着,终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早已扪参历井、凌云摩霄,站在了山之巅峰!
1.不要跪着学名师
朋友是某酒店的大厨,炒得一手好菜,深受老总和顾客的喜爱。一日跟他闲聊,我问:“想成为全国名厨吗?”他笑笑说:“为了谋生,我只能炒菜,只要身体行,我就一直炒下去,能不能成为享誉全国的大厨,那是不可勉强的,不过,有朝一日,真的炒出了水平,我肯定高兴啊。”看着他平淡的一笑,我陷入深思中。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师跟厨师,皆为众多行业中的一种,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你瞧,丁师傅解牛,“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姿势颇为潇洒与从容,令人叫绝的,竟还解出了养生之道。所以,教书者,切不可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居,否则炒菜者,会对你嗤之以鼻,瞪着一双被油烟熏黑的眼睛,挥舞着一双沾有葱花的大手,“我不下厨,饿死你!”既然教书与解牛、炒菜无两样,总得有几把刷子才行吧,至于能不能教出个全国名师来,也是不可强求的。教书,也如登山,至于攀上顶峰后,能否见到奇观异景,寻得至宝而归,同样是不可强求的。选择了教书,就应该好好地教下去,多练点教书的本领方能立足。荀子曰:“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向名师学习,是一条好路子。
其实,世上本无名师,想当名师的人多了,才有了少数人的被名师。从未听闻真正的大师说自己是名师的,就好像从来没有听到过真正的大厨自诩为名厨一样。陈康肃善射,当世无双,他常以此自矜,最后不也让无名的卖油翁给嘲笑了吗?--“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所以,学名师得擦亮了自己的眼睛,别找错了对象,这个世界伪名师太多。经常在街头巷尾,读到名目不一的牛皮癣广告:某某名医包治疑难杂症,愈后付款。这样的宣传,对治病心切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但结果呢?无疾被治成了有病,小恙被治成了大病,大病终于病入膏肓,离黄泉不远矣。
当然,真正的名医还是有的,如扁鹊、华佗……真正的名师肯定也是有的,像于漪、钱梦龙……见到名师我们应该要像鲁迅先生一样说一声:“拿来!”我们既不能当“废物”,也不能做“孱头”,我们得站直了。
曾见过许多疯狂的名师崇拜、追随者,言必称某某为他师傅,那位大师是否真的收了他这位徒弟?我们无法考证,但他却大有借名师的高枝炫耀自己的派头。当然也有名师公开自己徒弟名字的,这些师徒们,仿佛要开“教林大会”一般,白龙马上坐着高贵的师傅,前后跟着三五个徒弟,屁颠屁颠地,他们不是去西天取经,而是四处布道,争着嚷着夸耀所谓的流派,俨然“教林盟主”的架势!师傅也算仪态端庄、态度谦和,而徒弟们却个个扬眉吐气、心高气傲,好像早已继承了师傅的衣钵,从今往后,“我也要名师一回”。若这样临空蹈虚学名师,内心之躁动,可见一斑。
记起《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故事:祖士少贪财,阮遥集爱好木屐,有人到祖士少家里去,看见他正在清理查看财物,客人到了,还没有收拾整理完毕,剩下两只小箱,便放在背后,侧着身子遮挡,心神无法平静;又有人到阮遥集家去,看见他亲自用口吹火给木屐涂蜡,因而叹息道:“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态安闲自在。学名师断不可如祖士少一样的,不懂得割舍,什么都想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比如自己推崇的名师有喝茶的嗜好,于是便跟着大模大样地品起茗来,喝茶属个人自由,若为了学名师,连生活习惯也去继承甚或发扬光大,他喜欢醉酒,难道你也要不醉不休?也有学名师学得惟妙惟肖的,上课的语气、语调,都恍若一人,如此效法,岂不成了东施效颦?“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此言得之--人生苦短,一辈子能穿上多少双木屐呢?更何况并非所有木屐都合脚。学名师就如穿鞋,大小合适吗?颜色中意吗?学习名师,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不知这一辈子会学几位名师!”“我们究竟学名师什么?”--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我们可以去学;只要是潜心于学问的,我们都可以去学。名师的修炼之路是值得我们去学的,名师的思想是需要我们去学的,名师的教学理念是期待我们去学的。
总之,我们不能跪着去学名师,不做名师的附庸,不当名师的奴隶。我们要站直了去学,带着审视的眼光去学,摆平心态去学。
站直了,不是轻蔑,不是挑衅,不是傲慢!
站直了,是有主见,是有选择,是有思想,是有创新,是有超越。
学名师,就像学善攀者爬山,我们不能光傻傻地观看别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而是亲身去爬,爬着爬着,终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早已扪参历井、凌云摩霄,站在了山之巅峰!
