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79600000015

第15章 行舟绿水(3)

某日,学校一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执教《氓》一文。他反公开课表演之常态,以家常课之形式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理念,他主张课堂当以学生学为主,而不是老师过多的渲染和灌输,要体现出语文的本色之美。他以为本节课重点是语言的学习,让学生去感受诗歌的节奏之美,去领悟诗歌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去洞悉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变化,而不是悲剧原因的分析。他的课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进行的:学生在积累中学习,在诵读中感悟,在品读中提高。虽然课堂不很活跃,因为他所教的班学生基础不好,课堂上能圆满回答问题者寥寥无几,但非常真实。

听完课,自然要评课,学校评课的程序是这样的:普通教师发言--备课组长发言--教研组长发言--领导总结。评课时,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有人说,这节课重点要分析悲剧的原因;有人说,从对比手法切入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体悟情感,学生活动开来了;有人说,分析问题的人太少了,还有一位同学连续站起来两次;也有人说,课堂教学思路简明,值得借鉴;还有人说,语文的人文性很重要,本节课人文性没充分体现出来……由于是评课,同时又是教研活动,所以,执教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语文到底是什么呢?语文课,语文老师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呢?”他还说:“《氓》学生到底需要学习什么呢?老师应该教什么呢?这节课,是悲剧产生的原因重要,还是语言能力的提高重要呢?”期间有一小领导说:“若文章总分析艺术手法,难道我读《人民日报》先要看看文章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吗?”最后大领导慢条斯理、高屋建瓴地说:“你的态度不对,要虚心接受意见,我觉得《氓》不应该这样上。”到底如何上?领导顾左右而言他去了。

评课因此结束。

课后,我去询问上课的学生,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学生说:“很好啊,读诗歌若从一个角度切入,能发现很多问题,我们很有收获。”

学生的话让我略有所思。

评课,若领导以“专家”自居,不仅评课形同虚设,对青年教师的指引也是隔靴搔痒,甚至是误导,坑人不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领导出于对执教者的关心,自己也确实在教学上颇有造诣,希望执教者的教学更上一层楼,毕竟教学艺术是没有穷尽的。也许,执教者的确上得不好,直言不讳,也未尝不可。当然,教学构想有所抵牾,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学校的公开课,不是竞赛课,不能求全责备,公开课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展示,而是一种交流,是教学理念的交流,是教学艺术的交流。若评课,没有了交流和讨论,年长的老师皆以“名师”“行家”来审视公开课,各执一词、自以为是,言必称,“我上课时,是如何如何的”,这样的评课意义何在?语文教学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若大家都以自己的喜好来左右公开课,这样的评课价值又有多大呢?

记得于漪先生曾说,听课我总要听出别人的长处,然后为我所用。那么评课,我们是不是要放下领导的架子,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广泛交流与切磋呢?当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执教者也要虚心接受评课者的意见,方能提高和进步,接受之外,有所质疑和思考,应是无可厚非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只有深入研究与探讨,最终达成共识,语文教学艺术才臻于高超。评课时,不实事求是,忽略学生学的环节,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泛泛而谈、乱贴标签,对有争议的问题不了了之,甚至步故自封、夜郎自大,如此,于己不会提升,于他人亦无所裨益,于学校更为有害。我想,这样的评课不要也罢。

评课,“一家言”当缓行!

4.公开课,几家欢乐几家愁

公开,即不加隐蔽之意。公开课,当然应指毫无隐蔽,顺其自然的课。课堂是个小社会,有苦亦有愁。不同的公开课,孕育出不一样的境界和情味,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上公开课其实就是自我的挑战,公开课是开放式的、大胆式的课,不要害怕暴露毛病,不必在意别人如何评价,敢上、能上就是一次进步。很多老师一提起上公开课就浑身得瑟,生怕被领导批评、受同事嘲笑。批评是对执教者最好的奖励,公开课点评,几乎没有几人说实话,人人争当好好先生,听两句好话,虽面子上好受,但实则无益。当然,最好的评价应是既让执教者接受,又能让执教者得到提高。公开课点评,应以鼓励为主,要恰到好处,毕竟上公开课的老师,年轻人居多。

落落大方的教态、丰富多变的表情,是公开课上一道绝美的风景;灵活驾驭课堂、积极调动学生兴趣,是公开课上难得的佳境;制作精良的课件,炉火纯青的诵读法、点评法、讨论法,丰盈了课堂教学的手段……但这些还不够,它们只是执教者必需的素质,教学的重心应体现在文本的探究和课堂知识与能力的构建,让作者走进读者心灵,要真正上出语文味,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重视审美与情感教育。

