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竞赛,与其说是华山论剑,还不如说是战争大角逐。因为成功的课堂需要老师当幕后英雄,需要做组织者、指挥者、策划者,老师不必冲锋在前,不必赤膊上阵。可惜在战场,项羽总喜欢冲锋陷阵,凭一人之勇攻城略地,且留下“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的笑谈。学学刘邦吧,“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即将出征的勇士,烽火硝烟,定格他们英勇的雄姿。
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展评现场授课上,我俨然一“项羽”式的悲情英雄,尽情演绎着我的性情和气概。
执教《麻叶洞天》,读着茶陵人的愚昧和迷信,读着徐霞客的无奈和无助,读着“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我的眼角湿润了,想起了徐霞客攀绝壁,涉洪流,有险必探,有洞必入的情景。他横穿云南,他漫过三湘四水,他走过戈壁荒漠,大半个中国留下他前行的步伐。猛虎吟啸,毒蛇出没,那份艰辛、那份凄苦非常人能煎熬啊。“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是一位五十岁的老者探险麻叶洞的一个缩影,永远被定格在敢于探险、科学求实、不畏艰难的精神丰碑上,“吾守吾常,吾探吾胜”也许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内心深处最洒脱的表白和天地间最掷地有声的宣言,我仿佛感觉他的内心在燃烧,他的生命在奔涌,他的精神在升腾。于是,我的英雄情结被唤起,我仿佛一猛士,仿佛在扮演着徐霞客,而我忘记了如果课堂是战场,那么我应该是指挥官,应该做刘邦,应该让学生去打仗,这样才能打一场胜仗、一场硬仗,而我潜意识地想着个人才华的竞赛而不是集体的行为,这也注定兵败长铁一中。
比赛前,我没想着用多媒体上课,也没带任何备课资料,平时单枪匹马惯了,就这样只身来到长沙去迎接这一次挑战。
项羽败了,乌江水静静地流淌着他悲情的血泪。我也败了,但我回来了,重新回到潇水之畔,枕着夜夜涛声。
不过,项羽毕竟被写进了“本纪”中,看来司马迁是懂霸王的。
谁能懂我呢?我问波涛!
坚守自己的长处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语),勤奋与思考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思考让我们的课堂更有高度。伟大的思想家多半有自我沉思的习惯,这种习惯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而是持之以恒的品质。每一次课堂,都是一次思考的阵地,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成熟的蜕变。我庆幸,我一直在付出、在思考着。
反思是自我审视的思考。习惯了反思的人,总喜欢在自己身上挑挑毛病,找找问题,常常反思总是有好处的,正如江苏著名特级教师洪宗礼所说,“每一次反思都是成功的记录,每一次反思都是思考的直接结果。反思出理论,反思出经验,反思出智慧,反思出灵性,反思出创意”。
然而在反思不足和缺憾时,我们似乎很少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常常忽略了自己的长处。前不久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来永州讲学,他说,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一天一个优点,日积月累,积土成山,你就成功了。先生语气恳切,目光凝视,他的话犹在耳畔。
是啊,语文教学之路上,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何苦为自己的不足而黯然神伤呢?在反思不足和缺憾时,不要忘记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想起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执教的《麻叶洞天》来。
在《麻叶洞天》课堂上,我用激情展现了我的教学风格,虽然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我会继续向前,我始终相信没有激情的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激情。感谢一些听课的老师唤我为“抒情男”“激情哥”,感谢长铁一中的学生们,他们说:“老师,您太有激情了,比我们老师强多了。”
我是一个真性情的人,自恋一点说我是一个有着诗人气质的语文老师。我喜欢用自己的童真演绎课堂,我喜欢用抒情的方式去对话作者,去触摸历史,去叩问苍天,我不喜欢躲躲闪闪,我讨厌故作深沉,我反对技巧分割。我的课堂可以说是率真的,或许有人认为这是疯疯癫癫,这恰恰就是我的性情罢了。一个没有“自我”的课堂,除了老气横秋外,只剩下些十足的匠气了吧。
上课如为文,一堂课应该有一个教学主题,有教学主题的课堂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程少堂的语文味,董一菲的诗意语文,都明确了教学主题。《麻叶洞天》一课,我以“语文意识”统摄全课,虽然教学内容有显繁杂,但教学流程井然有序,至少让学生明白老师要教给他们什么。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说,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活动开来。《麻叶洞天》课堂上,两处教学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我问:“如果你是景点播报员,你如何来读第一自然段。”一女生便以播音员的方式朗读起来,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在我的带领下,学生便齐读起来,一唱一和,课堂迎来一处高潮。接下来我要求学生以湖南方言的形式还原当时的情景,我演徐霞客,学生演茶陵的老百姓,三处对话,地方色彩浓郁,麻叶洞的神秘、当地百姓的迷信以及徐霞客的无奈被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课堂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有人说一节好课,也是一节遗憾的课,而我说,一节遗憾的课,也蕴涵着一节好课所没有的独特之处,这取决于评价和思考的角度,而这些长处往往需要自己去开垦和坚守。
课如其人,一个人的修炼,绝非朝夕之功,我们需要坚守读书、写作的良好习惯。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李渔语)。读书方能增加课堂的厚度与深度,我虽愚笨,但一直坚守着这一习惯,厚积薄发、博采众长。
“不会写作的语文老师,是很难真正理解教材中写作上的微妙之处的,是难以真正教好语文的”(秦牧语)。一个没有文学修养的语文老师是很可怕的,没有写作的经验,就无法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他的课堂只能是肢解的、呆板的、死气沉沉的课堂;只有,懂得写作的老师才可以让课堂灵动、智慧、充满人文的气息。我坚信:文字,是我生命的诗行;文学,是我生命的翠袖红巾。
不由得又想起魏书生先生在上次讲座中的发问:语文课改的资源是什么啊?--坚守自己的长处!
