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大早,二丫偷偷地拿上两个鸡蛋,背起药箱,去王家湾了。鲁婶指着二丫的背影一笑,“哎,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啊。”鲁直俊不吭声,低着头吃着饭。最后,端起碗来,一股脑地喝完,把碗一放,说了声,“我走了。”扛起那张磨得呈明瓦亮的大铁锨,出了家门。
今天礼拜天,私塾不上课,玛洛亚送走教众后走上阁楼,拿起学生的作业本就想批改作业,这时,听到教堂的广场上传来两声驴叫,太熟悉了,玛洛亚知道王丽怡来了,于是站起身来,躲在了门后。
一阵咯噔咯噔的楼梯声传来,王丽怡身着斜衣襟小碎花袄和蓝裤,脚上一双绣花鞋,走了上来,一推门,吱呀一声,王丽怡进来,没人,刚转过身,就想下楼,一双有力的大手从后面抱住了她。
“大白马,你想吓死我呀。”王丽怡说着,回转身,双手搂住了玛洛亚的脖子,一纵身,双腿夹住了玛洛亚的腰。
玛洛亚抱着王丽怡,在地板上转了两圈,眼睛看着白皙且泛红的脸,小嘴微张着像在等待着什么,不由得一低头,贴了上去。
王丽怡头往后仰着,一头秀发披散开来,脸色潮红,气喘加速,有一点飘飘然的感觉。
“快放下我,大白天的……”王丽怡把脸一歪,躲开玛洛亚的嘴,急忙说道。
玛洛亚可管不了这些,双手用力,抱住王丽怡的丰满的臀部往上托了托,头一低,又贴了上去。耳鬓厮磨处,吐气如兰香。云端高中阁,哪管夏日长。
王丽怡悬在玛洛亚身上,小嘴被玛洛亚封住,说不出话来。只觉得自己的臀部下面有一物在颤动,瞬时,脸色泛起一片潮红,双手使劲在玛洛亚的背后一掐,疼的玛洛亚一咧嘴,双手微微松动,王丽怡趁势溜了下来。
“大白马,你是真不嫌害臊,行了,我来找你是有正事的。”王丽怡说罢,走到桌子前面,拿起梳子理好散落的秀发。
玛洛亚不耐烦地打来一盆水,洗了洗脸,说道,“说吧,有什么事?
“今天学生们不来上学,正是挖地道的好时间,鲁直俊正带着一帮人去私塾了,想在私塾挖个地道,走,咱们看看去。”说着,拉起玛洛亚的手,下了楼。
二人顺着小路,绕过两个过道,不一会儿,来到了私塾。只见鲁直俊一帮人在院子里东看西瞅,正在选地道的入口。
“哎,玛洛亚,能不能把地道入口放在讲桌下面呢?”王丽怡看了看玛洛亚,指着屋里问道。
“我认为不行,因为鬼子万一搜查,必定先搜查屋子里面,讲桌下面是搜查的重点。”鲁直俊说。
玛洛亚走来走去,走到靠近门口时,用脚踹了踹门口的高台处说,“就是这儿了,鬼子保险搜不到。”
鲁直俊瞅了瞅说,“呵,玛洛亚,你可真会选地方,对就是那儿了,鬼子是不注意走过的地方的,那儿地势也高点,下雨不会淹了,就是那儿了。”
“老鲁啊,再有就是,这个地道的竖井必须设计成斜的,孩子们一溜就进去,既摔不着又迅速,根本不用梯子,因为这个洞口是只进不出,怎么样?”玛洛亚向鲁直俊解释着,说明着怎样的挖法。
“好喽,玛洛亚,你就请好吧,兄弟们,干起来呀。”鲁直俊说着,带领队员们干了起来。
福生堂的广场上,司马亭正在看刘三、张一枪、李小帅训练新兵。这时的新兵在几位排长的训练下,已经有模有样了。匍匐前进一溜烟,摸爬滚打汗浸衫,钢枪一举一瞄准,十环不中八九环。
正在这时,王二叔领着附近几个村的村长走了过来。“队长、队长。”
司马亭一听,回头一看,认得,老熟人了,都是各村的村长。快步上前,拉着他们的手说,“哎呀,什么风把老哥几个吹来了?”
