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杞因为善于察言观色,能言善辩,深受皇上喜爱,很快就升为宰相。但是他掌权后,不但不思精忠报国,反而利用手中大权排挤贤臣,陷害忠良。他独揽朝政,谁要是对他稍有不满,他都会对其加以迫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宰相杨炎曾与卢杞同在御史台工作,他见卢杞不仅长得吓人,而且品行差劲,心里就很看不起他。卢杞掌权后,在皇上面前诬陷杨炎,结果,杨炎被发配到崖州充军。唐德宗因兵乱曾经避难奉天,灵州大都督崔宁对德宗说:“圣上英明,若不是卢杞祸乱朝政,怎么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卢杞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后来,他指使人诬陷崔宁私下勾结朱泚,将崔宁害死。
四朝元老颜真卿,是书法大家,又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深受朝野上下爱戴。他见卢杞胡作非为,多次对他提出批评。卢杞想扳倒颜真卿,但是颜真卿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一直没有让他抓到任何把柄。卢杞为了将颜真卿从朝廷排挤出去,有一天,专门派人去问颜真卿,问他愿意去哪里做官。颜真卿找到卢杞,指着他说:“你父亲忠勇正直,让人敬佩。当年安禄山将他的首级送到平原示众时,他脸上满是血迹。我敬重他为国而死,亲自用舌头将上面的血迹舔舐干净。你现在对我步步紧逼,居心何在?”卢杞听了,惊慌失措,赶忙对颜真卿下拜,请求他的原谅。但是,他当众认过错后,恼恨颜真卿给自己不留情面,对他的恨更深了。李希烈举兵造反后,卢杞想借李希烈之手除掉颜真卿,于是对皇上说:“李希烈桀骜不驯,需得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臣,携带陛下的诏书,前去劝服。颜真卿名闻四海,是最合适的人选。”唐德宗昏庸无能,对他的意见极其赞同,于是命颜真卿前去劝服李希烈。满朝文武听到消息后,纷纷反对。但是皇上不作理会,后来,颜真卿果然被李希烈杀害。
唐德宗在位时,地方叛乱不断。政府连年用兵,国库入不敷出。卢杞做了宰相后,为了取悦皇上,大肆为朝廷敛财。他下令将全国的房屋分成三等,然后按照等级征收赋税;他将商业买卖的税收由以前的每贯二十文提高到每贯五十文。老百姓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民房也要交税,骂声一片。他见长安城有很多富商资产过亿,就怂恿唐德宗与商人夺利,颁布法令对商人们征收重税。长安城的商人对此极为不满,曾在全城罢市抗议。卢杞上街时,很多人堵着他的马车与他理论。他吓得冲出轿子,拔腿就跑。唐德宗见民怨沸腾,只好将新法令废除。
朱泚造反的时候,唐德宗曾在奉天避难。叛军将奉天围了个水泄不通,并多次发起进攻,奉天守军伤亡惨重。唐朝各地兵马见皇上形势危急,急忙赶来救援。灵武留守杜希全、渭北节度使李建徽等人率领一万兵马率先赶来,但是,在选择入城路线时,卢杞不同意援军从距城四里远的乾陵入城,非要援军从距城十二里远的漠谷入城。大臣浑瑊和关播一致认为,如果援军走漠谷入城,极有可能遭到敌人的伏击,后果严重。卢杞一脸忠诚地对唐德宗说:“援军如果从乾陵入城,先帝陵寝势必受到骚扰,陛下可能要背负天下人的指责。”唐德宗听了他的话,命令杜希全等人由漠谷入援奉天。果然,援军在穿越漠谷时遭遇叛军伏击,死伤过半,杜希全只好领兵退回邠州(今陕西彬县)。就因为卢杞一人的愚昧无知,整个救援计划全部泡汤。
后来,李怀光等人率唐军进入奉天,唐德宗大喜,准备设宴款待将士们。有人对卢杞说:“李怀光对你心怀不满,他认为皇上逃亡至此,全是宰相执政不明的结果。现在他手握重兵,势必会对你不利。”卢杞听说后,对唐德宗说:“叛军新败,李怀光新胜,如果让李怀光趁胜出击,一定可以收复京城。皇上如果设宴款待他,只会让战机白白流失。”唐德宗听后,让李怀光赶快出发,去收复京城。李怀光不辞辛劳前来营救皇上,不但没有得到赏赐,连个休息整顿的时间都没有,心中极为不满。他气呼呼地带兵离去时,心中已有反意。后来李怀光果然起兵造反,唐德宗听到别人议论纷纷,才知道自己被卢杞耍了,成了他算计别人的工具。他心中恼怒,将卢杞贬到新洲做司马去了。
不久,唐德宗想重新起用卢杞,谏官们纷纷上书反对,说卢杞祸国殃民,是国之大贼,不能再重用他了。给事中袁高抓住写好的圣旨,死活都不让皇上颁布命令,唐德宗只好作罢。第二天,他对宰相李勉说:“我找个小地方,让卢杞去做刺史怎么样?”李勉不客气地说:“皇上就算给个大地方,谁也不会有意见,但是百姓不愿意怎么办?”德宗听了他的话后,叹息道:“你们都说卢杞奸诈,我怎么不觉得?”李勉说:“人人都知道,就皇上一人不知道,这正是他的奸诈之处!”德宗沉默了好大一会儿,然后对身边的人说:“我感觉袁高是对的,决定不让卢杞回来了。”那个人幽默地说:“近来人们都在拿汉桓帝、汉灵帝与陛下作比较,今天我才发现,原来陛下比尧舜都圣明!”卢杞彻底失去了唐德宗的信任,被朝廷抛弃。
面丑心恶的卢杞一生机关算尽,却只落得一片骂名。后来,他孤苦伶仃,病死在新洲寓所。
二王八司马
唐德宗统治时期,宦官专权现象严重,他们不但左右朝政,还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他们在市面上私设“宫市”,随意抢掠百姓财物。很多正直的大臣看到“宫市”惹得天怒人怨,纷纷上书要求罢免“宫市”,但是,他们除了惹祸上身之外,根本没见朝廷有任何动静。
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博弈。王伓,杭州人,擅书法。两人在东宫侍奉太子李诵时,时常向太子提起民间疾苦。太子李诵是一个聪明、正直的年轻人,他听说宦官在外面胡作非为,一心想除掉他们。王叔文依靠太子支持,团结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士大夫。这批人以二王和柳宗元、刘禹锡为中心,开始为太子即位和革新朝政做准备。
