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行业差距大固然是客观现象,但并没有波及到每一家公司的每一位员工。薪水高低,不仅会受到行业的影响,和职业高低还有关联,职位越重要,受行业差距影响越大,而越是基层职位,受行业差距影响越小。在网上公布的名单中,那些月入万元,令人眼红的高薪,很少是可代替性强的基层岗位。试想,如果你的岗位随时可以由别人代替,有人能干和你一样多的活,价钱还比你便宜,那老板有什么理由给你这份高薪呢?就像保洁这样的基层岗位,即使到了最炙手可热的行业,到了世界500强公司,到了经营得当利润非常高的公司,他的薪水也不会向白领、金领们看齐,成为高薪一族——精明的老板们,可不会没事发钱玩。
第三,即使进入所谓的热门行业,也不代表进了高薪的保险柜。今日的热门,明天同样有可能变成冷门,甚至消失。就像BP机,不也曾风光无限吗?冷和热,还需要辩证的看待,过热的行业,一则竞争非常激烈,近乎九死一生,未必适合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二来,盛极必衰,过热,往往是进入低谷或衰退的前奏,这时更需要看清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以决定是坚守还是调整。
同时,在热门行业中,固然赢得高薪的几率比冷门行业更大,但高薪背后的生活,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受或喜欢的。因为行业有发展周期规律,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特性,个人也有性格差异,以及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心理状态和想追求的生活。工作和生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当两者背离太远时,生活也随之变得别扭起来。而参照行业发展周期理论,顺势而为,做出符合自己当前状况的选择,或据此及时对职业规划做出调整,是不错的选择。
顺势而为,平衡生活
如果做一个相对形象的比喻,幼稚期就是天地初开的混沌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行业,增长率和客户需求,都呈现出上升状态。同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技术不够成熟、用户特点、产品定位、市场策略、服务方式等不明朗。但这种不确定带来的有利一面是企业进退周转的余地较大,又因为和行业相关的信息不多,使得进入这个行业的壁垒也较低,并充满了机会。这是一个“寂寞”的时期——新产品、新服务等有别于传统的新事物,市场还没有完全接受,或感觉非常陌生,市场还处于需要教育、培育、引导的启蒙时期,也是预热期。又因为前景不明朗,不确定因素太多,这段时期即市场预热期,对此行业的开拓者们而言,更是“煎熬期”。
礼仪培训行业,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从零开始的一个新行业。钱其琨创办的未来之舟培训公司,是较早进入此行业的公司之一。起初,市场需求非常少,钱其琨苦熬了4年时间,通过媒体合作、网络宣传等途径,做了大量的市场培育和宣传工作,慢慢地拉升市场需求。经过几年的发展,商业培训市场已经小有规模,诞生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务礼仪培训机构,以及知名度很高的顶级培训师,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金正昆教授、具有丰富的外企培训资历的外企派杨路。身为开拓者之一的未来之舟公司,自然也在礼仪培训行业拥有一席之地。
要成为开拓者,必须有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有坚守阵地,不轻易放弃的韧性,还需要冒险的精神。因为你是在开辟一个陌生的市场,从事一个崭新的行业。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段时间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同时在坚守中,你也许会赢,像未来之舟那样,尽管经历了4年漫长的预热时间,好在最终迎来了春天;你也有可能会输,在市场还没有热起来时,你已经支持不下去了。开拓者,就这样成了给后来者铺路的行业奠基人——高风险,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
在幼稚期,即行业刚开始起步阶段,市场需求还在观望,或者很陌生,需求不高,公司又需要不少资金来培育市场、研究新技术,因此风险较大,利润空间却不大。这个时期,并不适合想一口吃个大胖子、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或急需资金的人进入。
然而,就像一种叫“秀逗”的糖,含在嘴里,起初是酸苦的,但坚持十几秒,酸苦穷尽之后,甘甜的感觉就会泛上来。人生也是如此,幼稚期的日子并不好过,但只要挺过这个时期,成功过渡到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成长期,就能收获后面的甜——前期的尝试、铺垫、储备、坚持,对个人而言,都能转化为行业影响力,就像前面提及的金正昆教授和杨路,他们都是在最早的时候就进入了礼仪培训行业,在别人试图超越他们前,他们已塑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对公司而言,先进入市场者,往往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也更容易成长为行业领军者。
第二阶段的成长期,比幼稚期前进了一大步。如果说幼稚期前面的路还是模糊一片,看不清怎么走,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在成长期,许多信息,如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都日渐明朗,开始有了眉目,技术也渐渐成熟、定型。此时市场处于高速上升状态,风险降低,利润空间较大。传呼机刚出现时,售价就曾高达千元,早期的通讯器材运营商们,不少借此挖到了商海里的第一桶金。
此时,行业开始展示出诱人的前景。进入此行业的低难度,让新进企业渐渐增多。和相对寂寞,暗自摸索的幼稚期相比,现在可以说是群雄逐鹿,问鼎中原,一片混战的时候。我们常说的创业型公司,通常也是指幼稚期和成长期出现的,资历较浅,规模较小,但扩张较快的公司。