人生,需要一次大赛
我一向不喜欢跟他人争个什么,比个什么的,我喜欢在平静的生活里书写喜怒哀乐。正如我先前所说:读点书,写点字,游点山,玩点水,做个幸福一点的教书人。
时代浮躁、红尘喧嚣,我无法在世俗的纷扰中平静下来,只想离开这座城市。当王鹏伟、吴同和两位先生知道我的梦想后,他们一直希望我能参加一次全国比赛然后走出去,于是他们先后向湖南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马智君先生推荐我,终于让我拿到了这次大赛的入场券。
比赛前的心情是复杂的。我从没参加过任何级别的教学竞赛,加之我怕辜负两位先生的厚爱,心情变得非常紧张。过惯了平淡的日子,习惯简简单单地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这次比赛的出发点就是功利性的,我无从适应。
当去长沙比赛时,我显得格外轻松。当别的选手忙着备课时,我却悠闲地去听选手们的课;当跟我同住的安徽周伟老师问我课准备得如何时,我淡淡地说,似乎不太好上,晚上我再备课吧。
一节课我花了五个小时来备,晚上失眠了。听着周伟老师的鼾声,我焦躁不安起来。于是起床喝水,喝完水后,不过十分钟,膀胱就膨胀起来,为了让它恢复自然,只好如厕,如厕后,又想喝水,喝完水后,膀胱又膨胀起来了;这样循环反复着好多来回,那一晚我只睡了2个小时。
当然,这样的回忆,没有多大意义。失败,才需要铭记。
失败了,自然是痛苦的,我不想去掩饰内心的忧伤,因为梦想破灭了,我辜负了王鹏伟、吴同和两位先生,当然也对不起马智君先生。回来后,不敢去见同和先生,作为他的弟子,我无颜以对他老人家,也不敢电话鹏伟先生,一种莫名的自责和愧疚充斥在心间。
然而这次赛课带给了我太多的启迪。以前我很是讨厌这样的赛课,把教室搬到舞台,学生能安心上课吗?老师能安心上课吗?但现在我不会那样想了;不管是商业行为,还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从另一个角度确实能让赛课老师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
在那样的舞台上,在学生心不在焉的学习状态下,如果你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心,那么平时的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你已经驾轻就熟了。
平常我们总喜欢对别人的课堂说三道四,当经过这样的赛课,你的心态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你也许会理解一些赛课老师的想法和表现。
人的进步需要经历一些难忘的事,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才会让你深思,这样的深思是你腾飞的原动力。站在这样的思考高度,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简单,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比赛失败了,痛苦是难免的;若说没有痛苦,那只是谎言罢了。但痛苦,让我明白以后该干什么,该如何去从事语文教学。就像赛课后拜访张玉新老师时他对我说的一句话:“春来,你要知道,语文老师的作用就是让自己的素质转化为学生的学,今天的赛课回答了两年前我问你的那个问题,这次你应该有一个华美的转身。”是的,今日我才领悟什么是蚕蛹破茧的美丽。
铩羽而归后,我反复思考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让学生有所收益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语文老师该怎样去提升专业能力,该如何去让学生更好地学……
前几日校长让我给学校老师讲座,我以《让生命在课堂溢彩流光》为主题讲到了课堂的高效问题,我用四个字来概括老师的作用“乐-帮-导-让”:“乐”就是孔子所讲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老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帮”就是《学记》中讲的“长善救失”,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及时加以指正;“导”,就是苏格拉底讲的“产婆术”,即要引导学生;“让”就是海德格尔讲的让学生去实践。如果老师做好了这四点,就抓住了教学的“牛鼻子”--学生的学。
“乐-帮-导-让”四字教学经,是赛课后最大的收获,我把它写成了顺口溜,美其名曰“春来教学心经”:
不要老想着我要去展示
心中有学生那叫真本事
一节课少说点啊没关系
学生动起来才是硬道理
勤读书常反思
进入课堂有激情
师生相处乐融融乐融融!