几位村长争着说,“司马镇长啊,你让孩子们上学也不告诉我们声,各村都有孩子呀,难道你的私塾放不下吗?我们这几个村的娃你不能不管,我们也让孩子们来大栏镇上学。”
“老哥几个,放是放得下,可就是没有桌椅板凳啊,如果想让孩子们上学,咱这样办,你们把你们村所有的木匠都请来,咱们赶制桌椅板凳,把村子里能上学的孩子统计一下,报上名来,有多少孩子,就造多少桌椅板凳,做好了后,再来,所有的木料和工钱,我司马亭给,行吗?”司马亭此话一出口,可乐坏那几位村长了,都齐声夸赞着司马亭,说司马亭仗义。
“行了,别夸了,再夸可就没有毛了,咱们说好了,孩子们上的可是红色学堂,想学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咱这里没有,你们回去张罗吧,我等着。”司马亭说完,几位村长再三道谢,回去各自招呼本村的木匠来福生堂集合。
呵,好家伙,一时间,福生堂门口热闹起来,训练的士兵早让司马亭撵跑了,到别处训练,广场上成了木匠的天地,锛凿斧锯齐上阵,只听见拉锯的吱吱声,砍木头的嘭嘭声,凿木料的咔咔声不绝于耳。二十多位木匠整整干了三天,八十四套桌椅板凳摆放整齐,等待司马亭和各位村长的检验。
司马亭和各位村长站在福生堂门口看着一色新的桌椅板凳,高兴的不得了,大手一挥,游击队员们抬着桌椅板凳向私塾走去。来到私塾,在玛洛亚和王丽怡的指挥下,两间房子都用上,一间四十二套,老式的桌椅都搬了出来。
三里五村的孩子们都来了,八十四张小脸乐呵呵地看着自己的新学校,心里乐开了花。
“哎,咱这新学校算是成立了,咱们得起个名字啊,叫什么呢?”司马亭拍着脑门,低头思考着。
“队长,我看就叫抗日学堂吧。”玛洛亚抢先说。
“我看,就叫红星学堂岂不更好?”王丽怡提出了另一个名字。
司马亭哈哈大笑,“哎呀,我看你们真是珠联璧合,你们看,叫抗日红星学堂怎么样啊?”
“好啊,抗日红星学堂,既气魄又响亮,就叫抗日红星学堂。”大家一听齐声赞同,鼓掌欢迎。
“二楞子,快把咱的白头红响挂出去,点着,放炮仗啊。”司马亭高兴地喊着二楞子,二楞子一听说要放鞭了,急忙拿起那挂长长的红头鞭,走了出去。
一时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大栏镇的秧歌队和舞狮队齐出动,大栏镇沸腾了,大栏镇的老百姓比过年都高兴,学校前面人山人海,喊声震天。
“孩子们,集合了。”玛洛亚一句话,八十四个孩子整整齐齐排成两队。
“同志们,集合。”刘三发出了命令,只见百十名游击队员唰地一下,列好了队伍。
司马亭看着孩子们,又看了看游击队员们,高兴的差点掉下热泪。“出发。”
随着司马亭的一声令下,前面秧歌队和舞狮队打头,后面紧跟着游击队,在后面是玛洛亚和王丽怡带领的八十四名学生队,浩浩荡荡展开了大游行,歌声嘹亮,口号响亮,队员们每喊一句,游行的老百姓也跟着喊,抗日的声音响彻在高密大地上。
从此以后,抗日红星学堂的名字响彻了整个胶东地区,一提起这个名字,人们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司马亭、玛洛亚和王丽怡。这真是:大栏镇上有司马,一心为民报国家。牧师教书育人才,拿枪抗日人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