2.学名师与学游泳
前些日子,我爱上了名师研究的工作。先前购买了一套“教育家成长”丛书,窦桂梅的“主题教学”带我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文化交织、生命奔涌、个性张扬的世界,仿佛间吴姥姥进了窦观园,这头一遭的新鲜啊,欣喜若狂的,手舞足蹈的,甚至还热血沸腾的。“必须学习窦老师”,我自励道。于是,我要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可结果呢?什么都没超越,还弄得自己疲惫不堪。“主题教学”不适合我?有点惶惑。丢下窦桂梅,捧起李吉林,偶尔又看看韩军,……最终,我什么也没学会。后来听朋友说,语文出版社的“名师讲语文”丛书耐读。兴之所至,登录卓越网,一按鼠标,交易成功。这一次我读董一菲、读程少堂、读余映潮……读得如痴如醉,如梦如幻,但最后读得我不知所措。什么诗意语文、语文味、板块教学、绿色语文、青春语文、本色语文,俨然一座座不可攀登的高山,当我刚刚踏上征程,不小心被巨石绊倒滚落下来,摔得头破血流。
多少踌躇满志在失败的阴影里消磨殆尽,多少自信的锐气在名师的强势下早已望而却步。那段时间,我开始迷茫,开始怀疑自己,开始怀疑名师,我不相信任何理念,我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这样一则童话故事:
小花狗听说小白鹅得了游泳冠军,就高高兴兴地拜大白鹅为师。
大白鹅说:“游泳时,要注意保持平衡,双眼要紧盯前方,双蹼跟身体要配合好……”
小花狗按大白鹅说的去做,结果,灌了一肚子水。
小花狗不甘心,又去找青蛙。
青蛙说:“游泳最讲究四肢协调,动作优美,身体要浮在水面上……”
小花狗又按青蛙的话做,结果身体直往下沉。
这时它四肢乱蹬,奋力挣扎。大水牛在岸边喊小花狗:“对了,就是这样,你自己游过来吧!”
小花狗拼命东扭西扭,姿势虽然难看,但很快游到了岸边。小花狗终于用自己的办法学会了游泳。
“小花狗终于用自己的办法学会了游泳。”我略有所悟。
“注意保持平衡,双眼要紧盯前方,双蹼跟身体要配合好”,用在青蛙身上也许不会奏效。“四肢协调,动作优美,身体要浮在水面上”,小天鹅不一定能游起来。同样是游泳健将,由于个体不一,方法当然有异。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岁月的积淀,才学的积聚,经验的积累,当然更离不开名师成长的土壤。如果没有名师的功力,没有名师的经历,没有名师的性情,刻意去模仿名师,与东施效颦有何区别?更何况,这个世界不缺少模仿,而是缺少个性和超越。当然我们亦不能对名师理念视而不见,或以为洪水猛兽。
看看小花狗吧,“四肢乱蹬,奋力挣扎”靠自己的方法游过去。那么学名师呢?不妨“四肢乱蹬,奋力挣扎”,靠自己的方法,尽情遨游在语文教学的海洋之中。
3.语文教学路上的指明灯
语文教育的原点在哪里?语文教育将走向何方?在“某某”语文们粉墨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改洪流中,一线教师在众多声音里,渐渐迷失了方向,甚而迷失了自己。
作为语文教改的先行者,王鹏伟先生,殚精竭虑、尽职尽责。他扎根教学一线14年,先后在吉林市教育学院、吉林省教育学院任语文教研员,兼任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先生之力作《语文教育:世纪之交的嬗变》,凝数年教学之心血,聚十载课改之精华,是一本对世纪之交语文教育热点问题充满真知灼见的思想录,仿佛划破黑夜的指明灯,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全书分为“回归原点:语文教育的传统与走向”“走进新课程:语文教育距离课标有多远”“教改实验: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的发展”“课堂观察:行走中的语文教学”“高考作文命题评述:生活·思考·性灵”“开拓者的足迹:为鲜活的生命奠基”六部分,书中出现频率最多且给人启迪最大的字眼是:读书、汉语文教育传统、简约主义。
首先说一说“读书”。王鹏伟先生在书中说“读书:回归语文教育的原点”,此语可谓振聋发聩、发人深省!试问如今的老师有多少人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君不见他们把目光聚焦在习题研究、解题秘诀上,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所谓的语文基础无非就是做对了几道语音题,巧解了几道阅读题。加上语文教学课时在学校安排严重不足,面对课时少的现状,很多老师主张讲精、讲透、讲深,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针对种种现象,王鹏伟先生大声疾呼:“如果语文连‘读书’这个基本问题都不能解决,语文课程还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程吗?那些高深的教学理论、新潮的教学手段又能体现出多大的价值呢?要破解新课程实施的瓶颈其实并不复杂,最基本的策略是‘少做题多读书’!”那么如何读书?要读些什么书呢?王鹏伟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回归读书原点,由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生成一个教学单元,或由教材节选的一篇课文引发学生读整体原著;读书不仅要读文学书,还要读哲学、科学、艺术、政治等书。2005年秋季,吉林毓文中学开展了读书课题实验,学生读《中国新诗选读》《鲁迅杂文选读》《曹禺戏剧选读》《名人传》《谈美·谈文学》等,实践表明,学生的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这无疑告诉我们:语文教育我们一定要回归到读书上面来。
