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对伤害自己的人的行为感到愤恨。《圣经》上描述,在古代善恶报应的戏剧中,上帝解除了人类肩上所负的罪孽包袱,把它拴在山羊身上,并将这“逃跑的山羊”送到了荒凉的土地上。原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原谅,就会展现给我们一个崭新的天地。
揭露罪孽的第一个好处是展现一个新天地。当我们透视了人们更深一层的思想意识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个可怜的易犯错误的人性,我们的感情就会发生变化。
被人收养的凯西,是一个天真烂漫、充满幻想的16岁少女。她怨恨生母遗弃了她,一直奇怪她自己为什么不值得生母抚养。后来,她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知道他们当年把自己送给别人时还很年轻,十分贫穷,而且没有结婚,只是同居在一起而已,根本没有抚养婴儿的力量。
渐渐地,她懂得了,在这种环境下,这么做是对的。她开始理解自己生母当时的处境了——因为太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只得送给别人,否则就会饿死。凯西的同情心使她的怨恨心绪渐渐平息,她原谅了自己的生母,并开始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坚强有用的人的价值。
(3)让过去的就过去吧
有一漂亮的女演员,几年前,在一次车祸中,成为一个跛子。她的丈夫没有陪伴她直到她身体康复,就急急地冷酷地离开了她。然而她并没有被自己的过去所困扰,也没有对未来充满仇恨,相反,当她看见她前夫时没有怨恨,而是原谅了他并祝愿他生活愉快。
这个漂亮的女演员认为过去的就过去吧,不必为已经过去的怀恋、怨恨,而应该为开始的投入、祝福。
(4)不要放弃谅解——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
英国学者C·S·刘易斯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儿童幻想小说。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受到过一个粗鲁的教师的伤害。怨恨一直折磨着他。但前不久,这个教师去世了。刘易斯在给他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只是到几个星期以前,我才突然意识到我彻底原谅那个老师了,他曾使我的童年抑郁寡欢。多年来,我一直试图原谅他,而且每一次我都认为我已经原谅了他,可过不久,又发现在记忆中我仍在怨恨他。于是我就再试一次……但是,这回,我确信,我的原谅是真的了。”
记仇的习惯似乎很难打破。当我们试着改掉其他坏习惯时,一般也要反复多次才能完全摆脱,伤害越深,记仇的时间就越长,但慢慢地,怨恨会忘却的。
复仇从来就不能治愈创伤,相反,它会导致伤害者与被伤害者之间无休止的相互报复行为。甘地说得好:“如果我们都把‘以眼还眼’式的公正作为生活准则,那么全世界的人都将成为瞎子。”神学家菜茵霍德·涅博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说:“我们最终必须与我们的敌人和解,否则,我们双方都将在相互仇恨的恶性循环中死去。”谅解解开了我们心中痛苦的死结,并为相互和解敞开了大门。
谅解是一种坚强的表现而绝非软弱,是用勇气治愈我们所受的创伤。谅解也是用爱——原谅背后的真正动力,治愈我们的创伤。尤其是爱中的两种——尊重和承担义务是最强有力的。
4.以宽容之心化解怨恨之火
怨恨的根由发现了之后,务须尽全力对付它,首先要做且最有效的事便是——忘记它。有理智的人并不仅以把宿怨淘干为满足,他们还经常用新的梦想和热诚,填进他们生活中的洼地。据心理学家说,我们不能同时拥有两种强烈的情感,既要爱又要恨,那是不可能的。怨恨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要想忘记自己,最好的方法便是帮助别人。
在帮助别人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世界,善意总是多于恶意的。一所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种真正以友谊待人的态度,可以引起对方友谊的反应的,这种现象的比率达65%~90%。因此,领导此项研究的哈吉博士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这句老话大致是不会错的。”
