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李孝式完全是一件偶然的事。
2009年8月的一天,我应邀送《走进信宜》给曾经支持这部书编辑出版的中兴门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江泳先生。《走进信宜》2008年11月就举办了首发式,江泳先生因为工作忙没有参加,为了表达谢意我决定亲自送样书给他,没想到一约就约了差不多1年的时间。
其实除了赠书之外,我还有一件事要请教他的。
《走进信宜》的“信宜名人”栏目里,介绍了一个叫“李孝式”的人物,身份很特殊,居然是另一个国家马来西亚的开国元勋、首任财政部长!在我有限的历史知识里,这样的“发现”太意外了!我问了收集那份资料的编辑,回答更意外:李孝式是英国的“驸马”!再到他的故乡镇隆去走访,不得了,那儿更多的坊间传言则是:镇隆出了个在外国当总理的大人物!镇隆很多民国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高官纷纷浮出水面……再回来一查侨联的相关资料,更了不得:信宜130多万人口,其中就有归侨、侨眷、海外乡亲50多万,这其中又有近40万人是“南洋客”或者“南洋客”的后代!去到信宜的任何一个乡下,随意选出五户人家造访,保准有三户会有海外关系。信宜本来就是中国著名的侨乡!
对于一个外来的信宜媳妇来说,把这些被早有零星记载的史实当成新发现本不足为奇。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大人物在信宜本土除了市志和侨联资料的零星记载之外,居然没有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纪念物,李家在镇隆老街的锦纶泰旧址,我曾经好多次在采风或者人大代表调研的过程中流连忘返,却始终没有知道那座古建筑物的确实来历。在马来亚西被封了公爵的李孝式,在他的有生之年里,只在为其父送葬时回过一次信宜镇隆……太多的震撼,太多的疑惑,令我对与这相关的一切,欲罢不能!
没想到,我在江总的办公室里一提到“南洋”两个字,江总就指着一个正在他的办公桌后面处理资料的中年男人说:“你问他吧!他是‘南洋客’的头。”
“他是……”
“市侨联的江起林主席。你不认识?”
“主席已经是过去时啦!”江主席抬起头笑着打招呼。
“您就是江起林……主席?”
这个名字我太熟悉了!我们还是信宜市下的同乡呢!只是从未见过面而已。
事情的开始就是这样,我从此开始了从江主席身上挖宝。越来越多的发现让我最终决定要用一个写作者的方式去记下“李孝式”和“南洋客”,并立即将自己的创作计划发送给省作协分管文学创作的专职副主席廖琪先生和一直关心茂名信宜这边文学创作和作协组织发展的原党组副书记吴赤锋先生。然后廖琪副主席又将我的创作计划给了省文学院的熊育群院长,这几位领导兼师长的肯定和鼓励让本以热血沸腾的自己更加兴奋不已。再之后就是只要是为了采访写作这部长篇,省作协的温远辉副主席都积极提供相关方便……
所有的马来西亚的采访对象都由江起林先生推荐、筛选,所有的采访提纲和信件也都由他找人转交。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准备,我人生经历中的首次出国之旅终于顺利成行。江主席一路陪伴,在马来西亚的吃住问题和交通全部是通过他的老关系老交情解决的。
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江起林先生,就不可能有这部长篇传记的采访和写作。没有省作协领导和师长一路走来的种种鼓励和帮助,就不可能有我的长篇处女作的顺利完稿!
特别是后来,当我在参加茂名市人代会期间,将匆忙写成的部分初稿给同为代表的刘焜祥副市长指导,希望在将来出版时会得到信宜市政府方面的支持时,没想到刘副市长一下子就被书稿的内容吸引了!他立即将情况告诉了分管科教文卫体的封小翠副市长……两位副市长的肯定与支持替我免除了后顾之忧,让我从此可以心无旁骛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书稿的续写和修改中去,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所有的创作与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