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己鼓励自己的人就算不是一个成功者,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失败者,你还是趁早练练这种“功夫”吧!
4.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
人不可能没有摔跟头的时候,但要记住,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否则别人会看不起你。
人不可能一生一帆风顺,总有摔个跤、跌倒之时。但有一点要记住:不管你是什么样形式的“跌倒”,不管你跌得怎样,绝不能灰心丧气,一定要记住: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
为什么强调一定要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①人性是看上不看下、扶正不扶歪的。你跌倒了,如果你本来就不怎么样,那别人会因为你的跌倒而更加看轻你;如果你已有所成就,那么你的跌倒将是许多心怀嫉意的人眼中的“好戏”。所以,为了不让人看轻,保住你的尊严,你一定要爬起来!不让他人小看,不让他人笑看。
②“跌倒”并不代表永远不起,但你先得爬起来,才能继续和他人竞逐。躺在地上是不会有任何机会的,所以你一定要爬起来。
③如果你因为跌重了而不想爬,那么不但没有人会来扶你,而且你还会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如果你忍着痛苦要爬起来,迟早会得到别人的协助;如果你丧失“爬起来”的意志与勇气,当然不会有人来帮助你,因此,你一定要爬起来!
④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其意志相当重要。意志可以改变一切,跌倒之后忍痛爬起,这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炼;有了如钢的意志,便不怕下次“可能”还会跌倒了。因此,为了你往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你一定要爬起来!
⑤有时候人的跌倒。心理上的感受与实际受到伤害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你一定要爬起来,这样你才会知道,事实上你完全可以应付这次的跌倒,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能力何在,如果自认起不来,那岂不浪费了大好才能?
总而言之,不管跌的是轻还是重,只要你不愿爬起来,那你就会丧失机会,被人看不起,这是人性的现实,没什么道理好说。所以你一定要爬起来,并且最好能重新站立起来。就算爬起来又倒了下去,至少也是个勇者,但绝不会被人当成弱者。
至于跌倒了应在哪里爬起来,有人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其实也不尽然,你也可在别的地方爬起来!
“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是不逃避失败的一种态度,同时也可让同行的人了解“我某某某起来了”!但你必须先确定你走的路是对的,如果跌倒之后,发现原来走错了路,也就是说,你走的是一条不能发挥你的专长,不符合你性格的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在别的地方爬起来呢?事实上,就有不少人做过很多事,最后才找到适合他的行业。而且,只要能够成功,谁在乎你是从哪里爬起来的?
60秒PR法使你振奋
一种被称作“60秒PR法”的家庭生活游戏,开始风行于美国。它的发明者是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一名教授。PR是英语“自豪”的缩写。“60秒PR法”的总体意思是:“每天花60秒钟,以讲演的形式简洁地描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以及自己应达到的成功目标。”这个游戏最大的益处在于:使人时刻牢记为创造第一流的人生所应负的责任。
在美国的许多家庭里,人们把“60秒PR法”的内容写成文字,贴在盥洗室的镜子上,每天洗完脸后,对着自己的目标反复吟诵,以期激发壮志。有的家庭则将“60秒PR法”的内容灌进录音带,这样夫妇双双可以在每天上班的路上收听录音,从中摄取精神营养。目标在不断地更新,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录音带的内容也定期更换,以便不断地修订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计划。
最近,“60秒PR法”开始进入录像阶段。人们把奋斗目标的画面再现在电视屏幕上,以期刺激视觉器官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这样做也有助于练就扣人心弦的讲演风格和得体的仪态举止。在家庭中每周举行一次放映会,家庭的每个成员几乎是带着被检阅的心情坐在电视机前。随着人生目标的不断更新,录像内容也定期更换,这就如同一部家庭生活的电视连续剧,时刻“对人生充满信心,怀着希望走向未来。”
这种“60秒PR法”,实际上就是利用短短的时间,对自己进行自我赞美和鼓励。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是在别人、在社会舆论的赞许声中获得前进动力的。在社会心理学上,这就被称之为“社会赞许动机”。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正是个人存在价值的生动体现。适当地赞美和鼓励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也能够达到社会赞许动机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勇于拼搏、敢于开拓人生道路的人,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因而充满自信。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与求是的分析和估价的基础上的。自信的人敢于进取,敢于有所作为,而缺乏自信则会一事无成。“60秒PR法”就是一种自我鼓励,唤醒自信和自尊的有效方法,它使你向沮丧告别。