学学毛泽东运筹帷幄中
想想张艺谋导演真是牛
教学就像袁伟民
课堂仿佛赛排球赛排球
为学生多想想
对自己严要求
以学定教多从容
教学内容要入心
语言文字别放松
说一说听一听
写一写诵一诵
教学相长真英雄
语文路上潇洒走!潇洒走!
“一次没上好,多上几次就能上好了!”这是王鹏伟先生对我说的鼓励的话!既然选择了语文教学,课堂便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选择前行,奋勇。
2.老师,要当课堂的“幕后英雄”
第八届“语文报杯”中青年课堂大赛在旅游胜地黄山圆满落幕了。作为语文界的一分子,我由衷为之高兴,但在阅读听课、评课老师的文章时,“强势”一词特别扎人的眼。强势本没有错,但为何对执教老师的强势颇有微词呢?
课堂上,老师强势了一点,有错吗?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强势的老师,多半是才子或才女型的老师,因为凭着才华,总有想表现的欲望,何况是全国大型的竞赛课,有如此之多来自天山、巫山、长白山、峨眉山、武夷山、泰山、华山、衡山、黄河、汾河、黑河、长江、湘江、牡丹江等名山大川的老师们慕名观摩,秀秀自己的才能,何错之有?这样的老师总比无才的老师要强出好多倍吧!既然如此,为啥遭人诟病?难道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抑或是眼高手低的通病在作怪?
不由得想起高中语文老师杨荧郁先生。他也是一位才子,上起课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高兴处,还真有点梁任公先生的味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激动之时,涨红着脸,在教室里自由穿梭,特别是教授《纪念刘和珍君》讲到兴奋处,他操着标准的零陵水口山话诵读--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声如洪钟,抑扬顿挫,双手高举,表情凝重。一日,跟高中同学相聚,提及他时,我们自觉地诵读起“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来,然后哈哈大笑。当时,他俨然学生面前的一座高山,神圣不可冒犯,课堂上我们只有竖起耳朵听的份,作为学生的我们,总觉得课堂上少了点儿什么。
老师若太强势,自然就成了话语的霸权者,忽略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我们来看看本届大赛评委赵福楼老师《听才子型教师上课》中的一段文字吧:
“我注意观察在强势教师面前学生的表现,发现他们做驯服状、仰慕状。可拟测其心理:教师如此伟岸、渊博、潇洒、智慧,自己不觉在他的面前委顿下去。这种情境中,在这个教师面前,学生最好的选择姿态就是静听。我不以为投注精力和凝聚精神的听就不是学习,就不是很好的学习,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全部接受、敬慕状的静听中,人的心理是带有被动特征的。”
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王尚文先生说得好,话语承载了人与人的关系。语文教学首先是要建立在人相互平等的基础上,课堂的主体是谁?--学生啊。课堂上,展示的是学生还是老师?--学生啊。如果老师太强势,除了学生对你仰视之外,还能剩下些什么?
所以,我以为,课堂上,老师,要当“幕后英雄”!
当“幕后英雄”,首先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于漪老师语),才子、才女型老师胸中当然是有书的,否则就成沽名钓誉之徒了。除此之外,关键就是要目中有人,和学生要平等对话,不能高高在上,独揽话语权,最好以隐性的方式出现在课堂,让学生以显性的方式自由对话,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总而言之,听课者看到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其次,要适时帮学生一把,该出手时才出手。当学生面临困惑时,当课堂沉闷时,老师要勇敢地站出来,相时而动,用自己的才华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学识去感染学生,充分展现才子、才女的个人魅力。此时的强势而出,才能更好地彰显教师的主导形象。
最后,就是要“让学”。海德格尔把“让学”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让热爱,一个是让实践。由于自己是才子或是才女,让学生热爱语文并非难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去实践,不能总是牵着他们走,甚至是抱着他们走,不要搞个人崇拜,要勇于“藏”在学生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给他们以勇气与力量。
当然,作“幕后英雄”,首先你得是英雄,这是能力问题;其次能退居幕后,这跟心态有关。
3.评课,“一家言”当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