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伦,字伯鱼,是战国田氏的后人。他年轻时,中正耿直而且很讲义气,在家族中具有极高的声望。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贼盗横行,第五伦家族的人争着依附他。他带人在险要的地方修筑堡垒,如果有强盗来袭,他让族人躲在里面,然后带上年轻子弟持械抵抗。先后有数十支队伍前来骚扰,都被他们打败了。后来第五伦去找郡长官鲜于褒,为族人寻求帮助。鲜于褒对他的胆识非常欣赏,让他在自己手下为官。后来,鲜于褒因失职被调往别地时,握着第五伦的手连声说相见恨晚。
过了几年,第五伦由于鲜于褒的推荐做了京师市场的管理官。第五伦统一了衡器,核定了度量的标准,对那些弄虚作假的奸商坚决打击,长安市场上欺瞒顾客的现象从此绝迹,百姓欢欣悦服。不久,光武帝亲自召见了他,对他的才能极其赏识。第二天又特地召他进宫,与他谈了一天。光武帝跟他开玩笑说:“听说你殴打岳父,还不让兄长和你一起吃饭,是真的吗?”第五伦回答说:“我娶过三个老婆,她们都没有父亲。我深知饥荒之苦,实在不敢随便请人吃饭。”听了他的话,光武帝大笑不止。第二天第五伦出京时,被任命为扶夷县令。他还没有走马上任,皇上又将他追任为会稽太守。
第五伦在任时,虽然俸禄两千石,但还是亲自除草喂马,挑水劈柴。他的妻子也亲自下厨做饭。他的俸禄,除了留下口粮,剩余的全部低价卖给穷苦百姓,因此,百姓都非常爱戴他。第五伦因触犯法令被征召回京时,老百姓都围在他的马车周围痛哭,不让他离去。有时候,一天时间,他的马车最多只能走几里路。第五伦怕耽误了进京的日期,只好偷偷坐船走了。百姓听说他吃了官司,赶到京城为他上书求情的多达千人,后来,他被无罪释放,又被拜为蜀郡太守。
蜀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当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很富裕。那里的很多官员在职期间,争相中饱私囊,搜刮钱财。第五伦上任后,决心扭转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他将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都精简掉,录用了一批出身贫寒、公正廉洁的人为官。他以身作则,带头抵制腐败之风。不久,郡中社会风气大有好转。老百姓都将他比作西汉的贡禹(两汉贤臣)。
第五伦中正耿直、忠厚老实,汉章帝即位后,想封马太后的族人为高官。第五伦多次上书,表示反对。陈留县令刘豫等人虽然能干,但是喜欢用严刑酷法来约束百姓,第五伦对此极其不满,上书弹劾他们。他见外戚窦宪位高权重,却不知修身养性,就对他说:“你虽然喜欢行善,但是很多依附你的人都带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长久以往,不但会给你带来危害,还会玷污外戚的名声。为了永保富贵,你最好闭门思过,远离小人。”他上书皇帝时也是如此,从来不会咬文嚼字、修饰雕琢。他的儿子们担心他会招来祸端,就劝说他以后不要再这样了。他们每每这样,都会遭致第五伦的一顿斥责。
有人听说第五伦公正无私,就问他:“你难道从来就没有为自己考虑过?没有私心吗?”第五伦说:“以前有人要送我一匹好马,我没有接受,但是每当朝廷让我推荐人才时,我心中总会想到他。我侄子生病时,我一晚上去看他十次,回来还是能安然入睡。我儿子病时,我虽然没去看望,但是我担心得一宿都没睡着。从这些事可以看出,我也是有私心的。”第五伦就是这样朴实无华。
第五伦年老时,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上最终答应了他,赏给了他五十万钱,还送了他一所房子,让他照样享受朝廷的俸禄。
黄昌夫妻破镜重圆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他出生在贫穷的农民之家,自小无钱读书。但是,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学校,他见在学校里学习经学的儒生们出来后都知书达理,很有学问,因此对学问起了渴慕之心。他虚心向人请教,苦读诗书,自学成才。
长大后,因为精通法律文案,黄昌被推举为郡中决曹。他精明能干,处事果断,严于法制,因此在当地颇有威名。当地一个有名的盗贼见黄昌上任不久就对很多有名的盗贼进行了严惩,心中不忿,于是他偷走了黄昌的轿子门帘以示警告。黄昌知道后,秘密派人找到那盗贼的家中,将赃物悄悄取走,然后,大张旗鼓将盗贼全家捉拿归案,并将他们全部处死,郡中那些平日喜欢作威作福的大户见他凶猛严厉,都吓得收敛了许多。
会稽刺史去地方巡查的时候,见黄昌才智过人,就提拔他为州从事。不久,黄昌又被朝廷任命为蜀郡太守。前任太守李根年迈无能,荒废政务多年,致使郡中文案、诉状堆积如山。黄昌上任伊始,前来告状的百姓就达七百人之多。他一一过目,明察秋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案件处理得干干净净,赢得了郡中百姓的交口称赞。当时,蜀郡强盗横行。黄昌暗中使人拘捕了一个匪首,迫使那个匪首交代了地方上各处匪徒的姓名和住处,然后派人分头拘捕,那些强盗、惯匪全部落网。自此人心威慑,那些奸恶之人见状,纷纷逃往外地。