有些公开课,过于注重教学的技巧,显得单薄没有厚重感,书的厚度决定了课堂的高度和厚度,语文课要突出文化的厚重、精神的厚重、人文的厚重,肤浅的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多执教者对文本的解读不够,人云亦云,缺乏个性色彩。

有些公开课甚至是简单模仿。一次听一老师上《蜀道难》几乎就是仿效河北省一位老师的课上的,学习可以借鉴而不是照搬照抄,刻意模仿就会影响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丧失老师的主导地位,因为你是沿着别人的教学思路去教学的,学生、老师各异,焉能教好?

有些公开课缺乏灵动感。灵动的课堂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生气活力的张扬,需要张合有度、诗意盎然。虽然有时课堂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但学生的回答只是肤浅问题的回应,这样的热闹比沉闷更可怕。

有些公开课显得做作有余,真实不足,像是个人才华的表演和作秀。有些公开课,课前早已安排,学生的回答跟教参答案同出一辙,这样的公开课意义何在?

有些公开课是大杂烩。一次听一老师执教《雨霖铃》,歌唱、舞蹈、情景剧都搬进了课堂,不知是在搞电影表演还是话剧演出。

有些公开课,老师像是旁观者,学生的行为与己无关,他在教室里走动,貌似威严,实则心不在焉。

但,也听了不少让人击节叫好的公开课。

有些公开课,表面沉闷,实则孕育生机,暗潮涌动。

有些公开课,诗意浓浓、情意浓浓、语文味浓浓。

有些公开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有些公开课,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些公开课,师生互动、趣味盎然,让人终生难忘。

有些公开课,波澜起伏、开合有度,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有些公开课,好像给学生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课堂处处充满阳光,学生尽情地放飞着梦想。

当然,一堂好的公开课,应该也是一堂有缺陷的课,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听别人上课颇有益处,别人就是镜子,能照出你的毛病,也让你借鉴他的优点。公开课,几家欢乐几家愁,愿我们能分享欢乐,排解忧愁。

5.呼唤怎样的比赛课堂

2011年湖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株洲炎陵县一中举办,我有幸参加听课,目睹参赛选手风采之余,有些想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真实,唯有真实,比赛课才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一堂竞赛课,反复打磨、多次演练,我们讲“十年磨一剑”,如果磨的不是内家功,而是一堂课的功,那么这样的比赛还有多大意义?此次比赛不是赛前抽签而是选手自选课文由各地教研员精心设计,如此一来,只要是老师,皆可站在省级教学比武的竞秀台上演绎预设,慷慨激昂、意气风发。执教《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老师最后一句“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让人大跌眼镜,公开课俨然成了配合课,学生配合老师,老师配合教研员,教研员配合评委,评委将要配合谁呢?……

常听人说,比赛课都是好看不中用的课,我一向反对这样的说词,比赛课应要体现选手的教学理念,展现老师的素质,呈现课堂的有效状态,焉有不中用之谈?《雨霖铃》执教者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本学案设想以赏读为课堂的主线,在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尽量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组织课堂赏读活动。”这样的教学理念,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没有独特之处,但至少体现了教师的思考。前几日获得2011年四川省语文有效教学比赛第一名的耿老师跟我聊天时说:“我很反对在语文课上来些虚假的东西,我一直倡导语文课是文字的艺术,是心灵的升华,也是人生的课程!别无其他,就是不折不扣地践行我的语文思想!”此番话引起了我的共鸣,虽然我没听过她的课,但这样的话足以证明课堂的高度。然而其他选手的课堂并没体现某种教学理念,老师是为了比赛而比赛,是为了上课而上课,他们的教学设计也仅仅围绕比赛两字而设计。

比赛课上,我们更希望看到才华横溢的老师,他的才情他的机智,我们都为之心潮澎湃。在这个作秀的时代,比赛课也有作秀表演的倾向,一节课体现的不是老师的智慧,而是群体的智谋,一场比赛花拳绣腿,虽说饱了眼福,实则空空如也。八场必修课比赛,前七节没有让我动心的才子型教师,但最后一位湘西的老师令我心头为之一振,他的下水作文,着实感动了所有的学生和老师,虽然他取得了二等奖,但丝毫没有消减我对他的钦佩之情。语文课堂,虽说是学生的课堂,但老师的才情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不主张老师在课堂过于表现自己,但我一直以为才子型的老师,应是我们努力发展的方向。我也始终相信,优秀的语文老师本身就是语文,真实的自我,才是语文课堂的精气血脉。