其次说一说“汉语文教育传统”。“汉语文教育传统”是指汉语文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特点的遗传因素,“20世纪以来的汉语文及汉语文教育变革是现代意义的变革,有其划时代的进步意义,但受时代局限,它在革除传统汉语文教育弊端的过程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背离了汉语文教育传统,日趋西化”,所以王鹏伟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汉语文教育传统是历代汉语文教育发展的主流。因此,从语感习得这一点出发,借鉴传统汉语文教育经验,他提出了“积累-感悟-运用”这条基本途径。语言材料的“积累”既包括语法、修辞因素,字、词、句、篇等内容,也包括语言文字所负载的语法结构;“感悟”,不是一般意义的理解分析,而是指对语言内涵的体味和对语言形式的深层理解,即“心领神会”;“运用”,一方面是指用“感悟”中形成的语感能力去阅读新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是指用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能力去写作。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坚守汉语文教育传统,坚持“积累-感悟-运用”这条基本方向,强调吟诵,注重博览群书,倡导推敲语言文字、锤炼文章思路等等,那么言必称西方、各大语文教学门派盛行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该回归到什么道路之上,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说一说“简约主义”。“简约主义”是源于现代主义的一种哲学理念和思想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少就是多”,主张按照“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艺术创作,让空间和形式摆脱干扰,表现其本来面目,从而达到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境界。观照当下的语文教学,课堂普遍舍弃文本诵读,热衷于泛泛讨论,还美其名曰“自主、合作、探究”,片面追求教学手段花样翻新,很少考虑教学实际需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所以,王鹏伟先生倡导的“简约主义”正是要科学有效地解决语文“如何教”的问题。前不久王旭明先生听了74岁的贾志敏老师的课后,在微博中说:“郑重建议全国语文教师少用或不用PPT、录音录像以及各种道貝,只用嘴和粉笔黑板,让语文教学回归语和文!”这何尝不是一种简约主义的践行呢!
当然,笔者所列观点,挂一漏万,《语文教育:世纪之交的嬗变》蕴涵的思想远非如此。当我们迷茫、不知所措时,不妨以一颗虔诚之心捧读,一定会大有收益的。
4.名师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这一种
我是一个接受新事物比较迟缓的人,当别人对QQ聊天驾轻就熟时,我还不会用键盘敲字;当别人纷纷开博创作时,我才勉强脱离盲打。我是07年才接触网络的,同年10月在新浪开博,从此便迷恋上了新浪网,偶尔也涂鸦几笔,自以为有几分雅趣。第一次走进中华语文网时,我并无好感,似乎没有可以吸引人的地方。第一次读到《教研员--语文老师的大班主任》一文,我很是反感,嘲弄地说:“真若您所说,我们这儿的中学语文教学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后来,我接连几次去她博,她都没回复。“此人真高傲啊!”我纳闷道。
上网写博,有交流才有意思,若不然,写写日记配把小锁锁起来,岂不更好?依我的脾性,若别人不搭理我,我是断然不会搭理别人的,一则显示一点傲骨,二则表明你我非同类。但中华语文网上经常出现“刘湘玉”的名字,出于好奇,我还是点击了她的博客,去一次,就有一次收获,收获一次,我就想收获第二次,所以就有了三四五六次,到后来的不知多少次。
平生我最不喜欢交往的人有三类:第一类为自命清高者,这样的人以高姿态看人,自以为是,让人痛恨;第二类为自以为怀才不遇而怨天尤人者,这样的人着实可怜;第三类为结交名人以此来抬高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是伪君子,令人厌恶。
刘老师虽然是名师,但她始终以谦卑的姿态与人交往,给后学者以勇气与胆量。她从不怨天,也不尤人,更不会炫耀自己,她可亲可近可敬。
她出生农村,有着农家人的善良与淳朴,这是我喜欢与她交往的重要原因。勤劳、坚韧,也许是农民儿女的共同禀赋吧。她的成长不是踩在父母提供的平台上的,她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先教小学,后教初中,才有今天的成就。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学历,不像一些名师总喜欢把自己鼓吹在让人羡慕的位置,刘老师以真实的人生经历向大家展示着她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教学之路。庄稼地里走出来的名师,洋溢着乡土的气息,醇美、清新。原生态的美丽,是不须雕饰的。
语文网不是炫耀生活的谈资,它应该是一个纯教学的网站,我喜欢读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章,不太喜欢读名师的隐私生活,比如自己老公(当然你可以说是你的先生),或者说自己的老婆(当然你可以说是你的太太或夫人)是干什么之类的生活琐事。而刘老师的文章篇篇经典、句句珠玑,一课一例,从课堂生发教学经验,让读者受益匪浅。如《教学思路要明晰--简明的思路》《当用则用添效果--媒体的运用》无不高屋建瓴、发人深省,特别是《课堂教学细节“十不要”》一文列举的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