人们常爱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但是不少人却往往只把这句话理解为要注意自己的性格弱点,要“夹起尾巴做人”。他们忘记了这句话的另一重要涵意: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心。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代对他友人曾有一句极其深刻的赠言:你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坚持到底,必有成功。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有一种极其迂腐的观点,那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谈论和赞美自己的优点,总认为赞美自己的优点是不谦虚的表现;可是别人问起缺点来,倒很快就列出一大堆。
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优点却去否定它,这种做法既不合人性,也表示出你的不诚实。用积极的眼光发现自己,充满自信心,塑造自我的完善形象,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一个人如果总是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失去自信,整日垂头丧气,沮丧不堪,那么他的情绪必定逐渐消沉下去,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情绪”。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奋斗的积极性,甚至还会诱发疾病。根据国内外医学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原因多与长期情绪压抑、受到强烈精神刺激有关。而因为缺乏自信变得垂头丧气、沮丧、焦虑、忧郁、恐慌等等,造成心理机能的严重不平衡,可以说是一种“促癌剂”。
那种性格开朗、胸襟豁达、乐观向上、自信进取的人,一般都能长寿。
要克服沮丧的性格弱点并不难,只要你采用“60秒PR法”,时常赞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鼓励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地奋斗,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你就会觉得身上有一股永不枯竭的热情和毅力,最终塑造出全新的自我形象。
现在就可以着手制订一份消除沮丧病毒的“行动表”。
(1)逐步减少人为安排的沮丧时间
学会以自我玩笑的形式给自己定出严格的“沮丧时间表”。例如每天午后12点半是“自我沮丧”时间,对今天遇到的难题和困难而沮丧。这样以理智的态度把一天里该沮丧的情绪都推迟到下一个指定的“沮丧时间”。很快你就会发现,这样不过是无益地浪费时间。或者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你可以滑稽的口吻对朋友或熟人说:“嗨,我今天好沮丧,真是不开心透了。”而朋友看你若无其事的样子,以为你是在打趣。你在朋友乐观的情绪感染下也会把说出的话当作滑稽的玩笑一笑置之。
(2)让自己的兴奋机能起作用
如果你是个自卑感强的人,不妨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出自豪感来,让自己的兴奋机能起作用。要是你因为自卑而抬不起头,弯腰曲背的话,那么不妨想像有根绳子拎着你的两个耳朵向上拉,让你变态自卑的心灵恢复本来的面目。你昂首挺胸的姿态将告诉别人:我从头到脚都充满自信心。
三、化解怨恨:让你的心如止水
1.人为什么会产生怨恨心理
卡耐基回忆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经在农庄上抓过四只脚的臭鼬;长大成人之后,我在纽约的街上也碰到过几个像臭鼬一样的两只脚的人。我从这些不幸的经验里发现:无论招惹哪一种臭鼬,都是划不来的。”是的,当我们恨那些仇人,一心只想报复时,就等于给他们致胜的力量。古人云:“怒伤肝,悲伤脾。”我们的怨恨之心、恼怒之情只会妨碍我们的睡眠、我们的胃口、我们的血压、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幸福。要是我们的仇人知道他们如何令我们寝食难安,令我们苦恼万分,令我们心中只有报复之火的话,他们一定会拍手称快的。我们的怨恨心理不会伤及他们一丝一毫,却让我们自己的身心备受痛苦的煎熬。犯了严重心脏病的人,会因发脾气,积结怨气而一命呜呼;漂亮的女人会因怨恨和强烈的报复欲望而使脸上长满皱纹,表情僵硬;正走在事业坦途上的人会因为“仇恨袋”的膨胀而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最终功败垂成。
怨恨的心理为什么会产生呢?
第一,一个人遭受到别人无端的伤害,他会觉得委屈、不公,心里会很不平衡。为了消除心中的委屈,为了使心理平衡,他往往产生“我要报复,我要让他也受到这样伤害”的念头,于是他会记仇,把怨恨埋在心里,只求有一天,能寻机给对方当头一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怨恨越深,仇恨越大,心里的不平衡感越强,电视里、杂志上经常出现这样的话:“他让我家破人亡,我要让他不得好死。”报复之火让怨恨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而他们那所谓的仇人却依然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更加深了怨恨者的不平衡心理,怨恨心理就越来越扎根于心中。
第二,一个人在受到别人有意或无心的小小冒犯时,如果没有“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意识,动不动就生气,没有宽容之心,不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则容易产生仇恨。总是记得报复的人往往是那些内心狭隘、自私心重的人,他们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别人无意碰了他一下,他就想踩人一脚;别人一不留心说错了一句话,他就把别人骂得灰头土脸。狭隘的心理是怨恨滋生的温床,是怨恨产生的源泉。
第三,有严重怨恨心理的人往往是因为缺乏包容、宽厚的仁慈之心。如果一个人冒犯了他,他只会燃起仇恨之火,甚至燃及与这个人相同类型的所有人身上。
他们往往会因一粒沙子而遮住双眼,看不见世间的明亮,所拥有的只是心中怨恨的黑暗。
莎士比亚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怨火,热得烧伤你自己。”有句老话也说:“不能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在别人散布谣言中伤你时,在别人设计陷阱陷害你时,在别人因嫉妒你而故意贬低你时,最明智的做法是不生气,不记仇,而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2.怨恨破坏我们的身心健康
一位女士说:“我永远记得,我新婚的嫂嫂和哥哥在我的生日那天一同外出旅行,而没有对我说一句祝贺生日的话。真叫人怨恨!”
