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顾炎武着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自幼勤奋好学,在他刚满十岁那年,他祖父就让他通读《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读书为了量大,只是大致浏览,我认为这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这番话让他明白了做学问是需要严谨的。顾炎武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首先,他每天给自己规定读一定的页数;其次,他还把所读内容抄一遍;再次,严格要求自己对所读的内容写固定字数的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着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所读的书,若发现有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自己每天温习200页,完不成任务,他决不休息。
调整学习心态的三种方法
所谓的学习心态就是指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很多成功的学习过程总是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产生的。因为当我们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程度,往往就能将自己的潜在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这自己的学习质量就会有所提高。所以,培养自己的最佳学习心态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套快乐、轻松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我们轻松愉悦地去学习,一个愉快的学习心态对学习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在通常情况下,其实很多人的智力条件都是相当的,差别往往就在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方法、习惯、意志和兴趣等方面。倘若遇到学习成绩出现波动,有的同学就可能因为意志薄弱或为虚荣心驱使而感到很丢人、很自卑,可能就因此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于是就会导致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成绩越来越差等情况。学习心态会对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要想学习好,必须调整好学习心态。具体可以这样做:
1.主动地找老师谈心,最好能与老师成为朋友
其实很多同学都希望教师不仅仅只是作为自己的老师,而且还应成为他们的朋友。因为这样往往就能让我们感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于是,老师的关心爱护就给了他好好学习的动力,所以他就能由厌倦学习变为乐于学习,在课堂上能主动大胆地提问,认真完成作业,将自己的学习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成绩也会很快提高。
2.选择适度的学习内容,对课本产生兴趣
学习过程我们一定要做到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难易适度,要让自己达到“跳起来能摘到果子”的效果。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学习的内容难度太大,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虽然我们付出努力了可是还学不会,这就可能产生畏惧心理,也可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而如果学习内容太简单,这就会造成浪费时间,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如何把握好这个难易度呢?这就要求我们吃透课本,课本上的题目都是随着难易程度而编排的,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
3.正确对待批评
当我们遭受批评的时候,要欣然接受,而且应该把它作为前进的向导,而不要因为自己面子上过意不去就觉得自己很失败,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对面对别人的批评,不要觉得别人对你的批评就是对的伤害,或认为别人批评有别的什么目的。
总之,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对我们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它是成功学习的动力之源。往往一个人的潜能和创新精神只有当自己的心态达到最佳的时候,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所以,对于学习过程中心态的调整值得我们重视。
【开心一刻】一位顾客对售货员说:“我想买一只好点的闹钟,您这里有吗?”
售货员介绍道:“先生您想买的那种闹钟,我这店里有,刚进的货。瞧,就是这种闹钟,首先它会响,如果您还是醒不了,它就会鸣汽笛并传来炮声,如果您还是醒不来,它就会给您喷一束凉水,然后它就打电话给您的上司,说您生病了,需要请假。”
名人轶事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从小家境贫寒,稍微长大一点为了能养活自己就到了一个就到了侯爵当仆人。侯爵家一个女佣有一条很漂亮的丝带,很惹眼。卢梭就偷出来玩,结果被发现了,侯爵追查此事,卢梭就把事情都赖到小厨娘玛丽永身上。侯爵半信半疑,就让玛丽永过来对质。善良的小玛丽永一听就懵了,哭着说不是她。侯爵突然大发雷霆将卢棱和玛丽永同时辞退了。当两人离开侯爵家时,一位老者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之中必定有一个是冤枉的,说谎的人一定会不安的!”果然多年以来这件事一直让卢梭很痛苦,后来他撰写了自传体小说《忏悔录》,把这件事情写了进去。
学习要有大胆质疑的态度
那多人在学习的时候都喜欢“惟命是从”,但是,人无完人,有时候,我们学习的知识也会是错误的,有些人就选择相信课本而不是相信自己,于是,这些人就不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所以,学习就是要有大胆质疑的精神。
亚里士多德在给他的学生们上课时,曾经说过这样一个结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当时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亚里士多德很有声望,没有人会认为他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只有一个学生对他的观点产生了质疑。那就是伽利略。伽利略先是自己用纸团做实验,发现他们是同时落下来的,但是伽利略很谨慎,一遍试验不能说明什么,于是就做了很过此实验,发现他们都是一起落下来的,此时伽利略肯定,一定是亚里士多德的结论错误了。
伽利略发现了这个错误,异常的兴奋,便通知很多人,说他将要在比萨斜塔做这个实验。那一天很多人都来围观,伽利略站在塔上,他的手里拿了两个铁球,一个10磅,一个1磅。他将两个铁球同时从塔上扔下去,到达地面时,只听到地面上一阵欢呼声。是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了。
伽利略大胆质疑,用事实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赢得了世人的好评。
我们在学习时,就应当大胆质疑,很多伟人说的话也不一定完全是正确的,但是在质疑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当然,我们应该去努力的寻求答案。即使是自己错了,也要寻求真正的答案。因为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我们会学到很多的知识,等到答案揭晓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我们的学习探索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一个人若是对自己学习的知识很有把握,就能够从中找到学习的动力,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浓。有了自信和浓厚的兴趣,就会发现学习并不是一件烦恼的事情。要获得这种成就感,那就需要我们去大胆质疑,认真的探索。
大胆质疑,并不是让我们无论对错的就开始质疑,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若是一味的钻牛角尖,而不纠正自己的想法,那就会失去原本质疑的目的。我们所谓的大胆质疑,就需要我们在得出结论时也要虚心受教。若自己是正确的,就不要骄傲自满,因为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话的;若自己是错误的,就需要我们纠正自己的观点,不要再执着。
那我们要如何才能够发现问题呢?那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第一,我们在学习时要有正确的理解方法。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死记硬背,要根据事实去理解记忆。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方法错误,便会导致我们是去学习的兴趣。我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一旦发现了不能理解的内容,那么就会发现问题。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的求证答案了。
第二,我们要做到理性的认识。有些人看书时,总会粗略的看一遍就结束了,这样是永远也发现不了问题的。学习的真正意义就是“熟能生巧”。所谓的“熟”,就是我们的感性认识,而“巧”,就是我们的理性认识。也可以说,学习就是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我们学习时,看的遍数多了,就会有自己的新思想融入到里面,新的理解也会油然而生,这样,就会很容易发现书中所存在的问题。
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这是我们学习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提高我们自身的重要方法。
【开心一刻】林肯在斯普林菲尔德担任律师的时候,有一次他想步行到城里。走到半路的时候,一辆汽车从他身后开了过来,他喊住驾驶员,说:“请问能不能替我把这件大衣捎到城里去?”
“当然可以?”驾驶员回答说,“可是当我到了之后,如何找到你并将大衣交还给你呢?”
“哦,这很简单,我打算将自己裹在大衣里面。”
名人轶事 伽利略于1564年出生在意大利西海岸比萨城,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他改进了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并且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着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