黄昌原先在会稽任职的时候,娶姚戴次公的女儿为妻,两人相濡以沫,感情深厚。不幸的是,有一天,他的妻子在回娘家探亲的路上遇到劫匪,被人劫去。黄昌多次寻找,再无音讯。原来,黄妻几经辗转被人卖到了蜀地,做了别人的妻子,为别人生儿育女。后来,她的儿子长大后犯了案,作为母亲,她不辞辛苦,来到州府为儿子求情。时任蜀郡太守的黄昌听她的口音不像蜀郡本地人,就问她原因。她说:“我本是会稽书佐黄昌的妻子,只因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劫匪,才流落到此地。”黄昌听后大吃一惊,他问道:“你说你是黄昌的妻子,那你知道怎样认出他吗?”她说:“我相公才干超群,因为他的左脚心有一颗黑痣,所以常常说自己以后会做俸禄两千石的大官。”黄昌听后,伸出脚来给她看,两人抱头大哭,仍旧结为夫妻。
十常侍之乱
汉桓帝死后,汉灵帝即位,汉灵帝荒淫无道,重用宦官,以张让等人为首的宦官开始独霸朝纲,权倾天下。
张让原是宫中的杂役太监,他靠投机一步步爬到领头太监的位置后,想方设法怂恿昏庸贪婪的汉灵帝纵情声色、大肆敛财。在他的怂恿下,汉灵帝刘宏设立“卖官所”,将朝廷官职明码标价,公开叫卖。汉灵帝还在汉宫西苑修建“裸游馆”,专供自己淫乐。张让还让皇帝将其身边的宦官赵忠、夏恽、郭胜、孙璋等十余人皆任中常侍。然后他与这些宦官勾结在一起,无恶不作,时人称之为“十常侍”。
十常侍在替汉灵帝大肆敛财的同时,也趁机中饱私囊。他们为了剥削地方,时常与外戚争权,一时间朝廷上下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张角领导民众发动黄巾起义的时候,户部侍郎张均上书朝廷,指出十常侍才是导致国家动乱的祸根。他说,为了平息民愤,皇上最好将十常侍杀掉。汉灵帝将张均的奏章拿给十常侍看,他们看过后大惊失色,赶忙一起跪在地上求皇上饶命。汉灵帝不辨是非,安抚他们后,又派人去责备张均。不久,汉灵帝命何进等人讨伐张角,黄巾之乱终被平息。后来,十常侍趁汉灵帝下令搜捕黄巾余党之际,暗中使人诬陷张均是黄巾余党,将他抓进监狱,乱棒打死。
黄巾起义没有给汉灵帝带来任何影响,他依旧如从前一样,重用十常侍变本加厉地为自己搜刮钱财。十常侍在帮助汉灵帝卖官鬻爵的同时,不但自己趁机大肆捞钱,又放纵父兄子弟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惹得民怨沸腾。他们害怕有人会再像张均那样站出来弹劾他们,就颠倒黑白,捏造各种罪名诛杀朝中的有功之臣。终于引起以何进为首的外戚的不满。
何进是汉灵帝的皇后何皇后同父异母的哥哥,以外戚贵显,汉灵帝时,他因领兵讨伐黄巾起义而掌握了军中大权。汉少帝即位后,他见十常侍玩弄小皇帝于股掌之间,气焰嚣张,一心想除掉他们。但是何进本身是一个才能平庸、优柔寡断的人,他想除掉十常侍,自己又不敢动手,于是,就想调集地方武装进京剿灭十常侍。他的亲信虎贲中郎将袁绍说:“将军手握重兵,要想除掉几个宦官还不是手到擒来。如果调集地方军队入京,走漏了风声怎么办?”何进不听,还是让人请董卓借勤王之名带兵进京,剿灭十常侍。
十常侍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害怕。他们见已经无路可走,决定铤而走险,先发制人。他们在宫中设下埋伏后,派人以何太后口谕宣何进进宫。何进刚进宫门,就被张让、赵忠等人杀死。袁绍听到何进的死讯后,立刻领兵入宫,对宦官展开杀戮。张让见大事不好,劫持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从复道冲出皇宫,仓皇外逃。袁绍进宫后,命人关闭宫门,四处搜寻张让,未果。他命令士兵将宫中宦官不论老幼,一律斩杀。有些不长胡须的人也被人错当成宦官杀掉,死者多达两千多人,赵忠等人皆在其中。
张让等人带着皇上和陈留王走到黄河边上,被领兵进京的董卓追上。张让等人见走投无路,留下皇帝和陈留王听天由命,自己投河自尽。董卓追上来后,下马向皇帝询问情况。汉少帝少不经事,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倒是年纪更小一些的陈留王表现得相当镇定,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有条不紊地说了一遍。董卓看在眼里,觉得陈留王更适合当皇帝,当下心中就起了废帝之心。他回到洛阳,掌握大权后,废掉汉少帝,拥立陈留王为皇帝,就是汉献帝。
十常侍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次动乱中,外戚和宦官的势力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地方军阀趁机掌握了国家大权。它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新局面,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础。
董卓祸国殃民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他出生于地主豪强家庭,体格健壮、通晓武艺,性格凶狠、好斗。年轻时他与羌人相邻而居,与羌族部落酋长交往甚密。地方上的豪杰对他有事相求时,他都宰牛杀羊,殷勤接待,很多亡命之徒听说后,都前来追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