(1)要有宽容之心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培养宽容心去原谅别人。包容是一种智慧和美德,是一种修养。宽恕是心灵的解脱。你宽恕了,你的怨恨、责怪、愤怒就没有了。宽容是消除怨恨、责怪和愤怒的良药。宽恕就能包容,包容就能获胜。“有容乃大”,把心里的空间留出来,宽容别人,实质上也就是宽容自己。不管你承不承认,只要你对过去耿耿于怀,便不可能改善现状。除非你已学会原谅,否则,你怎么做都不会有用的。原谅是学会不允许“怨恨”再控制你的生活。你沉浸于怨恨愈久,便禁锢自己在否定的思想中愈久。不肯原谅的结果,受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
(2)放下怨恨的利剑
也许很多人都遭受过蜜蜂的刺蜇,那带来的痛是刻骨铭心的,你可能会说蜜蜂太可恶、太残忍。但你可能想像不到蜜蜂会因为这一刺而死去,结束它在万花丛中采蜜的美好生活。因此,切记,如果用你的“刺”去伤害别人,你自己也会因此受伤害。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故意插上一脚,记忆、精神集中和判断都会受损。16世纪最伟大的医生之一卡达诺说:“人怀敌意的时候,就愚昧昏庸。”希伯来法典上铭刻着:“人记恨他人的时候,就犯错。”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怨恨之剑,以免它伤及你的手指,乃至威胁你的生命。
(3)化敌为友是良策
冒失者的处事方式常使被侵犯者的处境难堪。但冒失者所受的伤害远比被侵犯者严重,因为,被侵犯者固然有某种程度的不愉快,但过后他可以表示慷慨的胸怀,给予对方宽恕和谅解,然而冒失者就没有这种机会了,他只能认错、道歉,这时,被侵犯者就可以本着宽容之心原谅对方,不让对方难堪,对方就会因为你的博大胸怀而深感愧疚,从而消除对你的敌意,与你和平共处,甚至拥护你,成为你事业上的好帮手,你生活中的知己。“变敌人为朋友,你就多了一个朋友,少了一个敌人。”
有一个能原谅和忘记误解和错对自己的人的有效方法,就是让自己去做一些绝对超出我们能力以外的大事,这样我们所碰到的侮辱和敌意就无足轻重了。
四、摒弃恐惧:让你的心如止水
1.恐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恐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安、忧虑、嫉妒、忿怒、胆怯等,都是恐惧的又一种表现。恐惧剥夺人的幸福与能力,使人变为懦夫;恐惧使人失败,使人流于卑贱;恐惧比什么东西都可怕。
恐惧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它能影响人的胃、伤害人的修养、减少人的生理与精神的活力,进而破坏人的身体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消退人的志气,而使人的心力“衰弱”至不能创造或从事任何事业。
许多人简直对一切都怀着恐惧之心:他们怕风,怕受寒;他们吃东西时怕有毒,经营商业时怕赔钱;他们怕人言,怕舆论;他们怕困苦的时候到来,怕贫穷,怕失败,怕收获不佳,怕雷电,怕暴风……他们的生命,充满了怕,怕,怕!
恐惧能摧残人的创造精神,足以杀灭个性而使人的精神机能趋于衰弱。大事业不是在恐惧的心情下可做成的。一旦心怀恐惧的心理、不祥的预感,则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有效率。恐惧代表着、指示着人的无能与胆怯。这个恶魔,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是人类文明事业的破坏者。
最坏的一种恐惧,就是常常预感着某种不祥之事的来临。这种不祥的预感,会笼罩着一个人的生命,像云雾笼罩着爆发之前的火山一样。
许多人都有一种杞人忧天感,他们常常猜想着大不幸的临头:要丧财失位,要遭遇不测,要面临火灾水害。假使在他们的儿女离家出门的时候,他们的心目中一定会看到种种的灾难——火车出轨、轮船沉覆——他们总是想到最坏的一方面。
世界上有许多人,在想像不断的恐惧中生活。
恐惧会导致人的寿命缩短,因为它能损害人的生理机能,能改变人体各部分的化学组织,能使人早衰甚至早死。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是被恐惧这恶魔冤枉地送入坟墓!它破坏了人类心理的平衡,造成了无数的人世间悲剧。
恐惧是害人最烈的,它对于人类,没有丝毫的益处。一个满怀着种种恐惧感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拒绝你的恐惧,像拒绝其他种种可能对你有害的坏习惯一样。我们可以用各种医治良方——自信、勇敢、乐观的思想——来抵消种种恐惧心理。不要让恐惧深入你的心中,不要往恐惧的方面想。一有了恐惧心理,当立刻使出医治良药来,恐惧立刻会逃走。无论一种恐惧感怎样“深入人心”,只要使出与它相反的方法,总是可以将它驱除的。
当不祥的预感、忧虑的思想在你心中发作时,你不应当纵容它们使之逐渐长大。你应当转换你的思想,想到种种与它们相反的方面上去。假使你在担心着正在进行中的事业的失败,你不应当想到你自己是怎样弱小无能、怎样不堪重任、怎样准会失败,你应当尽量想着你自己怎样强、怎样有本领、怎样在过去也曾遇见与此同类的事、怎样利用过去的经验应付现在的问题、怎样预期得到成功!
