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乡亲只要遇上基本都会打招呼,只要跟霍锦成和唐氏打过招呼,霍希媛都会认真地去记,尽管看着这些穿着打扮都差不多的乡亲们,脑子有些乱,但总算不是一无所知,反正她还小,忘记了也没关系,隔三差五下来溜一圈就记住了。
放宽心的霍希媛又开始欣赏起村子的风景来,思绪也随之飘散。
前生的霍希媛在江南小城出生长大,高中毕业后去了魔都念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去了帝都工作。
除了开始有些不适应,后来也习惯了大都市的节奏,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想起江南小城的生活。
每到周五晚上,一有时间,霍希媛都会在浴缸里滴上几滴精油,一边泡澡,一边听着邓丽君的《小城故事》、莫文蔚的《外面的世界》、李宇春的《南方姑娘》和《春风十里》,闭着眼睛,放松身体,为漂泊的灵魂寻找归属。
或许是因为她太怀念江南,所以命运之神让她再次回到魂牵梦绕的江南,而令她惊讶的是,虽身在异乡,却没有身为异客的心。
人们总是用温暖湿润、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来形容南方,用清秀温和、精明内敛、勤劳务实来形容南方人。
这一路除了领略江南古村落如诗如画般的风景,也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叫每个时代的人身上总带着时代的烙印。
相比于城市的人流与车流、雾霾与噪音、喧嚣与热闹、张扬与个性、匆忙与冷漠、浮躁与迷失、金钱与诱惑,古村落是安稳、清净、平和、内敛、热情、朴实的,这里的村民已与这个江南古村落融为一体。
江南古村落的生活是淡泊宁静的,只要不是朝代更替之际,生活基本是安定的,不像北方边境的村子那样常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人们安居乐业,不用颠沛流离,虽算不上丰衣足食,但不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就古代来说也算是国泰民安了。
村民们虽穿着布衣,却都是汉服,不用担心因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掉脑袋,也不用被信奉“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这样以侵略者姿态自居的“老巫婆”统治,更不用经历近代百年屈辱史。
总之不用背负阶级压迫和封建礼教约束的同时还要承受民族矛盾、帝国主义侵略和社会退步带来的影响……
不过,当朝廷稳定和人们安居乐业的时间久了,又可能遇上腐败和通货膨胀……
不管怎么样,储备粮食是不会错的,至少不用饿肚子。
霍希媛觉得自己想的有点太多了,对于老百姓而言,政治有点太遥远,而且即便有什么也无能无力,便拉回了自己的思绪。
入村后,走了差不多一刻钟,到了一条两米宽、南北通向的鹅卵石路上。
路的两旁都是砖木结构的建筑,排列整齐,外形美观,是一条商贸街。
南路的房屋门屏上悬挂着不同的匾额,有粮铺、药铺、酒铺、饭店什么的,店铺门口还有一两个买东西的人。
北路除了路口边的两座院子,其他院子都是民居,而路口的两座院子,一座门屏上悬挂着杂货铺的匾额,一座悬挂着吉祥客栈的匾额。
整条商贸街十分安静,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霍锦成和潘氏并没有在这条街上停留,抱着霍希媛继续往西走去。
穿过一小段巷子,就看到一座雕龙画栋,气势恢宏,肃穆庄重的两进院落,正大门的匾额上写着“霍氏宗祠”四个大字,祠堂大门紧闭。
祠堂的左前方置有赵公雕像的“赵公亭”,也就是财神庙,庙不大,下午了,没看到上香的人。
祠堂对面没有房屋遮挡,只有一块用石灰铺成的晒谷场,有石磨和舂米对等农具,还有两个村民在晒稻谷。
“文勤叔!文章叔!晒谷子呢!”霍锦成笑着和他们打着招呼。
“是的,接孩子去呀!媛媛好点了吗?”霍文勤停下了手里的活,笑着问道。
“好多了,带她过来接瑞瑞散学。”
“那你们快去吧,已经打锣了。”
“好嘞。”霍锦成说着加快了步伐。
在祠堂的右前方有一座中含果花顶,四面倒水,房檐四角翘高挑、玲珑别致的戏台,戏台两旁是穿廊,前面是空地,可以坐下很多人,此时不是逢年过节,没有人唱戏。
在祠堂的右侧也就是戏台的对面也有一座白墙黑瓦的两进院落,院门口立有孔夫子雕像,大门上写着“文明书院”四个大字。
与祠堂的庄严肃静不同,书院是素雅热闹的,大门敞开,门口站了好些学生,或交谈或话别。
年龄大的男孩、身穿青布直裰,年龄小的男孩总着角、穿着对襟短衫,只是不知道哪个是哥哥。
霍希媛打量着书院周围的环境,被书院右侧不远处的寺庙吸引了,六层高的塔临河而建,红墙琉璃瓦的院落被青山绿水环绕……
河流流经青山与寺庙,向一片油菜花海流去……
河边稀疏地种了两排柳树,隐隐约约能看到路的尽头有个小码头,码头边停了艘渔船……
“爹爹!娘亲!妹妹!”喜悦的童声打断了霍希媛的目光,只见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蹬蹬蹬地跑了过来。
“瑞瑞!”唐氏笑着先应了,霍锦成笑而不语。
“哥哥!”霍希媛看着萌萌的哥哥甜甜地喊了一声。
“妹妹,你的头还疼吗?”霍思瑞担心的问道。
“不疼啦!”霍希媛摇了摇头,笑眯眯地说道。
“这里人多,边走边说。”霍锦成笑着说道。
“爹爹,我想下来跟你们一起走路回家。”霍希媛央求着霍锦成。
“好,不要乱跑哈。”霍锦成放下霍希媛后刮了下她的小鼻子说道。
“爹爹,我保证不乱跑。”霍希媛点头答应。
霍思瑞挥手与同窗们告别,霍锦成与认识的人打了声招呼,一家四口原路返回。
“哥哥,你们有几个夫子呀?”
“有四个夫子,一个院长,还有一个门房和一个厨娘。”
“夫子凶不凶?”
“夫子很严格,不认真听讲、不好好写字、背不出课文就要挨戒尺。”
“哦,哥哥,你们书院的学生多吗?有没有女学生?”
“有三个班,每个班二十人,小学有四十个人,书院不收女学生,只有一个夫子的孙女跟我们一起上课,但她不是正式学生。”
“哦……夫子的孙女多大了?”
“跟芸芸差不多大,四岁了。”
“课堂上夫子都讲些什么?”
“夫子现在讲的是百家姓,快结束了,后面会讲千字文,之前还讲过三字经。”
“哥哥有空可以教我认字吗?”
霍思瑞摸了摸她的头笑着道:“好呀。”
……
霍希媛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一路叽叽喳喳地问着霍思瑞,霍思瑞也不厌其烦地回答着。
霍锦成和唐春英在后面时不时地和乡亲们打着招呼,一边笑看着这对活蹦乱跳的儿女,眼露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