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对“为何能够致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的致富经验中重要的东西是理性。我总是把智商与天资看做发动机的马力,但产量(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很多人拥有一台400马力的发动机,但仅获得100马力的产出。如果拥有一台200马力的发动机,并使它开足马力,这是更好的途径。”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股市出现了大滑坡,股票市场充满了空前的恐惧,持续的时间比1929年至1932年的熊市时间还长很多。正当华尔街股票市场深深地陷入“交易,还是不交易股票”的两难选择的时候,沃伦·巴菲特却公开、大胆地预测:现在的股票市场开始进入了大好投资的时间了。
每天早晨5点到晚上9点之间,他像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一样紧张工作着。他为了筹集大量资金,出售了伯克希尔公司的优先债券,然后开始大量购进他认为有潜质的公司的股票。他第一个大量收购的是《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这家公司拥有4家电视台、《新闻周刊》杂志以及印刷厂,按照他的估算其价值大约在4亿美元,而它现在的市值仅为1亿美元。那一段时间正值股市人气极其低落,股票价格与标的资产的价值产生了非常大的差距。沃伦·巴菲待对《华盛顿邮报》的各种资料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购进机会。1973年当其股价下跌到每股24美元的时候,他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就投资1000万美元,后来他又把投资增加到了3000万美元,买下了《华盛顿邮报》10%的股票,成为该公司的大股东并加入了股东大会。到了1985年,巴菲特所拥有的这些股票的价值已升值为25亿美元,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沃伦·巴菲特经常说,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该站在企业的经理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经理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应该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才对。
沃伦·巴菲特这样描述自己的投资原理:“简单的、老式的”。他的很多投资方法部分出自其鲜明的个性与魅力人格的演化,更重要的部分则来自于他的几位良师与自己数十年的投资实践经验。最幸运的是,他遇上了几位影响华尔街乃至整个世界的投资大师,比如本·格雷厄姆、菲利浦·费雪。从他们的身上,巴菲特学到了很多理性的投资方法。
在投资的时候,巴菲特特别强调理性,在他看来,赚钱的秘密并不在于冒险,而是要避免风险。巴菲特将他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在思考与阅读上,这种良好的习惯为他的投资方针定下了理性的基调。巴菲特是以实际价值而非热门股作为投资的选择基础,投资的时候不受他人的影响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巴菲特认为,集中投资一定能够赚钱,投资的时候别怕在一个篮子里放入太多的鸡蛋。他认为多样化的投资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要想有所收益,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选股,把资金准确地投资于少数几种股票。
按兵不动,以静制动,是我一贯的投资策略。巴菲特提醒投资者,进行投资,应做到耐心等待,应该保持理性的大脑,每天在股市中抢买抢卖并不是聪明的投资方法。要想投资成功,就一定要对企业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并使自己免受“市场先生”的影响。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的精髓就是运用理性的思维来进行决策。金融市场变化无常,但在其背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巴菲特总能够不断摸索出这种内在理性,而且从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战胜市场先要战胜自己
沃伦·巴菲特凭借自己的投资信念而不是凭借所谓的运气投资,他的所有投资行动都事先经过了周密思考。他非常了解风险因素的含义,不会被短期事件冲昏头脑而不知所措,并愿意充满信心地接受最终的结果。
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某种意义上说属于离经叛道者,他们对以往的所谓经典理论并不完全相信,而对一些新的理论非常感兴趣,如在行为金融学还未成形之前,他们已经理解与接受。芒格指出,在他与巴菲持离开研究生院之前,他们“就进入了商界去发现那巨大的但可预测的极端不理智行为产生的格局”。他是在谈论几种观点,即当不理智局势真的形成时,它会产生几种可预测的行为格局,而不是在谈论预测商机。