若能抱着这种态度,无论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你都可以步步向前了。
2.恐惧症是一种病态心理
有一些人,总是对某种事物或某种行为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感,虽然明明知道害怕得毫无理由,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有的站在高处害怕自己坠落;有的不敢在无人的旷野里行走;有的害怕独处在狭窄的巷道或小屋里;有的总觉得自己衣物不洁;还有的怕猫、怕火、怕水等。心理学家把这种病态心理,称作恐惧症。
恐惧是人生命情感中难解的症结之一。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命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相安无事的,总会遭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挫折、失败和痛苦。当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不愉快情绪,并为此紧张不安,忧虑、烦恼、担心、恐惧,程度从轻微的忧虑一直到惊惶失措。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某种困难或危险的处境,从而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作为一种生命情感的痛苦体验,是一种心理折磨。人们往往并不为已经到来的,或正在经历的事感到惧怕,而是对结果的预感产生恐慌,人们生怕无助、生怕排斥、生怕孤独、生怕伤害、生怕死亡的突然降临;同时人们也生怕失官、生怕失职、生怕失恋、生怕失亲、生怕声誉的瞬息失落。
日本作家堀秀彦说:“人拥有未来,可是无法由自己保证未来的发展,所以会过得不安。”晚上睡觉时,你松一口气,心想终于平安地过了一天。其实在心安的背后,还隐藏着忧虑。有了铁饭碗,就可以心安了吗?有家庭医生和常备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就算能拥有一切,也无法摆脱生的不安。——因为不安是生命的基本精神,是生活的标记。智慧高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养分,保持自己的纯真;智慧低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毒素,使自己的内心和面貌越变越丑。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说:“世界上最懦弱的事情就是害怕,应该忘了恐惧感,而把全部身心放在属于人类情感的真理上。”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3.你为什么缺乏勇气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之所以缺乏勇气,产生恐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成人的恐惧心理往往与早期的生活经历有关
有些父母经常用鬼神、毒蛇、野猫、老虎来威慑或制止孩子的“出格”举动,虽然奏效于一时,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却播下了恐惧的种子。所谓不安全感,是指一种根深蒂固的潜藏着的懦弱,一种不敢直面人生,不敢面对现实,不敢对自己负责的恐惧。美国心理学家霍尼指出,如果儿童生活的环境不完善,没有让他体验到充分的爱,儿童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感。他往往会逃避社会,躲到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世界中去,以求平安无事。
(2)恐惧心理往往是缺乏科学知识,胡思乱想而造成的
有的学者说:“愚笨和不安定产生恐惧,知识和保障却拒绝恐惧。”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知识完全的时候,所有恐惧,将统统消失。”古罗马箴言说:“恐惧所以能统治亿万众生,只是因为人们看见大地宇寰,有无数他们不懂其原因的现象。”中国宋朝理学家程颢、程颐认为:“人多恐惧之心,乃是烛理不明。”亚里士多德说得更明确:“我们不恐惧那些我们相信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的东西,也不恐惧那些我们相信不会给我们招致那些事的人,在我们觉得他们还不会危害我们的时候,是不会害怕的。因此,恐惧的意义是:恐惧是由那些相信某事物已降临到他们身上的人感觉到的,恐惧是因特殊的人,以特殊的方式,并在特殊的时间条件下产生的。”显然,恐惧产生于惧怕,但惧怕的形成源于无知,源于对已经历或未经历的事的不认识。
(3)心胸狭窄,也是产生恐惧的原因
人的生命如果在利益的圈子中打转转,思虑自己的利益太多,欲无常足,不时地将自己的生命欲望的渴求和满足作为自己思考未来的前提,为自己的利益的占有或获取而高兴,为自己利益的失去或损害而忧伤,这就最容易在心理中产生恐惧的情感。
(4)许多恐惧都是围绕着我们最珍视的人或物而产生的
你也许过于害怕失去亲人或朋友,恨不得将他们紧紧抓在手里;你也许过于想取悦父母或老板,以致忘记了自己的需要;你或许过于忧虑老化,于是从穿着打扮到言谈举止,都模仿年龄比你小得多的年轻人;或许你必须与某些人打交道,而又非常害怕沟通不成功,于是内心紧张害怕起来。每当你试图做与你个性不符的事情,或强迫别人接受某种他们并不认同的情感时,焦虑和恐惧便产生了。
谁也无法预料未来,比如什么时候会发生地震,什么时候会有战争,什么时候发生交通事故等,总之天灾人祸随时都可能发生,防不胜防,尽管你千方百计想尽预防措施,但该发生的事还是避免不了。所以,对那些意外发生的和必然要发生的事最好听之任之,关键是把握好眼前的一分一秒。“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圣经》中说“不要怀疑明天”,因此,把握好每一个今天,愉快地生活,就能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每一天的延续就构成了人的一生。把握住每一个今天,是我们无愧于人生的秘诀。
(5)害怕被他人和社会孤立或排斥,于是产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