阿里巴巴的马云有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这段话的原意,当然不是在评论创业型公司,但把此话用来形容这段混战时间,倒是颇为贴切。
对求职者而言,进入创业型公司的好处在于,因为公司够年轻,元老级员工,打下江山的老前辈们还不多,员工有很多职位上升的空间,随着公司的扩张,薪水上升的速度也会比较快。但激烈竞争带来的另外一面是稳定性不高,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公司,它既可能成长为可口可乐那样的行业霸主,也有可能上周还正常上班,下周就消失不见。
这时更欢迎有冲劲,有创意,有野心,也不那么墨守成规,还能承受高强度,同时不惧怕风险,渴望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只想盛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年轻人。行业特征最明显的,应该是IT业。认识不少在这个行业做事的朋友,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年轻,共同的工作状况就是频繁加班。在这里,想收获更多,就需要付出更多。创业型公司,尤其是一线岗位,是年轻人的天下。因为,一旦年过40,大部分人,无论是创意、行动力不是精力等会出现下降的趋势,日渐增加的家庭负累也让他们越来越不喜欢冒险,这和创业型公司的发展规律是相违的。
竞争继续深入。行业从起初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演变到大致平衡,再到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行业内的平均利润率,也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曲线变化。到了成长后期,市场饱和度超过30%~50%,竞争已呈白热化状态,或者行业出现重大危机,如2007~2008年房地产二手房市场遭遇的寒流,便会迎来行业整合期。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洗礼——在前期,大公司小公司都有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大家都有饭吃。整合期一旦开始,就意味着有一批企业将倒下去。在这种过度竞争的状况下,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能力不够强,职场心态也不够成熟的应届毕业生们,最好绕着走,因为在其中,必定是“九死一生”。
经过一轮洗牌,市场稳定下来,此时的市场,已从起初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没有太多新需求增加,行业状况非常清晰和稳定。技术太成熟,开发新产品成了一件困难事。同时,行业内已经成长出一些成熟的大公司,它们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他的小公司要重新进入这个行业,并占领一席之地,变得困难重重,这就是成熟期。
就像碳酸饮料老大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家电卖场老大国美、苏宁;门户网站中的新浪、网易、搜狐;搜索引擎百度、搜狗;方便面龙头康师傅、统一;日用品行业中的宝洁……这些品牌早已深入人心,甚至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消费习惯。小公司跟它们硬对硬,基本讨不到好处。当年的七喜汽水,也是用差异化营销的手法,把自己定位为非碳酸饮料,才在饮料市场抢到一块蛋糕。
相对稳定的市场,给求职者带来的,是同样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这些大公司,要进入得过五关斩六将,但一旦进入,完善的福利制度、长期的培训计划,等等,是创业公司难以相比的。而公司的正式员工,如果没有犯过什么严重错误,也能在公司里呆较长的时间——这些大公司的面试官们,往往也会拒绝职场跳蚤。这里需要的是相对稳定的人员。
这些听上去很美,但别忘了,硬币都有两面,稳定生活的另一面是:上升空间有限,野心家们在这里可没多大的舞台。
甲骨文公司华西区董事、总经理李绍唐,在他的《勇敢去敲老板的门》一书中提及,他在IBM工作的第15年,已做到协理。40岁时,他问自己的顶头上司:“我到底有没有爬到金字塔尖端的机会?大概还要几年?”公司里人才济济,讲究“辈分”,“派系”复杂,上司告诉他,在他面前至少排了10个人,即使他愿意等,要轮到他,恐怕也是30年以后的事了。这次谈话,让梦想做CEO的李绍唐决定有合适的机会后立即跳槽。2年半后,他等到了甲骨文公司台湾总经理的职位。
一般情况下,公司规模越大,行业影响力越强,公司里的元老、人才就越多,就越强调等级制度,在这样的大公司里,想像在创业型公司里那样,绕开排在你前面的人,快速升迁,很难。在这里,你更像一颗螺丝钉,负责眼前可见的那一块事务,少有创业型公司那样独当一面的机会。
有的行业成熟期很长,比如家电行业、房地产业,也有的很短,如传呼业。当市场需求持续下降,必然导致无利可图的公司渐渐退出市场时,行业就逐步迈进了衰退期。行业的衰退是多方面的,除了需求因素,常见的类型还有生产所依赖的资源枯竭、效率低下的比较劣势、经济过度聚集的弊端等因素。
其中,需求因素是变量。需求的下降,有时是不可逆转的,就像手机的出现,让传呼机的用户越来越少,直到退出;MP4技术的成熟和价格下调,必然影响MP3的销量;有时是暂时低落,假性衰退,此后又会恢复到成熟期,甚至能恢复到成长期。如房地产2007~2008年时,市场冷淡,但2009年,房市又开始回暖,重新活跃。房地产的发展曲线,有别于传统行业由高到低的抛物线型曲线,是一条很长的波浪线。
在行业进入衰退期时,员工有两个选择,一是果断离开此行业,另谋他路;二是在行业内寻找新的细分市场。譬如传呼业,它实际上是电信行业中的一个细分市场,BP机虽然退出了,但手机异军突起,同时电信行业本身离衰退期还很远。因而,为保证职业的内在连续性,从前的传呼业从业人员,大可直接转入手机行业,没必要转入八竿子打不着的其他行业。如果是假性衰落,但前景光明,另一个选择是坚守,低谷之后,必将迎来另一个高潮。
热门行业未必是你最好的选择,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