热闹的背后,我们也需要沉静的课堂。本次竞赛最大的特点就是分组讨论,听课时我做了详细的记录,八节课节节有讨论,讨论的时间都不超过5分钟,并且老师都要学生站立起来,旁坐的一老师问我,“你们上课也是要求学生站起来的吗?”我摇头。讨论是一种交流,单从讨论的时间来看,5分钟能讨论出什么结果?站起来讨论的效果比坐着要好吗?并且学生那么机械地站立起来,茫然不知所措。讨论虽好,但不能流于形式,有时沉默的思考比表面的热闹更重要。

课已听完,收获之余,留给我的是无限的反思。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比赛课堂?赛课者恰如竞渡之人,我们是河岸者。面对滔滔江水,看竞渡之人,呐喊声里,我们或许激动,或许艳羡,或许仿效,或许蠢蠢欲动。茫茫江水上千帆竞发,唯有竞渡的精神不老,搏击风浪的气魄不衰,才是我们的愿景。

所以,我们呼唤这样的比赛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学,学生不是跑龙套;着眼于老师的发展,老师不是上课的机器;放眼于教育的未来,展示真实的自我。

6.如此赛课,何时休

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便有刀光剑影、爱恨情仇。

教育,也是一处江湖。考试、赛课,接连不休,虽然没有英雄狭路相逢的惊险,也没有鹿死谁手的争斗惨相,但一场没有多大意义的市级优质课竞赛,让我心灰意冷,使我不愿涉足江湖。我宁做一教育的隐士,采菊南山,以此终老一生。

连续七场比赛,我没有缺席,我认真观察师生的课堂表现,仔细记录下教学的内容。老师皆为中青年教师,他们有着美丽的外表,谈吐不凡。毕竟是从各县区精心选拔而来的教师,自然都有其拿手好戏,普通话标准、教态优雅自然、课堂驾驭娴熟,然而整个课堂似乎是一场表演的舞台,除了听到连续不断的掌声,似乎难以让我找出印象深刻的片段了。课后,我去询问我的学生,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什么都没学到!”如果一堂课,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我们的比赛还有什么意义?

作为观众,也是旁观者,上课的一幕幕还在我的眼前浮现,仿佛被漂洗的云,镶嵌在湛蓝的天空,给人以沉思与冥想。

语文教学并不一定要追求厚重与深沉,语文教学可以是山中的小溪,虽浅,但清,因为它不掩饰。人们之所以讨厌污浊的小河,是因为它浅却装得深沉。《项羽之死》一课中“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如果你是项羽的军师,你会给项羽什么建议?”貌似十分人文的问题也十分有厚度的思考,实则偏离了语文,这何尝不是一种“伪文化”“伪语文”呢?虽然清浅,如果能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就像小溪,可以灌溉,可以濯足,可以映照翠林与红霞,这何尝不是一种深度呢?

语文教学不一定要追求课堂的热闹,惊涛拍岸自有一份豪壮之美,如果风平浪静、水天一色,何尝不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似乎神圣的课堂也沾上了功利的恶习,为了营造课堂的气氛,老师要求学生给回答问题者以掌声,学生木讷的表情令人担忧,还有所谓的小组讨论,除了听到学生唧唧喳喳的声音,课堂要展示的内涵无人问津,课堂上他们真的快乐吗?我的学生在周记中道出了心声:“这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直让我们激烈的讨论,新课标实施后,小组讨论,多媒体上课等做法风行,语文课堂一时热热闹闹,但我是这么理解的,不能盲目地效仿,应该恰当使用,好的方法应利于学生思考,而并非上课一定要讨论很激烈,如果学生思考了,安安静静的课堂也一样是成功的。”

语文教学不一定要追求完美的结局。一堂遗憾的课未尝不是一堂优质的课,也许这样的课能给人以更多的启迪与深思,因为遗憾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深刻更真实,在它的身上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影迹,就如花的绽放,在绽放的同时我们仿佛听到了花心的破碎,这是生命的另一种诠释。这场高效课堂教学比赛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位执教《拟行路难》的老师了,也许天公不作美吧,她上课时,电脑出了问题,耽误了好几分钟,但她始终微笑着,然后说:“悲莫悲兮生别离,我们都是红尘的过客,电脑出了几分钟问题,就让我们多了几分钟相处的机会。”这是多么机智的语言呢!课堂她上一段深情的范读,深深吸引了我,声情并茂中足见她对鲍照的认同与同情,课堂中她带领学生走进鲍照的彷徨思绪间,走进“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南朝风雨里,同时也走进了文人失意的千古惆怅中,当她正想扩展阅读李白的《行路难》时,下课铃响了……这堂课没有完美的结局,这种遗憾却如细细密密的月光,美得明朗和超脱。然而,这位老师的课堂,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