大部分投资专业人士都直到近期才开始对金融与心理学的交叉关系产生足够的重视,当然这里面不包括巴菲特和芒格。
各种情感都会与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与投资判断。它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的行为影响是巨大的,进而最终影响到股票的价格。巴菲特认为,充分了解人的能动性对自身投资是极其有价值的。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1掌握一些基本指导原则,有利于投资者避免犯最平常的错误。
2这对投资者具有借鉴意义,投资者能及时认识到别人所犯的错误并从中受益。
巴菲特认为,所有的投资者都不可避免地会犯判断失误的错误,它将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成绩。当成千上万的投资者都犯有判断失误的错误时,这种集体的力量将会将市场推向毁灭的边缘。这个时候造成的恐慌是巨大的,以至于错误的判断会累计起来成倍地增长。只有少数几个保持理智行为的人,能够在这—片波浪起伏的不理智行为的汪洋大海中幸免于难。
通过实践证明,心理因素在投资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巴菲特评价这些投资者时说:“当他们必须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时常是令人难以理解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偶尔又是非常愚蠢的。有的时候这种不合逻辑的决策还会持续下去,一点也没有定数可言。他们做出的决策不论正确还是错误,都没有可明确表达的、充足的理由。”
巴菲特指出,投资者往往对自己的错误决策毫不觉察,这令人感到非常惊讶,也值得所有投资者注意。投资者要懂得,为了全面了解市场与投资,他们一定要对他们本身的不理智行为有所认识。对投资者来说,对判断失误心理学原理的研究的价值绝不亚于对账户收支平衡表与损益表的分析。投资者可能对评估公司这门艺术非常精通,但如果他们不花时间了解行为金融学,他们的投资战略以及投资业绩将很难改进。
如果一个投资者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市场上盛行的、具有超级感染力的情绪隔离开来,形成自己良好的商业判断,那么他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巴菲特为人们树立了榜样,他的成功告诉那些投资家们,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需要培养一种性情。道路总是坎坷不平的,正确的方向经常是与人的直觉背道而驰的。股民在经常性波动的股市里容易产生不安定的感觉,从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这个时候,投资者要有耐心,不要被不理智的情绪所左右,战胜自己的“心魔”,并随时准备采取理智行动。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在未来获得巨大的回报。
战胜市场的秘诀:忽视短期波动,购买未来
巴菲特说过:“我最喜欢持有一家公司股票的时间段是:水远。”其实投资股票,就是“购买未来”。
投资者在购买股票的时候,喜欢选择那些过去业绩辉煌的公司的股票。但是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过去的辉煌事迹和现在的妥善经营虽然是好事,但它们都已经反映在今日的股价上了。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能给我们带来收益的,是未来的成绩。巴菲特也曾经说过,真正决定投资成败的,是公司未来的表现。
对优质企业在坚持安全边际原则基础上进行的投资,使巴菲特对短线投资显得非常厌恶(他曾建议对持有股票不超过—年期的投机者所获利润课以100%的税收),他是坚定的上市公司的长线买家。
巴非特说:“我们喜欢购买企业。我们不喜欢出售,我们期望我们与企业的联系能够持续终生。
“我和芒格都期望长时间地持有我们手中的股票:其实,我们希望持有手中的股票一直到老。
“对于那些投资数额较大的股票,我们大多都持有了非常多的股份。我们的投资决策并不是取决于哪一个特定时期的价格,而是该企业在那一时期的经营绩效。在能够获得整个公司的时候,过度关注短期收益是极其愚蠢的。同样,我们认为,在可以买下一家公司的一小部分的时候,却被短期投资的预期收益所迷惑,也是非常不明智的。”
在投资的时候,巴菲特通常都着眼于长期收益,他还建议伯克希尔的股东能够尽可能长时间地持有他们的股票:“如果我正在一家教堂里布道,或者说我拥有一家俱乐部,我不会把教堂里的听众更新得是否频繁,或者俱乐部成员是否具有高级身份作为衡量自己成功与否的准则:我最想要的结果是,没有人离开他的座位,这样任何其他的人都没有办法捞到一个座位。”
巴菲特说过,如果决定投资成败的是过去和今日,那么任何一个投资者都能在股市中赚到大钱,根本也不需要很强的分析能力。因为人人都知道过去和今日的业绩,那都是公开的消息。