德宗病死后,太子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唐顺宗继位后,给二王和柳宗元等人都封了官职,在唐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等人开始参与朝政。他们知道自己威望不够,又推韦执谊(出身于宰相世家)为宰相,颁布了一系列兴利除弊的新政,德宗时候留下的弊政如“宫市”、 五坊小儿之类,都得以废除。此外,他们还颁布了很多减免苛捐杂税、限制宦官权力的政策。一时间朝野欢呼,人心大悦。
王叔文等人明白,要想真正消除弊政,必须得掌握兵权和财政大权,于是,他们开始计划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王叔文任命刘禹锡的好友杜佑为盐道转运使,以拥护新政的老将范希朝为京西诸镇兵马节度使,并任命韩泰为行军司马,意图从宦官手中夺取京西诸镇的兵权。
王叔文的这些举动,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反对,他们开始串通起来,组织反攻。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剑南节度使韦皋﹑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裴钧﹑河东(今山西太原南)节度使严绶联合起来,在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迫使唐顺宗立李纯为太子,接着,他们又逼迫皇上传位给太子。
李纯继位后,遂即将王伓贬为开州司马,将王叔文贬为渝州司户,并在次年将其赐死。接着,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那些参与新政的大臣,如李凉、李位等,也先后被贬出朝廷。王叔文等人推行的新政也被废止了,新政彻底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上称王叔文等人发起的这场抑制宦官专权、革新朝政的运动为“永贞革新”,将这些因新政而贬谪的人合称为“二王八司马”。
文坛领袖韩愈
韩愈,字退之,号昌黎,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韩愈三岁丧父,由他的兄长韩会和嫂嫂抚养长大。他勤奋好学,饱读诗书,素有治国经世之志。
韩愈19岁时就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一连三次,皆名落孙山。宰相郑余庆看了他的文章,对他的才华非常赏识,常在人前夸赞他,韩愈因此声名鹊起,不久,就考中了进士。按照唐朝的法律,考取进士后还要参加吏部的考试,韩愈三次参加吏选,都以失败而告终。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礼部尚书董晋推荐韩愈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时年韩愈已经二十九岁。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一边指导张籍、李翱等士族学子学文,一边大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韩愈回京后,担任四门博士,36岁时,担任监察御史。由于他为人正直,直言进谏,得罪了很多人。唐德宗晚年疏懒政务,宦官专权,苛捐杂税严重,百姓深受“宫市”骚扰,怨声载道。韩愈为此事专门写了数千字的奏章,请求朝廷减免赋税。皇上看后大怒,将韩愈贬为阳山县令。直到唐宪宗北归,韩愈才被调回朝廷,任国子博士。
韩愈虽然曾经因为谈论朝政而遭贬,但是他正直、敢言的个性始终没有丝毫改变。唐宪宗迷信佛法,凤翔法门寺有一座护国真身塔,里面供奉了一节据说是佛主释迦牟尼的手指骨,人称佛骨。按照经书上的说法,这节佛骨每三十年开示一次,如果在开示时用心供奉就能保佑人平安。唐宪宗对这个荒谬的说法深信不疑,他让宦官手持香花去迎接佛骨,然后将佛骨接来,在宫中供奉三天后,再送到地方上去接受香火。整个长安城闻风而动,无论是朝廷显贵还是平头百姓,都争相施舍,纷纷跪拜,很多人为了能够供养佛骨而不惜倾家荡产。
韩愈看到后,上书劝谏皇帝。他说:“古代那些圣明的帝王,没有佛教时,照样能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汉明帝引进了佛教,自己还是短命而亡。南北朝时,佛教大兴,但是并没与给社会带来任何好处。佛骨一说并不可信,为了不再劳民伤财,应将佛骨投入水中,永绝根本。”唐宪宗看到奏章后龙颜大怒,准备将韩愈处以极刑。宰相裴度等人知道韩愈中正耿直,就替他求情说:“韩愈大放厥词,实属有罪。但是他一片忠心,并无恶意,还请皇上从轻发落。”唐宪宗听后,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达潮州后,请教师,办乡校,大力发展教育;减轻赋税,释放奴隶,关心民间疾苦;他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改进农具,促进农业生产,为潮州人们做了许过好事。次年,韩愈调任袁州刺史,他在袁州禁止买卖奴隶,袁州人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建昌黎书院以示纪念。后来韩愈被调回京,历任京兆尹、太子右庶子,但是始终没有得到重用。长庆四年(公元824年),韩愈病死长安,终年57岁,谥号文公。
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建设方面都硕果累累。他倡导“古文运动”,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然后博取所长,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因此时人把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他的作品主要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他的文章风格厚重,自成一体,苏轼给予他“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