同类推荐
  • 我在中国的岁月

    我在中国的岁月

    这本回忆录写于作者的垂暮之年。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有相当的研究。他献身于研究中国的事业,在中国长期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配以当时拍摄的照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兼具珍贵的史料价值。
  • 张爱玲学

    张爱玲学

    《张爱玲学》是一本非常不一样的“张论”。作者从批评、考证、钩沉的角度,重新探看张爱玲本人及她的小说。本书是高全之参加张爱玲的海葬葬礼之后,有感坊间满箩盛筐的张理论疏漏与错读竞相夺目,于是花了十年时间完成的一部作品。他以不同于学院内文学评论者的独特视角,以版本学家一般周密的考证研究功夫、科学论证式的逻辑架构,以及温敦典重的质实文字,就张爱玲小说的诸多层面做了深刻的研究与开掘;并对坊间张理论的疏漏、错读,以及两岸文坛有关张爱玲政治笔墨的“各自表述”,做了有力的澄清与驳诘,是一种开创新河的尝试。
  • 忆往述怀

    忆往述怀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季羡林素以学术造诣较深著称,他虽是年事耄耋却神思焕发,有大量散文随笔问世,亦是文坛一大幸事。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蕴涵着作者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它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从平实无华的叙述中,却透露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过之后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一振。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书中可以领略欣赏季羡林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中国新文学史稿(下)

    中国新文学史稿(下)

    全书分四个时期,即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左联十年,抗战前期,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每一编都先有一章,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学思潮、社团、论争等作总的概述,然后以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体分章论述,介绍各种不同流派、倾向的作家和作品。
热门推荐
  • 紫瞳:三生三世只为遇见你

    紫瞳:三生三世只为遇见你

    第一世,她是王室公主,他则是万人之上的魔君,当时,她为救他不惜跳入魔炎池,死前只留下一句”若可以轮回转世,羽墨殇,我还要与你再续前缘…“第二世,她是季府的四小姐,他是冷氏家族的最后传人,本不应相爱,可是天赐逆缘…”你与我若不能相爱,为何缘分要让我恋上了你…“”对不起…季霖霜…“他对她的爱,他从未说出…两人再遇彼岸花旁,最后一次转世…”我已恋你三生三世,我不求什么…只求这最后一世,你…能够爱上我…“"沐淑…”
  • 末日无限红警系统

    末日无限红警系统

    叶飞是一个大学生,在一次陨石砸地球中,幸运的得到了红警系统,通过不懈的努力,穿越诸天的故事
  • 异界白生游记

    异界白生游记

    白生=白森=瘦弱书生=废柴=战斗力18.6新手。
  • 不朽剑魄

    不朽剑魄

    沧云大陆,宗门无数,强者如林。一名普通的家族子弟,立志追求武道巅峰。一枚来自域外星空的神秘剑魄,铸就了一段不朽的史诗。热血激烈的对决,天才之间的碰撞,在这里唯有武道不朽,剑魄永恒。
  • 死亡竞赛
  • 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全集

    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全集

    20几岁对于男人来说,已经开始从稚嫩走向成熟。每一个男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好的发展前途,没有哪个男人甘愿平庸地度过一生。因此男人都应该在20几岁的时候加快脚步,为自己的未来打造一个广阔的平台,活出气概,干出伟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赢得一个精彩的人生。
  • 逆袭计划

    逆袭计划

    如果有一天,你的脑袋里突然响起一个声音,要送你去“旅游”,而且没有选择,你还会淡定吗?不过她是谁,天不怕地不怕苏颖的啊,看她如何拖油瓶好友驰骋江湖!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九天玄域

    九天玄域

    他身份尊贵,出生世家,却废材第一,纨绔无双。直到他闯下弥天大祸之后,家族继承权资格被罢黜。世人谤他、欺他、辱他、笑他、轻他、贱他、恶他、骗他。与此同时,一个来自地球的灵魂意外穿越到他身上,在一场惊天的奇遇中,封天珠认主,从此少年修古体,练神魂,踩小人,快意恩仇,以风雷之势,崛起于天武大陆。
  • 论语的提醒

    论语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论语的原文,给出了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论语的智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