“真叫人怨恨”——对啦,毛病就出在这里!
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怨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里的侮辱,永难平复的创伤,都能损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可爱的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之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愉快。怨恨就像毒害我们的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我们的生命。
头痛、消化不良、失眠和严重的疲倦等,是怨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症状。一所医学院曾作过一次调查,报告中说:与心情较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经常进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试验显示,患心脏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劳的人,而是报怨工作辛劳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莫过于外表好像很安静,内心却被强烈的怨恨所煎熬。
怨恨甚至会造成意外事件。交通问题专家说:“发怒的时候永远不要开车。”心里总是惦记着丈夫如何不懂体贴的妇女,比起那些毫无杂念的妇女,更容易在家里发生意外事件。
另一方面,正如同怨恨之富于破坏性,爱与同情则有激发活力的作用。正如一位健康学博士所说:“宽宏大量乃是一副良药。”
与怨恨情绪作战的第一步,便是先要确定怨恨情绪的来源。如果我们能坦白地检讨,十次之中有九次,我们会发现其来源是很接近于自己这方面的缺陷与弱点。忽略自己的缺陷与弱点,乃是人之常情;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我们总会把自己的短处变成别人的错处,而后加以无以名状的怨恨。例如,在每一桩离婚案件中,几乎很明显的,所谓无辜的一方往往并不如其所描述的那般无辜。
“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说,“我们自己的过错好像比别人的过错要轻微得多。我想,这是由于我们完全了解有关犯下错误的一切情形,于是对自己多少会心存原谅,而对别人的错误则不可能如此。”
3.谅解是消除怨恨的良方
也许昨天,也许很久以前,有人伤害了你,你不能忘记。你本不应受到这种伤害,于是你把它深深地埋藏在记忆里。
但你并不是惟一受到伤害的人,我们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应付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甚至出于好意也会伤害他人。朋友背叛我们,父母责骂我们,爱人离开我们……总之,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伤害。
哲学家汉纳·阿兰特发现,忘却怨恨的惟一办法是原谅。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1983年12月的一天,教皇保罗二世走进了罗马郊外雷贝比亚监狱的一间潮湿的单人牢房,探望了穆罕默德·阿里·阿格萨,他曾向教皇的心脏开了一枪。教皇单独与行刺者静静地呆了一会儿,教皇原谅了他。
然而,对常人来说,这是不易原谅的。这个举动看起来几乎有悖常理。我们的公平意识告诉我们,人们应该为他们所犯下的错误负责。但是,谅解能奇迹般地治愈创伤甚至使我们和好如初。
怨恨是我们对受到深深的无辜伤害的自然反应,这种情绪来得很快。女人希望她的前夫与他的新妻子倒霉;男人希望背叛了他的朋友被解雇。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怨恨都是一种郁积着的邪恶,它窒息着快乐,危害我们的健康。它对怨恨者的伤害比怨恨更大。为我们自己的缘故,必须运用谅解消除怨恨。
(1)正视你的怨恨
没有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怨恨某人,而把怨恨深藏起来,表面上装成无所谓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把承认自己的怨恨并迫使自己做一次灵魂上的剖析称为谅解。我们必须承认已发生的事情,勇敢地对他人说:“你冤枉我了。”
丽兹在加利福尼亚一所大学里任助教,她是优秀的教师。她所在系的系主任许诺请求院长提拔她。可是系主任的报告中充满了对她的表现的指责,于是院长告诉她应该再找一份工作了。
丽兹痛恨系主任背叛了她,但是她需要从他那里得到推荐信。当他告诉她,他不能说服院长提拔她并表示遗憾时,丽兹装作相信了他。但她不能保持这种表里不一的样子,一天,她用真相当面责问系主任,他十分窘迫地加以否认,丽兹认识到他是一个可怜而又软弱的人。
她感到自己获得了需要原谅他的力量,于是就原谅了他,同时也就解除了自己对他的怨恨。
(2)使伤害人脱离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